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拔模具论文-张辉

拉拔模具论文-张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拉拔模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WS_2,复合涂层,磁控溅射,力学性能

拉拔模具论文文献综述

张辉[1](2018)在《拉拔模具表面WS_2/Zr复合涂层摩擦学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拔加工是线材生产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线材拉拔成型过程中,金属原材通过拉拔模具的工作区挤压、拉拔发生塑性变形,使线径符合生产工艺要求。模具工作表面受线材拉拔挤压,往往承受高温高压及剧烈磨损,模具工作表面磨损较快,因此新型拉拔模具的研发对线材工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固体自润滑涂层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WS_2材料作为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固体自润滑材料,具有减摩、抗磨和润滑功能,可改善基体材料的摩擦学特性。以拉拔模具常用材料YT15硬质合金为基体材料,分别通过直流磁控溅射制备Zr过渡层、射频磁控溅射制备WS_2涂层,最终制备出WS_2/Zr复合涂层。通过优化制备工艺路线,研究磁控溅射工艺参数对WS_2/Zr复合涂层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确定WS_2/Zr复合涂层最佳制备工艺为:射频溅射功率90W,基体温度200℃、氩气工作压强为0.4Pa。基于热力学相关理论,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制备完成后涂层冷却至室温过程进行残余热应力仿真,建立涂层残余热应力分析模型,得到涂层残余热应力分布云图,当涂层从200℃冷却至20℃时,Zr过渡层的设置,使涂层与基体残余热应力值降低至280MPa,且高应力梯度区域由WS_2与基体结合处边缘转移到Zr过渡层与基体结合处边缘。对制备的不同工艺参数的复合涂层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当射频溅射功率为90W、溅射温度200℃时,WS_2/Zr复合涂层综合力学性能较为优异,涂层基体结合力良好,涂层显微硬度为600HV,较纯WS_2涂层有所提高,涂层厚度在4-5μm之间。不同载荷下,对复合涂层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发现,复合涂层在一定试验时间内保持较好摩擦磨损性能,摩擦系数在较低载荷下维持在较好水平;在一定载荷范围内,随载荷的增大摩擦系数逐渐减小。WS_2涂层材料与对磨球表面形成有效转移层是材料具有较好的摩擦学性能的关键所在。有效转移层的形成,使涂层与对磨球之间的直接摩擦转变为WS_2材料的层间摩擦,对降低基体材料摩擦系数、增强摩擦磨损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刘迪,张爽,宋桂秋[2](2018)在《基于CTSH150型接触线拉拔模具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CSTH150型接触线拉拔工艺,以拉拔理论为基础设计了直线形的拉拔模具,并通过取点拟合的方法设计了圆弧形和指数形拉拔模具。在有限元软件平台ANSYS Workbench中,将拉拔模型对称化处理,通过结构非线性方法,分析了拉拔过程中模具和线坯塑性成形内部应力强度、最大剪应力、等效von Mises应力大小及分布。在直径Φ28 mm到直径Φ24.04 mm拉拔道次,恒定速度为8 mm·s~(-1)时,得出直线形结构拉拔模具对线坯内部的各塑性特性应力最小,有助于提高拉拔效率;而圆弧形和指数形结构拉拔模具在拉拔过程中应力分布在模具中上区域,更利于拉拔过程中润滑剂对模具和线坯的润滑。(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高亚男[3](2017)在《模具参数对不锈钢/铜/碳钢复合管拉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拉拔模具参数对不锈钢/铜/碳钢复合管拉拔的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叁金属复合管拉拔过程的有限元模型,研究模角大小和定径带长度对金属间接触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叁金属复合管拉拔,当模角为10°、定径带长度为0.125D时,拉拔力较小,且金属间的接触法向应力最大。(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7年10期)

