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停留时间分布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轴向扩散模型,多槽串联模型,CFD,浮选柱
停留时间分布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凌凌,张明[1](2015)在《基于数值示踪试验的浮选柱停留时间分布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浮选柱是实现泡沫浮选的核心技术装备。由于对细粒矿物优异的分选性能和较低的能耗,使得浮选柱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研究揭示浮选柱内流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轴向扩散模型和多槽串联模型是常用的反应器理论分析模型。本文应用轴向扩散模型和多槽串联模型分析了浮选柱流动特性,特别是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实验室浮选柱内示踪物的浓度变化。基于数值示踪试验,确定了轴向扩散模型和多槽串联模型的特征参数Pe和N。应用轴向扩散模型和多槽串联模型理论预测的浮选柱停留时间分布同试验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选矿部分)》期刊2015年06期)
杨俊宇,李超,代正华,于广锁,王辅臣[2](2015)在《基于停留时间分布的气流床气化炉通用网络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流床气化炉的数学模型是气化装置设计和操作优化的基础,气固停留时间分布是影响气流床气化炉出口组成和碳转化率的关键因素。以气固停留时间分布为依据,结合反应动力学建立气流床气化炉的通用网络模型,模拟值与工业值吻合。对于神府煤,考察了氧煤比改变对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氧煤比(氧气体积与煤(干基)质量之比)期望值约为0.655Nm3/kg,生产中为保证液态排渣,氧煤比应控制在0.663Nm3/kg左右。该通用网络模型计算速度快,适用于建立气化炉的动态模型。(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石一,袁慎峰,尹红,陈志荣[3](2013)在《改进的Scheibel萃取塔中分散相的停留时间分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研究了改进的Scheibel萃取塔中分散相的停留时间分布,考察了操作条件、物性参数对分散相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使用脉冲示踪法测量分散相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使用多釜串联模型处理数据,并通过因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计算模型参数为n的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14%,平均相对偏差为±5.9%.通过该式计算n,可以得到给定条件下分散相的停留时间分布,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两相的传质行为.(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张良佺,徐晖[4](2012)在《厌氧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及流动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脉冲输入法对厌氧反应器进行了冷模试验,测定了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建立了一个PFR串联两个并联的CSTR的叁参数流动模型,依据实验数据计算了模型参数,获得了E(t)-t方程,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证明两者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本文来源于《浙江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刘瑞江,张业旺[5](2012)在《多釜串联模型停留时间分布方差的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分析了理想反应器的特点,并指出现实反应器与理想反应器的区别,介绍了多釜串联模型描述实际反应器的思想.针对多釜串联模型的停留时间分布的计算函数进行逐步的推导,以阶跃法对模型进行分析,采用数学归纳法和分部积分法等方法推导出了多釜串联模型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函数表达式;根据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定义,推导出了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表达式;根据概率中方差的定义,推导出了无因次方差的表达式.(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2年24期)
王锐思,叶世超,范辞冬,罗小燕,祝杰[6](2010)在《内置水平管振动流化床停留时间分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内置水平管的振动流化床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在带内置水平管的二维振动流化床内,以米粒为实验物料进行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振动强度、气速、进料流率对流化床内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降低振动强度、入口气速和提高进料流率可使停留时间分布相对集中。对实验用流化床内颗粒流动样式的分析,建立了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模型,并将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误差在20%以内。(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0年05期)
