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方言句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嘉鱼方言,单纯方位词,合成方位词,句式
方言句式论文文献综述
谢文芳[1](2019)在《嘉鱼方言中的方位词及相关句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嘉鱼方言方位词系统与普通话方位词系统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嘉鱼方言单纯方位词构成方位短语的功能较弱,合成方位词具有相对较强的组合和造句功能。有方位词参与的某些句式表现出独特的方言语法特点。(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敏[2](2019)在《定南方言“代词+去了+VP”与普通话“代词+去+VP+了”句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定南方言中有一种"代词+去了+VP"的句式,这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代词+去+VP+了"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定南方言"代词+去了+VP"与普通话"代词+去+VP+了"句式在形式、语义、语用叁个方面进行对比,旨在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3期)
马冲[3](2019)在《安徽方言特殊句式“S+V+N+在”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方言中有一种特殊句式"S+V+N+在",这种句式主要分布在合肥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和巢湖市五个地区。前人在研究这个句式时比较注重讨论"在"字的性质,却忽视了对这一句式进行整体研究;而且所用语料往往只局限于某一地区,未能从更大范围上揭示其一般规律和地区之间的细微差别。文章以安徽省和各地方的地方志委员会编纂的几部志书为语料,分析了该句式的基本特点,揭示了句式的地域特点和差异。此外,探讨了能进入这个句式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并试着从"在"的性质的角度探讨了该句式的来源。(本文来源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周莹[4](2018)在《论汉语方言接触背景下攀枝花本土方言句式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攀枝花是一个移民城市,方言接触对攀枝花本土方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语法要素相对稳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以"格"字句为代表的疑问句式、以"遭"字句为代表的被动句式、以"给"字句为代表的处置句在语义和位置上都相当灵活,比较句式丰富多样,这些攀枝花本土方言的句式体现了原攀枝花土着居民口语交流的灵活性与生动性。(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32期)
王思逸[5](2018)在《甘谷方言中的特殊疑问句式“X吗不X”》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甘肃甘谷方言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疑问句式"X吗不X",其中"X"包括"VP""A",即"VP/A吗不VP/A",表示说话人敦促、不耐烦的语气,虽然形式与正反问相似,但实际上属于是非问中,说话人话语焦点在"X吗",只是通过附加了否定形式来表示一种强调语气。随着语用发展,"X吗不X"根据疑问程度的高低,可以分为两种—有疑而问、无疑而问,无疑而问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评价义,一般倾向于负面的、消极的情感。(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高爱宁[6](2018)在《山东栖霞方言的特殊句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省栖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属于烟台的一个县级市。就山东方言分区看,栖霞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胶辽官话东莱小区。本文拟介绍一下该方言的一些常见特殊句式。一、比较句汉语比较句,从意义上即"表示比较意义的句子就是比较句",很少有作出较明确的阐释,完整的定义更是少见。一般认为现代汉语比较句是指谓语中含有比较词语或比较格式的句子。在结构上由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词、比较点、比较值等成分构成。比较句一般是对两个事物进行程度差(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33期)
马赏[7](2018)在《河南沈丘方言中的特殊句式——“叫”字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河南沈丘方言中,"叫"字句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使役义与被动义,同时还可以表处置义。只是,不同的句式对句子成分的要求各不相同。(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4期)
郭羚[8](2018)在《赣语泰和方言与虚词“得”有关的句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结构助词、动词、合成词语素等用法。在方言中也表现出丰富的语义及语法性质,包括用作介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助动词等。语言学界无论是在普通话领域,或是方言领域,都对“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关于泰和方言的虚词“得”及其相关句式,也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以泰和县赣方言虚词“得”及其相关句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构成形式、语法意义及使用语境进行描写和分析。全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泰和的人文地理及赣方言的使用情况,前人对“得”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2章详细探讨泰和话中和“得”有关的句式。根据“得”的句法位置及语法意义,笔者将其分为:“得_1”、“得_2”、“得_3”。“得_1”位于动词和名词性结构之间,标记二者的语法结构关系。相关句式有:“(主语+)动词+得+名词性结构”(名词性结构可以是指人名词、处所名词和其它名词性结构)、“得”式处置式(“(主语+)动词+得+受事+处所词”、“(主语+)动词+得+受事+处所词+来去”、“(主语+)动词+得+受事+来去+处所词”、“(主语+)动词+得+受事+到+处所词”、“(主语+)动词+得+受事+到+处所词+来去”)。“得_2”位于动词后表时态。相关句式有:“(主语+)动词1+得+(来去)+动词2”、“(主语+)动词+得+在+处所名词”、“(主语+)动词+得+个+宾语”、“(主语+)动词+得+指物宾语+指人宾语”、“(主语+)动词1+得+(宾语)+动词2”、“(主语+)动词+得+宾语”。其中前四种句式中“得”表示动作状态的实现完成,后两种句式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得_3”位于动补结构中表动词和补语的结构关系。相关句式有:“(主语+)动词+得+补语”(补语可以是可能结果补语、量词补语、状态补语、程度补语、趋向补语)。此外,还分析了“得”在带宾语的可能补语句、“得”式双宾句、句式“所描述名词+(主语+)动词+得+名词+个”或“(主语+)动词+得+名词+个+所描述名词”及“得”式处置义句中的强调作用。第3章着重分析叁类“得”字之间的关系。在语料事实的基础上,讨论了“得_1”、“得_2”、“得_3”的词性归属;历时与共时相结合,探讨了泰和方言中叁种“得”的内在联系。第4章为结语,主要从各个角度对泰和方言中虚词“得”及其相关句式的特点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5-01)
