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中信医药实业公司(论文文献综述)

丁萍媛[1](2019)在《混业经营视角下我国保险公司效率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保险“经济助推器”、“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保险业经营主体的保险公司,其经营效率状况备受关注。自1995年起我国金融业开始实行分业经营,但伴随着金融全面对外开放、外资机构相继进入,严格的分业经营已不利于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与发展,故从1999年起我国金融业开始出现混业经营的迹象。200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金融控股集团试点标志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开始,2003年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文件的相继颁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2018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组建标志着我国金融混业监管的初步形成,混业监管既是满足混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也将促进混业经营进一步深化。在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分析探讨混业经营对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混业经营对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其次介绍了我国混业经营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111家保险公司的数据运用DEA模型进行效率测算,分析探讨混业经营与单一经营、各类混业模式的产、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对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我国保险公司均存在资源浪费,产险公司表现略好于寿险公司。我国混业经营寿险公司的各项效率值均低于单一经营的寿险公司,而产险公司的情况恰好相反。在各类混业模式中,保险为主型产、寿险公司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为最高,说明该类公司的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最强。第二,从整体上看,我国保险公司均未实现产、寿险之间的良好互动。银行牌照对产、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证券牌照对寿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具有显着负向影响,而对产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不显着;信托牌照仅与产险公司规模效率正相关。此外我国保险公司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中资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率显着优于外资,而外资产险公司在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方面表现更好。第三,从各模式的寿险公司上看,保险为主型对金融牌照的整合能力较强,其可以充分利用非保险金融业务的优势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实业为主型也具有一定的牌照整合能力,但当其涉足产险、证券业务时会降低自身经营效率水平。银行为主型、非银行金融为主型只能利用自己主导业务的优势对公司经营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从各模式的产险公司上看,各混业模式均对非保险金融牌照具有一定的整合能力,其中保险为主型、实业为主型的整合能力稍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为主型稍弱。

王丽[2](2019)在《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高新技术企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提升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绩效,对于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青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创新性特点,使用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其绩效存在诸多不足,而使用平衡计分卡评价其绩效更为客观和全面。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结合其在企业中的使用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和成长角度出发,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结合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重新选择和分析,确定了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综合运用TOPSIS法和熵权法,建立熵权TOPSIS企业绩效评价模型,对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2015—2017年的绩效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并按照财务绩效、顾客绩效、内部业务流程绩效、学习与成长绩效和综合绩效的高低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排序,了解各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实力。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的四个方面绩效对其综合绩效影响很大、采用熵权TOPSIS法具有综合科学性、平衡计分卡具有可行性、青海特色优势技术领域绩效较好等,并提出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四个方面绩效的改善、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推进特色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建议。反映了在衡量一个企业绩效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体现了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同时对于把握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绩效变化情况具有参考价值。