丁超越[4](2017)在《不穿丝工艺制备拉拔模具内孔金刚石涂层的仿真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拔模具是金属拉拔加工的关键工具,其内孔表面的耐磨减摩性能直接决定了模具的磨损情况和寿命,并进一步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表面质量。使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HFCVD)技术在模具内孔表面沉积金刚石涂层,可以显着降低模具内孔表面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大幅提高模具寿命和生产效率,改善产品加工质量。然而,当前拉拔模具内孔金刚石涂层的产业化制备中普遍采用热丝穿孔的沉积工艺(简称:穿丝工艺),其适用范围较窄,在小孔径(内径Φ≤3mm)拉拔模具上无法应用,并且在大孔径拉拔模具(内径Φ≥20mm)上应用时难以实现大批量制备;此外,随着批量化生产的发展,设备中模具容量增多,各模具内孔表面温度场分布的差异性增加,进一步影响各处金刚石涂层生长速率和沉积质量,也严重制约拉拔模具内孔金刚石涂层技术的标准化、产业化应用。本文提出双层热丝布局的不穿丝工艺,以解决热丝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涂层在小孔径拉拔模具内孔无法沉积和大孔径拉拔模具内孔批量化制备效率低的问题。围绕金刚石涂层在拉拔模具内孔应用的探究方法,即拉拔模具内孔沉积金刚石薄膜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温度场分布仿真及参数优化、制备表征及应用摩擦磨损实验等,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1.不穿丝工艺制备拉拔模具内孔金刚石涂层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和可行性验证。针对不穿丝工艺应用过程中更为复杂的物理场和沉积环境,分别从沉积机理、气相环境、热丝辐射的角度出发,探究不穿丝工艺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下,热丝对衬底的辐射是影响衬底表面活性基团和温度场分布的根本原因。通过数值计算考察了不穿丝工艺中热丝对内孔表面周向的辐射值差异,证明对于不同的热丝直径r_f、内孔孔径_sr、热丝中心线与内孔考察平面距离H,内孔不同角度处辐射强度的差异最大只有约1%,能满足内孔圆度的要求。通过实验研究不穿丝工艺拉拔模具内孔的薄膜沉积深度,证明将内孔的深度控制在4倍孔径以内可以实现内孔全区域的金刚石薄膜沉积,并以此对小孔径拉丝模的孔型进行了合理设计。2.不穿丝工艺制备拉拔模具内孔金刚石涂层的温度场仿真模型建立与验证。分别针对小孔径拉丝模和大孔径拉管模涂层批量化制备过程,建立与实际沉积系统契合度很高的叁维仿真模型,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温度场仿真,选取考察点进行测温对比。结果表明,考察点仿真温度与实际温度测量值误差在4%以内,变化趋势非常吻合,温度场仿真具有指导意义和准确性。3.小孔径模具内孔不穿丝工艺HFCVD涂层制备温度场仿真与实验分析。针对单件和批量化小孔径模具内孔涂层制备过程,分别采用正交实验法和控制变量法,对影响衬底温度场的热丝参数和其他沉积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仿真优化参数为:下层热丝与基体间距S_1=5mm,上层热丝与基体间距S_2=4.5mm,下层热丝直径D_1=0.3mm,上层热丝直径D_2=0.4mm,各排模具间距L=35mm,排间模具间距D=20mm,夹具材料选为红铜,冷却水流量Q=35mL·s~(-1)。使用优化参数组合进行小孔径拉丝模内孔HFCVD金刚石涂层沉积实验并进行金刚石薄膜的表征,使用内孔线抛光机对金刚石涂层模具进行应用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在小孔径拉丝模内孔制备了质量较高且均匀性良好,同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较高的附着力的金刚石涂层。4.大孔径模具内孔不穿丝工艺HFCVD涂层制备温度场仿真与实验分析。针对大孔径模具内孔涂层制备进行温度场仿真优化,热丝排布方式优化为:上下各叁根热丝;使用正交实验法将单件模具热丝参数优化为:下层热丝直径D_1=0.4mm,上层热丝直径D_2=0.4mm,下层热丝间距L_1=7.5mm,上层热丝间距L_2=8mm,下层热丝与基体间距S_1=7mm,上层热丝与基体间距S_2=5mm;使用控制变量法将大批量模具沉积参数优化为:排间模具间距D=65mm,各排模具间隔L=65mm,夹具材料选为红铜,冷却水流量Q=35mL·s~(-1)。使用优化参数组合进行大孔径拉管模内孔HFCVD金刚石涂层沉积实验并对制备的金刚石涂层进行表征,使用内孔点抛光机对涂层模具进行应用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单件和大批量大孔径模具内孔沉积了连续均匀且致密,同时具有极好的耐磨性和较高的附着力的金刚石薄膜。(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6-30)

