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开放系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雷达后端处理,统型,开放系统结构,功能模块
开放系统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辛华伟,陈风波[1](2017)在《基于开放系统结构的雷达后端处理统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功能个性化的传统设计在防空预警雷达型谱里,已经出现了软硬件标准化程度低、兼容性差、技术改造升级困难等难以持续性发展问题,导致雷达型号繁杂、提升探测性能较难、保障成本较高等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放系统(OS)结构的雷达后端处理统型设计方法,通过采用"服务器硬件+应用软件功能模块"的架构来完成从信号处理、数据处理到显示控制等功能,实现雷达后端设备标准化.实际应用表明,基于开放系统结构的雷达后端统型设计,对缩短处理算法软件更新升级、提升探测性能、降低保障成本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空军预警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李志强[2](2014)在《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开放系统研究新解释——以“结构—功能”理论为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放系统视野下的农村社会组织作为具有一定合意性结构和功能有机组合的整体,在有效解释自身延续和发展内在动力和机理的同时,也提供了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宏观和微观视野相通约的分析路径。通过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及相应组织理论引入转型农村社会组织研究,以"制度"话语框架的演化路径为时间纵轴和场域"行动者"网络系统意义建构逻辑为空间横轴,尝试建构起"转型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变迁与功能转型"的立体分析框架。在整体把握转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演化基本规律同时,深入探析农村社会组织本体的"规范结构"和"行为结构"形成的逻辑和模式,以实现重构转型期农村良性社会管理秩序及和谐的生活共同体环境目的。(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殷瑞钰[3](2010)在《从开放系统、耗散结构到钢厂的能量流网络化集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市场竞争力,钢铁工业在下一步技术转型中,应高度重视钢铁制造流程的能量流和能量流网络问题。在对比分析热力学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和耗散结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充分发挥钢厂3个功能的视角,阐述了钢铁制造流程中铁素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行为规律,提出了应注重与铁素物质流相关的能量流的输入/输出特点和能量流网络构建以及相应的信息化集成调控的观点,剖析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指出了提高钢厂综合竞争力和多方位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能性,探讨了相关理论的建立、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实施的策略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0年08期)
殷瑞钰[4](2010)在《从开放系统、耗散结构到钢厂的能量流网络化集成》一文中研究指出1背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钢铁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规模和行业竞争力显着提高,相应的吨钢能耗大幅度下降(图1),已明显缩短了与世界钢铁强国在整体水平上的差距。中国钢铁工业用显着的发展业绩破解了西方学者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钢铁工业是"夕阳工业"的命题,证明了钢铁工业(本文来源于《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期刊2010-06-22)
邹璞,金立亮[5](2008)在《雷达开放系统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雷达设计方法的发展,通过分析传统的雷达系统体系架构的不足,引出雷达开放系统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指出其在通用性、模块化方面的优势,并给出在这种体系结构下软硬件设计的方案。然后进一步分析作为雷达主控计算机与雷达子系统之间连接的关键——智能控制器的软硬件架构及完成的主要功能。最后介绍了软件系统设计中面向对象方法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08年15期)
王成,王晓东[6](2008)在《雷达开放系统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开放式系统的思想来代替传统的雷达研制方法,能够缩短研制周期,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使系统标准化、规范化,最终必然降低系统的开发成本。(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08年07期)
胡卫东,宋锐[7](2008)在《雷达目标识别开放系统结构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以往的雷达目标识别系统主要技术不够成熟,采用专用软硬件结构来实现特定的识别任务。当前,商用流行技术和开放系统为大量系统的设计带来了明显的改善。雷达目标识别技术与雷达技术一样,将经历从专用的软硬件向开放式商用技术的过渡。文中在讨论开放系统的基本特征后,阐述了雷达目标识别开放系统所应具备的层式结构,该结构能够有效聚合不同种类的算法,以适应雷达目标识别系统试验设计的特点。通过与过去的识别系统进行比较,说明开放结构为雷达目标识别系统的设计实现带来了诸多益处。(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08年03期)
