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太和县太和中学,安徽阜阳236600)
摘要:在金陵十二钗中,探春排名第四,是仅次于黛玉、宝钗的重要人物。她是贾府四位小姐中最有才华的一位少女。探春不仅和其他女性一样是弱势群体的受难者,同时还是嫡庶制度的受难者,庶出使她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尽管她最终超越了自卑,但依然无法摆脱“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探春;与众不同;庶出;自卑
探春是贾氏“四春”中性格最为鲜明、突出的一位,也是全书着笔最多的“一春”。探春无疑是作者十分钟爱的人物,被赋予了心高志大,“巾帼不让须眉”的性格,是小说中极富社会思想意义的艺术典型。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探春是一个十分完美的艺术形象;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她又是一个眼光敏锐、才能卓著、有气魄的管理者、改革家。她与王熙凤一样,有着贾府男人们所不具备的管理才智和杀伐决断的魄力,同时她又有着凤姐所欠缺的“政治家”的远见、胆略、智慧和文化底蕴。她观察事物清醒周密,处理问题准确独到。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她由衷的赞叹和敬佩,以及对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悲剧命运的深切痛惜之情。
探春在大观园里的居所是秋爽斋,单从住所的名字来看,就不同于一般女儿的闺房,透着疏朗的大气,可以说是斋如其人。阔朗的房间、高大的器皿与探春的爽朗、大气相得益彰,充分张扬了探春的大方和爽朗的个性。探春积极有为、敢说敢做的气魄,有别于宝钗的“随分从时”“浑然不觉”的做人风范。她那带着棱角的自尊心和个性,向来都是锋芒毕露和十分尖锐的,容不得任何人对尊严的触犯。这大概就是在别人眼里玫瑰身上戳手的“刺”吧。探春原本很尊重王夫人的,总是想得到她的欢心,为她排忧解难。但是,抄检大观园,以探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来看,则是一种自虐自残的昏聩之举,她的秋爽斋决不容忍这种行为。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心高志远、才华洋溢,端庄大方的三姑娘,内心深处隐藏着或许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来自于她先天的无法改变的“庶出”的身份。在“妻妾不分则宗室乱,嫡庶不分则宗族乱”的封建社会里,“庶出”这种与生俱来的缺憾,成了她一生中最大、最敏感的隐痛。她这“玫瑰花”身上的刺,也许正是由此而产生的。从她为人处事的敏感中我们可以察觉到,庶出是她心里的阴影,深深地影响着她的性格和人生。
近代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改进的,当这种改进成功时,自卑感就会得到化解,因自卑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或消失;当改进受阻甚至无望时,自卑感就愈积愈多,变成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这就是自卑情结。”探春的自卑情结充分暴露在她和赵姨娘的关系这一点上。一提起她的生母和弟弟,她就会变得敏感起来。一次宝玉和她闲谈,提到给宝玉做鞋的事,宝玉告诉她“赵姨娘气的抱怨的了不得:‘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得见,且作这些东西!’”听了宝玉的话,探春“登时沉下脸来”,继而“益发动了气”。宝玉原想化解矛盾,谁知三妹妹不买账,还责怪他“也糊涂了”,声称:不管赵姨娘想什么,她“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其实,探春是知道“偏的庶的”的,太在乎自己的身份了。
纵观全书,至少从表面上看,她的庶出地位在贾府没有受到明显的歧视和排挤,这大概与她开朗豪爽的性格有关。因此,她的所有努力和抗争,都是为了摆脱心灵上的不平衡。她要走出阴影,却又时时被阴影所笼罩着。
探春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作者用一个字“敏”字概括了她:才思敏捷、眼光敏锐、心灵敏慧,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她言语谨慎、事事透明、心胸宽阔,精细处不让凤姐,平和恬淡锋芒毕露敢做敢为。她有着宝钗的醇厚却不矫情,有黛玉的真挚却不狭窄,有湘云的豪爽却不天真。她有着“庶出”的自卑情结,但最终超越了自卑,显示出自信自强、自尊自爱,志向高远,精明强干的人格魅力。她不但超越了出身上的自卑,而且也超越了对生存环境以及性别上的自卑。探春这一形象充分展示了人类主体精神的伟大。在小说中,探春是贾府的巾帼英才,作者用饱含热情的期望之笔,将理智、意志、才华和胆识,甚至他自己的“补天”之志都融合到探春这一典型艺术生命里。探春身上既有着浓厚的宗法等级观念,又寄托着富于时代亮光的理想和希望。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2]<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九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杨萍“.末世”巾帼———浅谈<红楼梦>中的探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04).
[4]彭知辉.<红楼梦>贾探春自卑心理浅析[J].湖南师范第一学报,2004,4(03).
[5]李希凡,李萌“.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贾探春论[J].红楼梦学刊[C].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