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采泵论文-王卫刚,赵亚杰,李留仁,姚军,刘通

分采泵论文-王卫刚,赵亚杰,李留仁,姚军,刘通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采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层采油泵,分层采油,多层合采工艺,延长油田

分采泵论文文献综述

王卫刚,赵亚杰,李留仁,姚军,刘通[1](2015)在《一种新型分采泵的研制及在延长油田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延长油田油井大都同时开采2个层系的情况,为消除或减少油井在同时开采2个层系,特别是层间物性差异较大时油层层间的干扰,充分挖掘油层潜力,设计了一种新的分采混出泵,并对泵的各项强度指标进行了校核计算。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泵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合格要求;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分采增产效果明显,在延长油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蒋嫚[2](2014)在《单管柱分采泵井举升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砂岩油藏在我国油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砂岩油田一般具有非均质、多油层等基本地质特征,随着油田开采逐渐进入中后期,油藏的非均质性对产量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分采泵作为一种适应分层采油的新型泵,其特点是可以避免上下储层非均质性、层间压差以及储层流体物性差异的干扰。本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两层非均质油藏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分采泵进行分层开采生产较普通采油泵具有显着的优越性的结论,同时给出了分采泵使用的技术界限。结果表明,在上下储层压力系数大于1.8或者上下储层渗透率级差大于10时,合采产量低于分采产量的70%,此时,适合使用分采泵开采来避免因层间干扰造成产量损失。以级差式分采混出泵、分体悬挂式分采混出泵、分采分出泵这叁种分采泵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理论排量的计算方法,对其管柱受力以及柱塞受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管柱和杆柱受力模型,再结合油井举升优化模型,利用Visual Basic6.0编制了“单管柱分采泵井举升优化设计”软件。以DB1-1-8为实例井,在现场采集的油井基础数据、流体物性参数以及生产数据的基础上,对该分采泵井进行了产能分析、工况校核、油管受力分析、不动杆柱优化设计、泵径组合优化设计、动杆柱优化设计,并分析了相关因素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相比不动杆柱优化设计结果来说,动杆柱优化设计的结果与之相差不大,但优化出来的系统效率要更高。按照DB1-1-8实例井的优化步骤,对该区块另外14口分采泵井也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为油井的后续优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4-06-01)

郑新军,赵荣奎,冯继伟,徐翠梅,杨海军[3](2014)在《分采泵分层采油工艺在长庆油田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庆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采油主力开发层位于叁迭系延长组,在纵向表现上为多套小层迭合,并受到注水影响,对于油井层间压差矛盾较为突出,而分层泵采油技术能够最大化消除油井层间干扰,特别是长庆油田地饱压差小,气油比高,结合现场试验以分采泵开采更具有适应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4年09期)

程泓菲,汪锋军,余洪,杨芫[4](2013)在《分采泵分层采油工艺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田的进一步开发,为了降低开发成本,一口井同时开发两个层间差异较大层系,已成为油田分层采油生产主要面临的难题之一。特别对于非均质油藏因为其层间物性差异大,层间干扰矛盾更为严重,出现层间动用不均衡,为了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消除或减少油层层间干扰,充分挖掘油层潜力,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采收率,有必要使用分层开采的抽油泵。2010年在罗庞塬作业区试验了5口分采井,效果较明显,以下介绍胜利分采泵工作原理、技术规范和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3年15期)

李大建,牛彩云,何淼,王百[5](2012)在《长庆油田分采泵分层采油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迭系延长组是长庆油田主力开发层系,油藏在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迭合,受到超前注水、笼统注水等因素影响,两层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压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因此用分采泵分层采油是消除合采油井层级间干扰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鉴于长庆油田叁迭系油藏饱和压力低,地饱压差小,油井气油比高,研发了一种"上泵抽下层,下泵抽上层"的防气式分采泵。现场试验应用表明,该防气式分采泵分采效果明显,对高气油比油井适应性强。(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2年06期)

李大建,牛彩云,何淼,朱洪征,王百[6](2012)在《防气式分采泵分层采油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迭系延长组是长庆油田主力开发层系,油藏在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迭合。受到超前注水、笼统注水等因素影响,两层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压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分采泵分层采油是消除合采油井层级间干扰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鉴于长庆油田叁迭系油藏饱和压力低、地饱压差小、油井气油比高,研发了一种"上泵抽下层,下泵抽上层"的防气式分采泵,为分采油层分别提供了排气通道,对高气油比油井适应性强。现场试验应用表明,油井防气式分采泵分采效果明显,为长庆油田迭合油藏的高效开发探索出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石油钻采工艺》期刊2012年05期)

胡九章[7](1991)在《分采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消除或减少油层层间干扰,充分挖掘油层潜力,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采收率,有必要使用分层开采的抽油泵(下称分采泵)。 一、分采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本文来源于《石油机械》期刊1991年09期)

分采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砂岩油藏在我国油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砂岩油田一般具有非均质、多油层等基本地质特征,随着油田开采逐渐进入中后期,油藏的非均质性对产量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分采泵作为一种适应分层采油的新型泵,其特点是可以避免上下储层非均质性、层间压差以及储层流体物性差异的干扰。本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两层非均质油藏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分采泵进行分层开采生产较普通采油泵具有显着的优越性的结论,同时给出了分采泵使用的技术界限。结果表明,在上下储层压力系数大于1.8或者上下储层渗透率级差大于10时,合采产量低于分采产量的70%,此时,适合使用分采泵开采来避免因层间干扰造成产量损失。以级差式分采混出泵、分体悬挂式分采混出泵、分采分出泵这叁种分采泵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理论排量的计算方法,对其管柱受力以及柱塞受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管柱和杆柱受力模型,再结合油井举升优化模型,利用Visual Basic6.0编制了“单管柱分采泵井举升优化设计”软件。以DB1-1-8为实例井,在现场采集的油井基础数据、流体物性参数以及生产数据的基础上,对该分采泵井进行了产能分析、工况校核、油管受力分析、不动杆柱优化设计、泵径组合优化设计、动杆柱优化设计,并分析了相关因素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相比不动杆柱优化设计结果来说,动杆柱优化设计的结果与之相差不大,但优化出来的系统效率要更高。按照DB1-1-8实例井的优化步骤,对该区块另外14口分采泵井也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为油井的后续优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采泵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卫刚,赵亚杰,李留仁,姚军,刘通.一种新型分采泵的研制及在延长油田的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蒋嫚.单管柱分采泵井举升优化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3].郑新军,赵荣奎,冯继伟,徐翠梅,杨海军.分采泵分层采油工艺在长庆油田的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

[4].程泓菲,汪锋军,余洪,杨芫.分采泵分层采油工艺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

[5].李大建,牛彩云,何淼,王百.长庆油田分采泵分层采油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

[6].李大建,牛彩云,何淼,朱洪征,王百.防气式分采泵分层采油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12

[7].胡九章.分采泵[J].石油机械.1991

标签:;  ;  ;  ;  

分采泵论文-王卫刚,赵亚杰,李留仁,姚军,刘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