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粒子植入论文-李家开,侯小明,张金山

近距离粒子植入论文-李家开,侯小明,张金山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距离粒子植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近距离放射疗法,影像引导

近距离粒子植入论文文献综述

李家开,侯小明,张金山[1](2019)在《~(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实体瘤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发展迅速,已逐渐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头颈部恶性肿瘤、颅内恶性肿瘤、肺癌、肝癌等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尚存在学科定位不明、从业者资质混杂、临床应用随意性大、操作技术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本文对~(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实体瘤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期刊2019年11期)

程华,吴付梅,秦娜娜,吴立平[2](2019)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非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CT引导下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对非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理证实为早期NSCLC(I期、II期)患者26例,这部分患者经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处方剂量(PD)为100-120Gy,治疗后1个月,2个月,6个月,1年复查胸部CT,记录并发症,局部控制率,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0.5min(30-60min)。26例患者中,3例(11.5%)术后立即出现无症状性小气胸,但肺容积压缩<10%,4例(15.4%)沿针道轻度出血,但无咯血。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中位数为41个月(10-50个月)的随访中,术后6个月胸部CT显示完全缓解占38.5%(10例),部分缓解占46.2%(12例),稳定11.5%(4例),进展0%(0例),有效率84.6%(22例)。1年的局部控制率84.6%(22例),局部控制失败率15.4%(4例)。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1%(25例)、80.7%(21例)和69.2%(18例)。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不宜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6期)

王东,刘汉臣,仝德勇,马建军[3](2019)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癌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且常伴随有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15%左右[2]。目前,对于进展期肺癌诸如放化疗等一些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常合并(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郑云峰,贡桔,夏宁,陆建,刘芬菊[4](2019)在《CT引导下3D共面模板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性分析CT引导下3D共面模板与非模板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3D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年龄23~77岁,平均(64±10)岁;10例为非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年龄55~84岁,平均(68±13)岁。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计划、术中优化及术后剂量学验证。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最小周边剂量(MPD)及100%、150%、200%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占靶区总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V100、V150、V200)。并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的差异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3D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组平均植入放射性粒子30粒,非3D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组平均植入放射性粒子23粒。3D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组和非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组V100术前计划分别为(97.16±2.74)%、(95.44±1.37)%,术后分别为(95.66±2.58)%、(90.40±3.56)%,术后均较术前计划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63、5.827,P <0.05)。两组D90、MPD、V150、V200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操作时间,3D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组为(49.04±1.75)min,非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组为(66.13±1.7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使用3D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可以更精确地达到术前规划的优化,且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耐受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李华福,谢群,叶啸,聂奇伟[5](2018)在《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与外放射治疗对局限性前列腺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与外放射治疗对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收集国内外已公开发表(截至2017年7月)的有关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行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与外放射治疗疗效比较的临床对照文献,对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要求的研究文献共20篇,共12347例病例;其中行单独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患者4414例,行单独外放射治疗的患者6508例,行联合治疗的患者1425例。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低危局限型前列腺癌的5年无肿瘤生存人数、生存时间以及胃肠道毒性评分≥2分的患者人数均优于外放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治疗中高危局限型前列腺癌的生化无进展生存时间优于单独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于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单独外放射治疗,两者联合治疗对中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优于单独治疗。(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8年09期)

姜海松,姜杉,杨志永,陈超民,肖洪旭[6](2018)在《面向体部肿瘤近距离粒子植入的叁维自动布源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基于传统共面针的平面布源难以避开骨骼以及重要组织器官的局限性,研发了新型的面向体部肿瘤的近距离粒子植入剂量规划系统(BTPS)。方法提出了基于空间针的改进模拟退火自动布源算法-模拟退火算法(SA)、剂量评估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估的混合使用。结果结合临床病例对BTPS系统进行了仿真剂量规划验证,以及与商用叁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了剂量对比实验。仿真规划结果与临床实际一致,平均剂量规划时间缩短到了6 min;剂量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满足临床要求。结论 BTPS达到了临床要求,能帮助医师精确、快速、有效地完成术前剂量规划。(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姜海松[7](2017)在《近距离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规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剂量规划系统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开发一套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剂量规划系统,主要内容包括非共面技术研究、术中优化方法设计、逆向布源算法研究和系统平台测试实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首先,提出了基于非共面针的叁维剂量规划系统,解决了在大肿瘤、多病灶、骨骼和重要器官组织遮挡的情况下,剂量难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的问题。通过分析临床要求和传统共面针模板的优缺点,设计了非共面针和3D导向模板,并完成了整个系统关键技术的确定。其次,提出了基于CT图像的粒子植入治疗的术中剂量优化方法,解决了手术过程中剂量能否按照术前规划实施的问题。通过对CT影像中穿刺针的识别提取,建立术中穿刺针模型,并继承术前规划结果,之后进行手术方案评估。实验结果验证了穿刺针的识别精度满足临床要求。最后,提出了混合模拟退火和DVH评估的逆向布源算法,提高了术前剂量规划的效率。首先,通过分析粒子植入手术的临床要求,建立了自动分配粒子的模拟退火算法模型;之后,结合关键剂量评估指标,分析DVH曲线的形态学意义,建立了基于标准DVH曲线的评估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应对不同部位的剂量规划。本文基于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剂量规划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非共面针的规划方法、基于穿刺针识别提取的术中优化方法和混合模拟退火与DVH评估的逆向布源算法,提高了剂量规划系统的适应能力、安全性和操作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1-01)

