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态胺吸附二氧化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态胺,CO2吸附,等温式,水蒸气
固态胺吸附二氧化碳论文文献综述
蒋祖歆,宋保银,毛婷[1](2018)在《固态胺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固态胺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采用Origin软件对固态胺吸附二氧化碳的实验数据与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等温吸附方程式的适配性进行拟合分析,根据吸附势理论推导吸附特性曲线以及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曲线,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其他组分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某型固态胺吸附CO_2的特性曲线及其在30℃和25℃下的等温吸附线,并分析了水蒸气分压对固态胺吸附CO_2性能的影响。由此得出固态胺的制造工艺对固态胺对CO_2的吸附性能有重要影响,此外在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对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四川)》期刊2018年04期)
彭召静[2](2018)在《胺基固态吸附剂的制备及二氧化碳吸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并引发了全球变暖等一系列气候问题,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固态吸附法因其设备易改造、能耗低等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寻找一种高效易获取的固态吸附剂至关重要,在众多种类的吸附剂中胺基固态吸附剂因其优良的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关于胺基固态吸附剂连续循环捕集工艺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利用介孔硅胶浸渍有机胺材料制备得到胺基固态吸附剂,通过材料基础性能测试、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对其二氧化碳吸附捕集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性研究。首先,以介孔硅胶为载体,物理浸渍四乙烯五胺(TEPA)和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了一系列胺基固态吸附剂,并对所有固态吸附剂进行材料结构和二氧化碳吸附能力的研究,分析了胺基材料种类和胺基负载量对材料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影响。胺基固态吸附剂MS-PEI600-30由于保持了良好的孔道结构,并能提供充足的化学吸附位点,而获得了最高的二氧化碳吸附量,可到达1.97 mmol/g。其次,基于介孔硅胶和胺基固态吸附剂MS-PEI600-30在25℃下的吸附等温线,构建了真空变压吸附理论计算模型,并研究了CO_2浓度、真空压力、烟气增压比(进料CO_2分压)和吸附床层未使用率等系统参数对固态吸附剂的二氧化碳捕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胺基固态吸附剂第二定律效率略低于普通介孔硅胶,但是其在二氧化碳吸附量上具有明显优势。在低CO_2浓度或低进料CO_2分压下胺基固态吸附剂具有相对较好的捕集效果。最后,通过搭建单塔四步法真空变压吸附试验台,对胺基固态吸附剂二氧化碳捕集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再生方式和吸附特性的限制,胺基固态吸附剂在真空变压吸附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捕集效果并不理想,工作吸附量仅为5.13 g-CO_2/kg。减小模拟烟气的进气流量或者增加进料吸附时间可以使胺基固态吸附剂的工作吸附量略有上升。(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赵蓓蓓[3](2014)在《树脂基固态胺吸附剂对低浓度二氧化碳的室温吸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态胺是一种具有高吸附性能、高选择性的二氧化碳化学吸附剂,在低浓度二氧化碳吸附分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此为背景,开展了大孔吸附树脂基体固态胺吸附剂的制备工作,并系统研究了载体结构、有机胺组成、扩散助剂对二氧化碳的室温吸附脱附行为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大孔吸附树脂具有较大的孔容、较宽的孔径分布,其丰富的叁维网络孔结构有利于聚乙烯亚胺(PEI)在其孔道内均匀分散,因此是一类理想的固态胺载体。通过对多种树脂的结构和吸附性能筛选,得出大孔甲基丙烯酸酯吸附树脂(HP2MGL)为最适树脂载体,而分子量为600的PEI为最佳有机胺;在此HP2MGL-PEI体系中,随着PEI担载量的增加,CO2吸附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胺利用率逐渐下降,PEI担载量为50wt.%时,纯CO2的室温吸附量最大为175.1mg/g。(2)系统研究了树脂基固态胺吸附剂室温下对5000ppmCO2的动态吸附-脱附行为。通过优化床层空速、吸附床层温度等工艺条件, HP2MGL-PEI-50吸附剂在25℃下对5000ppmCO2的吸附量达到93.5mg/g;当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时,水会参与CO2的化学反应,提高胺基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单位质量吸附剂的CO2吸附量。当相对湿度为40%时,吸附促进作用达到最大,吸附量增至164.9mg/g; HP2MGL-PEI吸附剂本身不吸附氧,但是在氧气存在条件下,对CO2吸附量下降至81mg/g,但仍然维持优异的循环吸附性能;表面活性助剂的加入能够促进有机胺在树脂孔道内的担载,提高胺的利用率和吸附容量,达到更快的吸附-脱附平衡。25℃下,5wt.%的CTAB添加到HP2MGL-PEI-50中能够提高吸附量至124mg/g,而当水和氧气存在时,吸附量高达165.5mg/g。吸附剂在100℃下可以进行热再生。(3)开展了室温直接空气捕集CO2研究。在25℃下,HP2MGL-PEI-50吸附剂对400ppmCO2的平衡吸附量达到86mg/g,优于现有文献胺改性吸附剂的报道结果;氧气对400ppmCO2吸附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平衡吸附量下降至60.3mg/g;湿度对HP2MGL-PEI-50的吸附性能有促进作用,当相对湿度为10%时,CO2的吸附量提升最大,达到139mg/g。(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4-04-25)