杨远才[5](2017)在《钛丝的双模具超声振动拉拔仿真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及钛合金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但也属于难加工材料。传统的钛丝生产工艺涉及复杂的热处理、润滑处理和表面处理,且产品尺寸精度低、表面质量差,难以满足工业需求。研究表明单模具超声拉拔有助于降低丝材拉拔力、简化拉拔工艺、提高丝材表面质量,但效果仍待提高。因此,本文进行了钛丝的双模具超声拉拔仿真与实验研究,达到了进一步减小拉拔力和提高了钛丝表面质量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本文针对双模具拉拔系统的两种典型工作模式,即两模具同向振动和反向振动,在ABAQUS中建立了钛丝拉拔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具与钛丝的接触行为和拉拔力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双模具反向振动时更有利于降低钛丝的拉拔力和实现模具与钛丝的分离。针对反向拉拔模式,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施加超声振动后钛丝所受拉拔应力和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拉拔速度和超声振动强度对丝材拉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高强度超声振动下,钛丝与模具的接触过程可分为挤压接触和松弛接触两个阶段。钛丝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挤压接触阶段;而在松弛接触阶段,钛丝的拉拔应力低于其屈服应力,丝材只产生弹性变形。根据以上仿真分析结果,对纵向超声波振子进行了设计。并基于机电相似理论,分析了振子阻抗角对振子输出功率和机械滞后特性的影响规律。在ANSYS中分析了振子的频率特性和输出振幅。研制了纵向超声波振子,并对振子的阻抗特性、频率特性、振幅输出特性进行了测试。搭建了双模具超声拉拔实验平台,在Lab VIEW中编写了拉拔力测试程序,进行了钛丝的双模具反向超声振动拉拔实验,并利用日立S-4300扫描电镜对钛丝表面形貌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拉拔速度一定时,增加超声振动强度有利于降低拉拔力,提高表面质量;超声振动强度一定时,随着拉拔速度的增加,超声作用减弱,拉拔力变大。在拉拔速度为298mm/s,超声振幅为13.97μm时,拉拔力减小了47.36%,丝材表面凸点、凹坑和裂纹等缺陷有了显着的减少。(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运玺[6](2017)在《拉拔模具织构化工作表面摩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拔生产过程中,模具与被加工线材接触区域处于高压状态,剧烈的摩擦磨损会导致模具失效。表面织构作为一种表面改性技术其为拉拔模具摩擦特性的改善提供了新方法。与依靠摩擦副直接接触来达到润滑效果的涂层技术、材料改性技术相比,表面织构利用润滑膜的承载力可有效避免表面接触带来的材料损耗。表面织构是在工作表面上制备出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排布方式的图貌阵列,其一方面通过降低接触面积来减小磨损,另一方面又通过对润滑油的存储实现动压润滑和二次润滑来达到减摩作用。在滑动接触过程中,接触条件不断变化,表面织构加工质量的优劣以及是否依据其摩擦机理进行纹理设计都会对工件的摩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现阶段研究成果,润滑环境下表面微坑或微凹槽可实现针对流体的动压效果、空化作用以及惯性效应,尤其是在纵截面上存在收敛出口的微织构其动压润滑效果很显着,而空化过程中空泡的溃灭一方面抑制负压,另一方面会在工件表面上形成气蚀微坑,进而发展成海绵状,严重影响工件使用寿命。如何提升织构单元收敛出口的压力,提高该区域流体的承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基于织构表面的摩擦磨损机理,建立了流体润滑环境下的表面织构模型。对摩擦副接触压强进行计算,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图貌形状的表面织构进行仿真模拟,设计一种在工作表面上存在收敛效果的微织构。表面微图貌的加工技术非常广泛,包括喷丸、反应离子刻蚀、高温去除技术、微切削技术等,本课题按照不同图貌的几何参数,使用飞秒激光机对硬质合金表面进行织构雕刻,利用超景深测量仪观察各微织构,制备出符合课题要求的不同微单元形状、不同面积占有率的织构化试件。在实验过程中,本课题对每种试件进行了四种载荷与四种转速的组合实验,研究不同图貌形状的微织构试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润滑规律,又对每类图貌形状试件按不同面积占有率对其本身摩擦特性的影响绘制摩擦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面积占有率过低,流体动压效果整体偏弱,面积占有率过高又会引起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与常见的纵截面收敛出口图貌不同,本课题建立的在工作表面上具有收敛效果的织构模型利用了沟槽对流体的聚集引导作用实现了对流增压的效果。对实验后的各试件进行磨损机理分析,并提出能够使工件表面保持稳定摩擦特性的几种参数组合和工况。(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7-06-01)