张格[3](2019)在《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遂成为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中心。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被日军接管之后,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金融中心。以此为基础,重庆金融市场成长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对抗战大后方的经济与金融影响极大,为国民政府坚持抗战以及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目前学界对于战时重庆金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于战时重庆金融市场则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篇论文以重庆市档案馆未刊档案、已经出版的档案资料汇编、民国时期期刊与报纸、各地方志与文史资料为主要史料,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并结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对战时重庆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以求还原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原貌,探索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与特点,分析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财政、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主要写作思路如下:文章首先解决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中各金融子市场的发展过程、发展原因以及发展结果等方面的问题。重庆开埠之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金融人才的涌现以及金融机构的增加,促使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发展。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市场不完善、发展不健全且部分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货币市场、内汇市场、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而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相对滞后。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在普遍的公债投机、公债价格骤跌以及全国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下,最终爆发了公债风潮,而公债风潮又进一步引发重庆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的动荡。为平息公债风潮,国民政府遂开始在重庆金融市场中实施金融统制政策,受此影响,重庆货币市场、内汇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均完成了变革。而原来发展相对滞后的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则因为战时需求的增多以及金融投机的刺激而得到极大发展。重庆金融市场通过国民政府的政策干预也逐渐适应了战时状态,该金融市场的相关业务进一步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多,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然后,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解决重庆金融市场在1937-1945年的地位变化问题。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地位空前提高,为近代以来之顶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地位仅为区域性质的金融市场中心,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有限,影响范围较窄,与西南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也十分有限。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增加,资本额不断增长,金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与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显着提高。在此基础之上,重庆金融市场的影响范围突破了西南地区的限制,逐渐覆盖整个抗战大后方。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逐渐形成,而重庆金融市场则成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再者,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在战时发展的过程与地位,分析该时期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经济、战时财政与战时社会的相互关系,并指出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对于战时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具有双重属性。重庆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自身的各种业务向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中传播,推动各地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重庆金融市场为抗战大后方工、农、商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为战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重庆金融市场也对战时经济与金融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从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开始,重庆金融市场就一直出现层出不穷的金融风潮。而导致金融风潮频发的原因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金融投机等违法行为,大量的金融投机不仅破坏了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秩序,同时也刺激了社会生产资本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社会游资增多,导致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日益严重,难以控制。另外,重庆金融市场在全面抗战时期的发展,与战时政府财政、社会均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联系也影响着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并进一步反映出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论述完毕的内容为基础,总结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时代特点。重庆金融市场因处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具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在重庆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尤其在全面抗战后期,金融黑市与金融投机在重庆金融市场中频频出现,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与宏观调控功能逐渐失灵,而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与配置功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发挥作用,社会财富在此过程中逐渐集中于社会上层的特权阶级之手,一般民众生活越发艰难,而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也越发严重。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国民政府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努力整顿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其采取的方法主要为联合地方政府与重庆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政策监管、机构监管与行业自律等。但是由于国民政府本身的政策失误,政府内部的腐败以及民间组织自律能力的低下,多种形式的监管与自律均不能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效果,最终使得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一直延续至全面抗战结束。同时,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均获得发展,并呈现出现代化的特点,而这对于重庆金融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杂志,世界直销(中国)研究中心直销百科网[4](2018)在《2017年度中国直销行业业绩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截至2018年1月25日,根据《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杂志历年对商务部直销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发布数据进行的统计,中国已经获得《直销经营许可证》且获得官方公示的直销企业有90家,已公示申牌声明但还未获得牌照公示的准直销企业共计48家,因此中国直销行业最终的拿牌企业和申牌企业数量共计138家。其中,年度新增好当家、绿活美地、益宝、同仁堂、沃德绿世界、自然阳光、吉美生物、永健、

