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宽域氧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压EGR,宽域氧传感器,瞬态EGR率,瞬态工况
宽域氧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智林,胡宗杰,晁岳栋,邓俊,李理光[1](2018)在《基于宽域氧传感器的直喷汽油机EGR率测量及EGR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一台具有低压EGR系统的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开展了基于宽域氧传感器(UEGO)的EGR率测量试验,研究了发动机瞬态工况下该方法测量EGR率的准确性及其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即使氧浓度保持不变,随气体压力增大,UEGO测得的氧浓度会变大,需要进行校正;以基于进排气CO_2浓度计算得到的EGR率为基准,在稳态工况下,根据校正后的UEGO信号,该方法所得EGR率的偏差在±1.5%以内;利用UEGO可以测量瞬态EGR率。由于低压EGR系统的管道较长,EGR率的响应明显延迟,延迟时间与转速、负荷有关:在相同负荷下,转速增大,响应延迟时间缩短;在相同转速下,负荷增大,响应延迟时间也缩短。(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6)
章晓娟,周坤,谢建军,邹杰,简家文[2](2017)在《基于宽域氧传感器的空燃比分析仪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LSU 4.9宽域氧传感器的特性,采用通用元件、以STM32F103作为控制算法的实现平台,展开了空燃比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在硬件方面,以LSU4.9宽域氧传感器中氧化锆的负温度系数(NTC)特性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通过交流电压比较内阻值的方式控制氧传感器的温度。此方法不仅简化了电路,而且消除了因测量电路的差异性所产生的影响;在软件方面,针对泵电流存在的摄动,提出了采用比例—积分—微分神经网络(PIDNN)算法实现对氧传感器的反馈控制。实验表明:设计的空燃比分析仪可满足快速启动的要求,且能在0%~12.1%的氧气浓度范围内实现准确测量,动态响应时间短,能良好地跟踪环境氧气浓度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7年12期)
刘杰[3](2017)在《宽域废气氧传感器控制方法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宽域废气氧(Universal Exhaust Gas Oxygen,简称UEGO)传感器具有较宽的空燃比测量范围,广泛地应用于稀燃发动机空燃比控制系统,能够为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提供更加准确的空燃比信号,保持发动机气缸内混合气在理论空燃比附近,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产生的污染。UEGO传感器需配以相应的控制器才能正常工作,控制器的优劣直接决定传感器的性能。本文主要研究UEGO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软件。通过空气环境中的开环实验,建立温度模块的数学模型,针对温度的非线性和冷启动加热限制,提出斜坡加热与模糊PI相结合的分段控制策略。在混合气配气平台上进行泵电流模块的开环实验,建立不同工况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针对模型参数存在摄动,提出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研制了UEGO控制器的系统软件,由初始化、看门狗、人机接口、上位机通讯、温度控制、泵电流控制、空燃比计算等模块组成,实现温度和泵电流模块的信号采集及控制、测量计算、人机交互等功能。使用LabVIEW开发上位机监控软件,实现控制参数设置、状态监控、结果记录和显示等功能。在空气环境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传感器冷启动时间少于20s,温度控制精度较高;泵电流控制的调节时间为191ms,具有调节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混合气配气平台上进行动态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UEGO控制器能够快速响应外界工况的变化,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邓娥[4](2016)在《宽域氧传感器性能检测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汽车尾气的排放也提出了更为严格地要求,促进了稀薄燃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领域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氧传感器由于其结构特点,已不能满足高排放标准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控制精度更高、测量范围更广的宽域氧传感器(UEGO-Universal Exhaust Gas Oxygen Sensors)。宽域氧传感器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氧传感器测量的不足,使得氧传感器可以给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提供不同混合气浓度下的精确空燃比反馈信号。宽域氧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的电流和温度需要控制,因此必须配备相应地控制模块。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开发一套匹配性好且具有温度自稳定性能,集控制和测试于一体的,可用于企业批量检测宽域氧传感器性能质量的检测系统。