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亚硝化论文-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

好氧亚硝化论文-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好氧亚硝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BR,缺氧,好氧,碳氮比,亚硝化率

好氧亚硝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1](2019)在《进水碳氮比对缺氧/好氧SBR亚硝化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进水碳氮比对缺氧/好氧SBR亚硝化系统的影响,在室温下(18~20℃),调节进水的碳氮比为0,2/3,1,4/3,2,3,6,对反应器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和氨氮负荷分别为0. 2,0. 3 kg/(m~3·d)时,仅历经24 d就成功获得了亚硝化絮状污泥,比进水无COD的污泥系统能较快启动亚硝化工艺.在碳氮比小于6时,污泥系统均能保持良好的亚硝化性能,亚硝化率大于90%;碳氮比为6时,亚硝化率下降至70%.进水碳氮比为4/3时,异养菌充分利用进水COD进行脱氮,总氮的去除率达到49. 8%,且COD的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进水碳氮比小于4/3时,污泥系统缺乏碳源,总氮去除率随着碳氮比的增加而增加;当碳氮比为4/3~2时,COD和总氮去除率几乎没有变化;当碳氮比为2~6时,由于进水氨氮负荷的降低,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呈下降趋势,运行末期(154 d),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4. 8%,18%.由COD的增加而引起碳氮比的增加时,蛋白质(PN)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多糖(PS)几乎不变,而由氨氮的减少引起碳氮比的增加,PN和PS均下降,但PN与PS比呈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2](2019)在《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及稳定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下(17~19℃),通过接种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于缺氧-好氧连续流反应器中,研究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启动及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在启动阶段,颗粒污泥系统的亚硝态氮积累率(NAR)平均超过95%,成功启动了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将好氧区溶解氧(DO)由(3±0.2) mg·L~(-1)提高到(4.5±0.2) mg·L~(-1),探究DO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DO下,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仍能保持良好的亚硝化性能,平均NAR大于95%.另外,通过改变进水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探究HRT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8.4 h)会加快污泥颗粒在系统中的循环,使破碎的颗粒污泥不能及时重组,致使污泥颗粒沉淀性变差,造成污泥颗粒的流失.HRT增加到12.2h时,颗粒污泥系统得到了恢复,并且可以稳定运行.在运行末(166 d),氨氮去除率和NAR分别为86.7%和96.2%.(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冬,郭跃洲,曹美忠,张泽文,李帅[3](2018)在《好氧/除磷颗粒对亚硝化颗粒污泥启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下,采用R1、R2、R3叁组相同的SBR反应器接种污水厂回流污泥,比较了添加好氧颗粒、除磷颗粒对亚硝化颗粒污泥启动及稳定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1(0~22 d)阶段,R1、R2、R3均用了19 d启动亚硝化.在S2阶段(23~56d),R1不添加颗粒污泥,R2、R3分别添加20%好氧颗粒和20%除磷颗粒诱导亚硝化絮状污泥颗粒化,R1、R2和R3分别在76、42 d和56 d平均粒径达到412、468、400μm,均成功实现颗粒化.在S3阶段(57~108 d),进水氨氮负荷和COD负荷分别由0.4 kg·(m~3·d)~(-1)提高到0.5 kg·(m~3·d)~(-1)和0.2 kg·(m~3·d)~(-1)提高到0.5 kg·(m~3·d)~(-1),R1、R2反应器中颗粒粒径增加明显,但R3发生了污泥膨胀.在运行末期(108 d),R1和R2的平均粒径分别达到689μm和893μm.接种好氧颗粒和除磷颗粒均能快速实现亚硝化污泥的颗粒化,并且接种好氧颗粒的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能适应较高C/N比进水,耐冲击负荷,能长期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张杰,张艳辉,李冬,梁瑜海,关宏伟[4](2016)在《缺氧/好氧和协同控制DO/HRT工艺对亚硝化的影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协同控制DO/HRT和缺氧/好氧两种运行方式对亚硝化的影响,在常温(18~22℃)下,采用两组2级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1#采取协同控制DO/HRT的启动和运行方式,2#采取缺氧/好氧的方式,分别比较两种方式在亚硝化的启动时间、稳定运行效果、曝气能耗、对进水NH4+-N质量浓度下降的适应性以及污泥沉降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2#分别用了26和41 d实现了亚硝化;在以原水经AO除磷出水为进水时(NH4+-N质量浓度35~43 mg/L),两种运行方式亚硝化效果均较好,但缺氧/好氧的运行方式节省了约20%的曝气能耗.当进水NH4+-N质量浓度由43 mg/L下降到27 mg/L时,1#亚硝化失稳,最终亚硝化率下降到67.39%,而2#亚硝化较稳定,亚硝化率保持在88%以上;1#和2#在整个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利用协同控制DO/HRT的方式启动亚硝化,随后转变为缺氧/好氧运行,有助于亚硝化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并能节省曝气能耗.(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张艳辉,李冬,梁瑜海,关宏伟,赵世勋[5](2016)在《缺氧/好氧比对连续流半亚硝化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缺氧好氧比对半亚硝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在常温(22~25℃),DO(0.3~0.5mg/L)和FA协同作用下实现了全亚硝化后,转变进水为AO除磷二级出水,并逐步向半亚硝化过渡.在此过程中考察了不同缺氧好氧比(0:1、1:1、2:1和3:1)对半亚硝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好氧比为0:1时,很难维持低NH_4~+-N(40~70mg/L)亚硝化的稳定,缺氧好氧比为1:1、2:1、3:1时均能维持稳定的半亚硝化效果,相比之下缺氧好氧比为3:1时更加节能;在缺氧好氧比0:1,1:1,2:1,和3:1的过程中,氨利用速率分别提高了29.57%、44.27%、45.23%、49.63%.在整个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I在65~130m L/g.(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钱飞跃,刘小朋,张念琦,王晓祎,王建芳[6](2016)在《协同调控C/N负荷提升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异养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启动SBR反应器,通过协同调控进水碳、氮负荷比值,成功获得了具备短程亚硝化功能的自养型颗粒污泥。基于对粒径分布、胞外聚合物(EPS)和功能菌动力学活性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影响污泥性状与功能演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氨氧化菌(AOB)活性(μ_(NH_4-N))的持续增强和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μ_(NO_3-N))的有效抑制,反应器对亚硝态氮(NO_2~-N)的累积速率可达1.34 kg·(m~3·d)~(-1)。污泥平均粒径由1.4 mm增至2.2 mm,颜色变为红棕色,沉降性能明显改善。得益于EPS的不断累积,颗粒污泥在高选择压条件下(沉淀时间3 min),仍能有效截留、固定AOB。曝气反应期间,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对NOB的选择性抑制也是实现稳定亚硝化反应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管蕾,信欣,李娇,江世林,李崇蔚[7](2016)在《常温下部分亚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低碳高氨氮的废水很多,猪场沼液、污泥消化液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处理这类废水时,往往由于碳源不足,不能达到反硝化细菌脱氮的条件,致使其脱氮效率较低,需投加碳源来获得良好的脱氮效果,因此增加了的运行成本。所以,低碳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成为废水处理界的难点。(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2生物法》期刊2016-04-22)