朱兰春[5](2015)在《最高法院民事判决四元结构论(1985-2014)》文中研究指明从1985年5月起,至2014年12月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约8000件民事裁判文书或案例,与多数人的想当然所不同的是,其中绝大部分是最高人民法院自己审理的案件。这是一个日益巨大且十分宝贵的司法资源库,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发掘,总结审判经验,理清法理逻辑,洞悉裁判思维,辩明发展方向,必将直接、持久地惠及于实务界和理论界,共同把案例研究推向更高的水准。本书认为,面临大数据时代的海量司法资源,欲保持实践对理论的丰富和滋养,又不失理论对实践的统摄和把握,首先应对现有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革新,这是衡量案例研究质量的重要尺度,也是提高案例研究水平的必由之路。目前通行的研究方法,无论是实务取向的案例汇编解析法,还是理论层面的法律关系分析法、请求权基础体系法,均是前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对应的是个案研究,遵循的或是从特殊到一般,或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路径,其特征是微观分析,其优势是分析透彻。但面对司法资源信息浪潮的冲击,以现有研究方法应对,沧海拾贝绰绰有余,总揽全局能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后者的困境如长期存在,将全面解构前者的存在价值。黑格尔认为,“真实的只是整体”,我国哲学家王太庆先生进一步引申为,真理是全体,不是鸡零狗碎的东西。哲学如此,法学亦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研究的危机,首先是研究方法的危机。提出这个问题,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以通盘把握更为深刻的裁判思维,正是本文的全部目的。传统研究方法的危机,迫使笔者不得不另寻研究制高点,最终立足于民法基本理论体系,以“主体、行为、权利、责任”为基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提炼出四元结构分析法,对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全部民事案例,以四元结构重新归类、多次归类,遵循的是从一般(大理论)到一般(大实践)的认识路径,使得极为浩繁的实证研究,获得了相当清晰的方向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前述困惑,为理论重新找回了自信。更重要的是,四元结构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在对全部民事案例的提精取萃中,基本理清了最高法院三十年来民事审判的历史脉络,证实了笔者长久以来的一个“哥德巴赫猜想”:最高法院民事审判思维已初步成型,但尚不固定,且未来走向仍不确定,由此形成了本文的中心命题:作为民法理论的方法论表达,四元结构既是统领最高法院全部民事判决的总线索,也是揭示最高法院民事审判规律的总钥匙。显然,这一中心命题由两个相互缠绕的子命题组成。笔者紧紧围绕上述中心命题,按双螺旋线索展开全文,一方面论证,四元结构能否以及如何起到统领作用;另一方面实证,最高法院的审判思维是否以及如何相对成型于四元结构。开篇从以往的研究经验出发,上升至方法论的高度自我反思,在民法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提炼出四元结构方法的分析框架,再以此切回到对全部民事案例的梳理,以该分析框架的每一基元为标准,提取案例公因式,构筑了四个子系统,依次分别为“界定民事主体”、“判断法律行为”、“保障民事权利”、“划分民事责任”。而每一子系统项下,又不断细分若干裁判元素或类型,继续细分和提取案例公因式,如“界定民事主体”子系统项下,又可细分出“适格当事人的审查标准”;“判断法律行为”子系统项下,最终可细分出“影响效力的主要因素”,等等。理论结构从主干一直延伸到毛细血管,在案例诸元素的重新归纳、逐级整合中,图景脉络越来越明晰,体现出理论对实践的总体驾驭。与此同时,看似杂乱无章的海量案例,也经由毛细血管的吞吐、梳理,开始井井有条,显出内在的机理,并经由主干直通理论结构,体现出实践为理论的源头活水。理论与实践的穿梭往来,最后合而统之于有机之四元结构,并收于对最高法院审判思维的整体考察中,得出全文结论。各章的实证研究表明,三十年来,最高法院在界定民事主体时,开放中有规范;在判断法律行为时,宽松中有反复;在保障民事权利时,绝对中有限制;在划分民事责任时,承担中有平衡。笔者相信,如果不从四元结构方法的理论自觉出发,很难从容俯瞰最高法院民事判决在长时段中的总景图,传统研究方法的乌龟再努力,也永远追不上司法的兔子;更难深入探究最高法院法官群体审判思维的模块要素,一块砖头研究得再仔细,仍可能对整座大厦的结构一无所知。相较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上,以四元结构梳理和分析最高法院三十年来全部民事判决,在此基础上总结民事审判思维以及审判规律,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一研究有如下四个特征:覆盖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研究方法新,理论张力强。覆盖范围广,是指研究对象包括最高法院迄今公布的全部民事判决,把以往民事判决的类型化研究,推进到全口径研究的更高层面;时间跨度长,是指研究案例上溯1985年5月起,下至2014年12月止,历时整整三十年;研究方法新,是指突破了现有实务和理论方法的局限,提出了四元结构作为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此统摄最高法院全部民事判决,涵盖案件审理主要环节;理论张力强,是指四元结构本身脱胎于民法理论,既是民法理论的方法论表达,也是民法思维的逻辑构造,其强大的理性思辨力,与万花筒般的司法现实之间,构成必要的张力,二者未来的互动将演绎丰富的可能性。鉴于案例库数量巨大,加之这一研究方法本身,对首创者的识见和意志均要求极高,笔者虽竭尽全力,但兼受学识、专业和精力所限,学术勇气有余,学术水平有限,故本项实证研究尚存诸多不足,尤其在个案的的法理生成路径、案例之间的内在机理关联、审理模式的历史节点转换、法官心证判断的识别依据等深层次领域,均无力涉及或浅尝辄止,一定程度上限制、削弱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品质。对此,笔者完全有自知之明,将正视不足与缺陷,并以此为动力,听从命运的召唤,继续投入到这项永无止境的研究事业。

