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因子基因论文-阎斌伦,张晓君,梁利国,杨维,杨家新

定居因子基因论文-阎斌伦,张晓君,梁利国,杨维,杨家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定居因子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疣梭子蟹,弗氏柠檬酸杆菌,16S,rRNA,gyrB

定居因子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阎斌伦,张晓君,梁利国,杨维,杨家新[1](2012)在《叁疣梭子蟹病原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定居因子抗原基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10月江苏赣榆地区某养殖场养殖的叁疣梭子蟹出现大量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病蟹行动缓慢、不摄食,蟹体消瘦,打开头胸甲可见肝胰腺、鳃、肌肉等内脏组织水肿,部分肝胰腺和肌肉组织呈腐烂状。从患病梭子蟹肌肉、肝胰脏、体内积液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JG091120-1)对健康叁疣梭子蟹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常规表型生物学检验,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了代表菌株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其中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451 bp(登录号HQ170626),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 186 bp(登录号HQ170627),分析了16S rR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根据分离菌的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判定该菌为肠杆菌科枸橼酸属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fa是肠杆菌科产肠毒素细菌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cfa基因的PCR扩增,分离菌可以扩增出大小在100 bp的基因片段,表明本次分离的病原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cfa毒力因子。(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黄雪萍,王勇,罗耀玲,冉丹霞,马永平[2](2008)在《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Ⅰ基因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o escherichia coli,ETEC)定居因子CFA/Ⅰ,检测重组表达的ETEC CFA/Ⅰ。方法:以质粒pBV220为基础,构建pBV220-CFA/Ⅰ重组载体,表达产物用SDS-PAGE鉴定,免疫原性实验验证。结果:成功构建了pBV220-CFA/Ⅰ重组载体,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与天然蛋白相同,动物免疫试验表明重组菌具有免疫原性。结论:CFA/Ⅰ基因的成功克隆为今后的ETEC CFA/Ⅰ候选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罗刚,杨晓,李淑琴,张兆山[3](2004)在《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CS6抗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构建表达肠毒素大肠杆菌 (ETEC)定居因子CS6的重组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高效表达。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将含有CS6基因的质粒pMG2 33用限制性内切酶ClaⅠ酶切 ,得到长约 3.1kb的CS6片段 (含有CS6结构基因及调控基因的DNA片段 ) ;并与用限制性内切酶ClaⅠ酶切的表达载体质粒pBV32 1连接 ,得到含有CS6片段的重组质粒pMG2 35 ,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结果 :SDS PAGE、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观察的结果表明 ,重组菌DH5α/pMG2 35可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 14 6 0 0的CS6抗原蛋白 ,并在重组菌表面表达 ,表达产物可被抗CS6多克隆抗体识别。结论 :重组菌可稳定表达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S6。(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期刊2004年03期)

罗刚,李淑琴,王令春,赵莹,郑继平[4](2004)在《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CS6抗原基因在痢疾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体外重组的方法 ,将asd基因插入重组表达质粒 ,使抗生素抗性失活 ,并与弗氏志贺氏菌FWL0 1构成宿主 载体平衡致死系统 .通过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 ,在没有抗生素条件选择的情况下 ,可稳定表达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S6 .重组菌通过口服和鼻饲免疫小鼠后 ,可以诱生CS6血清IgG抗体 ;同时可以检测到分泌型IgA产生 ,表明重组菌可以诱导相应的黏膜免疫反应 .(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04年02期)

刘陶陶,李淑琴,张兆山,郑继平,刘秀丽[5](2003)在《肠毒素大肠杆菌CS3定居因子抗原和融合肠毒素基因在减毒痢疾杆菌中的共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肠毒素和定居因子抗原 (CFAs)是肠毒素大肠杆菌 (ETEC)两种主要的致病因素。有效的ETEC疫苗应包括这两种成分。采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定居因子CFA/II的共有抗原成分CS3菌毛抗原和LT B/ST融合肠毒素基因克隆至以asd基因为选择标记的重组质粒上 ,与asd基因剔除的弗氏志贺氏菌Fwl0 1构成了宿主 载体平衡致死系统。结果表明 ,在无抗生素条件选择的情况下 ,该重组菌可稳定表达CS3菌毛抗原和LT B/ST融合肠毒素抗原。通过口服和鼻饲方式免疫小鼠 ,可诱生相应的血清IgG抗体 ,同时能够检测到分泌型IgA的产生 ,表明该重组菌可以有效的诱导产生粘膜免疫。(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徐兵,张兆山,李淑琴,舒东,黄翠芬[6](2002)在《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CS3和肠毒素融合抗原基因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的共表达(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耐热肠毒素 (LT)和耐热肠毒素 (ST)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 ,CS3为该菌的优势定居因子 ,是定居因子CFA/II菌毛抗原的共有抗原组分。采用基因操作技术将编码CS3和融合肠毒素蛋白基因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候选株X4 0 72中进行表达。用重组菌株口服免疫小鼠后 ,免疫动物能产生抗CS3、LT和ST的血清抗体。特别有意义的是 ,所产生的抗ST抗体能中和天然ST的生物活性。这一结果为研究载体疫苗防治肠毒素大肠杆菌腹泻疾病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赖燕来,陈志华,孔祥英,高杰英[7](2001)在《人粘膜血管定居因子/GST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 h MAd CAM- 1/ GST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方法采用 PCR技术扩增 h MAd CAM- 1c DNA5 '端 615 bp的基因片段 ,将其插入 p GEM- T质粒中 ,经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证实后 ,再亚克隆至表达载体 p GEX- 2 T,转化大肠杆菌 DH 5 a表达。结果 SDS- PAGE检测显示 ,表达出相对分子量 5 2 0 0 0 u的融合蛋白 ,占菌体总蛋白的 3 1%左右。West-ern blot分析表明 ,表达蛋白能与抗 h MAd CAM- 1多抗特异性结合。结论 h MAd CAM- 1/ GST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为深入研究 MAd CAM- 1提供了材料。(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01年04期)

