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化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褐煤,间接液化工艺,经济模型,低碳工艺
液化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武立俊,王烨敏[1](2019)在《褐煤间接液化工艺的技术经济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褐煤作为原料建立间接液化工艺的技术经济模型,对湿法进料和干法进料的液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法进料的Shell工艺比湿法进料的GE工艺性能更好,但在成本方面,湿法进料略有优势。通过使用二氧化碳捕集及封存技术(CCS),绝大多数的CO_2排放量可减少,而总成本增加不到1%。受煤种、气化方法和CO_2排放量等影响,液化产品的成本在75美元/桶~115美元/桶。考虑到不确定参数的影响,成本范围会扩大到50美元/桶~140美元/桶(90%置信区间)。油电联产虽投资较高,但生产的油更便宜。对于干法进料,其整体效率较高,而湿法进料的CO_2排放量较低。(本文来源于《煤质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吴婕,王磊,杨柳[2](2019)在《甜玉米发酵酒液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甜玉米为主要原料生产发酵酒,采用耐高温α-淀粉酶对甜玉米浆液进行液化,以DE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甜玉米发酵酒的液化工艺。结果表明:甜玉米发酵酒液化工艺最佳条件为淀粉酶的添加量110 U/g、pH 5.5、液化时间75 min,液化温度85℃。在此优化条件下,甜玉米汁水解液的DE值为14.5%。(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9年11期)
朱克明,郑志锋,李振杰,尤俊衡,郑云武[3](2019)在《亚临界条件下水相液化烟草工艺及产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烟叶为原料,以水为溶剂,采用水热法制备液化物。以液化提取率为目标,对影响烟叶提取率的液料比、液化温度、液化时间叁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用正交实验来确定了烟叶最佳液化工艺。分别使用石油醚和二氯甲烷对液化物进行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萃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叶的最优液化工艺是液料比为15∶1,液化温度为180℃,液化时间为2 h。影响烟草提取率的顺序为:液化温度>液化时间>液料比,液化温度对提取率有显着影响。石油醚萃取液中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二氯甲烷萃取提取液得到的化合物成分较全。(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郭建,王刚,郑春来,黄勇,王科[4](2019)在《天然气液化中重烃和氮气脱除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天然气液化中重烃和氮气脱除的工艺流程,考察了原料气预冷温度、脱重烃塔回流温度对重烃脱除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脱氮塔下部进料比率、脱氮塔操作压力和脱氮塔进料位置对氮气脱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料气预冷温度和脱重烃塔回流温度降低均有利于原料气中重烃的脱除;脱氮塔下部进料量增加和脱氮塔操作压力的降低有利于LNG产品中氮气的脱除。经过优化后的工艺操作条件为:原料气预冷温度为-30℃,脱重烃塔回流温度为-66℃,脱氮塔下部进料比率为7.8%,脱氮塔操作压力为290kPa,脱氮塔中部进料位置为第6块理论板。在此条件下,对N_2和C5~+的摩尔分数分别为3.1157%和0.0214%的进料气,得到的LNG产品中N_2摩尔分数为1.48%,脱除的氮气中烃摩尔分数为4.37%,LNG收率达到98.22%。(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孙崇正,李玉星,韩辉,朱建鲁,王少炜[5](2019)在《海况倾斜条件下DMR液化工艺中绕管式换热器运行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混合制冷剂液化工艺(DMR)在海上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FLNG)上应用时,受海浪倾斜的影响,绕管式换热器会存在液体偏流换热不充分的现象,从而影响液化工艺的性能指标。为了研究海况倾斜条件对DMR整体工艺的影响,搭建了倾斜条件下绕管式换热器换热与压降性能测试实验装置,编写接口程序动态调用Refprop软件计算热物性,得到在倾斜条件下换热系数与努赛尔数等参数随时间变化情况。搭建DMR动态工艺模型,基于实验数据的无量纲分析结果,改变绕管式换热器换热性能,研究倾斜条件下DMR液化工艺的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绕管式换热器换热性能逐渐降低;倾斜9°时,绕管式换热器努赛尔数降低了66%,DMR液化工艺比功耗升高了10.6%。(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陈霞,张西平,孙哲[6](2019)在《天然气深冷液化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内蒙古恒坤化工有限公司LNG项目液化工艺的特点:采用"溴化锂初冷+氟利昂预冷+深冷液化+低温精馏"的液化分离工艺流程制取合格的LNG产品,制冷压缩循环系统采用"混合冷剂+氮气循环"制冷工艺。总结了混合冷剂冷量调节、混合冷剂组分、原料气组分、原料气流量以及公辅工程的调节等对制冷循环流程的影响:依据天然气组分的变化对冷剂组分配比进行合理的调整,能提高换热效率,减少工艺能耗,提高产品产量,确保产品质量。