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稳定化论文-马先芮

原位稳定化论文-马先芮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位稳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好氧稳定化,有机物,施工建设

原位稳定化论文文献综述

马先芮[1](2019)在《原位好氧稳定化技术治理垃圾填埋场施工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原位好氧稳定化是指向垃圾堆体内注入空气,将收集的渗滤液回灌到垃圾堆体,使堆体内的有机物在适宜的含氧量、温度、湿度、pH条件下发生好氧生物降解以达到迅速稳定化。以南方某垃圾填埋场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原位好氧稳定化施工建设,提出了关键的部分项施工要点,希望为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整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田立斌,王海东,杨勇,屈智慧,黄海[2](2019)在《原位好氧稳定化技术在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修复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原位好氧稳定化技术在北京市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中的应用。治理过程中,填埋气体CH_4浓度降低至零,O_2和CO_2分别在12. 17%~15. 91%、2. 85%~6. 89%的范围内波动。通过渗滤液抽提回灌,垃圾堆体含水率缩小至29. 70%~40. 79%;渗滤液COD从1950mg/L降低至716mg/L,BOD值无明显变化。堆体平均温度为20~30℃,部分区域达到55℃。垃圾堆体有机质含量降低了6. 13%~6. 75%,部分区域的有机质含量已低于修复目标值。垃圾堆体沉降量在每年10~50 mm。好氧稳定化技术的成功运行,为其他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苟东晓,谷广锋,苏宪章,曹兴涛,王新新[3](2019)在《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稳定化药剂投加方式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原位稳定化修复技术因具有成本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点。稳定剂的投加方式是影响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文章介绍了直接喷洒、空心叉喷射、螺旋钻进注射及高压旋喷等4种稳定剂投加方式的基本原理,结合国内外案例分析了其适用性及优缺点,并展望了稳定剂投加方式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环保产业》期刊2019年04期)

