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剪切模量论文-尹松,张昊,李新明,白林杰

动剪切模量论文-尹松,张昊,李新明,白林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剪切模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岗岩残积土,小应变,共振柱试验,剪切模量

动剪切模量论文文献综述

尹松,张昊,李新明,白林杰[1](2019)在《花岗岩残积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东台山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所对象,采用共振柱试验方法对不同应力状态下花岗岩残积土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进行测试,并进行模型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动剪切模量G与应变γ的关系整体呈典型双曲线形态分布,围压σ_0~'对G-γ曲线的影响随γ增大逐渐减小;围压对D-γ关系的测试结果影响不明显;双对数模型能够反映最大剪切模量G_(max)随围压的非线性递增趋势,工程中可以采取该模型对G_(max)参数进行预测;小应变下,土体G-σ_0~'关系曲线较为接近,当γ>10~(-5)时,各围压下G值衰减较快,工程参数选取时,应注意小应变范围内剪切模量随应力状态(深度)的变化差异.根据Martin-Davidenkov模型及选用的阻尼比经验公式对动力参数G/G_(max)和D进行拟合分析,并给出了小应变下动力参数的推荐值,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鑫,李飒,刘小龙,陈文炜[2](2019)在《南海钙质砂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土体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土工建筑物、近海场地动力稳定性分析中的主要动力学参数,为评价南海钙质砂的动力学特性,利用美国GCTS共振柱测试系统,对取自南海地区的钙质砂进行共振柱试验,研究固结压力、相对密实度对其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并与石英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钙质砂的最大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均大于石英砂;从总体而言,钙质砂的动剪切模量在剪应变小于0.1%时大于石英砂动剪切模量,在大于0.1%时两者趋于一致,其动剪切模量比G/Gmax随剪应变γ衰减的速度快于石英砂。根据试验结果建立钙质砂动剪切模量比G/Gmax、阻尼比D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现有的钙质砂动剪切模量比及阻尼比研究成果,给出钙质砂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变化范围,为钙质砂场地工程建设中建筑物动力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段蕊,陈党民[3](2019)在《铜川新区黄土与古土壤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铜川市地震小区划项目的大量典型土样动叁轴试验结果,采用双曲线模型拟合得到了铜川新区黄土和古土壤在8个典型应变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值。根据不同沉积年代和不同土层深度2种方法对黄土、古土壤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剪应变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同一剪应变下,黄土、古土壤动剪切模量比随沉积年代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对黄土动剪切模量比的影响较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王谦,马金莲,马海萍,王峻,王兰民[4](2019)在《饱和黄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饱和黄土的动力非线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选取黄土高原的不同场地,在室内动叁轴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拟合计算的方法得到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研究不同地区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变化特征,分析饱和黄土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区域差异性,探讨饱和黄土与原状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差别,并研究物性指标对饱和黄土动力特性拟合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符合Hardin-Drnevich模型。区域分布特征对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影响较小,对阻尼比影响显着。相比于原状黄土,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均明显减小,由于区域分布导致的动剪切模量比离散性减小;而相同地区饱和黄土的阻尼比较原状黄土的阻尼比显着增大,且受黄土结构性差异的影响明显。初始孔隙比对饱和黄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影响较大,而黏粒含量增加导致的结构性变化是造成饱和黄土最大剪应力幅值和最大阻尼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晋宝,刘校麟,童焯煜,田美灵,王亚军[5](2019)在《基于共振柱的海砂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砂土关键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参数,对其合理的确定直接影响着相关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基于共振柱实验设备,针对舟山某海域海砂分别开展了从干燥到饱和状态间3种不同饱和度时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特性的试验研究。同时,系统地研究了小应变加载工况下不同围压和不同饱和度对该海砂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并且用Martin-Davidenkov模型以及阻尼比经验公式分别拟合给出了该海砂在小应变下的G/G_(max)-γ和D-G/G_(max)曲线的拟合方程参数值。研究表明:同一围压下,最大动剪切模量G_(max)随饱和度ω的增大而减小;动剪切模量比随剪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增大而增大;给出Martin-Davidenkov模型以及阻尼比经验公式的拟合方程参数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丽艳,周亚军,闫家涛,王炳辉,井合进[6](2019)在《基于砾钢渣+橡胶颗粒的新型填料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问题,提出将废旧轮胎橡胶颗粒掺入废弃钢渣中形成新型土工填料。为了了解该新型填料的动力特性,采用共振柱试验对基于钢渣+橡胶颗粒的新型土工填料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特性开展研究。首先分析围压与橡胶颗粒含量对新型填料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与剪应变的关系类似传统土类,动剪切模量随着剪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则随着剪应变的增加而增大,变化曲线趋势基本一致;新型填料的动剪切模量随着钢渣含量的减少和橡胶颗粒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橡胶颗粒含量达到20%时,动剪切模量与剪应变的关系曲线低缓显着,新型填料中橡胶颗粒不宜掺入太多。