刘晶波,谷音,李彬[8](2006)在《结构-地基开放系统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高效解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将结构-地基开放系统转化为近似的封闭系统,利用等效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将波动散射问题化为波源问题,再采用振型迭加法对近似封闭系统进行分析,由此建立了一种结构-地基开放系统动力反应问题的高效计算方法。采用高效算法分别计算了二维弹性半空间波源问题和地震作用下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算例,并与采用常规的直接时域逐步积分法给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由此讨论了高效算法的特点。与常规直接动力分析方法相比,高效算法可以在确保模拟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计算工作量、节省计算时间,并且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系统的模型越大、自由度越多,高效算法的优越性就越突出,从而为大型结构-地基系统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数值分析提供了一种高效而精度足够的解法。(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饶元,冯博琴[9](2004)在《基于WebService开放系统结构的软件重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时间、空间与应用域叁维软件重用行为特征空间的概念,指出软件重用需解决3个原则性问题,并提出RSRPM 面向开放系统的Web Service重用技术体系结构模型。在对RSRPM软件重用模式与实例的分析表明,它不仅重用了Web 服务,同时还重用了服务提供系统的数据库结构与数据内容,使得开发周期从4人/月降低到了16人/天,开发效率提高了近10倍。(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4年20期)
李冬梅[10](2002)在《开放系统体系结构—C4I模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推动和实施海军各系统的开放系统体系结构(OSA),水面攻击计划执行处资金转接公共办公室(PMS512)成立了全舰开放系统体系结构(TOSA)工业/海军集成生产组(IPT)。TOSA已开发了体现OSA的抽象开放C4I模板。在C4I空间应用OSA将增加其灵活性、可升级性能力、规模可伸缩性和适应性,减少舰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开放系统概念在商业信息技术(IT)领域应用已久,是一种激励商家竞争的手段,可扩大市场适用性和降低成本。虽然OSA在IT系统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它用于船体、机械和电气(HM&E)舰艇系统接口还是一种崭新的未被证实的应用。适应型舰艇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功能单元(FE)区,它代表了具有管理功能、配置、接口和特性的舰艇的实体部分。本文描述OSA过程如何用于开发特定空间(如抽象作战情报中心区)的样本FE区模板。最终的概念可用于开发一系列模板,用于开放舰艇上其余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和情报(C4I)区域。(本文来源于《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期刊2002年06期)
开放系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开放系统视野下的农村社会组织作为具有一定合意性结构和功能有机组合的整体,在有效解释自身延续和发展内在动力和机理的同时,也提供了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宏观和微观视野相通约的分析路径。通过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及相应组织理论引入转型农村社会组织研究,以"制度"话语框架的演化路径为时间纵轴和场域"行动者"网络系统意义建构逻辑为空间横轴,尝试建构起"转型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变迁与功能转型"的立体分析框架。在整体把握转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演化基本规律同时,深入探析农村社会组织本体的"规范结构"和"行为结构"形成的逻辑和模式,以实现重构转型期农村良性社会管理秩序及和谐的生活共同体环境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开放系统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辛华伟,陈风波.基于开放系统结构的雷达后端处理统型研究[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7
[2].李志强.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开放系统研究新解释——以“结构—功能”理论为框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殷瑞钰.从开放系统、耗散结构到钢厂的能量流网络化集成[J].中国冶金.2010
[4].殷瑞钰.从开放系统、耗散结构到钢厂的能量流网络化集成[C].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2010
[5].邹璞,金立亮.雷达开放系统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
[6].王成,王晓东.雷达开放系统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J].科技风.2008
[7].胡卫东,宋锐.雷达目标识别开放系统结构与应用[J].现代雷达.2008
[8].刘晶波,谷音,李彬.结构-地基开放系统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高效解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6
[9].饶元,冯博琴.基于WebService开放系统结构的软件重用[J].计算机工程.2004
[10].李冬梅.开放系统体系结构—C4I模板[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