李博文[4](2018)在《胶体Mg(OH)_2在含水层中的迁移及其原位稳定化重金属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日益加重,如何高效稳定化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已经成为焦点环境问题。原位反应带技术(in-situ reactive zone,IRZ)可使迁移至活性反应区的重金属与修复试剂通过氧化、还原、吸附、沉淀、有机络合等化学反应使重金属转化为无毒或毒性小的形态。因IRZ技术成本低、施工操作简便,能够修复埋藏较深的地下水污染等优点,成为近年来地下水原位修复的研究热点。IRZ技术修复试剂需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注入的修复试剂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二是修复试剂在地下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迁移性。Mg(OH)_2作为一种溶解度较低的碱类物质,具有缓释OH~-的特性,当被注入到地下环境中后,能够长期使地下水维持在碱性环境,是良好的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药剂,在地下水染的控制与修复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Mg(OH)_2悬浊液的稳定性很差,易沉降且颗粒的Zeta电位为正,注入到地下环境中后容易被介质吸附拦截,不具有良好的迁移性能,限制了其在IRZ技术中的应用。因此,本论文以Mg(OH)_2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改性,制备出分散性好、稳定性高的胶体Mg(OH)_2。通过摇瓶实验和一维模拟柱实验考察胶体Mg(OH)_2稳定化重金属离子及其缓释OH~-的特性。通过一维模拟柱实验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包括注入速度、介质粒径、地下水离子强度和Mg(OH)_2的初始浓度)对胶体Mg(OH)_2在含水层中迁移分布的影响。针对胶体Mg(OH)_2颗粒不均匀的特性,将已有的胶体迁移模型与微积分的方法结合,建立胶体Mg(OH)_2在含水层中的迁移模型。考察了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对胶体Mg(OH)_2在含水层中迁移性能的影响,并提出通过提高粘度的方法增强Mg(OH)_2在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含水层中分布的均匀性。最后探究了Mg(OH)_2对复合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对复合重金属在Mg(OH)_2原位反应带中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通过与MgCO_3复配,增强Mg(OH)_2对Cd的稳定化效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对胶体Mg(OH)_2稳定性的影响(1)高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Mg(OH)_2有较好的改性效果。然而使用SDS对Mg(OH)_2进行改性时,SDS的利用率很低,大部分的SDS并没有分布在Mg(OH)_2颗粒的表面,起到改性作用。(2)吐温80的加入,降低了SDS的临界胶束浓度,由原来的300 mg/L降为10 mg/L。使SDS更容易从溶液表面进入到溶液内部,导致更多的SDS分子分布在Mg(OH)_2颗粒表面,对Mg(OH)_2进行改性。因此,吐温80/SDS复配型表面活性剂对Mg(OH)_2有着更好的改性效果。当吐温80/SDS超过1:1时,复配表面活性剂的改性效果显着,胶体Mg(OH)_2的稳定性和颗粒的分散性都有明显的增强。(2)胶体Mg(OH)_2稳定化重金属离子及其OH~-缓释特性(1)胶体Mg(OH)_2对Cr(III)、Pb(II)和Cd(II)复合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在时间上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Cr(III)最先沉淀,其次是Pb(II),最后是Cd(II)。叁种重金属的沉淀反应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R~2均大于0.95,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47、0.02和0.0016 min~(-1)。(2)胶体Mg(OH)_2注入到模拟柱中后,既能有效的迁移并且在介质上有一定程度的截留,显着增加了介质的pH缓冲容量。介质表面的Mg(OH)_2会向地下水中缓慢的释放OH~-,使出水pH值稳定在9左右。胶体Mg(OH)_2的注入能够长期调节地下水的pH值,使其在地下水修复中有着广阔的的应用前景。(3)胶体Mg(OH)_2在含水层中的迁移性能及模型模拟(1)流速、介质粒径和离子强度对胶体Mg(OH)_2的迁移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较大的的流速、介质粒径和较小的离子强度有利于胶体Mg(OH)_2的迁移。而胶体Mg(OH)_2本身的浓度对其在含水层中的迁移性能影响很小。(2)针对胶体Mg(OH)_2在颗粒粒径上表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本论文将胶体Mg(OH)_2按照粒径分布分为若干个单元,在每个单元内Mg(OH)_2被认为是均质胶体并可以用已有模型模拟计算,胶体Mg(OH)_2的迁移结果为各个单元的加和。利用微积分的方法将均质胶体迁移模型用于非均质胶体迁移的模拟,创建了非均质胶体在含水层中的迁移模型。模型不仅能够很好的模拟胶体Mg(OH)_2在迁移过程中的浓度变化,还可以较好的模拟计算不同流速、介质粒径和离子强度条件下胶体Mg(OH)_2在含水层中的迁移分布。(3)流速和介质粒径对碰撞效率η和捕集效率α均有影响;较大的流速能够降低η和α,促进胶体Mg(OH)_2的迁移;介质粒径的增加能够显着降低η却导致α的增加;离子强度的增加对η没有影响,却能显著增加α,进而降低胶体Mg(OH)_2的迁移性能。(4)胶体Mg(OH)_2在污染含水层中的迁移性能(1)胶体Mg(OH)_2在含水层中的迁移性能会随着重金属污染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污染浓度的增加可以导致介质表面的Zeta电位降低和地下水离子强度的增加,进而减小胶体Mg(OH)_2与介质间的静电排斥力,增加胶体Mg(OH)_2在介质上的沉积,导致迁移能力的下降。(2)在胶体Mg(OH)_2中添加黄原胶会显着提高流体的粘度,导致胶体Mg(OH)_2在迁移的过程中注入压力增大。但黄原胶的添加可以显着降低胶体Mg(OH)_2颗粒在介质上的沉积,使Mg(OH)_2在模拟柱中的分布更为均匀,进而提高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5)Mg(OH)_2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性能(1)一维模拟柱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Mg(OH)_2对复合重金属离子的顺序沉淀作用,复合重金属在空间上的迁移分布均存在分带特性,不同重金属分布在模拟柱的不同位置。(2)Mg(OH)_2对Cr和Pb的稳定化效果较好,介质中的重金属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存在,没有检测到可交换态。而对Cd的稳定化效果较差,可交换态的比重仍然较大。(6)MgCO_3/Mg(OH)_2原位修复Cd污染效果(1)MgCO_3和Mg(OH)_2可以形成互补,MgCO_3能够有效的沉淀含水层中的Cd,Mg(OH)_2可以提供并维持稳定化所需的pH值,当MgCO_3和Mg(OH)_2的复配比例为1:1时,对Cd的稳定化效果达到最好。(2)MgCO_3/Mg(OH)_2复配型修复试剂对含水层中Cd的稳定化效果要明显优于Mg(OH)_2,MgCO_3能够有效的强化Mg(OH)_2修复地下水Cd污染。本论文的创新点体现在:(1)制备出兼具OH~-缓释和良好迁移特性的地下水原位修复试剂—胶体Mg(OH)_2传统的水溶性pH调节药剂(NaOH、Na_2CO_3、NaHCO_3等)在注入到地下环境后容易随地下水迁移,长效的pH缓冲能力较差。而Mg(OH)_2具有可缓释OH~-的特性,使其具有长效的pH缓冲能力,但Mg(OH)_2悬浊液的稳定性很差,容易团聚沉淀。因此,本论文利用表面活性剂对其改性,制备出稳定性较高、迁移性较强的胶体Mg(OH)_2,将Mg(OH)_2的缓释特性应用到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原位修复。(2)创建了胶体Mg(OH)_2(非均质胶体)在含水层中的迁移模型已有的胶体迁移模型大多用来模拟均质胶体在含水层中的迁移分布,而胶体Mg(OH)_2具有颗粒不均匀的性质。本论文针对胶体Mg(OH)_2的性质,采用微积分的方法,将胶体Mg(OH)_2按照粒径分布分为若干个单元,在每个单元内,胶体Mg(OH)_2的粒径是均一的(可以按照已有迁移模型模拟计算),胶体Mg(OH)_2的迁移结果为各个单元的加和,建立了胶体Mg(OH)_2在含水层中的迁移模型。(3)粘度改性提高胶体Mg(OH)_2在含水层中分布的均匀性针对胶体Mg(OH)_2在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含水层中迁移性能较差、分布不均匀的缺点,本论文提出适当增加胶体Mg(OH)_2的粘度,降低胶体Mg(OH)_2颗粒在含水层介质上的沉积,增强Mg(OH)_2在含水层中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其对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2-01)