颜清,彭小平[7](2010)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虚拟实验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实验模型辅助化工实验教学,是解决化工实验教学内容多、课时少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Excel的绘图功能与VBA混合编程,实现了实验虚拟模型的动画效果,获得即时实验模拟数据,完成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的动态模拟,是一种新的计算机仿真解决方案。当实验用时超过数学期望理论值的5倍时,其相对误差在4%以内,结果较为理想。采用这类虚拟实验模型适合于化工实验辅助教学。(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0年06期)
李宏伟,考宏涛[8](2009)在《流态化炉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流化床内的气固流动特性和各种流化床的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KLDH数学模型,以此可计算流态化炉内密相段与悬浮段的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结合流态化炉的实际操作参数,计算炉内物料的停留时间。(本文来源于《新世纪水泥导报》期刊2009年04期)
罗捷思,曹兴岩,王立强,罗鹏[9](2009)在《振荡流反应器的物料停留时间分布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个基于马尔柯夫链(Markov chains)的考虑腔室间返混的振荡流反应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模型。通过对在内径50 mm,长1.95 m的振荡流反应器进行的理想脉冲示踪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给出了模型的唯一参数回流比R的经验计算公式。发现在试验条件下,存在一个与最小回流比R相对应的振荡条件。这振荡条件可表示为振荡流雷诺数(Reo)与净流雷诺数(Ren)的比值ζ,其范围为1.6<ζ<2.5。(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09年02期)
潘宏伟,程树森,程子建[10](2008)在《中间包冶金洁净化技术(part 1)——中间包停留时间分布模型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间包冶金是连铸工艺的重要环节之一,与洁净钢技术紧密相连。目前,评价中间包设计简便有效的方法是计算各区域的体积分数,包括活塞区,返混区,短路流和死区。到现在为止,各区域体积分数主要是通过分析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得到的。自常用的修正混合模型和综合模型提出后,很少有冶金工作者对其适用性和正确性予以研究,本文指出并验证了这两种模型的不足。模型主要有如下两点不足:(1)将死区体积分数定义为1-θ_(av)是不适宜的,因为它并没有准确描述死区的概念——流体停留时间超过平均停留时间两倍以上的区域,因此没有体现死区的本质特性,并且在有些情况下,利用该式计算得到的死区体积分数为负数;(2)将活塞区的体积分数定义为(1/2)(θ_(min)+θ_(max))或者是θ_(min)也是不适宜的,因为θ_(min)同样受到返混区域的影响,并且方差σ~2计算结果表明,在θ_(min)和θ_(max)数值相等的条件下,活塞区的体积分数也不一定相等。本文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上述模型进行了进一步验证,证实了采用当前现有的模型来计算中间包各区域体积分数是不合理的,因而,利用其结果指导中间包设计和中间包冶金工艺是不可靠的。(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发展中国家连铸国际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11-01)
停留时间分布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气流床气化炉的数学模型是气化装置设计和操作优化的基础,气固停留时间分布是影响气流床气化炉出口组成和碳转化率的关键因素。以气固停留时间分布为依据,结合反应动力学建立气流床气化炉的通用网络模型,模拟值与工业值吻合。对于神府煤,考察了氧煤比改变对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氧煤比(氧气体积与煤(干基)质量之比)期望值约为0.655Nm3/kg,生产中为保证液态排渣,氧煤比应控制在0.663Nm3/kg左右。该通用网络模型计算速度快,适用于建立气化炉的动态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停留时间分布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凌凌,张明.基于数值示踪试验的浮选柱停留时间分布模型分析[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5
[2].杨俊宇,李超,代正华,于广锁,王辅臣.基于停留时间分布的气流床气化炉通用网络模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石一,袁慎峰,尹红,陈志荣.改进的Scheibel萃取塔中分散相的停留时间分布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
[4].张良佺,徐晖.厌氧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及流动模型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
[5].刘瑞江,张业旺.多釜串联模型停留时间分布方差的推导[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
[6].王锐思,叶世超,范辞冬,罗小燕,祝杰.内置水平管振动流化床停留时间分布模型[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0
[7].颜清,彭小平.停留时间分布测定虚拟实验模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
[8].李宏伟,考宏涛.流态化炉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模型[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9
[9].罗捷思,曹兴岩,王立强,罗鹏.振荡流反应器的物料停留时间分布模型研究[J].辽宁化工.2009
[10].潘宏伟,程树森,程子建.中间包冶金洁净化技术(part1)——中间包停留时间分布模型的讨论[C].第四届发展中国家连铸国际会议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