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婚姻移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婚姻移民,健康自评,服务需求,健康公平性
女性婚姻移民论文文献综述
胡琪,黄晓燕[1](2019)在《上海市女性婚姻移民健康自评与服务需求现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上海市女性婚姻移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及其服务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5个区1,000名外省市户籍的女性育龄婚姻移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7.7%的女性婚姻移民对自身健康状况自评为很好或较好。64.4%的女性婚姻移民参加了上海城镇医保。有29.6%的人1年1次参加妇科普查,24.6%的人两年参加1次。女性婚姻移民的生活困扰前3位分别是:"孩子教育上的烦恼""家庭成员健康问题""家庭收入不高,谋生压力大"。女性婚姻移民健康服务需求前3位分别为慢性病的防治知识(59.4%)、定期健康检查(53.7%)、科学育儿和青春期教育(34.2%)。女性婚姻移民对相关政策期望的前3位分别为"及时报入上海户口"(88.3%)、"定期组织健康检查"(37.4%)和"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培训"(32.5%)。结论考虑到户籍制度限制了女性婚姻移民获得政府服务的可及性,在制订健康政策时需要考虑政策的断层以及此类人群的特殊性,以保护她们的健康公平性。健康教育和社区动员有助于提高她们享受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本文来源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期刊2019年02期)
胡琪[2](2018)在《特大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家庭发展新动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姻迁移是人口迁移中的常见类型。女性婚姻迁移通常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迁入比较发达的地区,从农村迁入城市,从小城市迁入大城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京津沪等特大城市,本地人和外地人结婚的现象越来越多。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我们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等6个(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报》期刊2018-11-05)
武艳华[3](2018)在《越南女性婚姻移民的劳动参与:基于劳动政策、经济利益与母职文化的共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福建T县的越南女性婚姻移民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和档案资料的研究方法,阐释了在政府有关就业的法律政策、中越婚介者营销工作的方式及新郎家庭管控工作的手段等因素共同规制下,越南女性婚姻移民在移入地的劳动动机、劳动途径、劳动内容及性质,进而从劳动参与切入讨论其对越南女性婚姻移民自身能力、家庭权力及社会地位的影响,从而深入揭示劳动参与和越南女性婚姻移民增权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岳影[4](2017)在《社会工作视角下韩国多文化家庭问题研究——以婚姻移民女性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彩礼价格的增高与男女比例的失衡,导致从境外购买外籍新娘的男性不断增多,涉外婚姻的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本文以社会工作视角分析韩国相似问题,旨在对中国涉外婚姻问题给予一定启示。(本文来源于《办公室业务》期刊2017年22期)
向小丹[5](2017)在《无处赋予的财产权:制度转型中的来沪农村女性婚姻移民》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财产权入手,以嫁入上海的农村女性婚姻移民群体为个案样本,探讨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农村女性婚姻移民的生活困境问题。受阿玛蒂亚·森等学者的启发,结合笔者在田野中的发现,文章提出"权利资格体系"解释框架,意指决定某一个权利状况的是一系列权利资格的组合,赋予权利资格的是一系列权利制度。研究发现,转型过程中土地收益分配制、男系继承制、夫妻财产制构成的"财产权赋权体系",剥夺了农村女性婚姻移民的土地收益权、家庭财产继承权和夫妻财产权。权利资格体系失效,是生活困境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李冰[6](2016)在《来华朝鲜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国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进行文化与经济交流,同样也吸引了一批邻国女子通过非法途径进入中国。我国的东北地区与朝鲜在地理位置上毗邻,导致一些朝鲜女子通过各种途径偷渡到我国东北地区。