邵乐,刘晓月,史学峰,刘卫国,李顺峰[5](2018)在《原位还原稳定化—高压旋喷注射技术修复铬污染场地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场地土壤条件(如pH、渗透性、地下水位等)、污染程度和前期小试效果,选用高压旋喷注射技术,将硫化物和矿物质组成的还原型药剂注入污染土壤中,还原Cr~(6+)为Cr~(3+),从而降低土壤中Cr~(6+)含量和毒性。中试结果表明,在注射压力为10 MPa,影响半径为0.5 m,提升速率为10 cm/min,药剂投加比为3%时,修复后的土壤Cr~(6+)含量<0.5 mg/kg,低于修复目标值0.75 mg/kg,达标率为100%。另外,六价铬和总铬的浸出毒性均低于《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达到了预期的修复目标值,且药剂的加入不会对土壤pH造成较大影响。原位还原稳定化—高压旋喷注射修复技术成功应用于某铬盐厂中试,修复效果明显,适应于类似污染场地的浅层土壤修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导刊》期刊2018年04期)

吕秀芬[6](2018)在《原位微生物稳定化技术治理非正规垃圾场的通风系统关键点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微生物稳定化技术治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其通风系统用于供氧的通风量取决于堆体内可生物降解的有机质含量、微生物降解效率以及降解目标和期限等,根据实际项目经验结合理论推导,提出了一种通风量的计算方法。管路布设需结合场地垃圾污染程度特征,应通过管路系统的布设实现分区域运行以降低运行成本,根据项目实践经验,给出了两种管路布置形式:分区域布设管路,区域控制及统一布设管路,集中控制。(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14期)