然后,基于Hardin-drnevich双曲线模型建立新型填料的动力特性理论模型,Hardin-drnevich双曲线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新型填料动剪切模量归一化的数据,并对新型填料参考剪应变随橡胶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将新型填料的最大动剪切模量与纯钢渣、南京砂和福建标准砂的最大动剪切模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填料的橡胶颗粒含量不宜超出15%,这种新型填料动剪切模量适中,阻尼比较大,具有较好的抗震减震能力,能够替代砂土成为一种回填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程科,苗雨[7](2019)在《黄土含量对太原砂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原地铁2号线沿线黄土与太原砂混合料广泛分布,迫切需要该粉质砂土的动剪切模量G与阻尼比?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利用英国GDS公司研制的共振柱对不同黄土含量LC的重塑粉质砂土样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LC的增大,混合料受力骨架由砂粒向土粒转变,这是导致不同LC混合料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混合料G随LC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则相反,且存在明显阈值黄土含量LC_(th),饱和状态与干状态下试样的LC_(th)不同。干状态下,混合料与太原砂的G和?的大小关系与LC有关。饱和状态下,由于黄土塑性,混合料的G小于太原砂,其?大于太原砂。(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文少杰,张吾渝,曾垂青[8](2019)在《海东地区原状黄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英国GDS双向动态叁轴试验系统对青海省海东地区原状黄土进行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动应变ε_d <1%时,动剪切模量随动应变的增加急剧减小;动应变ε_d>1%时,动剪切模量随动应变的增加减小缓慢,后期基本趋于稳定。动剪切模量随固结围压、固结应力比、加载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幅值随应变的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在动应变ε_d <0.5%时,阻尼比随动应变的增加迅速增大;在动应变ε_d>0.5%时,阻尼比随动应变的增加缓慢增大;在较小动应变时,固结围压、固结应力比、加载频率对阻尼比无明显的影响,随着动应变的增大,阻尼比随围压、加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梁珂,陈国兴,王彦臻,秦悠[9](2019)在《珊瑚砂动剪切模量预测的应变-损伤状态耦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南海饱和珊瑚砂进行了4类不同加载模式的不排水动叁轴试验,研究了不同相对密度Dr和平均有效围压σ'0下加载第一周的动剪切模量比G1st/G0与剪应变幅值γa的关系,G1st/G0受Dr的影响很小,随σ'0的增大而增大。由于分级加载过程中土体结构与相对密度发生改变,在γa>3×10-4时,应变控制的分级循环加载获得的G1st/G0-γa曲线位于等应变幅值循环加载获得的G1st/G0-γa曲线的上方。结合两类试验结果,给出了饱和珊瑚砂的G1st/G0-γa模型。基于弹性应变能理论,提出了可以描述土体损伤状态的状态参数Pd(damage parameter),探究了不同加载模式下动剪切模量比G/G0随土体损伤状态参数Pd的发展规律。在双对数坐标中,同一应变幅值下的(1-G/G0)-Pd可用直线表示,其斜率与应变幅值γa和历史加载过程中的最大应变幅值γa,max有关。结合G1st/G0-γa和G/G0-Pd关系,给出了可以同时反映应变幅值和破坏状态影响的珊瑚砂动剪切模量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赵云辉[10](2019)在《结构性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的动力特性是影响地面运动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岩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是岩土动力学特性的首要参数,是目前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土工构筑物地震稳定性评价中必备的动力参数,目前土体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不同地区土体动力特性的差异性的认识上,以及土体物理性质、静力学条件、加载方式和试验方法的不同对其的影响,而关于结构性对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还较少,而这对于土体来说恰恰是及其重要的,因此开展相关试验研究是正确认识土体结构性对其动力学特性影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土体的结构性入手,通过制备人工结构性砂土和粘土,开展了一系列共振柱试验,通过试验确定了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研究了结构性对两个参数的影响,分析了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最后探讨初始孔隙比、固结压力、相对密实度和胶结程度等因素对最大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考虑土体结构性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变化幅度的推荐值,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结构性土的制备方法研究本研究采用向纯净砂和粘土中添加水泥和食糖来获得人工制备的结构性土试样,模拟土体的结构性和大孔隙特性,采用共振柱仪完成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为使试验结果具有可对比性,本文还将结构性土与重塑土进行了对比。本试验所用土样全部是重塑样。2.人工制备结构性砂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试验研究采用逐级循环加载的共振柱试验开展结构性砂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试验研究,试验中通过改变水泥掺量、固结围压、相对密实度等条件,绘制不同影响因素下的G_d/G_(dmax)-γ、λ-γ曲线,考察结构性砂土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阻尼比与剪应变非线性关系的变化规律。3.人工制备结构性粘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试验研究采用逐级循环加载的共振柱试验开展结构性粘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试验研究,试验中通过改变固结围压、孔隙比等条件,绘制不同影响因素下的G_d/G_(dmax)-γ、λ-γ曲线,考察结构性粘土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阻尼比与剪应变非线性关系的变化规律。4.结构性土最大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阻尼比的影响因素研究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因素较多,研究比较广泛的有围压、孔隙比、荷载循环次数等。本文构建不同围压、不同相对密实度、不同孔隙比、不同水泥掺量下的多种试验工况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构性土的动力特性,探讨不同条件下结构性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规律。5.考虑土体结构性G_(dmax)、G_d/G_(dmax)、λ变化幅度的推荐值以结构性土最大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与剪应变非线性关系为基础,并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给出有依据的能反映考虑土体结构性最大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变化幅度的推荐值,为室内土动力特性试验提供参考,解决工程上的当务之急,供实际工程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防灾科技学院》期刊2019-06-01)