韩传瑜[9](2018)在《山东胶州方言两种特殊句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胶州方言属胶辽官话青莱片的胶莲小片,目前的研究成果不多,尤其对其特殊句式的研究更是少见。本文主要以胶州方言的两种特殊句式——“VV得”句和“VV着”句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两个叁角”、“小句中枢说”等理论,运用田野调查与案头分析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比较分析等方法来探讨这两类句式在语法、语义、语用等叁个方面的特征。文章共分四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胶州及胶州方言的基本情况,包括胶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社会文化以及胶州方言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情况。此外,还简要交代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等。第二章分析了“VV得”句在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使用情况。语法方面,“VV得”中的“V”可以是单音节动词,也可以是双音节动词;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可以是自主动词,也可以是非自主动词。“VV得”句的补语在特定语境下可以省略。语义方面,重迭结构“VV”表示动量的增加。语用方面,“VV得”句主要表达消极的感情态度,并且有多种语用变式。第叁章探讨了“VV着”句在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使用情况。语法方面,“VV着”可分化为四种句式,其中的“V”必须具有[+静止]、[+状态]、[+持续]等语义特征。语义方面,“VV”表示状态的描写。语用方面,“VV着”句主要表达消极的感情态度,常被用在丑化他人为目的的比喻句中。第四章简要总结了胶州方言中“VV得”句和“VV着”句的研究内容,并提出论文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平[10](2018)在《洞口赣方言被动标记与被动句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洞口赣方言被动标记与被动句式,文章在借鉴前人对赣方言及洞口地区方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方言语法例句,运用认知语言学及语言类型学相关理论知识,采用共时描写和历时溯源的方法对洞口赣方言被动句式与被动标记进行全方面,多角度地考察,主要涉及分析被动标记的具体用法,考察各个被动句式之间的异同,再将它与其它方言进行对比,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试图发现语言发展演变的相关规律。从结构上看,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湖南省洞口县人文地理历史情况,再对这一地区的方言情况进行简要地介绍。除此之外,还将介绍选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第二章通过搜集语料,考察洞口赣方言的五个被动标记,并对它们进行具体地分析,着重描写它们的各种用法,试图探索它们的演变轨迹,找出它们的来源,此章总体来说是介绍“乞”、“把”“把乞”“着”、“得”这五个被动标记的历时演变。第叁章结合五个被动标记,对洞口赣方言的几种被动句式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洞口赣方言被动句式的一般格式、套用格式,并对这一地区赣方言被动句式中的构成成分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是介绍赣方言在洞口这一地区的发展情况,主要是将其与周边地区的湘方言进行对比考察,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试图找出出现这种变化的具体成因。第五章结语部分总结洞口方言被动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等特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方言句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江西定南方言中有一种"代词+去了+VP"的句式,这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代词+去+VP+了"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定南方言"代词+去了+VP"与普通话"代词+去+VP+了"句式在形式、语义、语用叁个方面进行对比,旨在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方言句式论文参考文献
[1].谢文芳.嘉鱼方言中的方位词及相关句式[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
[2].郭敏.定南方言“代词+去了+VP”与普通话“代词+去+VP+了”句式[J].大众文艺.2019
[3].马冲.安徽方言特殊句式“S+V+N+在”的再认识[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
[4].周莹.论汉语方言接触背景下攀枝花本土方言句式特点[J].才智.2018
[5].王思逸.甘谷方言中的特殊疑问句式“X吗不X”[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
[6].高爱宁.山东栖霞方言的特殊句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8
[7].马赏.河南沈丘方言中的特殊句式——“叫”字句[J].青年文学家.2018
[8].郭羚.赣语泰和方言与虚词“得”有关的句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8
[9].韩传瑜.山东胶州方言两种特殊句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10].刘平.洞口赣方言被动标记与被动句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