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丛越橘论文-董梅,田友文,董坤,李亚东,孙海悦

矮丛越橘论文-董梅,田友文,董坤,李亚东,孙海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矮丛越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越橘,共生真菌,菌根,ITS序列

矮丛越橘论文文献综述

董梅,田友文,董坤,李亚东,孙海悦[1](2019)在《矮丛越橘“美登”根系共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越橘菌根真菌的多样性,从吉林农业大学浆果园采集矮丛越橘(Vaccinium angustifolium)"美登"的根系,采用酸性品红乳酸甘油染色法观察菌根类型,用根段直接培养法分离根系共生真菌,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菌株的r DNA ITS序列; PCR产物测序后在Gen Bank中进行BLAST比对,然后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美登"菌根类型包含典型的杜鹃花类菌根;试验共分离获得49株共生真菌,依据形态特征分为13个类型; ITS序列分析获得树粉孢属、镰孢属、膜盘菌属等9个属;聚类结果将其分为锤舌菌纲、粪壳菌纲和座囊菌纲3类。矮丛越橘"美登"的根系共生真菌物种丰富,优势或典型的共生真菌为杜鹃花类菌根(ERM)真菌——树粉孢属(Oidiodendron)真菌。(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朱聃,吕凤霞,陶洪波,胡宝忠,李凤兰[2](2011)在《矮丛越橘扦插生根的形态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使用ABT1速蘸下部枝条的扦插方法,在温度为25℃腐苔藓基质上对矮丛越橘品种美登(Blomidon)进行扦插繁殖,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扦插生根过程进行解剖学的比较研究,观察发现矮丛越橘形成愈伤组织,扦插前未见根原始体。将其外部形态特征同其内部解剖学特征对应比较后发现,愈伤组织产生于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根原基产生部位为形成层,不定根的维管柱类型为四原型。(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孙月明,张志东,李亚东,吴林,刘海广[3](2009)在《聚乙二醇对矮丛越橘愈伤组织抗逆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矮丛越橘"芝妮"(Chignecto)、"芬蒂"(Fundi)为试验试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聚乙二醇(PEG)胁迫培养对越橘愈伤组织抗逆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越橘愈伤组织内SOD和CAT酶活性随着胁迫培养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100g/L处理第6d时,"芝妮"和"芬蒂"的SOD活性值最高分别为1991.9,2483.1U/g,CAT活性分别为12.2,11.69U/(g.min)。2个品种愈伤组织的POD活性、MDA与脯氨酸(Pro)含量均随处理浓度增加及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YARBOROUGH,David,E[4](2009)在《栽培种矮丛越橘果园的建立与田间管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栽培种越橘已经成功地在世界各地繁育和栽培,其中矮丛类型越橘在美国缅因州、加拿大的亚特兰大和魁北克大规模栽培生产,在加拿大和中国北方有少量试验性栽培。相对于其他栽培越橘类型,矮丛越橘未得到大规模快速种植发展的原因在于建园速度慢、插条形成地下茎数量少。组织培养可以提供大量苗木并实现快速建园,但产量低于扦插繁育的苗木。通过种子可快速繁育苗木并快速建园,但后代变异大、产量低。矮丛越橘中"Novablue"品种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快速建园并实现高产。如果选择适宜地点建园并采用与野生越橘相同的管理方式,将实现中国北方矮丛越橘大规模种植,而且将比美国相应区域的野生越橘更丰产。(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朱聃[5](2009)在《矮丛越橘(Vaccinium angustifolium)的繁殖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矮丛越橘(Vaccinium angustifolium)属杜鹃花科(Erieaceae)越橘属(Vaccinium)植物,原产北美洲。适合种植与我国东北。目前种苗生产主要是扦插繁殖。对越橘果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越橘资源。本试验通过对美登品种(Blomidon)扦插繁殖、种子和组织培养繁殖进行研究,利用传统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扦插生根过程与种子生根过程进行解剖学的比较研究,了解其生根规律,意在探索简便易行的繁殖方法,对大规模进行引种栽培提供技术参考,对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越橘种子在低温下GA_3200mg/L处理后20d后发芽率为35.33%。在避光条件下,矮丛越橘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5℃。5天开始萌发,16天萌发完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种子萌发率下降,30℃种子萌发受到抑制;2.扦插试验中矮丛越橘的最佳扦插配比是500mg/LABT1进行1s速蘸生根率达到91.67%。下部枝条的扦插在腐苔藓上成活率最高。最佳温度为25℃;3.组织培养中,最适宜的消毒处理为消毒剂采用0.1%升汞溶液,消毒时间为6min;丛生芽的诱导培养基为改良WMP+ZT2.0mg/L+NAA0.3mg/L+Vc100mg/L的组合;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WPM+IBA0.5mg/L+Vc100mg/L的组合;外植体生长的最佳PH值为5.2~5.3;4.矮丛越橘为愈伤组织生根,30d生根。扦插前未见根原始体。外部形态特征和其内部解剖学特征是对应的,愈伤组织产生于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根原基产生部位形成层;不定根的维管柱类型为四原型;5.矮丛越橘种子类型为有胚乳种子,包括胚和胚乳组成,胚为直立型。(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9-04-08)