陈晓[7](2017)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稳定化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针对北方石灰性土壤的特点,筛选出两种稳定剂,稳定剂A和稳定剂B,进行小麦和玉米季大田试验,研究两种稳定剂的修复效果并探究其修复机理,以期为农田土壤原位稳定化修复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稳定剂A和稳定剂B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在稳定剂A高量处理下,小麦增产8.11%;在稳定剂B高量处理下,小麦增产8.55%。2.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稳定剂A和稳定剂均能使小麦籽粒中Pb、Cd含量降低。施用高量稳定剂A,矮抗58和洛麦23籽粒Pb含量分别降低44.93%和35.88%;矮抗58和洛麦23籽粒Cd含量分别降低19.03%和15.64%。施用高量稳定剂B,矮抗58和洛麦23籽粒Pb含量分别降低52.38%和22.53%;小麦矮抗58和洛麦23籽粒Cd含量分别降低14.50%和8.17%。稳定剂A和稳定剂B对Pb的修复效果比对Cd修复效果好。3.稳定剂A和稳定剂B可以降低玉米籽粒中Pb、Cd含量。施用高量稳定剂A,玉米籽粒Pb、Cd含量分别降低35.52%、51.04%。施用稳定剂B高量,玉米籽粒Pb、Cd含量分别降低32.59%、48.53%。4.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稳定剂A和稳定剂B能够降低小麦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和各时期根中及茎叶中的Pb、Cd含量。当稳定剂A和稳定剂B高量的情况下,小麦各时期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根中和茎叶中的Pb、Cd含量降低最多。5.稳定剂A和稳定剂B能够降低玉米成熟期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及根中和茎叶中的Pb、Cd含量。其中玉米根、茎叶、籽粒中重金属Pb、Cd含量,表现为根>茎叶>籽粒。(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12)

李日旺[8](2017)在《脂质体的稳定化修饰及其原位成型水凝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壳聚糖(CS)为原料,通过马来酸酐和半胱氨酸的化学改性在CS侧链上接上了双键和巯基的反应性官能团,然后利用这些官能团进一步反应形成凝胶。以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为原料通过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了脂质体,以改性的CS去包覆脂质体,从而改善其稳定性,然后利用包覆后的稳定化脂质体和CS的反应性官能团形成凝胶制备了脂质体凝胶,凝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有望用于载药和组织修复。用马来酸酐改性CS,制备马来酰化壳聚糖(CSMA),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谱图分析,结果表明了马来酸酐成功地改性了CS,在CS的侧链上接上了双键。探讨了不同条件下,CSMA的双键取代度和双键的含量,最终选择了CS的浓度为1 wt%,反应时间为24小时,CS重复单元与马来酸酐摩尔投料比为1:1为接下来的实验条件。产物双键取代度为72.5%,双键含量为1780.46±32.65μmol/g。用半胱氨酸改性CS,在催化剂乙基-3-(3-二甲基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A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作用下,通过CS的氨基和半胱氨酸的羧基之间的缩合反应形成酰胺键得到巯基化壳聚糖(CSSH)。对CSSH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谱图分析,结果表明了半胱氨酸成功改性了CS。探讨了不同条件下,CSSH的巯基化取代度、总巯基含量、游离巯基的含量和二硫键的含量。最后选择CS的浓度为1 wt%,CS重复单元与半胱氨酸摩尔投料比为1:1作为接下来的实验条件。产物总巯基含量为420.36±0.14μmol/g,游离巯基含量为200.84±16.16μmol/g,核磁方法测得的巯基取代度为6.0%,Ellman’s方法测得的巯基取代度为5.4%。用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制备了空白脂质体(Lip),为了改善空白脂质体的稳定性,在脂质体上包覆了CSSH和CSMA,得到Lip-CSSH和Lip-CSMA,脂质体可以包载姜黄素。利用透射电镜、纳米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流变和稳定性对空白脂质体、包覆后的脂质体和载药脂质体进行分析研究。透射电镜观察可知脂质体形貌为球状,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得空白脂质体的粒径为115.1±9.6 nm,带负电,电位为-56.8±1.47 mV,由于改性的CS和Lip相互作用,包覆后的脂质体粒径增加,电位由负变为正,稳定性也有提高。通过脂质体包载姜黄素,由测定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可知,包覆CSSH和CSMA后其包封率和载药量都有所提高。Lip-CSSH可以显着提高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体外释放实验表明CSSH包覆脂质体后,可以延缓姜黄素的释放,具有缓释效果。细胞实验表明,游离的姜黄素在100μM时对MCF-7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Lip-CSSH包载姜黄素在浓度100μM时,其抑制作用不明显,当其浓度和时间进一步增加时,为200μM、处理72 h后,明显地对MCF-7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了姜黄素在Lip-CSSH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释放,这有利于姜黄素的长循环治疗的递送和释放。制备了CSSH/CSMA凝胶和CSSH/CSMA/Lip脂质体凝胶,分析了凝胶的形成机理,通过流变学分析可知随着CSMA的量增加,凝胶时间减少,其力学性能也提高。扫描电镜观察可知凝胶具有多孔结构,利于细胞的生长的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拉伸实验表明,在加入脂质体后,冷冻干燥后的干态和湿态凝胶膜的拉伸强度有所提高。偏光显微镜观察可知,干燥后的凝胶膜具有结晶的性能,在偏光显微镜下具有晶体结构。细胞实验表明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用于组织修复。(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7-04-01)

