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结构层析成像论文-梁锋,高磊,王志辉,李海龙,刘凯

速度结构层析成像论文-梁锋,高磊,王志辉,李海龙,刘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速度结构层析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随机噪声,横波速度,城市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

速度结构层析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梁锋,高磊,王志辉,李海龙,刘凯[1](2019)在《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研究济南浅层横波速度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地球物理探测面临众多人文挑战,像城市交通、密布电网、参差楼群等,对应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提出了技术挑战,需要用创新的方式和技术进行城市探测。为探索和发展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球物理探测新技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第一次启动了城市地下空间勘查评价试点工程,并选择济南市作为试点城市,试验短周期密集台阵噪声层析技术,并取得了较好成效。获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在非弥散场或非均匀噪声场源的人文干扰较为严重的城市区域,通过长时间的噪声信号的采集,可获得高信噪比的面波信号,因此密集台阵噪声成像技术适应于城市地下空间的背景岩层结构探测工作。(2)本次研究提取出了周期范围为0.2~1.5s的高信噪比面波信号,并取得与实际地质特征相一致的横波速度结构信息。(3)从横波速度结构特征来看,研究区300m以浅,主要岩性为灰岩且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侧,而侵入岩体主要分布于东侧,中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分界面,指示存在一个近南北向的隐伏断裂。随着深度的增加,大面积的侵入岩体展布于深层,灰岩只在北侧局部有显现。总体来说,本项研究证明了密集台阵噪声层析方法能够适用于人文干扰严重的城市地下空间背景岩层结构探测,这一成果对认识研究区地下结构、地震防灾、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9年03期)

刘伟,吴庆举,张风雪[2](2019)在《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速度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云南及周边区域地震台网2010—2016年记录到的近震资料,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进行地震重定位并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叁维地壳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重定位后的震源位置精度得到明显提高,震源主要分布于20 km深度以上的中上地壳;地震分布与速度结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大多数地震发生在中上地壳的低速异常区内以及高、低速异常区域之间;研究区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其速度异常与地表地形及地质特征密切相关;中下地壳分布着两条主要的低速带,一条沿着安宁河断裂、小江断裂分布在川滇菱形地块的东侧;另一条主要分布在川西北次级地块内,并穿过丽江断裂向南延伸,推测这两条低速带可能是青藏高原中下地壳物质向南逃逸的两条通道。(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峰[3](2019)在《华北北部地区地壳叁维P波速度结构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区域固定台站和华北科学探测台阵记录的10 461个近震事件的183 909个Pg波绝对走时和495 753个相对走时数据,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获得华北北部(37.5°~41.5°N,111.5°~119.5°E)范围内的地壳叁维P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主要构造单元具有明显不同的速度结构特征,速度异常的走向与区域构造的走向一致,浅层速度图像很好地反映了地表地质和岩性的变化;重定位后的大部分地震集中在0~20km的深度上,主要位于低速区的内部或高速和低速区的交界部位;叁河—平谷和唐山地震震源区中、下地壳的低速异常可能是流体的显示。结合前人成果和本文模型所揭示的深、浅结构,我们认为太平洋板块在中国东部之下的俯冲和滞留引起板块脱水、软流圈物质上涌等一系列过程,软流圈热物质到达上地幔顶部并沿超壳断裂上侵进入地壳,致使上地幔顶部和下地壳中的含水矿物发生脱水作用产生流体,流体继续上移造成中、上地壳发震层的弱化,从而导致大地震的发生。因此华北北部地区的强震活动,以及地壳结构的非均匀性应是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滞留引起的深部过程密切相关的。(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19年01期)

曹颖,黄江培,付虹[4](2018)在《云南小湾水库蓄水后P波速度结构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小湾水库库区及其附近11249个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相对到时数据,利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小湾水库蓄水后2008年12月16日~2011年6月30日和2011年7月1日~2016年12月31日2个时间段内库区及其附近的地震重定位结果和叁维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蓄水后黑惠江段和小湾水库回水澜沧江段地震的增多与水库蓄水有关。由于水体渗透导致孔隙压变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孔隙压变化朝着更深的部位扩散,地震震源深度也随之向深部扩散,进而导致介质变化和P波速度降低。蓄水回水至澜沧江保山段后该区域地震增多,P波速度下降,库水渗透作用为主控因素,该区域地下一定深度的地质构造有利于库水的快速渗透。初步判定2015年10月30日云南昌宁M_S5.1地震余震序列是与蓄水有关的柯街断裂上的构造地震。同时,也存在着与蓄水相关性不大的属于构造地震的活动,如云南施甸一带历来地震多发,施甸2010年6月1日M_L4.8、2012年9月11日M_S4.7地震序列均属于构造地震,与水库蓄水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期刊2018年04期)

