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雷达对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雷达,伺服性能,在线自动测试,面向对象
雷达对象论文文献综述
赵爽,邓先荣[1](2015)在《雷达伺服性能在线自动测试的面向对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伺服性能的在线自动测试对系统调试和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在认真梳理雷达伺服性能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实现了在线自动测试。经多套伺服系统的在线实际验证,该测试模块使用方便,可信度高,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15年02期)
李雪薇,郭艺友,方涛[2](2014)在《基于对象的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极化分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对象方法已成为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处理的常用方法,但是极化分解仍以组成对象的像素为计算单元,针对以像素为单位的极化分解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对象的极化分解方法。通过散射相似性系数加权迭代,获得对象的极化表征矩阵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分析,以对象极化表征矩阵的极化分解代替对象区域内所有像素的分解,提高极化特征获取效率。在此基础上,综合影像对象空间特征,并通过特征选择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AIRSAR Flevoland影像数据实验表明,面向对象的分解方法能够减少对象极化特征提取的时间,同时提高地物目标的分类精度。相对于监督Wishart方法,提出方法的总体精度和Kappa值分别提高了17%和20%。(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4年05期)
李鸿,吴嗣亮,逄妍立[3](2008)在《雷达电子战仿真中基于HLA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雷达电子战仿真及其模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高层体系结构及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的思想,提出了基于HLA的面向对象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雷达电子战仿真系统功能的面向对象分解,将建模与仿真系统的开发过程隔离开来,有效降低了基于HLA的仿真邦员中各模型之间的耦合程度,从而在更低的在实体层次实现了模型的重用,大大加快了仿真系统开发的速度。(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08年06期)
李其勤,方剑[4](2008)在《通用雷达仿真系统中的面向对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电子战设计师面临的困境,讨论建立通用雷达仿真系统来研究干扰样式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进而介绍了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思想,以及采用该项技术从事雷达仿真的优越性,最后以Rational Rose建立的一个简单雷达仿真系统为例进一步证明了面向对象技术在雷达仿真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期刊2008年01期)
杨尚军[5](2006)在《基于对象petri网的雷达组网系统建模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复杂环境下雷达网的OPDL模型,并以雷达网分布式目标检测分析为背景,运用所建立的雷达网OPDL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表明,基于OPDL的雷达组网系统建模仿真是一种分析、评价雷达网系统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航天电子对抗》期刊2006年03期)
李强[6](2004)在《基于对象petri网的雷达组网系统应用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复杂环境下雷达网防空作战系统OPDL模型,并嵌入相关的数学模型,对雷达网在防空作战中的应用效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定量的分析结论。研究表明,雷达组网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防空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为深入分析研究雷达网的作战效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04年06期)
刘伟,李海,曾涛[7](2004)在《面向对象通用雷达信号处理程序框架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雷达信号处理程序代码的可重用性,设计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雷达信号处理通用流程框架.该流程框架概括了一般雷达处理流程的必要步骤,解决了算法扩充、功能扩展等技术问题.应用UML表示法对框架中的脉冲压缩算法进行了功能描述和方法实现.该流程框架已在某大型地面防空雷达系统仿真项目中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8期)
李强,罗雪山[8](2003)在《基于对象Petri网的雷达组网系统建模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复杂环境下雷达网的OPDL模型,并以雷达网分布式目标检测分析为背景,运用所建立的雷达网OPDL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表明,基于OPDL的雷达组网系统建模仿真是一种分析、评价雷达网系统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雷达与对抗》期刊2003年04期)
岳韶华,张金成[9](2000)在《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雷达航迹模拟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面向对象方法在雷达航迹模拟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建立了相应的目标运动模型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模型。利用该设计模型 ,制作了雷达航迹模拟软件并投入使用。实践证明该模型设计正确、合理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5期)
朱斌[10](2000)在《多线程与系统同步对象在雷达控制程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在Windows 95和Windows NT环境下开发多线程应用程序时,如何控制对全局变量和共享资源的访问,特别是在大量的线程并发执行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定义的事件同步对象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期刊2000年03期)
雷达对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向对象方法已成为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处理的常用方法,但是极化分解仍以组成对象的像素为计算单元,针对以像素为单位的极化分解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对象的极化分解方法。通过散射相似性系数加权迭代,获得对象的极化表征矩阵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分析,以对象极化表征矩阵的极化分解代替对象区域内所有像素的分解,提高极化特征获取效率。在此基础上,综合影像对象空间特征,并通过特征选择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AIRSAR Flevoland影像数据实验表明,面向对象的分解方法能够减少对象极化特征提取的时间,同时提高地物目标的分类精度。相对于监督Wishart方法,提出方法的总体精度和Kappa值分别提高了17%和2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达对象论文参考文献
[1].赵爽,邓先荣.雷达伺服性能在线自动测试的面向对象设计[J].现代雷达.2015
[2].李雪薇,郭艺友,方涛.基于对象的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极化分解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4
[3].李鸿,吴嗣亮,逄妍立.雷达电子战仿真中基于HLA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8
[4].李其勤,方剑.通用雷达仿真系统中的面向对象技术[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8
[5].杨尚军.基于对象petri网的雷达组网系统建模仿真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6
[6].李强.基于对象petri网的雷达组网系统应用效能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04
[7].刘伟,李海,曾涛.面向对象通用雷达信号处理程序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
[8].李强,罗雪山.基于对象Petri网的雷达组网系统建模仿真研究[J].雷达与对抗.2003
[9].岳韶华,张金成.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雷达航迹模拟系统设计[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10].朱斌.多线程与系统同步对象在雷达控制程序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