本论文基于Bosch LSU4.9设计的宽域氧传感器性能检测系统,包括硬件电路部分、软件控制部分和上位机显示部分。检测系统硬件电路部分包括接口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微控制器模块、加热控制模块、通讯模块等。在硬件电路的基础上,分别以C语言和LabVIEW为开发工具,设计了检测系统的相关程序及上位机显示程序,实现了对泵电流及温度的控制与产品性能检测功能。论文首先通过对宽域氧传感器性能检测系统相关方面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总结,明确了本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对Bosch公司生产的LSU4.9型宽域氧传感器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微控制器以及宽域氧传感器接口电路专用集成模块CJ125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相关理论、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宽域氧传感器性能检测系统硬件电路,并详细分析了电路各模块的功能,通过对电路板的检测,验证了硬件电路的正确性。随后进行了检测系统软件程序设计,完成了对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和上位机显示。最后在发动机台架上通过宽域氧传感器性能检测系统对公司产品进行系统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本检测系统可实时采集并显示宽域氧传感器的工作信号,同时能正确反应被测传感器的性能,进而表明该检测系统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闵兵[5](2016)在《宽域废气氧传感器控制方法及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宽域废气氧(Universal Exhaust Gas Oxygen,简称UEGO)传感器空燃比测量范围宽,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空燃比控制系统中。它能够提供准确的空燃比反馈信号给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提高ECU的控制精度,从而充分发挥叁元催化器的作用,有效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UEGO传感器对工作温度有严格要求,并且通过控制泵电流实现空燃比的测量。因此,它必须配以控制器才可以工作,控制器的性能决定了传感器的工作效果。本文针对LSU4.9型UEGO传感器,研制了UEGO传感器控制系统。系统以DSP为控制核心,包括温度控制模块、泵电流控制模块、人机接口模块、串口通信模块以及电源管理模块。采用交流恒流源法检测氧浓差电池内阻间接检测传感器温度,驱动泵电流将氧浓差电势维持在450mV,通过检测泵电流计算空燃比。基于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了UEGO传感器温度和泵电流的控制模型。采用冷启动控制和PI控制相结合的温度控制方法,缩短了冷启动时间并提高了温度控制精度。针对泵电流对象模型的参数不确定,研究了基于H∞回路成形的鲁棒PID参数整定方法。设计了系统软件,包括主监控程序、初始化模块、中断模块、内阻计算模块、温度控制模块、人机接口模块、串口通信模块以及看门狗模块等。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氧浓差电池内阻的检测精度小于1 Ω,泵电流的检测精度可以达到luA。温度和泵电流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冷启动时间小于30s,泵电流控制的调节时间不超过580ms,稳态误差小于0.1mV。在混合气配气实验平台上进行了静态标定和动态响应实验,泵电流的最大误差为0.07mA,控制器的泵电流能够准确反映混合气体入值变化情况,稳态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6-04-01)
张帆,谢建军,刘萍,简家文[6](2016)在《基于广域氧传感器的λ分析仪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域氧(UEGO)传感器为敏感元件,STM32f407为核心处理器,开展了一种λ分析仪的设计。详细介绍了UEGO传感器测量原理,推导了UEGO传感器的极限电流对空燃比的理论公式。设计了传感器信号检测与处理、工作温度控制、LCD显示等硬件电路,完成了λ分析仪的硬件设计。结合推导公式和硬件电路编写相应的软件驱动程序,传感器工作温度控制过程中引入PID控制算法,使得温度控制性能得到了优化,空燃比值更加精确。(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6年02期)
郭应兵,廖发良[7](2015)在《线性宽域氧传感器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宽域氧传感器能够连续检测空燃比为10~20的混合气,相当于过量空气系数0.686~1.405,测量范围广,尤其能进行过稀混合气的测量。通过分析,该传感器信号电压为0~5V,其工作曲线平滑、线性度极强,并且检测方法简单。随着内燃机稀燃技术的推进,其应用无疑越来越广。(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5年10期)
周树艳,张雷,杨鹏翔,寇伟,杨源飞[8](2015)在《宽域氧传感器在发动机标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宽域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重点介绍了发动机台架标定试验,试验中对标ETAS公司与HORIBA公司的空燃比分析仪,试验后将自主系统所测的数据与博世的数据进行对比,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自测数据精确度较高,自主氧传感器控制系统完全满足实际工程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车用动力》期刊2015年02期)