李选涛,黄金莉,刘志坤[5](2018)在《利用环境噪声层析成像反演辽宁白云金矿区浅层叁维速度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省白云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处于辽东裂谷中段、凤城凸起部位(吴二等,2017),区内经历了漫长的地质作用,地层变质时代久远,褶皱断裂极其发育,火成岩十分活跃。研究区出露岩石主要是盖县组和大石桥组的花岗岩和大理岩,主要断裂包括NW向的尖山子断裂以及NE向的李家堡断裂和一系列次级断裂。自1984年白云金矿建矿以来,许多学者利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等方法对(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七)——专题54: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55:深地资源地震波勘探理论、方法进展》期刊2018-10-21)

曹颖,付虹[6](2018)在《糯扎渡水库蓄水前后P波速度结构的双差层析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近年来随着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研究成为获得地震区域深部构造环境和孕震环境的重要手段。层析成像方法不仅能用于一般的区域,对于水库区域也同样适用,利用层析成像方法探测地下速度结构,结合地震震源分布揭示地下介质的特点,为研究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提供(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四)——专题48:环境地球物理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专题49: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期刊2018-10-21)

吴海波,申学林,王杰,赵凌云,陈俊华[7](2018)在《叁峡库区上地壳叁维速度结构的双差层析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叁峡水库诱发地震遥测台网22个子台在2009年初至2016年底期间记录的2093个地震事件直达P、S波到时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叁峡水库库区及近邻地区上地壳P波叁维速度结构,并讨论了库水渗透对速度结构的影响和库区地震活动与速度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叁峡库区上地壳存在着明显的沉积盖层与结晶基底层的双层结构,两个层的深度与P波速度结构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黄陵背斜西侧当前仍然存在较明显的低速异常区.上地壳浅表层P波速度结构横向差异变化较大,0~5km深度层P波高速区主要分布在秭归盆地及周缘,8km深度层高速区主要分布在周家山—牛口断裂东侧至仙女山断裂中段西侧一带,8km内的高低速区分布与11km深度层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与叁峡水库蓄水前与蓄水初期比较,当前库区上地壳沉积盖层内的P波速度结构受到蓄水渗透的影响较明显,主要表现为0~8km深度内秭归盆地及周缘的水库近岸区存在较大范围高速区,这一现象可能与库水长期渗透改变了上地壳沉积盖层内岩层孔隙裂隙的物理性质从而使地震P波速度增加有关.叁峡库区地震事件重新定位后显示,较大地震事件主要分布在P波高速区或高低速区交界地带,而低速区内通常很少发生地震.(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马锦程[8](2018)在《东北亚地区地壳上地幔叁维速度结构与深层动力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亚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北部,东临太平洋,由南部的中朝克拉通、北部的西伯利亚克拉通和其间的造山带组成。该区在古生代期间,主要受控于位于西伯利亚克拉通与中朝克拉通之间的古亚洲洋构造系演化的影响,以众多微陆块之间的碰撞-拼合和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为主要特征;自中生代以来,又经历了中-新生代环太平洋构造体系与中生代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的双重迭加和改造。东北亚大陆边缘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主要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岩石圈大规模的多期次、多角度深俯冲作用的影响,因此,研究东北亚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精细速度结构对探讨该区域构造成因及其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地震层析成像是目前地震学中获取地球内部速度结构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利用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的国家地震局台网、NECESSArray台网及韩国、日本等部分台网接收的14,163个近震事件与9,988个远震事件,采用近震远震联合反演的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东北亚地区地壳上地幔精细叁维P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太平洋板块自日本海沟持续西向深俯冲,但俯冲板片前缘停滞于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东区域的地幔转换带中,且重力梯度带的走向和俯冲板片的前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中国东北北部区域,发现太平洋俯冲板块已有部分插入了下地幔,但在中朝克拉通之下,俯冲板片以近乎水平的方式停滞在660km间断面之上,我们推测这可能与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过程中多期次的大规模转向有关。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东、西两侧在地貌、重力异常、地壳和岩石圈厚度及地幔速度均存在显着的差异;在太平洋俯冲板片之上的大地幔楔中同时也发现有大规模呈上升趋势的低速异常体,我们推测这应该是在板片的深俯冲过程中,从深部地幔对流上来的幔源物质,由于这些幔源物质具有较高的密度,必然会导致重力梯度带以东的区域主体呈现为较大的正的重力异常。长白山火山一直以来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与地幔柱相关的热点火山,但我们的结果发现,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下方的地幔转换带中充斥的是与太平洋俯冲板片相关的大规模高速异常体,且未发现有所谓的“板片缺口”。在长白山火山区的上地幔和地幔转换带顶部存在着显着的低速异常体,我们推测长白山火山是一种与太平洋板块在东北亚大陆地幔转换带中滞留和深部脱水及大地幔楔内的对流循环造成部分熔融的软流圈物质上涌等深部过程密切相关的弧后板内火山。(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凌媛,陈凌,危自根,姜明明,王旭[9](2017)在《利用噪声层析成像研究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南段及邻区祁连造山带地壳S波各向异性速度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跨越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南段及邻区祁连造山带的宽频带密集流动地震台阵共64个台站约一年的连续记录,采用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台阵下方5~35s的Rayleigh面波和5~30s的Love面波相速度分布,并进一步反演获得了地壳SV、SH波速度和径向各向异性(2×(V_(sh).V_(sv))/(V_(sh)+V_(sv)))结构图像.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克拉通中部南段地壳结构变化复杂,广泛存在壳内低速体,可能是在中-新生代构造和岩浆活动中被改造的反映.陕西-山西裂陷区及附近区域的下地壳至壳幔边界表现出强的正径向各向异性特征,可能与中-新生代地幔基性-超基性铁镁质物质底侵有关.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块体地壳结构相对简单,与其稳定的克拉通构造属性相吻合.该地区浅层为东薄西厚的低速且西向单斜结构,可能与鄂尔多斯显生宙时期的整体掀斜以及晚白垩世以来遭受的强烈差异剥蚀有关;中-下地壳速度较高,不存在显着壳内低速体,并表现为大尺度的正径向各向异性特征,可能还保存了鄂尔多斯块体早期形成时的结构特征.结合前人对华北克拉通北段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克拉通中-西部的南、北段地壳结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存,推测可能与克拉通形成之前和形成之后,南、北段各自经历不同的构造过程有关.在克拉通以西的祁连造山带,中地壳存在一近水平且自西向东逐渐减弱的低速层,可能反映该区域受新生代青藏高原东北缘侧向生长的影响,在强烈的挤压构造背景下地壳内部发生了垂向迭置和强烈的韧性变形,且不支持与青藏高原中下地壳流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郭飚,陈九辉,刘启元,李顺成[10](2017)在《祁连山造山带及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多尺度层析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引起青藏高原内部及边缘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随着青藏高原的构造变形持续向北东方向发展,使得远离汇聚前缘的祁连山地区发生了中晚新生代以来的大规模地表抬升和造山运动。祁连山是青藏高原构造变形的前缘,具有特殊的构造格局和动力学背景,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变形机制的关键地区之一。近十几年来在青藏地区已经布设了大量的宽频带地震台阵来研究青(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专题21:青藏高原及邻区构造变形、地貌演化与深部动力学过程》期刊2017-10-15)