张波,李淑琴,陈冠军,黄翠芬,张兆山[8](2001)在《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基因CFA-I在痢疾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体外重组的方法 ,构建了包含asd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 pZHY2 1,与福氏志贺氏菌Fwl0 1构成了宿主 载体平衡致死系统 ,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 ,在没有抗生素条件选择的情况下 ,稳定表达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FA I。电镜结果显示 ,在重组菌株的菌体表面 ,表达产物能够装配成菌毛。重组菌通过口服和鼻饲免疫小鼠后 ,可以诱生CFA I的抗体 ;同时可以检测到分泌型IgA产生 ,表明重组菌可以诱导相应的粘膜免疫反应(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杨晓,张兆山,张蓓宁,陈添弥,黄翠芬[9](1995)在《表达毒素源性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S6的一组基因的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源毒素源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il ETEC)是引起婴幼儿及旅游者腹泻的主要致病菌。ETEC的致病因子包括定居因子抗原 (Colonization factor antigens,CFAs)和肠毒素。大多数ETEC菌株均能产生抗原特异的菌毛,介导细菌与宿主小肠粘膜表面并在粘膜表面上受体的结合,使得细菌能定殖于粘膜表面并在粘膜的功能性清除中存活下来。已经报道的定居因子抗原包括CFA/Ⅰ,CFA/Ⅱ、CFA/Ⅲ、CFA/Ⅳ(PCF8775)、PCF09和PCFO159等。CFA/Ⅰ和CFA/Ⅲ均由单一的菌毛亚基构成,CFA/Ⅱ、CFA/Ⅳ则由多种表面抗原(colisurface antigen,CS)复合而成。所有的CFA/Ⅳ阳性菌株均表达CS6抗原,其中有些同时表达CS4或CS5抗原。CS4和CS5都是直径6~7nm的菌毛,能引起人和牛血红细胞的甘露糖抗性的凝集反应(MRHA)。迄今为止,没有观祭到CS6明显的菌毛结构,CS6也不能引起MRHA阳性反应。然而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CS6是CFA/Ⅳ复合抗原中一种对定居作用最重要的抗原”,。本研究组已经通过分子克隆的手段获得了能分别表达CFA/Ⅰ和CS3抗原的重组菌株,用于人源ETEC疫苗的研究。本文报道了表达CS6菌毛抗原的DNA片段的克隆,并用免疫吸附制备的CS6抗血清测定了重组菌株表达的菌毛蛋白。(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1995年05期)

杨晓,张兆山,刘纯杰,张蓓宁,陈添弥[10](1994)在《毒素源性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S6基因的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人源毒素源性大肠杆菌野生株E519/66A大质粒的基因文库,成功地筛选出能表达定居因子抗原CS6菌毛的阳性克隆,初步确定了克隆DNA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CS6抗原的编码和调控基因集中在一大小为4.6kb的DNA区段中,该片段能产生两种分子量大小不同、但抗原反应交叉的菌毛蛋白。本研究获得的CS6抗原阳性的重组菌株可用于人源ETEC多价疫苗的研制,克隆的基因片段亦可作为研究CS6菌毛蛋白基因表达及调控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1994年04期)

定居因子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o escherichia coli,ETEC)定居因子CFA/Ⅰ,检测重组表达的ETEC CFA/Ⅰ。方法:以质粒pBV220为基础,构建pBV220-CFA/Ⅰ重组载体,表达产物用SDS-PAGE鉴定,免疫原性实验验证。结果:成功构建了pBV220-CFA/Ⅰ重组载体,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与天然蛋白相同,动物免疫试验表明重组菌具有免疫原性。结论:CFA/Ⅰ基因的成功克隆为今后的ETEC CFA/Ⅰ候选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居因子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阎斌伦,张晓君,梁利国,杨维,杨家新.叁疣梭子蟹病原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定居因子抗原基因检测[J].水产学报.2012

[2].黄雪萍,王勇,罗耀玲,冉丹霞,马永平.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Ⅰ基因克隆与表达[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

[3].罗刚,杨晓,李淑琴,张兆山.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CS6抗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

[4].罗刚,李淑琴,王令春,赵莹,郑继平.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CS6抗原基因在痢疾杆菌中的表达[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

[5].刘陶陶,李淑琴,张兆山,郑继平,刘秀丽.肠毒素大肠杆菌CS3定居因子抗原和融合肠毒素基因在减毒痢疾杆菌中的共表达[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3

[6].徐兵,张兆山,李淑琴,舒东,黄翠芬.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CS3和肠毒素融合抗原基因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的共表达(英文)[J].遗传学报.2002

[7].赖燕来,陈志华,孔祥英,高杰英.人粘膜血管定居因子/GST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J].免疫学杂志.2001

[8].张波,李淑琴,陈冠军,黄翠芬,张兆山.肠毒素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基因CFA-I在痢疾杆菌中的表达[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1

[9].杨晓,张兆山,张蓓宁,陈添弥,黄翠芬.表达毒素源性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S6的一组基因的克隆[J].微生物学报.1995

[10].杨晓,张兆山,刘纯杰,张蓓宁,陈添弥.毒素源性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S6基因的克隆[J].生物技术通讯.1994

标签:;  ;  ;  ;  ;  

定居因子基因论文-阎斌伦,张晓君,梁利国,杨维,杨家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