刘永兵[9](2016)在《铅锌冶炼厂污染农田土壤原位稳定化修复技术及实践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某典型的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调查说明铅锌冶炼厂对周边土壤的污染状况,并进行了原位稳定化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介绍:原位稳定化技术路线具体分为四个阶段内容:1.评估阶段:土壤污染调查和作物污染调查,明确污染类型、污染等级、修复范围,制定修复目标;2.小试试验阶段:修复材料选择及作物品种选择,提出修复材料、制定修复目标及土地利用模式;3.修复方案设计阶段:修复技术遴选与优化、修复方案制定,确定修复技术路线及修复工艺流程;4.效果评估阶段:修复工程实施及效果评估。(本文来源于《2016国际棕地治理大会暨首届中国棕地污染与环境治理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25)

张庆泉,尹颖,杜文超,郭红岩[10](2016)在《碱性Cd污染农田原位稳定化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碱性农田重金属Cd污染原位稳定化修复技术,通过实验室小试筛选出以椰壳生物炭为核心材料的稳定剂应用于修复重金属Cd污染的碱性土壤,并进一步探究了施加稳定剂对于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稳定剂施加量的增加重金属Cd钝化效果显着增加,在施加量为2%时,椰壳生物炭对土壤有效态Cd钝化率达到99.08%,远高于木质生物炭、硅肥以及钙镁磷肥.稳定化修复后,土壤中Cd由生物可利用性较高的形态向稳定的结合态转化,降低土壤环境风险.此外椰壳生物炭的施加还可以促进小麦生长,降低小麦体内Cd含量,稳定剂施加量为1.5%时,与对照组相比小麦根中Cd含量降低64.31%,地上部Cd含量降低69.60%.本研究筛选的椰壳生物炭作为稳定剂不仅能够实现Cd污染碱性农田的持效性修复,还能够显着改善土壤结构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生长,为以后该技术在我国北方大面积重金属污染碱性农田的修复及规模化应用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原位稳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原位好氧稳定化技术在北京市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中的应用。治理过程中,填埋气体CH_4浓度降低至零,O_2和CO_2分别在12. 17%~15. 91%、2. 85%~6. 89%的范围内波动。通过渗滤液抽提回灌,垃圾堆体含水率缩小至29. 70%~40. 79%;渗滤液COD从1950mg/L降低至716mg/L,BOD值无明显变化。堆体平均温度为20~30℃,部分区域达到55℃。垃圾堆体有机质含量降低了6. 13%~6. 75%,部分区域的有机质含量已低于修复目标值。垃圾堆体沉降量在每年10~50 mm。好氧稳定化技术的成功运行,为其他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位稳定化论文参考文献

[1].马先芮.原位好氧稳定化技术治理垃圾填埋场施工要点分析[J].绿色科技.2019

[2].田立斌,王海东,杨勇,屈智慧,黄海.原位好氧稳定化技术在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修复治理中的应用[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3].苟东晓,谷广锋,苏宪章,曹兴涛,王新新.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稳定化药剂投加方式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9

[4].李博文.胶体Mg(OH)_2在含水层中的迁移及其原位稳定化重金属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

[5].邵乐,刘晓月,史学峰,刘卫国,李顺峰.原位还原稳定化—高压旋喷注射技术修复铬污染场地中试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8

[6].吕秀芬.原位微生物稳定化技术治理非正规垃圾场的通风系统关键点设计[J].绿色科技.2018

[7].陈晓.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稳定化修复[D].河南农业大学.2017

[8].李日旺.脂质体的稳定化修饰及其原位成型水凝胶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7

[9].刘永兵.铅锌冶炼厂污染农田土壤原位稳定化修复技术及实践思考[C].2016国际棕地治理大会暨首届中国棕地污染与环境治理大会论文摘要集.2016

[10].张庆泉,尹颖,杜文超,郭红岩.碱性Cd污染农田原位稳定化修复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

标签:;  ;  ;  ;  

原位稳定化论文-马先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