这些偷渡入境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女性,大多与当地的男子形成事实婚姻。通常将此类婚姻中与中国男子同居的朝鲜女子称作“朝鲜新娘”。本研究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视角,结合社会学、女性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选取辽宁省抚顺市X县为田野调查点,通过对该地区20位“朝鲜新娘”及其家属、邻居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系统研究了中朝跨国婚姻的现状、“朝鲜新娘”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适应策略,以及“朝鲜新娘”现象对个人、家庭及所在社区的影响等内容。笔者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中朝两国的经济差距、地理因素、互补的性别比率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共同促成了中朝跨国婚姻的形成。这类中朝跨国婚姻主要可区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诈骗型、猎奇型等四种类型。其次, “朝鲜新娘”在日常生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经济等适应维度呈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通常来说, “朝鲜新娘”在日常生活适应维度采取了分离与整合相结合的适应策略,既保留自身的日常生活习惯,又学习吸收当地的文化习俗;在家庭关系适应维度,夫妻关系呈现出和睦型、暴力型、惨遭抛弃等不同的形态,其适应策略具有很强的个体化色彩;在社会关系和经济适应维度,其社会文化适应也呈现出分离与整合相结合的特点,既利用当地的社会关系获取自身的利益,又同当地社会关系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维护自身的安全。而“朝鲜新娘”社会文化适应的情况,主要受其来华时间长短、夫家社会经济地位、自身的能力、非法移民身份等多种因素影响。第叁,上述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朝鲜新娘”在社会文化适应上存在着难以拓展社会关系网络、忽略子女教育、难以获取高额经济收入、无法融入当地社会的问题。 “朝鲜新娘”现象的存在对个人、子女、家庭及所在社会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3)
胡瑛[7](2015)在《跨国婚姻的文化适应和社会支持》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趋势已然成为跨文化婚姻的催化剂,本文的研究对象——跨国婚女性姻移民——正是近年来全球涌动的移民潮的见证者与亲历者。尽管跨文化婚姻在我国日益寻常可见,但人们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认知仍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陌生感。诸多研究成果表明,移民来源国的族裔特点对新移民的生活形态、交往模式和文化适应过程等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聚焦于中国大陆女性移民在美国的文化适应和社会支持这一领域的专门研究还比较罕见。本研究以第一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从文化互动的视角展现跨文化婚姻女性移民异乡生活和文化经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通过对85位在美女性婚姻移民的调查访问以及对30位在美女性婚姻移民的深度访谈,分析文化因子在中国女性跨国婚姻社会适应和移民调整中的能量与运作。本研究在梳理华人在美国文化融合的历史线索及考察跨国婚姻发生的社会语境的基础上,致力于叁重彼此交互影响的研究目标:首先,揭示中美跨文化婚姻中女性一方的婚姻动机,即她们为什么选择离开故土远嫁美国。本研究发现:多数受访对象并不认同非爱情的功利性跨国婚姻,虽然承认美国绿卡对涉外婚姻吸引力的加分作用,但直接的物质利益因素在其婚嫁动机中并不明显。此外,中美社会对“例外”婚姻现象(如再婚与晚婚)的宽容度差异鼓励部分受访者嫁入美国。与中国重视家庭观念的传统文化特征相吻合的是,受访对象在步入跨国婚姻时较多地考虑了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其次,研究者试图透过受访者对生活细节的描述,探寻跨国婚姻女性移民在进入陌生国度后感知的压力来源和文化差异。文化体验的不连续性、陌生人的身份敏感、“理想美国人”的形象偏差、美国社会对华裔的刻板成见等因素,是被访者自我报告的主要压力动因。深度访谈还显示了被访者在语言能力、文化观点和习俗、社会关系、行为模式、宗教差异等方面感受到的具体压力。本研究还分析了女性婚姻移民的文化适应过程与向度、社交传播网络、文化适应层次等,并对女性婚姻移民“幸福感”的主观感受进行了扎根理论(Grounded theroty)分析。最后,作者从社会舆论和组织机构两个层面解读跨国女性婚姻移民面临的社会支持环境。研究发现,女性移民多数情形下面临并不友好的舆论环境。大众媒介将跨国婚姻女性移民从绝对数量上的“少数派”建构成价值判断上的“异类人”。调查显示,社会机构提供的帮助与女性婚姻移民的需求和期待仍存在不小差距。为此,作者针对女性婚姻移民社会支持系统的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5-05-01)