顾琳[6](2013)在《国内医药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和新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推行,医药行业的利润率与销售增长都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医药行业内企业在药品的研究与开发乃至流通等各个环节所需投入的资本巨大,因此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切实的融资需求。私募股权资本作为近十年投资领域的热点,倾向投资企业股权而非流通股证券市场。投资规模不等,存续期限以五至十年居多,能为医药企业提供较稳定的资金支持以满足其融资需求。本文从医药企业的角度,结合行业特点,阐述行业内资源配置缺陷的成因并加以分析。通过投资案例解析私募股权投资者在选择医药企业时的评估体系,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投资方的价值评估理念,为医药企业如何改善自身经营状况,从而引入理想的私募股权投资提出建议,促进资本在国内医药行业内的有效配置。

王翠春[7](2008)在《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 ——兼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资本市场从设立至今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十几年间,上市公司的数量从最初的十几家发展壮大到今天的一千多家。巨大的市场在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筹资空间的同时也给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魅力的舞台,这个魅力就来自于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资本市场上公司股票价格的潮起潮落、变幻莫测,实际上是市场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和运用质量、债务风险和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资本扩张性和公司发展潜力的描述和评价的一种直观反映。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动当然会受到国际和国内经济和政治形势、国家宏观政策法规、行业走向、单个企业的重大利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公司的财务质量。理性的资本市场股票价格的波动与公司财务质量必然是呈正相关关系。目前,随着资本市场的扩容增速,大量的企业涌入资本市场,虽然上市公司多数都是行业中的优秀代表,但是市场经济的经营法则,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导致上市公司上市后财务质量状况良莠不齐,有些甚至差别较大。公司的财务质量集中反映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对于更好地把握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寻找改善和提升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的75%左右,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三农”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推动农业企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做大做强农业企业,把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经股份制改造推向市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行业的自身特点和弱质性特征以及经营环境等因素导致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客观分析和评价农业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状况,发现影响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更有建设性扶持农业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一件事情。本课题的研究以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按照财务质量评价的基本框架,通过利用主要财务指标一般对比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进行客观地评价。从因子得分出发,采用对比分析、回归分析、均值分析和案例结合分析,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逐一探究。同时,2007年正逢新会计准则执行元年,在分析评价中,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上市公司特别是农业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案例分析。在对上市公司整体和农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质量的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及其变动与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基于上述的分析和评价结果得出基本的研究结论并提出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对策建议。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导论。在对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简要描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对本文研究的思路、内容结构以及创新予以概括性描述。第二章,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本章研究的内容,既是专门的理论问题,又是后面几章展开的基础。本章首先是对财务质量的概念及其内在特征作出界定,分别分析了财务质量的各类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在归纳分析了财务质量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理清了表达公司财务质量的财务指标体系,分析讨论了组织财务质量评价的适宜的方法。第三章,上市公司整体财务质量的综合评价。主要对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状况的主要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以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为依据,在对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进行一般对比分析基础上,对选择的样本公司2006年财务质量状况进行因子分析及对影响综合质量的主因子进行分析;基于2007年新会计准则执行的背景下,对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发生的变化进行因子分析,将两种会计政策环境下的样本公司的财务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分析总结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变化的情况并进行原因剖析。第四章,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综合评价。在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介绍了农业上市公司的产生发展历程,以便于后续内容的理解。本章同样先使用主要财务指标进行一般对比分析,然后用因子分析法对农业类上市公司在过去的三年间(2004-2006)财务质量分析评价,对行业的重点上市公司进行案例分析,以便更准确地得出分析评价的结论。此外,本章还对新会计准则---生物资产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第五章,上市公司财务质量与股价的相关性分析。基于样本公司的财务质量综合得分和诸因子得分,进行Spearman检验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及其诸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变化趋势,阐释我国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与公司财务质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六章,主要结论与建议。依据上述分析研究与结果,本章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近年来一直处于不断提升的通道之中;2、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存在多样化的群体差异性;3、无论是从总体上看还是从个体上看,上市公司财务质量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形成目前这样的财务质量,原因是多方面的;5、农业类上市公司情况总体上并不理想,但发展势头值得预期;6、总体看来,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与其股票价格呈正相关关系的。笔者提出若干对策建议:1、充分认识提高财务质量的重要性;2、抓住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解决提高公司财务质量的原动力;3、做大做强主营业务,依托主业的发展壮大提高公司的财务质量;4、努力抓好创新,依靠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继续加大对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上市公司的扶持力度,真正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6、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素质,建设成熟稳定的证券市场。