陶天宝,陈国林[7](2016)在《大截面中压电缆导体结构设计及拉拔模具选配》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滑,电缆行业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如何控制好生产成本,降低企业自身在生产中的不必要损耗,已成为各电缆企业最为关注的一件事情。在电缆产品中导体成本的占比较大,特别是电力电缆,大截面铜芯导体的成本可占到电缆总成本的70%以上。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大截面导体电缆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为有效控制好生产成本,本公司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本文来源于《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马涛[8](2016)在《CNTs增强Al_2O_3/TiC陶瓷拉拔模具的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拔加工过程中,拉拔模具工况条件恶劣,与拉拔线材摩擦剧烈,润滑状态不稳定,边界润滑、流体润滑和干摩擦相互影响,造成模具磨损失效,严重影响线材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因此,提高模具的耐磨性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而模具的强韧化、自润滑及内孔表面的减摩抗磨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拉拔模具在工程应用中最主要的基础科学问题。由于CNTs同时具有高强度和自润滑性能,本文将CNTs添加到Al_2O_3/TiC陶瓷中,经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Al_2O_3/TiC/CNTs陶瓷拉拔模具材料,并对其模具结构、物理机械性能、裂纹扩展、增强增韧机理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以TiC和Al_2O_3作为基体,添加CNTs和微量金属,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具有高硬度及耐磨性的Al_2O_3/TiC/CNTs陶瓷拉拔模具材料,并对其进行物理机械性能实验以及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Al_2O_3/TiC/CNTs陶瓷拉拔模具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对密度;Al_2O_3/TiC/CNTs陶瓷拉拔模具材料的显微硬度和抗弯强度均较未添加CNTs的陶瓷材料有所降低,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Al_2O_3/TiC/CNTs陶瓷拉拔模具材料的硬度和抗弯强度均逐渐降低;随着CNTs含量继续增加,KIC值先增大,最大达6.04±0.1MPa·m1/2,后逐渐减小;该材料内部晶粒分布均匀,材料在断裂过程中主要为穿晶断裂。基于Ⅰ裂纹扩展和Ⅰ-Ⅱ复合型裂纹扩展模式和裂纹扩展理论,建立了CNTs对Al_2O_3/TiC陶瓷裂纹尖端屏蔽的裂纹钉扎和偏转模型,分析了CNTs对Al_2O_3/TiC陶瓷裂纹尖端裂纹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纹钉扎在碳纳米管上时,在碳纳米管周围出现应力集中,裂纹尖端应力随着时间增加逐渐增大,碳纳米管吸收基体裂纹尖端的大量应变能,降低了复合陶瓷基体裂纹尖端的整体应力,有效地阻止了裂纹的扩展,增加了裂纹扩展的阻力;当裂纹扩展到碳纳米管附近时,由于碳纳米管的存在,影响了裂纹扩展路径上的应力分布,裂纹选择强度较低的区域断裂,绕过碳纳米后裂纹会沿着之前裂纹延长线的方向继续断裂,碳纳米管的加入,增加了裂纹的总体长度,如果不考虑材料的应变能、势能等,只考虑新生成裂纹的表面能,表面能明显增加,从而消耗了断裂能,增加了裂纹扩展的阻力。通过对Abaqus裂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裂纹经过单元上符号距离函数值为0的点的坐标,近似求解了裂纹偏转情况下的裂纹长度;通过计算可知单个碳纳米管的添加使裂纹的长度增加了1.8%左右。利用有限元建立了Al_2O_3/TiC/CNTs陶瓷拉拔模在拉拔加工中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发现陶瓷拉拔模的最佳工作锥角为7°,当定径区角度大于7°后,随着角度的增加拉拔力逐渐增大;当定径区角度小于7°后,随着角度的增加拉拔力逐渐减小。当拉拔力大于一定值之后,由于拉拔力的施加使拉拔线材发生弹塑性变形,线材在定径区不能完全接触,定径区出口处线材与模具出现了接触间隙,与模具的摩擦力降低,拉拔力出现降低。拉拔模具工作区受力比定径区大,受力最大位置在定径区的最小直径处。干摩擦条件下对Al_2O_3/TiC/CNTs陶瓷拉拔模具材料进行摩擦磨损实验,研究分析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Al_2O_3/TiC/CNTs陶瓷拉拔模具材料的摩擦系数比未添加CNTs的陶瓷材料小,CNTs起到了减磨的作用,摩擦系数随CNTs含量的变化为0%>(1%,2%,3%,4%)>5%;在不同载荷和不同转速下,摩擦系数分别随载荷和转速的增加而减小;Al_2O_3/TiC/CNTs陶瓷拉拔模具材料的磨损量较小,不同载荷和转速下磨损量变化不明显,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磨损量先降低,后又开始增大,其中CNTs含量为4%的Al_2O_3/TiC/CNTs陶瓷材料磨损量最低;摩擦接触过程中,CNTs脱落形成一层润滑膜,阻断摩擦副间的接触,降低磨损率和摩擦因数;该陶瓷拉拔模具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6-06-01)

