叶面细菌论文-白燕,冯文龙,张宗锦,邓黎雨,李斌

叶面细菌论文-白燕,冯文龙,张宗锦,邓黎雨,李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面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烤烟,叶面细菌,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

叶面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白燕,冯文龙,张宗锦,邓黎雨,李斌[1](2019)在《四川传统烟区烤烟叶面可培养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认识烤烟(Flue-cured tobaccos)叶面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挖掘叶面可培养细菌资源.本研究以四川省各传统烟区旺长期烤烟叶片为材料,通过纯培养法及测定菌株的产吲哚乙酸(IAA)能力、溶磷溶钾特性、纤维素降解活性、拮抗病原菌等,并通过反转录重复因子扩增(BOXA1R-PCR)技术、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叶面可培养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功能特征.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86株叶面细菌中有12株菌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3.95%)具有产IAA的能力,4株产量较高(>57μg/mL);有9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0.47%)表现溶磷活性,8株(占总分离菌株的9.30%)表现溶钾活性.基于BOXA1R-PCR图谱选取12株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分析显示,86株菌株分别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短小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其中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表明四川传统烟区烤烟叶面存在着丰富的细菌资源.(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娜,胡亮,王婷,欧洪,王光志[2](2017)在《乌头叶面细菌、真菌DGGE分析条件的建立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并优化适用于分析乌头叶面细菌、真菌多样性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实验条件。方法:采用Touch Down-PCR技术扩增乌头叶面细菌16 S r DNA V3区域和真菌18 S r DNA~5.8 S r DNA序列,利用该扩增产物对乌头叶面细菌、真菌DGGE电泳条件进行优化。采用DGGE垂直电泳法筛选凝胶变性梯度,时间间隔法优化电泳时间。结果:乌头叶面细菌DGGE最佳分析条件为变性剂梯度30%~65%(Gel 10%),电泳温度60℃,电压120 V,电泳时间7 h。乌头叶面真菌DGGE最佳分析条件为变性剂梯度25%~45%(Gel 8%),电泳温度60℃,电压120 V,电泳时间10 h。结论:利用以上优化条件能有效分离乌头叶面细菌16 S r DNA V3区及真菌18 S r DNA~5.8 S r DNA序列,为乌头叶面细菌,真菌的群落结构PCR-DGGE分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赵敏,徐宸,贾凌,程廷才,汪长国[3](2016)在《烟草叶面细菌区系检测探针的设计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准确地检测烟草叶面的细菌种群,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采集我国主要烟区主栽品种旺长期叶面微生物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用以检测其中细菌种属特异性的探针。宏基因组数据分析表明,烟草叶面的宏基因组整体质量值较高,Q20、Q30分别占总碱基数99.2%、81.4%,测序长度为100 bp,碱基分布均匀,所获得测序数据可用于后续探针设计。Blast比对结果表明共筛选出候选探针200条,属于9种细菌属,其中属于假单胞菌属的探针有165条。该结果为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烟草叶面的细菌种群的检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倪红梅,李雪梅,谢丽华,米其利,夭建华[4](2015)在《晒黄烟调制期叶面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特色晒黄烟烟叶为供试样品,对调制期叁个部位烟叶定期取样,研究叶面可培养细菌的动态变化和多样性。结果表明,晒黄烟调制期叶面可培养细菌总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略升高的趋势。细菌种群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Bacillus属、Pseudomonas属、Arthrobacter属和Exiguobacterium属等10个属。Bacillus属菌株是整个调制期的优势细菌类群,与烤烟烟叶的优势种群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田晓燕,赵蕾,赵辉,孙红炜,李凡[5](2012)在《转Bt基因玉米叶面微生物区系和细菌生理群多样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Bt基因玉米Mon810及其亲本玉米DK647作为材料,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于2010年和2011年连续2年测定玉米叶面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并对细菌生理群的数量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年份和生育期2个玉米品种叶面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但年度间和相同的发育时期叶面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趋势一致,由苗期开始增多,到生育后期达到数量高峰。转Bt基因玉米对叶面细菌和真菌影响较大,大部分生育期内Bt玉米叶面真菌和细菌数量与亲本玉米有显着差异,而放线菌数量与亲本相比差异不显着。2010年,苗期、拔节期和完熟期Bt玉米叶面细菌生理群Shannon-Wiener群落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亲本玉米,2011年除喇叭口期Bt玉米细菌生理群的3种群落特征参数均大于对照。(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孙进,于敏,任晓亮,张月月,宋福来[6](2009)在《海藻叶面附着细菌群落生理特性与荧光原位杂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对青岛沿海10月的石莼以及5月的石莼和裙带菜的叶面附着细菌群落进行了Bi-olog碳源利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海藻表面的细菌群落碳源利用有较大的差异,且同一种海藻不同的采集时间其细菌群落也有较大的差异。荧光原位杂交方法表明采用EUB-fluo探针比SYBR-Green染色的效果要好;γ-Proteobacteria在不同海藻表面占据了较高的比例;裙带表面观察到了一些特异性链珠状细菌;石莼表面的细菌形态展示了较高的多样性。从海藻表面分离的优势菌落中分离到1株细菌,16SrDNA测序表明该序列与已知的Pseudoaltero-monas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为99.9%。本研究为海洋无环境公害防污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09年04期)