动剪切模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岩土体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土工建筑物、近海场地动力稳定性分析中的主要动力学参数,为评价南海钙质砂的动力学特性,利用美国GCTS共振柱测试系统,对取自南海地区的钙质砂进行共振柱试验,研究固结压力、相对密实度对其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并与石英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钙质砂的最大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均大于石英砂;从总体而言,钙质砂的动剪切模量在剪应变小于0.1%时大于石英砂动剪切模量,在大于0.1%时两者趋于一致,其动剪切模量比G/Gmax随剪应变γ衰减的速度快于石英砂。根据试验结果建立钙质砂动剪切模量比G/Gmax、阻尼比D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现有的钙质砂动剪切模量比及阻尼比研究成果,给出钙质砂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变化范围,为钙质砂场地工程建设中建筑物动力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剪切模量论文参考文献

[1].尹松,张昊,李新明,白林杰.花岗岩残积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刘鑫,李飒,刘小龙,陈文炜.南海钙质砂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3].段蕊,陈党民.铜川新区黄土与古土壤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9

[4].王谦,马金莲,马海萍,王峻,王兰民.饱和黄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5].王晋宝,刘校麟,童焯煜,田美灵,王亚军.基于共振柱的海砂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探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王丽艳,周亚军,闫家涛,王炳辉,井合进.基于砾钢渣+橡胶颗粒的新型填料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特性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9

[7].程科,苗雨.黄土含量对太原砂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9

[8].文少杰,张吾渝,曾垂青.海东地区原状黄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9].梁珂,陈国兴,王彦臻,秦悠.珊瑚砂动剪切模量预测的应变-损伤状态耦合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9

[10].赵云辉.结构性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D].防灾科技学院.2019

标签:;  ;  ;  ;  

动剪切模量论文-尹松,张昊,李新明,白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