谭育军[8](2005)在《中信医药的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报告及整改方案》文中研究说明中信医药实业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由中信集团投资创办的全国性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依靠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严谨可靠的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规范的业务网络和市场开拓能力,经营业务不断拓展。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突显流程、制度、招聘、培训、薪资、考核、激励、沟通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种种问题。 本文探讨中信医药在国家医药政策不断完善及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格局的日益显见的情况下,如何依托业已形成的销售网络,以人为本实施竞争战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整改,实施先进的的经营管理模式;根据企业战略目标调整组织结构,再造流程;进一步规范组织管理制度,完善招聘机制;建立完善的培训与职业生涯发展体系;实施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关注经营战略和关键成功因素重新构建薪资体系;创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塑造积极向上、轻松和谐的企业文化等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整改措施。 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中信医药将进一步加快和实现企业的结构调整,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和创造自身优势,加强核心竞争力,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积极应对世界一流医药企业的挑战,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金杰[9](2003)在《迈特医药掌控ST一纺:意在上演借壳上市财技?》文中指出迈特医药公司是专为重组而成立的项目公司迈特医药的三家股东曾联手完成了对中国中医研究院中汇制药公司的改制重组。对ST一纺的重组,乃是三家公司的“梅开二度”四川升和药业或成都中汇制药有可能成为迈特医药置入ST一纺的资产,从而完成向医药股的转型迈特医药的重组工作横生变数,多方表示股权冻结对股权转让的具体实施影响不大

金丰杰[10](2003)在《入主ST一纺 迈特医药谋求借壳上市》文中认为6月 27日,四川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一纺)召开2002年度股东大会,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成都迈特医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迈特医药)以重组人身份正式进驻这家问题缠身的公司。封玮、张沛、张双林等来自迈特医药的高层顺利进入ST一纺董?

