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恩病论文-吉新强,汪翰英,韩树堂

克隆恩病论文-吉新强,汪翰英,韩树堂

导读:本文包含了克隆恩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克罗恩病,重度活动性,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诱导缓解,疾病活动度指标

克隆恩病论文文献综述

吉新强,汪翰英,韩树堂[1](2019)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IFX)治疗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C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从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FX治疗的151例CD患者中,筛选出对传统药物治疗后未能完全缓解、手术治疗后复发或对药物不耐受的47例重度活动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IFX 5 mg/kg剂量于第0、2、6周各静脉滴注1次,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如疗效明显,可每隔8周再静脉滴注1次,进行维持缓解治疗。并对输注后14周内的临床疗效,包括实验室指标(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蛋白)、疾病活动度指数(CDAI)、简化内镜评分(结肠镜或者小肠镜)作出评估。结果 47例患者接受了IFX治疗,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29. 23±11. 36)岁。9例患者IFX治疗l周后即感症状得到改善。治疗14周后,CADI评分治疗前47例重度,治疗后为35例轻度,3例无变化,9例中度; IFX治疗14周后,47例CD患者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降低,血红蛋白上升(P <0. 05,P <0. 01);主观症状评分明显改善。41例患者行肠镜复查,示4例溃疡愈合,10例溃疡明显减少,24例末端回肠溃疡及1例横结肠溃疡明显变浅变小。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不良输注反应; 1例患者输注第1周出现严重贫血(叁系列均减少),经过观察后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IFX可以有效诱导重度活动性CD患者实现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IFX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娟,张朝阳,邵志林,王畏,周昌旻[2](2018)在《IL-12单克隆抗体通过调节肠黏膜免疫缓解克罗恩病模型小鼠肠道炎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单克隆抗体(IL-12 mAb)对IL-10敲除(IL-10 KO)的克罗恩病(CD)小鼠模型肠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15周龄雄性IL-10 KO小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IL-12 mAb处理组。IL-12 mAb处理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IL-12 mAb(25 mg/k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0. 2 m 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处理4周后,采用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度指数(DAI)及HE染色结合Spencer结肠炎组织学评分评估两组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及组织学改变;采用活体肠黏膜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通透性实验评估两组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黏膜密封蛋白1(claudin-1)的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黏膜CD3、CD4、γ干扰素(IFN-γ)和IL-4,评估Th1细胞/Th2细胞平衡。采用ELISA检测两组小鼠肠黏膜IL-1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黏膜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6(p-STAT6)的蛋白水平。结果 IL-12 mAb治疗后第3周及第4周,IL-12 mAb处理组小鼠DAI及肠道炎症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同时,IL-12 mAb处理组小鼠肠黏膜通透性显着低于对照组,且肠黏膜claudin-1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同时,IL-12 mAb治疗抑制肠黏膜Th1细胞比例,上调Th2细胞比例。信号通路分析中发现,IL-12 mAb治疗提高肠黏膜p-STAT6及IL-13水平,而抑制TNF-α水平。