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配置行为论文-郭鑫,张志

资本配置行为论文-郭鑫,张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资本配置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方政府行为,自然资源丰裕度,资本配置效率

资本配置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郭鑫,张志[1](2019)在《地方政府行为、资源丰裕度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借助Wurgler资本配置效率模型,测度了中国31个省份34个工业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并基于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地方政府行为动机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行为对不同资源禀赋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方官员晋升、地区自然资源丰裕度对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显着的负面影响,并且两者的共同作用对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更为显着;地方权力寻租行为对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显着的正面影响,受资源丰裕度要素的反向作用,两者共同作用减弱了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程度,但整体还是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9年08期)

苏敏[2](2016)在《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整个银行业遭受重创,这引起了各国监管当局和巴塞尔委员会对巴塞尔资本监管的反思。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巴塞尔协议III》和2012年中国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都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资本要求,要求商业银行计提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迫使银行进行资产结构调整,提高自身吸收风险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学者在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方面的研究不多。为了深入认识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系统GMM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对于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研究,本文逐步推进。本文先是简要地介绍了资本充足率、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基本概念,接着详细介绍了资本缓冲理论和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理论。对于资本缓冲理论的介绍,本文主要从资本缓冲持有动机、资本缓冲对信贷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和资本缓冲的作用机制叁方面进行阐述;对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理论的发展,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本文重点分析了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现状,指出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存在资产增速过快、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和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在对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现状进行分析时,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具体分析目前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现状和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现状(包括商业银行资产总量和增速、资产配置结构、资产质量以及存贷比等现状)。在实证研究上,本文通过Bankscope银行财务数据库、Wind数据库、各大银行年报等渠道收集到我国77家商业银行2009-2015的财务数据,按照一定原则选取了资本缓冲变动、信贷资产增长率、证券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规模、GDP增长率等指标,构建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GMM对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资本监管实施后,银行为了达到更高的资本要求,增加资本缓冲,不得不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提高低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资本缓冲对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有着显着的影响(2)商业银行上一期资本缓冲水平变动与本期信贷资产和证券资产变化正相关,商业银行上一期资本缓冲提高,本期银行会将更多资产配置到信贷资产与证券资产中去(3)商业银行本期资本缓冲的变化与本期信贷资产的变化负相关,银行本期资本缓冲的提高会要求商业银行增加风险权重低的资产,信贷增长率会降低,但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变化与本期证券资产的变化没有显着的关系(4)无论是本期还是上一期,资本缓冲对证券资产影响的系数相对于信贷资产大,这说明当资本缓冲变动一个百分比,证券资产增长率变动比信贷资产增长率变动大。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本文有针对性地从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两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监管当局应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实施动态化差别监管,完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而商业银行应制定合适的缓冲资本,优化银行资产结构。(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6-12-01)

陈克磊,王惠庆[3](2016)在《基于利益主体行为视角的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多元化企业集团的经营绩效,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已成为公司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核心问题。已有文献的研究认为影响资金配置决策和效率的因素有信息不对称、代理冲突和外部投资环境等多个方面,其本质上是通过利益主体(股东、总部、分部经理)的行为来实现。本文围绕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从股东行为、总部行为、分部经理行为叁个视角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发现利益主体的行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正是他们的这种异化行为导致了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低效率,并进一步提出了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财会学习》期刊2016年19期)