二、中信医药实业公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信医药实业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1)混业经营视角下我国保险公司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混业经营与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效率及效率影响因素
        二、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及其评价方法
        三、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混业经营影响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理论分析
        一、混业经营及其模式
        二、混业经营影响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作用机制
第二章 我国混业经营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保险混业经营的现状分析
        一、保险业与银行业之间的混业
        二、保险业与证券业之间的混业
        三、保险业与实业之间的混业
第三章 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测算及其分析
    第一节 数据与指标选择
        一、样本公司与数据选择
        二、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
    第二节 我国保险公司整体经营效率的测算及其分析
        一、我国寿险公司整体经营效率的测算及其分析
        二、我国产险公司整体经营效率的测算及其分析
    第三节 我国各类混业模式下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测算及其分析
        一、各类混业模式下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测算及其分析
        二、各类混业模式下产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测算及其分析
    第四节 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比较分析
        一、我国保险公司整体经营效率的比较分析
        二、我国混业经营与单一经营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比较分析
        三、我国各类混业模式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混业经营视角
    第一节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选择与构建
    第二节 混业经营视角下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实证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测算及其分析的相关结论
        二、我国混业经营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的相关结论
    第二节 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进行业务拓展,理性追求金融牌照
        二、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促进产寿互动经营
        三、培养混业经营人才,健全人才管理体制
        四、完善混业经营立法,建立伞形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重点与研究难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7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2.1 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2 劳动投入经济效益逐年提升
    2.3 企业增长质量不高且规模偏小
    2.4 企业营业净利润低并未体现高收益特点
    2.5 技术创新能力低
        2.5.1 研发投入强度不高
        2.5.2 知识产权含金量不高且技术层次低
    2.6 行业附加值逐年下滑
    2.7 高新技术企业各技术领域分布情况
        2.7.1 规模逐年扩大
        2.7.2 地区特色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好
第3章 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3.1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2 指标体系构建基础
        3.2.1 平衡计分卡基本原理
        3.2.2 平衡计分卡应用于企业的分析
        3.2.3 应用平衡计分卡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3.3 考虑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的指标
    3.4 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3.4.1 财务方面指标构建
        3.4.2 顾客方面指标构建
        3.4.3 内部业务流程方面指标构建
        3.4.4 学习与成长方面指标构建
    3.5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关键指标选择
        3.5.1 描述统计量
        3.5.2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3.5.3 因子提取
        3.5.4 因子解释
        3.5.5 指标选择
第4章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
    4.1 构建评价模型
    4.2 基于熵权TOPSIS法评价过程分析
        4.2.1 一级指标的评价
        4.2.2 综合绩效评价
    4.3 基于熵权TOPSIS法评价结果分析
        4.3.1 分析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测算结果的作用
        4.3.2 分析各一级指标对综合绩效测算结果的作用
        4.3.3 高新技术企业 2015—2017 年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4.3.4 青海高新技术企业所属技术领域绩效总体情况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5.1 研究结论
    5.2 本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样本高新技术企业及所属技术领域
附录B 样本高新技术企业 2015——2017 年标准化数据
附录C 样本企业 2015-2017 年一级指标中二级指标熵权
附录D 样本企业 2015—2017 年二级指标熵权
附录E 样本企业 2015—2017 年一级指标评价结果及综合评价值
附录F 2015—2017 年各高新技术领域绩效值
作者简介

(3)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金融市场与近代重庆金融市场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时间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金融市场的动荡
    第一节 1937 年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一、货币市场从混乱向统一与规范发展
        二、以申汇交易为主的重庆内汇市场
        三、重庆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四、全面抗战之前尚未充分发展的市场
    第二节 公债风潮与重庆证券市场的动荡
        一、重庆公债风潮的爆发
        二、公债风潮的最终解决
    第三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重庆比期风潮与利率市场的动荡
        一、全面抗战前期重庆利率市场的动荡
        二、1938 年-1940 年利率市场的平稳发展
        三、1941 年重庆利率风潮与比期的废除
        四、日拆制度时期的重庆利率市场
    第四节 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筹备与争论
        一、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性
        二、筹备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及其引发的论争
    小结
第二章 重庆传统金融市场在战时的变革
    第一节 重庆向法币发行中心的转型
        一、1937-1938 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中心的内迁
        二、1939-1942 年重庆法币发行中心的建立与巩固
        三、1942 年之后的重庆法币发行中心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重庆票据市场
        一、重庆票据交换的曲折发展
        二、重庆票据承兑贴现的快速发展
    第三节 全面抗战时期重庆内汇市场变迁
        一、1937-1941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二、1942-1945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小结
第三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一节 战时重庆外汇市场的崛起
        一、追随上海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二、独立发展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第二节 战时重庆黄金市场与黄金风潮
        一、黄金统制初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二、黄金统制成熟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三、开放黄金自由交易时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第三节 战时重庆的保险业与保险市场
        一、全面抗战爆发与重庆保险市场兴起(1937-1941)
        二、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兴盛(1942-1945)
        三、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主要保险业务
    小结
第四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政策与法令监管
        二、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机构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开端
        二、四川省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三、重庆市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三节 重庆金融业对重庆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一、重庆市银钱业同业公会对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二、重庆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对保险市场的自律监管
        三、重庆市银楼业同业公会对黄金市场的自律监管
    小结
第五章 重庆金融市场在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地位
    第一节 重庆货币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法币在抗战大后方各主要金融市场的推广
        二、重庆票据市场在大后方的延伸
        三、重庆利率市场对于大后方的影响
    第二节 重庆黄金与外汇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重庆黄金市场在大后方各地的拓展
        二、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外汇市场网络的构建
    第三节 重庆保险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南的网络构建
        二、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北的网络构建
    小结
结语
    一、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双重性
    二、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分析
    三、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发表文章