结论 IL-12 mAb可有效缓解CD小鼠模型的肠道炎症并保护肠黏膜屏障,可能与抑制肠黏膜Th1细胞免疫反应及上调STAT6信号有关。(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罗家乐[3](2017)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36例活动性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36例活动性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并观察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IFX)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黏膜愈合情况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01月至2015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IFX治疗的36例活动期CD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检查结果、诊治过程,初步分析其临床特征,并观察使用IFX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周、30周的实验室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内镜下黏膜愈合情况、瘘管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本研究36例克罗恩病患者中男性27例(75.0%),女性9例(25.0%),平均确诊年龄为28.8±6.5岁,中位病程为14.0(8.0,38.8)个月。(2)治疗后第14周及第30周,36例患者的C-反应蛋白分别为5.6(1.8,9.3)mg/L和4.0(1.4,11.9)mg/L,与治疗前的12.8(8.5,22.4)mg/L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319,P<0.05;Z=-2.921,P<0.05)。血沉、血小板计数也较治疗前显着下降,体质指数、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14周时CDAI评分为120.3(98,150)分,相对于治疗前的212.9(199,236)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012,P<0.05),75.0%(27/36)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50.0%(18/36)的患者临床有效。9例合并使用皮质激素的患者66.7%(6/9)在第14周达到无激素缓解。治疗后第30周,CDAI评分为109.0(92,158)分,相对于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762,P<0.05),72.2%(26/36)的患者维持临床缓解,61.1%(22/36)的患者临床有效。(4)11例在治疗第30周后复查肠镜的回结肠型及结肠型患者,治疗前SES-CD评分为7.2(4.6,9)分,治疗后SES-CD评分为1.8(1,5.2)分,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37,P<0.05),其中6例患者达到黏膜愈合,占54.5%(6/11)。(5)18例合并瘘管的患者中,第14周时有效率为72.2%(13/18),第30周时有效率为77.8%(14/18)。(6)使用IFX治疗期间,共出现13例不良反应,药物输注反应4例,迟发性变态反应4例,感染4例,肝功能损伤1例。结论:IFX可有效诱导和维持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缓解,促进黏膜愈合及瘘管闭合,总体上是安全的。(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李雪卿,张桓虎,薛刚,刘庆彤,许贤姬[4](2016)在《非典型性克隆恩病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大便次数增多、体重减轻、腹部包块、肠梗阻等。在治疗方面,可根据病情选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激素、免疫抑制剂、英夫利昔、手术治疗等。中医方面,该病例属"腹痛""泄泻"范畴,辨证为"脾虚湿胜",治疗当以健脾化湿,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文章介绍了1例应用健脾化湿法联合口服甲泼尼龙片对克隆恩病有效的个案。(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孙利,吴冰冰,刘海梅,史雨,姚文[5](2016)在《TNFAIP3基因变异相关的SLE和克隆恩病一家系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发现一个家系中同胞姐弟先后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克隆恩病,试图发现该家系中是否存在致病相关的基因。方法:进行家系成员疾病谱调查,绘制家系图;收集家系成员的血标本,抽提DNA,进行WES检测;并进行临床和基因间的关联分析,试图发现可能的致病基因。结果:同胞姐弟的起病年龄分别为姐姐7岁和弟弟2.5岁。(1)姐姐因反复腹部膨隆,肝功能损害四(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7-21)