代彬[4](2016)在《控制权冲突、资本配置决策与投资组合选择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的投资组合选择为研究对象,基于控制权私利视角探讨了大股东自利性动机对资本配置决策的影响机理,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长期股权投资高状态收益存在负相关关系,而长期股权投资规模则与其高状态收益概率正相关;大股东自利性动机驱使下的资本配置决策偏离了分散持股时的资本配置水平,偏离程度会随着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的增加而展现出非线性变化态势。上述研究结论为当前有关加强上市公司大股东财务决策监管的政策导向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任晓艳[5](2016)在《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在近些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并成长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行为特征与资本市场的稳定密切相关。从我国学者以往获得研究结果来看,我国的机构投资者普遍存在着羊群行为。这样的行为导致资本在资本市场上非均衡地流动,市场的配置效率由此降低。作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具的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能有效降低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套利交易者的交易成本,进而促使更多机构投资者愿意搜寻投资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最后的决策,减弱羊群效应。基于叁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提出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是作为中介变量来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关系的,并采用中介效应的检验流程,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关系出发,实证检验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及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叁者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显着正相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能有效抑制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程度降低又能有效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且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通过影响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来影响资本市场配置效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的有效对策。(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期刊2016-04-01)

李靖男,赵晗,刘兴梧[6](2015)在《内部资本市场研究——基于寻租行为对资本配置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企业资本运作的平台,内部资本市场在缓解外部融资的约束、加强内部资本配置方面发挥的作用已得到充分的理论和实践验证。然而,内部资本市场运行中却仍存在缺陷,很多案例因为治理、监督等问题而归于失败。这些失败的案例显现出了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方向性以及迫切性。其中,部门经理寻租引致总部CEO配置资源出现偏差,则是内部资本市场无效性的关键所在。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本文从管理层寻租行为出发,探究其对企业资本配置的影响,为企业集团完善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提供更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建议,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32期)

熊启跃,曾刚[7](2015)在《资本缓冲与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研究——来自跨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新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行为调整特征及其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1998-2012年全球350家商业银行的经验数据,采用系统GMM等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资本缓冲与银行资产配置行为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缓冲与银行信贷行为呈现负相关关系,与证券投资行为呈现正相关关系;高资本缓冲、高资本质量(核心资本比例较高)的银行资本缓冲与信贷行为(证券投资)的负(正)相关关系更为明显。本研究说明巴塞尔Ⅲ的实施将减弱银行信贷投放能力、迫使银行将资产更多地配置在证券投资领域。监管当局在实施巴塞尔Ⅲ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其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外溢效应。(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15年08期)

张学伟,陈良华[8](2015)在《嵌入分部相关性的“系族企业”资本配置行为——“活钱效应”与“平均主义”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活钱效应"和"平均主义"是内部资本市场(ICM)理论分析中的重要结论,而分部相关性又是影响ICM配置行为的重要变量。在嵌入分部相关性基础上,本文利用"均值回复"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模型)检验中国"系族企业"是否存在"活钱效应"和"平均主义"。估计系数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1)相较于独立企业,系族成员企业投资支出表现出强烈"平均主义"倾向;(2)ICM配置中的"活钱效应"表现在短期的经营净现金流引起的关联资金流动,而"平均主义"表现为长期企业绩效引起的关联资金流动;(3)在高分部相关性组,ICM"活钱效应"和"平均主义"弱于低相关性组,对于"平均主义"的扶持效果,高分部相关性组强于低相关性组。(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袁奋强[9](2015)在《内部资本市场运行、资本投资与资本配置行为——基于“系族企业”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其资本配置效率的高低,而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又受其资本配置行为的影响。以"系族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为分组条件,运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分析"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行为。研究结果发现:在"投资不足"组,"系族企业"总体上实现了有效的资本跨企业补贴;国有"系族企业"能够利用内部资本市场实现其资本配置功能,但是民营"系族企业"却不能有效发挥其资本配置功能,内部资本市场更可能异化为掏空工具;在"过度投资"组,"系族企业"并没有通过跨部门的交叉补贴来扩大过度投资问题,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没有异化为掏空的工具;国有"系族企业"并没有进行无效的企业内部交叉补贴,民营"系族企业"却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转移来实现其资本的有效配置。(本文来源于《贵州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朱金鹏[10](2014)在《CEO社会资本、企业债务融资行为与资本配置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做大做强,离不开有效的投资,自然也离不开有效的融资。然而,投资与融资往往相互作用,例如,融资约束阻碍着企业的投资与发展(Stein,2003),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有时不得不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Myers,1984)。而有效率的投资行为也会为企业积累更好地声誉,从而有助于企业提高融资效率。以往研究表明,国外经典财务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同时金融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企业的融资行为更多依靠的是社会机制,企业的财务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研究企业融资行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认为以社会网络为研究内容的社会资本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行为。CEO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对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本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以社会资本为研究视角,分析了CEO社会资本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文首先论述了社会资本理论,其次,从CEO资源获取能力的角度出发,构建CEO社会资本指数,并验证指数的有效性。然后,剖析社会资本对企业融资行为的作用机理,揭示其影响的途径。本研究发现CEO的社会资本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问题,提高企业的负债融资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4-12-01)