蒋萍,叶建仁[7](2008)在《马尾松叶面拮抗细菌NA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松树叶面分离到1批拮抗细菌,经过室内外活体接种防病试验,最终筛选出1株对松枯梢病表现出良好防病潜能的生防菌株NA。常规鉴定和Biolog鉴定结果表明其为枯草芽孢杆菌种(Bacillus subtilis)。克隆了NA的16 S rDNA,通过测定和比较16 S rDNA的部分序列,对NA进行了分子鉴定,进一步验证了种的鉴定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罗坤[8](2007)在《烟草赤星病菌叶面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湖南浏阳、桂阳、宁乡、宁远、石门、龙山、凤凰和云南玉溪、曲靖等赤星病病区采集植株下部的45张健康烟叶,分离到的676株烟草叶围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分离菌株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6株菌株对烟草赤星病菌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19,29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带在10.0 mm以上,且对病菌孢子的萌发也有抑制作用。经形态和生理生化测定,19和29菌株分别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拮抗菌19和29菌株生长的最适pH值为7.0。19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豆饼粉25‰、鱼粉3‰、CaCO_3 4‰、KH_2PO_4 0.7‰,最佳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26h,接种量3%,在150mL的叁角瓶中装80mL培养基;菌株29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豆饼粉20‰、鱼粉3‰、CaCO_3 3‰、KH_2PO_4 0.8‰,最佳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24h,接种量4%,在150mL的叁角瓶中装80mL培养基。19和29菌株的发酵液能诱导烟草体内的抗性相关酶如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的增加。用利福平作叶面拮抗菌19和29菌株的抗性标记,检测19和29菌株在烟叶上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这两株菌株可在烟叶上定殖。19和29菌株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离体试验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4.3%和78.0%,室内试验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1.51%和79.71%,大田试验的平均防效分别为56.79%和66.71%。(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7-05-01)

徐云[9](2006)在《“风行”光合细菌叶面肥在茶叶上的应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风行”光合细菌叶面肥是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刘勇博士后带领项目组经过8年的努力研制出来的新型叶面肥。该叶面肥不仅具有化学肥料的速效性,而且具有微生物肥料的持久性,富含多种作物生长必需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微量元素,是一种优良的新型活体微生物菌肥。光合细菌(国际上(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06年01期)

赵廷昌,孙福在,张永军,洪玉梅,刘鹏[10](2004)在《转基因棉花叶面细菌数量消长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转基因植物对生态和人类的影响,开始对基因植物进行安全评价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到目前为止,转基因植物对人和动物的影响已经研究的很多,但是转基因对植物上面的微生物的影响却很少有人研究,对生活在其表面的细菌的研究就更少见。植物叶面存在的一些固氮细菌和一些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对植物有很重要的意义。转基因是否会改变叶面上原有的细菌组成和数量,甚至是否可能改变生活在其上面的致病菌的组成很值得研究。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转基因对植物叶面细菌的影响,以评价转基因的生态安全性并评估其生态风险性。2003年通过调查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棉花叶面细菌数量动态变化,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作物叶面细菌数量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确定转基因对植物叶面细菌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叶面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筛选并优化适用于分析乌头叶面细菌、真菌多样性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实验条件。方法:采用Touch Down-PCR技术扩增乌头叶面细菌16 S r DNA V3区域和真菌18 S r DNA~5.8 S r DNA序列,利用该扩增产物对乌头叶面细菌、真菌DGGE电泳条件进行优化。采用DGGE垂直电泳法筛选凝胶变性梯度,时间间隔法优化电泳时间。结果:乌头叶面细菌DGGE最佳分析条件为变性剂梯度30%~65%(Gel 10%),电泳温度60℃,电压120 V,电泳时间7 h。乌头叶面真菌DGGE最佳分析条件为变性剂梯度25%~45%(Gel 8%),电泳温度60℃,电压120 V,电泳时间10 h。结论:利用以上优化条件能有效分离乌头叶面细菌16 S r DNA V3区及真菌18 S r DNA~5.8 S r DNA序列,为乌头叶面细菌,真菌的群落结构PCR-DGGE分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面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白燕,冯文龙,张宗锦,邓黎雨,李斌.四川传统烟区烤烟叶面可培养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娜,胡亮,王婷,欧洪,王光志.乌头叶面细菌、真菌DGGE分析条件的建立与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

[3].赵敏,徐宸,贾凌,程廷才,汪长国.烟草叶面细菌区系检测探针的设计及优化[J].中国烟草学报.2016

[4].倪红梅,李雪梅,谢丽华,米其利,夭建华.晒黄烟调制期叶面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15

[5].田晓燕,赵蕾,赵辉,孙红炜,李凡.转Bt基因玉米叶面微生物区系和细菌生理群多样性变化[J].作物学报.2012

[6].孙进,于敏,任晓亮,张月月,宋福来.海藻叶面附着细菌群落生理特性与荧光原位杂交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09

[7].蒋萍,叶建仁.马尾松叶面拮抗细菌NA的分子鉴定[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

[8].罗坤.烟草赤星病菌叶面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治研究[D].广西大学.2007

[9].徐云.“风行”光合细菌叶面肥在茶叶上的应用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6

[10].赵廷昌,孙福在,张永军,洪玉梅,刘鹏.转基因棉花叶面细菌数量消长的初步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标签:;  ;  ;  ;  ;  

叶面细菌论文-白燕,冯文龙,张宗锦,邓黎雨,李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