汪建华,吕一枝[6](2016)在《MRE和CTE在克隆恩病诊断中价值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磁共振小肠成像(MRE)和CT小肠成像(CTE)在诊断克隆恩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准确性。方法:本组共纳入25例病理确诊为克隆恩的患者,每位患者均在6周内进行CTE和MRE检查。比较MRE和CTE在发现克罗恩病10个典型影像征象的敏感性。运用Kappa指数比较两者在显示有关克罗恩病(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放射与影像技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7-14)

张群雄[7](2015)在《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对克罗恩病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对克罗恩病(CD)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8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CD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治疗30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的总有效率及实验室指标、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梗阻缓解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为83.78%(P>0.05);肠梗阻缓解时间为(10.64±1.37)d显着低于对照组为(15.81±1.86)d(P<0.05);肠道黏膜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4.86%高于对照组为40.54%(P<0.05);肠道疾病活动程度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3.78%显着高于对照组为62.16%(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ESR、CRP水平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与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联用治疗CD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较为显着,缩短了患者肠梗阻的缓解时间,改善了实验室指标及肠道疾病活动程度。(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5年06期)

刘晓景,杨威,陈永兴,李春枝,高静[8](2015)在《新生儿起病的克隆恩病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起病的克隆恩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新生儿起病的克隆恩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儿,生后5 d即出现间断发热、口腔溃疡、皮肤脓疱疹、间断腹泻伴白细胞增高,先后诊断为"脓毒血症、细菌性肠炎、白塞病、免疫缺陷病、营养性贫血、牛奶不耐受、炎症性肠病",直肠黏膜病理诊断及术后肠管病理检查确诊为克隆恩病,于8月龄死于肠穿孔。结论对于新生儿起反复口腔溃疡、皮肤脓疱疹、肛周溃疡和发热的患儿,应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林冠霞,郑建玮,章金艳,史美娜[9](2015)在《美沙拉秦缓释片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小肠克隆恩病的临床效果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美沙拉秦缓释片联合硫唑嘌呤在小肠克隆恩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小肠克隆恩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美沙拉秦缓释片1.5 mg~2.0 mg/(kg·d),1~2次/天,另联合硫唑嘌呤1克/次,2次/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硫唑嘌呤治疗1克/次,2次/天,2组均治疗30周,比较2组治疗后活动指数评分、临床缓解率、黏膜愈合率,分析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活动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下降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观察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WBC计数、ESR水平和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2组AIL水平和TL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发生率为2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美沙拉秦缓释片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小肠克隆恩病较单独使用硫唑嘌呤治疗更有效,可以显着提高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生化药物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黄甫达,李天资[10](2015)在《单克隆抗体靶向制剂及其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又称为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慢性肠壁全层炎等[1],早在1932年Crohn、Ginzterg和Oppenheime就对本病进行了归纳性报道[2],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定名为CD[3]。病变常累及全胃肠道,包括口腔至肛门,还可累及胃肠外器官,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临床上以慢性、进展性、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溃疡坏死性(本文来源于《右江医学》期刊2015年03期)

克隆恩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单克隆抗体(IL-12 mAb)对IL-10敲除(IL-10 KO)的克罗恩病(CD)小鼠模型肠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15周龄雄性IL-10 KO小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IL-12 mAb处理组。IL-12 mAb处理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IL-12 mAb(25 mg/k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0. 2 m 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处理4周后,采用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度指数(DAI)及HE染色结合Spencer结肠炎组织学评分评估两组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及组织学改变;采用活体肠黏膜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通透性实验评估两组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黏膜密封蛋白1(claudin-1)的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黏膜CD3、CD4、γ干扰素(IFN-γ)和IL-4,评估Th1细胞/Th2细胞平衡。采用ELISA检测两组小鼠肠黏膜IL-1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黏膜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6(p-STAT6)的蛋白水平。结果 IL-12 mAb治疗后第3周及第4周,IL-12 mAb处理组小鼠DAI及肠道炎症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同时,IL-12 mAb处理组小鼠肠黏膜通透性显着低于对照组,且肠黏膜claudin-1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同时,IL-12 mAb治疗抑制肠黏膜Th1细胞比例,上调Th2细胞比例。信号通路分析中发现,IL-12 mAb治疗提高肠黏膜p-STAT6及IL-13水平,而抑制TNF-α水平。结论 IL-12 mAb可有效缓解CD小鼠模型的肠道炎症并保护肠黏膜屏障,可能与抑制肠黏膜Th1细胞免疫反应及上调STAT6信号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克隆恩病论文参考文献

[1].吉新强,汪翰英,韩树堂.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研究.2019

[2].王娟,张朝阳,邵志林,王畏,周昌旻.IL-12单克隆抗体通过调节肠黏膜免疫缓解克罗恩病模型小鼠肠道炎症[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8

[3].罗家乐.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36例活动性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初步分析[D].苏州大学.2017

[4].李雪卿,张桓虎,薛刚,刘庆彤,许贤姬.非典型性克隆恩病1例并文献复习[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5].孙利,吴冰冰,刘海梅,史雨,姚文.TNFAIP3基因变异相关的SLE和克隆恩病一家系报道[C].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6].汪建华,吕一枝.MRE和CTE在克隆恩病诊断中价值的比较[C].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放射与影像技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7].张群雄.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对克罗恩病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5

[8].刘晓景,杨威,陈永兴,李春枝,高静.新生儿起病的克隆恩病1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5

[9].林冠霞,郑建玮,章金艳,史美娜.美沙拉秦缓释片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小肠克隆恩病的临床效果与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

[10].黄甫达,李天资.单克隆抗体靶向制剂及其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新进展[J].右江医学.2015

标签:;  ;  ;  ;  ;  

克隆恩病论文-吉新强,汪翰英,韩树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