张世辉[8](2017)在《超声图像引导下的前列腺近距离粒子植入手术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术导航系统是集计算机图形学、医学图像处理、空间定位技术以及临床手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医生通过手术导航系统可以更加直观、精准的对患者病灶进行手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成功率,对减轻医生劳动强度及患者创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前列腺近距离粒子植入放疗手术导航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基于电磁定位系统的改进的―N‖型标定模板二维超声探头标定方法,并采用基于Square-Distance-Weighted的自适应并行插值重建算法对二维超声图像进行叁维重建,解决了二维超声图像缺少叁维信息导致的空间位置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实验结果显示,整个标定重建过程仅用时5-10min,该标定方法与重建算法具有很高的精度和实用性。(2)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的刚性配准算法,解决了前列腺超声图像相对核磁图像变形较小时的配准问题。在完成对超声图像的预处理后,该方法实现了超声图像与核磁图像的快速刚性配准,对于提高粒子植入手术的精度和实时性具有重要意义。(3)提出了基于力矩主轴-瑞利度量的可变形配准算法,解决了前列腺超声图像相对于核磁图像(CT图像)变形较大时导致配准精度较低的问题。通过力矩主轴算法快速配准,提高了瑞利度量可变形配准算法的速度。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刚性配准,其配准精度明显提高。(4)提出了基于ICP改进的四元数空间配准注册算法,解决了手术导航系统中患者实际体位与图像虚拟空间的映射问题。该算法可以在取少数配准点集的前提下实现高精度的空间配准注册,简化了使用手术导航系统时空间注册的流程,提高了导航系统的实用性。假体模型实验表明该注册精度完全满足临床精度要求。(5)基于手术辅助机器人、便携式超声仪、电磁定位系统等硬件设备并结合TPS导航软件系统搭建了前列腺粒子植入手术导航系统。通过盆腔器官群模型对手术导航系统进行了模拟粒子植入手术实验,采用改进的四元数空间注册算法完成粒子植入模板的定位,使用基于互信息的刚性配准算法以及力矩主轴-瑞利度量的可变形配准算法实现模型超声图像与CT图像的配准,引导植入粒子,实验结果显示术后粒子植入效果与术前治疗计划基本一致,说明了手术导航系统具有很高的精度。通过前列腺活检穿刺临床手术对导航系统也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在导航系统辅助下基本实现了靶向穿刺,证明了导航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8-01)

马耀先[9](2015)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晚期肺癌的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和顺铂进行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125I粒子瘤内植入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两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具有互补作用,并且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患者的生存率也得到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赵胜丽[10](2014)在《近距离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的叁维可视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天津市重大项目,对近距离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的叁维可视化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开发了其叁维可视化模块,并对医学图像载入、分割、重建等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采用多标签分割图像技术,通过改变等值面提取过程中的插值方式和剖分原理,对MC算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能够通过一次性扫描序列断层图像同时提取多个等值面,实现了对多器官模型的快速重建。经实验证明,改进的重建算法在提高绘制速度、降低面片数量和保留结构信息方面均优于MC算法。其次,通过对体重建技术的主要算法进行对比研究,采用设计分段线性传递函数的方法实现了光线投射法,使用该方法完成了对盆腔序列断层图像的直接绘制,同时保持了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对光线投射算法进行了编程实现,重建结果满足了手术路径规划技术的要求。最后,本文采用MFC与VTK、ITK联合编程,搭建了治疗计划系统的叁维可视化模块,实现了多种类型重建结果的显示,并支持对图像的多种交互方式,最后通过集成操作将该模块嵌入了整个图像导航治疗计划系统中,重建结果成功应用于剂量规划及手术规划模块。(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近距离粒子植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CT引导下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对非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理证实为早期NSCLC(I期、II期)患者26例,这部分患者经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处方剂量(PD)为100-120Gy,治疗后1个月,2个月,6个月,1年复查胸部CT,记录并发症,局部控制率,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0.5min(30-60min)。26例患者中,3例(11.5%)术后立即出现无症状性小气胸,但肺容积压缩<10%,4例(15.4%)沿针道轻度出血,但无咯血。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中位数为41个月(10-50个月)的随访中,术后6个月胸部CT显示完全缓解占38.5%(10例),部分缓解占46.2%(12例),稳定11.5%(4例),进展0%(0例),有效率84.6%(22例)。1年的局部控制率84.6%(22例),局部控制失败率15.4%(4例)。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1%(25例)、80.7%(21例)和69.2%(18例)。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不宜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距离粒子植入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家开,侯小明,张金山.~(125)I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实体瘤的应用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

[2].程华,吴付梅,秦娜娜,吴立平.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非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王东,刘汉臣,仝德勇,马建军.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9

[4].郑云峰,贡桔,夏宁,陆建,刘芬菊.CT引导下3D共面模板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9

[5].李华福,谢群,叶啸,聂奇伟.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与外放射治疗对局限性前列腺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8

[6].姜海松,姜杉,杨志永,陈超民,肖洪旭.面向体部肿瘤近距离粒子植入的叁维自动布源算法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

[7].姜海松.近距离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规划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7

[8].张世辉.超声图像引导下的前列腺近距离粒子植入手术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7

[9].马耀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J].医药论坛杂志.2015

[10].赵胜丽.近距离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的叁维可视化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

标签:;  ;  ;  ;  

近距离粒子植入论文-李家开,侯小明,张金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