张雷,陆召振,胡川,周树艳,杨鹏翔[9](2014)在《宽域氧传感器控制器开发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宽域氧传感器(UEGO)是柴油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的重要传感器。UEGO传感器结构特殊,需要控制器协同工作。本文以MC9S12XS128为核心设计了一种控制器,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加热策略维持传感器的温度,实现对过量空气系数λ的采集与显示。最后利用测试台架对传感器进行了标定,验证了数据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4年16期)
吕鹏[10](2014)在《宽域氧传感器控制器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汽车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日益不可或缺,汽车保有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由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再加上能源枯竭问题的出现,使得稀薄燃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的采用逐渐广泛起来。此时,传统的氧传感器已经不能够满足稀薄燃烧技术的要求,测量范围更宽、精度也更高的宽域氧传感器逐渐成为主流。决定于其特殊的工作原理,宽域氧传感器需要配合有专门的控制器才能够正常工作。本课题作为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汽车用宽域氧传感器的研制”的一部分,基于Bosch公司生产的LSU4.2型宽域氧传感器开发了一款宽域氧传感器控制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宽域氧传感器及其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并与传统的氧浓差型氧传感器和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进行比较,分析了宽域氧传感器的优势之处。2.设计了宽域氧传感器控制器的硬件部分。控制器采用MC9S12P128单片机作为主芯片,CJ125控制芯片作核心控制模块;利用单片机输出一路PWM脉冲控制串联在加热回路中的MOS管,实现氧传感器的加热控制;采用CAN通信方式实现单片机与ECU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直流开关稳压器将汽车上+12V系统电源电压转化成控制器需要的稳定电压。3.采用C语言设计了宽域氧传感器控制器的软件部分,实现了氧传感器的加热控制、混合气值计算以及单片机与ECU间的数据传输。论文采用了卡尔曼滤波进行数字滤波;基于氧传感器温度控制的典型特点,研究了模糊PID控制策略对氧传感器进行加热控制。4.在发动机台架上对开发的控制器进行了静态和动态标定实验,修正与评价了控制器的工作性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6-03)
宽域氧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LSU 4.9宽域氧传感器的特性,采用通用元件、以STM32F103作为控制算法的实现平台,展开了空燃比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在硬件方面,以LSU4.9宽域氧传感器中氧化锆的负温度系数(NTC)特性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通过交流电压比较内阻值的方式控制氧传感器的温度。此方法不仅简化了电路,而且消除了因测量电路的差异性所产生的影响;在软件方面,针对泵电流存在的摄动,提出了采用比例—积分—微分神经网络(PIDNN)算法实现对氧传感器的反馈控制。实验表明:设计的空燃比分析仪可满足快速启动的要求,且能在0%~12.1%的氧气浓度范围内实现准确测量,动态响应时间短,能良好地跟踪环境氧气浓度的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宽域氧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智林,胡宗杰,晁岳栋,邓俊,李理光.基于宽域氧传感器的直喷汽油机EGR率测量及EGR响应研究[C].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
[2].章晓娟,周坤,谢建军,邹杰,简家文.基于宽域氧传感器的空燃比分析仪设计与实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7
[3].刘杰.宽域废气氧传感器控制方法研究及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7
[4].邓娥.宽域氧传感器性能检测系统的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6
[5].闵兵.宽域废气氧传感器控制方法及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
[6].张帆,谢建军,刘萍,简家文.基于广域氧传感器的λ分析仪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6
[7].郭应兵,廖发良.线性宽域氧传感器的特性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5
[8].周树艳,张雷,杨鹏翔,寇伟,杨源飞.宽域氧传感器在发动机标定中的应用[J].现代车用动力.2015
[9].张雷,陆召振,胡川,周树艳,杨鹏翔.宽域氧传感器控制器开发与试验[J].电子世界.2014
[10].吕鹏.宽域氧传感器控制器开发[D].湖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