吴林,李亚东,张志东,于强波[6](2004)在《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越橘越冬冻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在长春进行,2002年10月中旬温度骤降,造成越橘枝条成熟程度差。2003年4月撤除防寒物后发现部分品种不同程度受冻害,调查了高丛越橘品种斯巴坦、蓝丰、蓝乐,半高丛越橘品种圣云、北陆、北蓝和矮丛越橘品种北村、美登,比较了其基生枝、延长枝、2年生枝的受冻枝条数、受冻长度、花芽和叶芽受冻比例,韧皮部受冻级别。结果表明:越橘3种类型中,高丛越橘抗寒能力最低,半高丛越橘其次,矮丛越橘抗寒能力最强。各品种中,高丛越橘斯巴坦受害最重,其基生枝和延长枝受害枝条数和枝条受冻长度分别为82.5%、85.7%和88.0%、95.6%,远高于蓝丰和蓝乐2个品种;2年生枝受害数量和长度斯巴坦为85.2%和76.4%,而蓝丰仅为17.6%和5.5%,蓝乐仅为33.0%和0%;3个品种花芽和叶芽受害比例、韧皮部受害级别也表现出同样趋势。半高丛越橘按抗寒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排列依次为:北蓝>北陆>圣云。矮丛越橘2个品种北村和美登基本无冻害发生。(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矮丛越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使用ABT1速蘸下部枝条的扦插方法,在温度为25℃腐苔藓基质上对矮丛越橘品种美登(Blomidon)进行扦插繁殖,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扦插生根过程进行解剖学的比较研究,观察发现矮丛越橘形成愈伤组织,扦插前未见根原始体。将其外部形态特征同其内部解剖学特征对应比较后发现,愈伤组织产生于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根原基产生部位为形成层,不定根的维管柱类型为四原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矮丛越橘论文参考文献

[1].董梅,田友文,董坤,李亚东,孙海悦.矮丛越橘“美登”根系共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朱聃,吕凤霞,陶洪波,胡宝忠,李凤兰.矮丛越橘扦插生根的形态解剖学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

[3].孙月明,张志东,李亚东,吴林,刘海广.聚乙二醇对矮丛越橘愈伤组织抗逆性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

[4].YARBOROUGH,David,E.栽培种矮丛越橘果园的建立与田间管理(英文)[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

[5].朱聃.矮丛越橘(Vacciniumangustifolium)的繁殖生物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

[6].吴林,李亚东,张志东,于强波.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越橘越冬冻害研究[J].果树学报.2004

标签:;  ;  ;  ;  

矮丛越橘论文-董梅,田友文,董坤,李亚东,孙海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