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滨海软粘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粘土,循环荷载,累积塑性应变
滨海软粘土论文文献综述
王元战,胡珅榕,杨攀博[1](2016)在《循环荷载下滨海软粘土累积塑性应变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海工程在波浪等循环荷载的作用下,地基中的软粘土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和变形,影响上部结构的稳定性。本文以烟台港的淤泥质粘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动叁轴试验,以围压、静偏应力、动应力、荷载循环次数等为变量,探讨了不同工况下淤泥质粘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累积塑性应变随着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先迅速增大,而后增速减缓,最终应变值趋于稳定;累积塑性应变受不同围压值的影响不明显,但是静偏应力比、动应力比越大,其初始增速越快,最终达到的稳定值越大。通过试验结果分析,综合考虑围压、静偏应力、动应力、荷载循环次数等影响因素,提出能够合理描述累积塑性应变发展规律的双曲模型,并应用于烟台港实际工况,计算结果符合工程实际。(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6年03期)
张志超,董永福,周宝勇[2](2012)在《滨海软粘土的固结沉降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线粘弹性固结沉降模型对滨海软粘土的固结沉降进行概率分析,并结合JC法计算非线性极限状态方程的可靠指标,为滨海软粘土的固结沉降可靠度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2年09期)
张宏,柳艳华,杜东菊[3](2010)在《基于孔隙特征的天津滨海软粘土微观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得天津滨海新区软土不同固结压力下代表性样品,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扫描观察.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样品SEM图像在不同固结压力下孔隙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及运用平面分形维数Dp对样品不同固结压力下土中孔隙分布状况的整体性、平均性进行了分析,且提出能够综合反映土中孔隙的大小、形态、分布、定向性等微观特征的结构性参数孔隙结构因子(pore structure factor).分析表明,土体内部孔隙的结构性参数与外部荷载之间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在结构屈服压力前后,土体内部孔隙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10期)
钱明[4](2006)在《黄岛滨海相饱和软粘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滨海相饱和软粘土的力学性质,着重于固结特性的试验分析及研究。(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06年02期)
杨红霞[5](2006)在《滨海软粘土地基原型沉降的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软土地基沉降的主要因素有天然孔隙比e0、饱和度Sr、渗透系数K、地基土层初始十字板剪切强度cu、附加应力σz、边界排水条件及固结时间。基于沿海4个不同地区滨海软粘土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原型沉降观测资料,根据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推导出了滨海软粘土地基现场沉降的预测模型,并对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证明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06年01期)
赵峥嵘[6](2005)在《滨海软粘土地基原型沉降多因素关联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沿海4个地区滨海软粘土地基原型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参照太沙基一维流固结理论,根据多因素关联的思路,提出了一维流滨海沉积软粘土地基现场沉降多因素关联预测模型,并将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证明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05年04期)
滨海软粘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线粘弹性固结沉降模型对滨海软粘土的固结沉降进行概率分析,并结合JC法计算非线性极限状态方程的可靠指标,为滨海软粘土的固结沉降可靠度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滨海软粘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元战,胡珅榕,杨攀博.循环荷载下滨海软粘土累积塑性应变试验研究[J].水道港口.2016
[2].张志超,董永福,周宝勇.滨海软粘土的固结沉降可靠度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
[3].张宏,柳艳华,杜东菊.基于孔隙特征的天津滨海软粘土微观结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钱明.黄岛滨海相饱和软粘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J].土工基础.2006
[5].杨红霞.滨海软粘土地基原型沉降的预测模型[J].中外公路.2006
[6].赵峥嵘.滨海软粘土地基原型沉降多因素关联预测模型[J].公路交通技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