(5)最高法院民事判决四元结构论(1985-201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导论四元结构:民法理论的方法论表达
    一、问题的提出
    二、现有研究方法分析
        1、实务研究方法
        2 、理论研究方法
        3 、现有方法的优点与局限
    三、四元结构分析法
        1、逻辑起点:法的重新理解
        2、逻辑中介:回归民法理论
        3、逻辑终点:民法理论的方法论表达
        4、理论观点与司法统计
        5、体例说明
第一章 界定民事主体
    一、主体资格的司法扩张
    二、主体资格的扩张依据
    三、适格当事人的审查标准
        1、直接权利义务
        2、合同相对性
        3、当事人选择
        4、以工商登记为准
        5、以资质为准
        6、以专营制度为准
        7、以中央文件为准
    四、几种特殊主体的认定
        1、分支或内设机构
        2、吊销营业执照和破产企业
        3、指挥部等临时机构
        4、外国代表处
        5、职工持股会
        6、业主委员会
        7、国家机关
    五、分析与评论
    附录一 地方政府的民事主体资格认定:以最高法院椒江大桥航道通行权案为例
第二章 判断法律行为
    一、审查诉讼请求
        1、不告不理原则
        2、诉求的识别、释明与选择
    二、查明案件事实
        1、待查事实的影响因素
        2、无法查明事实的处理方式
        3、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区分
        4、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摇摆:以土地使用证为例
        5、法律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冲突:以民刑交叉证据为例
        6、视为与推定
    三、定性法律关系
        1、性质决定审理方向
        2、不同法律关系能否合并处理
        3、法律关系的内外之别
        4、法律关系的流变与转化
    四、认定行为效力
        1、区分成立和有效
        2、法院能否主动审查合同效力
        3、影响效力的主要因素
        4、合同效力:渐宽与反复
        5、论无效合同
    五、分析与评论
    附录二 从合同成立之诉到合同效力之诉:以最高法院布吉公司股份代理转让合同案为例
第三章 保障民事权利
    一、物权
        1、物权确认基本原则
        2、关于物权追及力
        3、土地与房屋分别确权
        4、集体土地的流转问题
        5、几类特殊物权归属
        6、担保物权若干问题
        7、相邻权
    二、股权
        1、工商登记与股权认定
        2、审批手续与股权认定
        3、出资与股权认定
        4、股权行使诸问题
    三、债权
        1、债权债务转移
        2、代位权与撤销权
        3、外部善意债权人
        4、外部过错债权人
    四、知识产权
        1、司法保护取向
        2、平衡与限制
    五、民事权益
    六、分析与评论
    附录三 从利益平衡到禁止权利滥用:以最高法院采乐商标案为例
第四章 划分民事责任
    一、主体性质与责任归属
        1、职务行为
        2、管理过错
        3、个人行为
    二、各方责任的分别认定
        1、违约中的责任认定
        2、侵权中的责任认定
        3、公平中的责任分担
    三、民事责任的连带与扩张
        1、恶意串通
        2、挂靠关系
        3、追加开办单位
        4、验资等中介机构责任
        5、人格混同或否认
    四、民事责任的加重、减轻与免除
        1、加重
        2、减轻
        3、免除
    五、强制执行中的民事责任
    六、分析与评论
    附录四 非诉行政执行的合法性审查:以最高法院普华凯达公司执行监督案为例
结论
    一、四元结构是统摄宏观司法资源的有效理论工具
    二、最高法院的审判思维已相对成型并正在转型
    三、司法实践是最高法院审判思维相对成型的最终塑造者
    四、相对成型的最高法院审判思维,尚不稳定和不确定
    五、审判思维的未来走向,受制于最高法院复杂多元的功能定位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6)国内医药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
第2章 国内医药企业成长特点及其融资需求
    2.1 行业分析及医药企业概况
    2.2 医药企业成长周期
    2.3 医药企业融资需求特点
第3章 医药企业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存在问题分析
    3.1 医药企业融资现状
    3.2 企业融资困境
    3.3 资源错配形成原因
第4章 医药行业私募股权投资
    4.1 私募股权投资概况
    4.2 案例分析
        4.2.1 百奥维达投资中信医药
        4.2.2 九鼎投资海口奇力
    4.3 投资评价体系
        4.3.1 生产及运营评估
        4.3.2 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评估
        4.3.3 财务状况及相关比率评价
    4.4 对医药企业的启示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1
致谢
附件