资本配置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整个银行业遭受重创,这引起了各国监管当局和巴塞尔委员会对巴塞尔资本监管的反思。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巴塞尔协议III》和2012年中国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都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资本要求,要求商业银行计提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迫使银行进行资产结构调整,提高自身吸收风险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学者在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方面的研究不多。为了深入认识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系统GMM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对于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研究,本文逐步推进。本文先是简要地介绍了资本充足率、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基本概念,接着详细介绍了资本缓冲理论和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理论。对于资本缓冲理论的介绍,本文主要从资本缓冲持有动机、资本缓冲对信贷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和资本缓冲的作用机制叁方面进行阐述;对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理论的发展,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本文重点分析了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现状,指出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存在资产增速过快、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和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在对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现状进行分析时,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具体分析目前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现状和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现状(包括商业银行资产总量和增速、资产配置结构、资产质量以及存贷比等现状)。在实证研究上,本文通过Bankscope银行财务数据库、Wind数据库、各大银行年报等渠道收集到我国77家商业银行2009-2015的财务数据,按照一定原则选取了资本缓冲变动、信贷资产增长率、证券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规模、GDP增长率等指标,构建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GMM对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资本监管实施后,银行为了达到更高的资本要求,增加资本缓冲,不得不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提高低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资本缓冲对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有着显着的影响(2)商业银行上一期资本缓冲水平变动与本期信贷资产和证券资产变化正相关,商业银行上一期资本缓冲提高,本期银行会将更多资产配置到信贷资产与证券资产中去(3)商业银行本期资本缓冲的变化与本期信贷资产的变化负相关,银行本期资本缓冲的提高会要求商业银行增加风险权重低的资产,信贷增长率会降低,但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变化与本期证券资产的变化没有显着的关系(4)无论是本期还是上一期,资本缓冲对证券资产影响的系数相对于信贷资产大,这说明当资本缓冲变动一个百分比,证券资产增长率变动比信贷资产增长率变动大。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本文有针对性地从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两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监管当局应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实施动态化差别监管,完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而商业银行应制定合适的缓冲资本,优化银行资产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资本配置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郭鑫,张志.地方政府行为、资源丰裕度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J].中国市场.2019

[2].苏敏.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

[3].陈克磊,王惠庆.基于利益主体行为视角的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述评[J].财会学习.2016

[4].代彬.控制权冲突、资本配置决策与投资组合选择行为[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6

[5].任晓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D].北京工商大学.2016

[6].李靖男,赵晗,刘兴梧.内部资本市场研究——基于寻租行为对资本配置的影响分析[J].商.2015

[7].熊启跃,曾刚.资本缓冲与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研究——来自跨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5

[8].张学伟,陈良华.嵌入分部相关性的“系族企业”资本配置行为——“活钱效应”与“平均主义”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

[9].袁奋强.内部资本市场运行、资本投资与资本配置行为——基于“系族企业”的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5

[10].朱金鹏.CEO社会资本、企业债务融资行为与资本配置效率[D].浙江工商大学.2014

标签:;  ;  ;  

资本配置行为论文-郭鑫,张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