(本文来源于《江西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刘勇军,史洪洲,汪扬媚,文静[7](2019)在《蓝桉树皮化学成分及其液化工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5年生蓝桉树皮进行液化处理,对比分析液化前后蓝桉树皮及其液化残渣的化学成分,以探究蓝桉树皮最佳液化工艺。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蓝桉树皮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为分别为36.65%、18.98%和45.37%,苯醇抽提物、热水抽提物和1%NaOH抽提物含量分别为10.30%、7.15%和23.64%,灰分含量占7.49%。液化工艺研究表明,浓硫酸催化效果明显优于浓磷酸;蓝桉树皮最佳液化工艺参数为:催化剂为3%浓硫酸,温度为160℃,固液比为1∶5。在该液化条件下,蓝桉树皮液化率为82.8%,液化残渣与原料相比,纤维素含量减少了17.90%,半纤维素含量减少了9.19%,木质素含量减少了15.99%。(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沈晓谋,马维新[8](2019)在《关于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天然气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清洁能源应用得到各界重视,但国内关于清洁能源技术工艺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才能实现自主研发。基于此,针对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天然气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在简单了解现有工艺技术后,从流程优化、配比优化两个阶段入手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具体优化方式,希望能够为相关专业提供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崔勋杰[9](2019)在《煤层气混合制冷工艺液化流程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新能源集团在山西阳泉建设了一座具有调峰储气功能的液化天然气工厂,原料气为煤层气,液化采用MRC混合冷剂制冷的液化工艺技术。本文对预处理阶段的脱酸流程、脱氮流程和液化流程进行重点阐述分析,在试运行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也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张建刚,赵传福,吴晓玲[10](2019)在《冷冻机组自动化改造在氯气液化工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如何在现有设备和工艺条件下,在氯气液化工艺中增加自动控制功能,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人员的减少和效率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盐科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液化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甜玉米为主要原料生产发酵酒,采用耐高温α-淀粉酶对甜玉米浆液进行液化,以DE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甜玉米发酵酒的液化工艺。结果表明:甜玉米发酵酒液化工艺最佳条件为淀粉酶的添加量110 U/g、pH 5.5、液化时间75 min,液化温度85℃。在此优化条件下,甜玉米汁水解液的DE值为14.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化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武立俊,王烨敏.褐煤间接液化工艺的技术经济模型研究[J].煤质技术.2019
[2].吴婕,王磊,杨柳.甜玉米发酵酒液化工艺的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9
[3].朱克明,郑志锋,李振杰,尤俊衡,郑云武.亚临界条件下水相液化烟草工艺及产物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9
[4].郭建,王刚,郑春来,黄勇,王科.天然气液化中重烃和氮气脱除工艺优化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9
[5].孙崇正,李玉星,韩辉,朱建鲁,王少炜.海况倾斜条件下DMR液化工艺中绕管式换热器运行可靠性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9
[6].陈霞,张西平,孙哲.天然气深冷液化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探讨[J].江西煤炭科技.2019
[7].刘勇军,史洪洲,汪扬媚,文静.蓝桉树皮化学成分及其液化工艺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9
[8].沈晓谋,马维新.关于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天然气工艺的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
[9].崔勋杰.煤层气混合制冷工艺液化流程技术分析[J].辽宁化工.2019
[10].张建刚,赵传福,吴晓玲.冷冻机组自动化改造在氯气液化工艺中的应用[J].盐科学与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