(7)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 ——兼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境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的与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6 研究中的创新和不足
2 财务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
    2.1 财务质量及其内在要求
    2.2 财务质量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2.3 财务质量的构成要素分析
    2.4 财务质量的表达工具分析
    2.5 财务质量的评价方法选择
3. 上市公司整体财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3.1 基于2006 年度的一般分析
    3.2 基于2006 年度的因子分析
    3.3 基于2007 年度的一般分析
    3.4 基于2007 年度的因子分析
    3.5 新会计准则变化对相关财务指标及其评价的影响
    3.6 2006 年与2007 年的差异评价:基于主因子的对比分析
4. 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综合评价
    4.1 发展历程及其财务质量现状的一般分析
    4.2 基于2004-2006 年度的实证分析
    4.3 基于2007 年度的实证分析
    4.4 2004-2006 年度与2007 年度的差异评价:基于主因子的对比分析
    4.5 准则变化对相关财务指标及其评价的影响
5. 财务质量与股价的相关性分析:以财务质量得分为基础
    5.1 研究综述
    5.2 基本思路与方法
    5.3 具体分析检验过程
6. 主要结论与对策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及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附表

(8)中信医药的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报告及整改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目录
提要
第一章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现实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现实状况
    二、入世后对医药流通行业的冲击
    三、我国医药流通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中信医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症结
    一、企业发展状况
    二、企业管理问题诊断
第三章 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的调整
    一、推行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流程再造
    三、完善招聘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
    四、建立完善的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五、实施绩效管理,重新构建薪资体系
    六、塑造积极向上,轻松和谐的企业文化
结 论
注 释
参考文献

(9)迈特医药掌控ST一纺:意在上演借壳上市财技?(论文提纲范文)

迈特医药掌控ST一纺
ST一纺将变脸医药股?
迈特医药重组有变?

四、中信医药实业公司(论文参考文献)

  • [1]混业经营视角下我国保险公司效率研究[D]. 丁萍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2]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 王丽. 青海大学, 2019(04)
  • [3]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D]. 张格. 西南大学, 2019(01)
  • [4]2017年度中国直销行业业绩报告[J].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杂志,世界直销(中国)研究中心直销百科网.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2018(02)
  • [5]最高法院民事判决四元结构论(1985-2014)[D]. 朱兰春. 武汉大学, 2015(03)
  • [6]国内医药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研究[D]. 顾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5)
  • [7]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 ——兼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D]. 王翠春.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2)
  • [8]中信医药的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报告及整改方案[D]. 谭育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03)
  • [9]迈特医药掌控ST一纺:意在上演借壳上市财技?[J]. 金杰. 当代医学, 2003(07)
  • [10]入主ST一纺 迈特医药谋求借壳上市[N]. 金丰杰. 医药经济报, 2003

标签:;  ;  ;  ;  ;  

中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