速度结构层析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云南及周边区域地震台网2010—2016年记录到的近震资料,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进行地震重定位并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叁维地壳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重定位后的震源位置精度得到明显提高,震源主要分布于20 km深度以上的中上地壳;地震分布与速度结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大多数地震发生在中上地壳的低速异常区内以及高、低速异常区域之间;研究区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其速度异常与地表地形及地质特征密切相关;中下地壳分布着两条主要的低速带,一条沿着安宁河断裂、小江断裂分布在川滇菱形地块的东侧;另一条主要分布在川西北次级地块内,并穿过丽江断裂向南延伸,推测这两条低速带可能是青藏高原中下地壳物质向南逃逸的两条通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速度结构层析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梁锋,高磊,王志辉,李海龙,刘凯.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研究济南浅层横波速度结构[J].地学前缘.2019

[2].刘伟,吴庆举,张风雪.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速度结构[J].地震学报.2019

[3].杨峰.华北北部地区地壳叁维P波速度结构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J].地震.2019

[4].曹颖,黄江培,付虹.云南小湾水库蓄水后P波速度结构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研究[J].中国地震.2018

[5].李选涛,黄金莉,刘志坤.利用环境噪声层析成像反演辽宁白云金矿区浅层叁维速度结构[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七)——专题54: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55:深地资源地震波勘探理论、方法进展.2018

[6].曹颖,付虹.糯扎渡水库蓄水前后P波速度结构的双差层析成像研究[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四)——专题48:环境地球物理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专题49: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2018

[7].吴海波,申学林,王杰,赵凌云,陈俊华.叁峡库区上地壳叁维速度结构的双差层析成像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8

[8].马锦程.东北亚地区地壳上地幔叁维速度结构与深层动力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D].吉林大学.2018

[9].凌媛,陈凌,危自根,姜明明,王旭.利用噪声层析成像研究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南段及邻区祁连造山带地壳S波各向异性速度结构[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

[10].郭飚,陈九辉,刘启元,李顺成.祁连山造山带及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多尺度层析成像研究[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专题21:青藏高原及邻区构造变形、地貌演化与深部动力学过程.2017

标签:;  ;  ;  ;  

速度结构层析成像论文-梁锋,高磊,王志辉,李海龙,刘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