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译者论文-杨江霞

新闻译者论文-杨江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闻译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技新闻,直接引语,新闻译者能力

新闻译者论文文献综述

杨江霞[1](2019)在《新闻编译中直接引语的变化对译者能力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含环球网科技频道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60篇中文科技新闻的语料库及其对应的60篇英文源语语料库,搜索两个语料库中直接引语的数量,并通过对双语个案的深入分析,发现直接引语在译语中数量和形式的变化情况,据此结论引发了对培养新闻译者能力的思考,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新闻译者需具备的叁个能力要求。(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4期)

旺母[2](2019)在《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存在的必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新闻作为极为重要并且蓬勃发展的跨文化传播媒体,新闻翻译是多国家、多民族之间传播活动的主要核心和基础,新闻翻译相较于其他翻译类型比较特殊。对于译者来说,具有较强的主体性意识,在新闻翻译的工作中,译者要以新闻的语言特性为基本的出发点,明确掌握受众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以及受众的集体性偏好,重视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仅要秉持科学、明确、客观的方针,还要抱有严谨的责任心。但是在现阶段的新闻翻译工作当中还存在种种不足,译者翻译的语言不严谨,没有对原文展开批判性的考量,导致受众误读或不理解的译文的产生。要合理规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误读以及不理解,译者应该在翻译工作中将主体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发挥。(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3期)

王婷婷,李泽星[3](2019)在《新媒体语境下英语财经新闻汉译之译者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活动反映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人的认知是复杂且多面的,本文主要探究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自己翻译能力的认知、对英语财经新闻文本的认知、对汉译的信达雅要求程度的认知和对新媒体语境下翻译质量的认知这四个方面。(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17期)

胡伟华,郭继荣[4](2019)在《国际新闻编译中的译者主体意识及语言操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新闻既具时效性,又具政治性。新闻编译者在编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融入本民族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对原语文本进行改写和语言操控以树立和维护所代表国家的国际形象,同时减少和消除敌对国在新闻报道中的诋毁、抹黑甚至攻击,减少由偏见和不实新闻报道所引起的负面影响。文章探讨了国际新闻编译者的主体意识及素养要求并以《参考消息》和《澎湃新闻》涉华新闻编译报道为语料,分析编译者在双语转换过程中如何发挥主体意识对原语文本进行适当调整和对语言进行柔性操控,重新建构符合译语读者叙事范式和期待的新闻现实。(本文来源于《外语电化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辛奉娟[5](2019)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新媒体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其中的新闻资讯是人们了解世界的快捷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球逐渐变成了一个"村庄",世界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断密切,在一个国家获得域外信息文化的过程中,新闻翻译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其的恰当翻译也成为译者的紧迫任务。本文从新媒体语境这个新颖的角度出发,以译者主体性为理论基础,分析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现象,探究译者主体在语篇层面呈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郭薇[6](2018)在《国际新闻编译者“把关”失误分析及改进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新闻编译指译者通过选材、提炼及编译的过程把国外媒体用外语报道的新闻加工成为能够为国内受众服务的新闻报道的实践行为。在国际新闻编译中,由于缺乏新闻学理论指导,译者"把关"意识淡薄,常导致部分所译新闻失实,有时甚至损害国家形象。国际新闻编译者,作为译语新闻"把关人"之一,应在新闻选材、意识形态、双语转换能力等方面严谨对待,审慎处理,避免产出对原文亦步亦趋或有损中国形象的中文译文。合理选材、注重意识形态并灵活运用注释增译、筛选减译、意译整合等编译方法是实现国际新闻编译的有效对策。(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赫英川[7](2018)在《互文性观照下外宣新闻翻译译者身份嬗变研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互文性在本质上指的是文本之间有着相互依赖和相互指涉的关系,而互文性观照在广义上的意思指的是从互文性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待事情。在互文性观照下对外宣新闻翻译的译者身份的嬗变进行简要研究与分析,外宣新闻翻译需要译者有高度的准确性、政治性、简洁性及目的性。依据翻译文化的基本理论与翻译中的叙事结构,简要分析外宣新闻译者在互文性观照的视角下从模仿者、叛逆者、隐身者逐渐转变为操纵者、征服者和改写者。(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姜亚琴[8](2017)在《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之度的把握》一文中研究指出译者主体性贯穿翻译工作的整个过程,其存在既是必然,也是必需。但是"过之或不及"均会有损原意,这就要求译者在发挥主体性的同时,能于度和平衡上游刃有余。文章重点阐述了译者主体性存在的必然性及译者度的把握,从词义的准确表述和分寸的掌握出发,以实例来论证译者主体性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在翻译中把握平衡。(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7年23期)

程墨芳[9](2017)在《从Baker叙事特征因果情节设置看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Mona Baker提出的叙事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新闻翻译过程中,由于新闻报道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的特点,使得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新闻编译中受到了一定限制。通过对Baker叙事特征之一——因果情节设置的阐释,将操控叙事与新闻翻译很好地结合起来。译者将源语新闻中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解构,以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充分发挥其译者主体性,建构出符合目的语读者需求的译文文本,以达到重建新闻叙事的效果,为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带来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8期)

李金兰[10](2017)在《论英汉政治新闻翻译中译者意识形态的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新闻翻译受多种语言因素的影响,但是译者在翻译政治新闻时除了考虑原语与目的语的对等转换之外,还要思考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新闻的写作与翻译的制约。本文拟从译者的意识形态转换角度,分析政治新闻翻译中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及译者意识形态的转换在新闻翻译中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14期)

新闻译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新闻作为极为重要并且蓬勃发展的跨文化传播媒体,新闻翻译是多国家、多民族之间传播活动的主要核心和基础,新闻翻译相较于其他翻译类型比较特殊。对于译者来说,具有较强的主体性意识,在新闻翻译的工作中,译者要以新闻的语言特性为基本的出发点,明确掌握受众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以及受众的集体性偏好,重视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仅要秉持科学、明确、客观的方针,还要抱有严谨的责任心。但是在现阶段的新闻翻译工作当中还存在种种不足,译者翻译的语言不严谨,没有对原文展开批判性的考量,导致受众误读或不理解的译文的产生。要合理规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误读以及不理解,译者应该在翻译工作中将主体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发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闻译者论文参考文献

[1].杨江霞.新闻编译中直接引语的变化对译者能力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9

[2].旺母.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存在的必然性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

[3].王婷婷,李泽星.新媒体语境下英语财经新闻汉译之译者认知分析[J].文教资料.2019

[4].胡伟华,郭继荣.国际新闻编译中的译者主体意识及语言操控[J].外语电化教学.2019

[5].辛奉娟.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

[6].郭薇.国际新闻编译者“把关”失误分析及改进对策[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赫英川.互文性观照下外宣新闻翻译译者身份嬗变研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8

[8].姜亚琴.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之度的把握[J].海外英语.2017

[9].程墨芳.从Baker叙事特征因果情节设置看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建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

[10].李金兰.论英汉政治新闻翻译中译者意识形态的转换[J].北方文学.2017

标签:;  ;  ;  

新闻译者论文-杨江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