林日嘉,陈水挟,吴清华,王禹[4](2012)在《粘胶基固态胺纤维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碳吸附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CO_2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温室效应成为人类当前面临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如何分离富集CO_2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传统的吸附剂如沸石、分子筛、活性炭等被应用于CO_2的分离富集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这些材料普遍存在吸附容量不高(本文来源于《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7-21)
毛婷[5](2008)在《乘员舱固态胺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态胺水蒸气再生二氧化碳去除系统作为再生式的环控生保系统中的优先备用方案,其优势十分明显,但目前对该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运用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理论对固态胺树脂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从实验数据出发,按照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的吸附模型拟合了30℃时二氧化碳在固态胺树脂上的吸附等温式,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固态胺对二氧化碳的吸附特性曲线,并根据Polanyi吸附势理论推导出吸附温度下的吸附等温式。基于影响吸附过程性能的主要因素和现有较简单与准确的拟合公式,建立了吸附及脱附的数学模型。流体流动模型采用轴向分散活塞流模型;用Langmuir等温式来表征吸附平衡;总传质系数模型反映气固相之间的传质;偏微分方程组离散方法采用线性双曲型方程的Courant-Isaacson-Ress差分格式离散。模型还考虑了热效应、传质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应用上述模型模拟了利用固态胺吸附/脱附去除及浓缩二氧化碳的过程。获得了入口速度和吸附/脱附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数据。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3人乘员舱的吸附柱的结构尺寸和吸附床有关参数。本文通过对固态胺吸附二氧化碳的基础理论分析以及针对实验数据的数值模拟,对于吸附和再生操作条件对过程性能的影响有了初步了解,对于试验工作和吸附系统的优化设计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模拟多组分吸附过程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8-12-01)
固态胺吸附二氧化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并引发了全球变暖等一系列气候问题,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固态吸附法因其设备易改造、能耗低等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寻找一种高效易获取的固态吸附剂至关重要,在众多种类的吸附剂中胺基固态吸附剂因其优良的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关于胺基固态吸附剂连续循环捕集工艺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利用介孔硅胶浸渍有机胺材料制备得到胺基固态吸附剂,通过材料基础性能测试、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对其二氧化碳吸附捕集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性研究。首先,以介孔硅胶为载体,物理浸渍四乙烯五胺(TEPA)和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了一系列胺基固态吸附剂,并对所有固态吸附剂进行材料结构和二氧化碳吸附能力的研究,分析了胺基材料种类和胺基负载量对材料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影响。胺基固态吸附剂MS-PEI600-30由于保持了良好的孔道结构,并能提供充足的化学吸附位点,而获得了最高的二氧化碳吸附量,可到达1.97 mmol/g。其次,基于介孔硅胶和胺基固态吸附剂MS-PEI600-30在25℃下的吸附等温线,构建了真空变压吸附理论计算模型,并研究了CO_2浓度、真空压力、烟气增压比(进料CO_2分压)和吸附床层未使用率等系统参数对固态吸附剂的二氧化碳捕集效果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胺基固态吸附剂第二定律效率略低于普通介孔硅胶,但是其在二氧化碳吸附量上具有明显优势。在低CO_2浓度或低进料CO_2分压下胺基固态吸附剂具有相对较好的捕集效果。最后,通过搭建单塔四步法真空变压吸附试验台,对胺基固态吸附剂二氧化碳捕集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再生方式和吸附特性的限制,胺基固态吸附剂在真空变压吸附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捕集效果并不理想,工作吸附量仅为5.13 g-CO_2/kg。减小模拟烟气的进气流量或者增加进料吸附时间可以使胺基固态吸附剂的工作吸附量略有上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态胺吸附二氧化碳论文参考文献
[1].蒋祖歆,宋保银,毛婷.固态胺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8
[2].彭召静.胺基固态吸附剂的制备及二氧化碳吸附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8
[3].赵蓓蓓.树脂基固态胺吸附剂对低浓度二氧化碳的室温吸附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4].林日嘉,陈水挟,吴清华,王禹.粘胶基固态胺纤维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碳吸附上的应用[C].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5].毛婷.乘员舱固态胺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