金斗燮,杨洋[8](2013)在《居住地区民族构成对婚姻移民女性的社会活动和适应类型产生的影响:邻里效应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旨在把握一个说明居住在韩国的婚姻移民女性的社会活动和适应类型的重要因素——邻里效应。尤其是针对居住在同一个市、郡、区的外国人妻子,以及同民族人口比重对婚姻移民女性的社会活动和适应类型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地区的外国人妻子比重越高,越能促进婚姻移民女性的社会活动、并且属于孤立类型的可能性也越高。这样的边缘化效果在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比在大城市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并且,居住地区同民族人口越多,和他们的接触和互动就越多,但是比起同化于韩国社会,属于孤立类型的婚姻移民女性较多。(本文来源于《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金斗燮,杨洋[9](2014)在《居住地区民族构成对婚姻移民女性社会活动和适应类型产生的影响:邻里效应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把握一个说明居住在韩国的婚姻移民女性的社会活动和适应类型的重要因素——邻里效应。尤其是针对居住在同一个市、郡、区的外国妻子以及同民族人口比重对婚姻移民女性的社会活动和适应类型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地区的外国人妻子比重越高,越能促进婚姻移民女性的社会活动、并且属于孤立类型的可能性也越高。这样的边缘化效果在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比在大城市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并且,居住地区同民族人口越多,和他们的接触和互动就越多,但是比起同化于韩国社会,属于孤立类型的婚姻移民女性较多。(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赛汉卓娜[10](2014)在《另一种移动:朝鲜族女性婚姻移民及其娘家的家庭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延边地区朝鲜族女性大量外嫁韩国。时至今日,外嫁热潮虽然早已冷却,但是影响依然存在。通过对延边在住婚姻移民的娘家成员等的访谈,从婚姻移民的送出方,即家族的角度来探讨延边朝鲜族国际婚姻移动过程中的家庭战略,调查显示朝鲜族婚姻移民家庭战略的直接目标是在城市购买新房以及通过教育达到阶层上升,也引发了娘家男性和老年人的跨境劳务移动、跨境扩大家族的形成等间接效应。同时,朝鲜族婚姻移民家庭在遇到期待落空等问题时,通过婚姻移动经济劣势方的逆向补偿及跨国打工持久化等来调适。朝鲜族女性婚姻移民的家庭战略主体既是个人又是家族,家族扮演了父权制家长的角色,但家族的利害关系和个人的利害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女性婚姻移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婚姻迁移是人口迁移中的常见类型。女性婚姻迁移通常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迁入比较发达的地区,从农村迁入城市,从小城市迁入大城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京津沪等特大城市,本地人和外地人结婚的现象越来越多。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我们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等6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婚姻移民论文参考文献
[1].胡琪,黄晓燕.上海市女性婚姻移民健康自评与服务需求现况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9
[2].胡琪.特大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家庭发展新动向[N].中国人口报.2018
[3].武艳华.越南女性婚姻移民的劳动参与:基于劳动政策、经济利益与母职文化的共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岳影.社会工作视角下韩国多文化家庭问题研究——以婚姻移民女性为中心[J].办公室业务.2017
[5].向小丹.无处赋予的财产权:制度转型中的来沪农村女性婚姻移民[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6].李冰.来华朝鲜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7].胡瑛.跨国婚姻的文化适应和社会支持[D].武汉大学.2015
[8].金斗燮,杨洋.居住地区民族构成对婚姻移民女性的社会活动和适应类型产生的影响:邻里效应的检验[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3
[9].金斗燮,杨洋.居住地区民族构成对婚姻移民女性社会活动和适应类型产生的影响:邻里效应的检验[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赛汉卓娜.另一种移动:朝鲜族女性婚姻移民及其娘家的家庭战略[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