冀士哲[9](2016)在《精密铜管硬质合金拉拔模具金刚石涂层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硬质合金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金刚石涂层拉拔模具作为一种新型模具被众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关注,同时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但是CVD金刚石涂层沉积过程中始终存在涂层厚度不均匀等问题,导致其在拉拔模具尤其是针对铜管等管材拉拔的大孔径拉拔模具上的规模化应用一直很难进行。本课题应用热丝CVD方法并主要针对大孔径拉拔模具金刚石沉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拉拔模具内壁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同时研究了热丝工艺参数(热丝根数N、热丝半径R、热丝与内壁间距H和拉拔模具直径D)的改变对基底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影响,并获得了优化后的最佳热丝工艺参数。2.以拉拔模具内壁温度场分布规律为理论和方法依据,针对大孔径拉拔模具设计了两种热丝排布方式来进行金刚石涂层的沉积:螺旋线式热丝排布方式和旋转U型槽式热丝排布方式,为大孔径拉拔模具上进行金刚石涂层的沉积应用提供了依据。3.针对实际沉积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碳源浓度和沉积温度),通过对比实验分析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涂层综合性能变化规律的影响,并获得了优化的工艺参数。4.为了达到实际拉拔应用的要求,保证铜管拉拔精度和表面质量,降低沉积出的金刚石涂层的表面粗糙度,采用超声波研磨抛光技术对金刚石涂层表面进行了抛光,并分析了抛光结果。(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1-01)

宋文博[10](2015)在《浅析拉拔过程中模具造成质量缺陷的成因及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几十年来,在研究许多新的拉拔方法的同时,展开了高速拉拔的研究,成功制造了倒立式圆盘拉拔机。这种盘拉机采用游动芯头拉伸铜管,管材表面质量好,产品精度高,具有显着的优越性。但在生产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质量缺陷,如擦伤、内外表面划伤、粗糙、壁厚超差等。造成这些质量缺陷一定与拉拔模具润滑油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磨损有关系,本文对模具及润滑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希望通过一些措施减小模具(外模和游动芯头)的磨损,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进而减少模具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也希望能有利于提前预防和控制质量缺陷。(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5年12期)

拉拔模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CSTH150型接触线拉拔工艺,以拉拔理论为基础设计了直线形的拉拔模具,并通过取点拟合的方法设计了圆弧形和指数形拉拔模具。在有限元软件平台ANSYS Workbench中,将拉拔模型对称化处理,通过结构非线性方法,分析了拉拔过程中模具和线坯塑性成形内部应力强度、最大剪应力、等效von Mises应力大小及分布。在直径Φ28 mm到直径Φ24.04 mm拉拔道次,恒定速度为8 mm·s~(-1)时,得出直线形结构拉拔模具对线坯内部的各塑性特性应力最小,有助于提高拉拔效率;而圆弧形和指数形结构拉拔模具在拉拔过程中应力分布在模具中上区域,更利于拉拔过程中润滑剂对模具和线坯的润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拔模具论文参考文献

[1].张辉.拉拔模具表面WS_2/Zr复合涂层摩擦学设计与研究[D].济南大学.2018

[2].刘迪,张爽,宋桂秋.基于CTSH150型接触线拉拔模具结构的研究[J].锻压技术.2018

[3].高亚男.模具参数对不锈钢/铜/碳钢复合管拉拔的影响[J].中国金属通报.2017

[4].丁超越.不穿丝工艺制备拉拔模具内孔金刚石涂层的仿真及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5].杨远才.钛丝的双模具超声振动拉拔仿真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6].李运玺.拉拔模具织构化工作表面摩擦特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7

[7].陶天宝,陈国林.大截面中压电缆导体结构设计及拉拔模具选配[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6

[8].马涛.CNTs增强Al_2O_3/TiC陶瓷拉拔模具的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6

[9].冀士哲.精密铜管硬质合金拉拔模具金刚石涂层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10].宋文博.浅析拉拔过程中模具造成质量缺陷的成因及控制措施[J].中国金属通报.2015

标签:;  ;  ;  ;  

拉拔模具论文-张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