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应用C臂X线定位穿刺和用B超定位穿刺术后血色素变化比较

经皮肾镜应用C臂X线定位穿刺和用B超定位穿刺术后血色素变化比较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昆明650204

【摘要】目的经皮肾镜应用C臂X线定位穿刺和用B超定位穿刺术后血素变化比较。方法随机在我院抽取60名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手术方式建立经皮肾通道,其中30例患者采取C臂X线机称为X线组,另30例患者采取B超称为B超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超组患者均为穿刺成功率高达100%,X线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6.67。B超引导穿刺时间明显短于X线组,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B超组患者并发率3.33%,X线组患者并发率3.33%,无显著差异(P>0.05)。X线组残余结石率为6.66%,B超组率为6.66%,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均较少,无患者需要输血。B超组血红蛋白改变(3.21±1.78)g/L,X线组患者血红蛋白为(3.71±2.56)g/L,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式对于肾结石均有明显治疗效果,术后血色素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中可根据医院的设备,患者具体情况自行选择。

【关键词】肾造口术;尿路结石;碎石术;超声检查

前言

肾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常见治疗方式为经皮肾镜术[1]。本文比较经皮肾镜应用C臂X线定位穿刺和用B超定位穿刺术后出血,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于本院的6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手术方式建立经皮肾通道,其中30例患者采取C臂X线机称为X线组,另30例患者采取B超称为B超组。X线组有2例患者有体外碎石病史;男22例,女8例;年龄为19~56岁,平均年龄为(38.21±2.31)岁;结石直径为1.8~4.5cm,平均直径为(2.41±1.21)cm。B超组有3例患者有体外碎石病史;男21例,女9例;年龄为19~57岁,平均年龄为(38.69±2.64)岁;结石直径为1.8~4.5cm,平均直径为(2.39±1.13)cm。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无明显差距(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C臂X线引导下穿刺建立肾通道:首先为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插入部位为患者的输尿管镜下患侧,逆行插入5F输尿管导管,患者用俯卧位,用软枕将肾区部位抬高[2]。利用C臂X线定位,观察结石所在位置,将其标志出来,利用不透标志物标志。将15%泛影葡胺从输尿管导管中注入,穿刺点选在第12肋下、11肋间隙和腋后线到肩胛旁线之间的区域,常见为中盏后组。穿刺结束并成功后,将斑马导丝置入,顺导丝将穿刺通道扩张,利用肾筋膜扩张器进行,将通道扩张至F16。将F16的塑料薄鞘留置,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以8/9F输尿管硬镜从通道中基尼进入到肾集合系统,然后利用高压灌注泵进行冲洗,将结石击碎取出,利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取出碎石后,再行一次C臂X线机透视,确定已经完全取净碎石。术后按照传统治疗方法将F5双J管留置,经过4-6周可以拔出。将16F或18F肾造瘘管留置在穿刺处,手术结束2-3天之内进行复查KUB,若结石已清除干净,3-5d可拔除肾造瘘管。若患者有残余结石,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再次进行经瘘道取石或者进行体外冲击破碎石。

B超引导下穿刺建立肾通道:首先患者进行逆行输尿管置管,然后让患者保持俯卧位,利用针头将腹部垫高。利用无菌塑料保护膜将超声仪探头套起来,超声介质为络合碘,纵切扫描肾脏及肾周脏器,超声探头紧贴紧贴第12肋缘下皮肤,将结石所在肾盏准确定位,让助手从输尿管中注水,让肾盂人工积水或者已有积水,穿刺更加方便。用18G肾穿刺针从肾脏纵切面沿着超声穿刺引导线,对结石所在的积水肾盏进行穿刺。将针芯拔出,待尿液流出后确认穿刺针是否成功进入肾集合系统。将斑马导丝置入,与上述一致进行肾穿刺通道扩张以及气压弹道碎石,B超全程监控操作,术后方法与上述一致。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超组患者均为穿刺一次成功,成功率高达100%,X线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为29例,其中1例患者在建立通道后,出血导致无法看清楚,改为二期取石。B超组患者穿刺时间为2.5~5.7min,平均(3.21±0.32)min;X线组穿刺时间为6.5~18.2min,平均(8.62±1.21)min,B超引导穿刺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B超组患者并发症为1例(3.33%),穿刺损伤胸膜导致气胸,X线组患者并发症为1例(3.33%),出血改为二期手术,无显著差异(P>0.05)。X线组残余结石共有2例(6.66%),B超组为2例(6.66%),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均较少,无患者需要输血,术后3d与手术前进行比较,发现B超组血红蛋白改变(3.21±1.78)g/L,X线组患者血红蛋白为(3.71±2.56)g/L,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B超引导是临床中常用于肾结石定位的方式,操作简便,可以时刻对患者进行监控[3]。B超对于目标肾盏命中了更高,可以实时提供三维立体信息,主要通过介质声阻抗对结石进行判断,效率更高、更准确,让穿刺针可以有效避开肾内较大的血管和盏间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发生出血现象。但是在使用B超引导的过程中,对于术者要求较高,需要术前熟悉B超图像,经验丰富,才可以有效对结石进行定位。C臂X线机引导也是常见的定位方式,与B超相比较,定位更加准确,而且成像清晰,可以队术中残留结石进行监视,术者更易辨认出结石,导丝、扩张管以及造瘘管都清晰可见。但是X线引导形成的图像为二维图像,无B超的立体感,对于肾脏结合系统与结石位置立体信息均无B超优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术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引导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四化,范翰共,刘聪.B超联合C型臂X光机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2):21-24.

[2]张保,杨林,司马晋,等.术前CT3D模拟穿刺能有效提高经皮肾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6(6):553-555.

[3]陆荣森,梁华良,黄芳伟,等.B超联合C型臂X光机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6):66-69.

标签:;  ;  ;  

经皮肾镜应用C臂X线定位穿刺和用B超定位穿刺术后血色素变化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