岳耀冬,李军,王昌稳,卞伟,翟杰一[8](2016)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氨氮污水的半亚硝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亚硝化是高氨氮污水通过厌氧氨氧化(ANAMMOX)途径脱氮的基础和关键步骤。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接种好氧颗粒污泥(AGS)并处理高氨氮污水,研究了实现半亚硝化的可行性。首先通过调节水力停留时间及进水氨氮浓度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进水NH+4-N约为220mg/L时,对NH+4-N的去除率达到98%左右,亚硝态氮积累率(NAR)约为95%,并能够保持稳定运行。此后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为6 h可控制反应器出水NH+4-N/NO-2-N值在1.0左右,满足ANAMMOX对进水水质的要求。在氨氮氧化过程中NO-3-N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氨氧化菌(AOB)为优势硝化菌群;扫描电镜表明颗粒污泥中主要是球菌、短杆菌,符合AOB的形态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6年01期)

巫恺澄,吴鹏,沈耀良,李月寒,王建芳[9](2015)在《ABR耦合CSTR一体化工艺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性能调控及稳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末端两隔室分别改为曝气池与沉淀池,使其成为厌氧耦合好氧一体化工艺,探索连续流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实现条件.分别在厌氧区和好氧区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控制好氧区沉淀时间为1 h,好氧区C/N比由1逐渐降低至0.4,并逐步提高进水氨氮容积负荷[由0.89 kg·(m3·d)-1提高至2.23 kg·(m3·d)-1].经45 d的运行,在好氧区成功培养出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其外观呈黄色,结构密实、边缘清晰,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在80%左右.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共同抑制作用是实现稳定亚硝酸盐积累的关键因素.运行初期部分好氧颗粒污泥出现解体现象,好氧区产生大量絮体;但后期絮体逐步转化为小粒径颗粒污泥,表明一定数量的有机碳源有利于絮体颗粒化,而大量富集慢速生长的硝化细菌对颗粒的稳定维持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丁玲玲[10](2014)在《具有亚硝化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控制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脱氮工艺相比,以短程硝化为基础的新型脱氮工艺具有节省能耗与缩短反应时间等优点,但是,氨氧化菌(AOB)生长缓慢、世代时间长,致使亚硝酸盐的生成速率成为新型脱氮工艺的限制性步骤。因此,高效、稳定的亚硝化反应是实现新型脱氮工艺的关键。好氧颗粒污泥是生物处理工艺中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组织结构形式,具有结构密实、沉降性能好、生物浓度高、抗有机负荷能力强等优点。将短程硝化技术与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相耦合,富含氨氧化菌(AOB)的颗粒污泥兼具沉降性能好和短程硝化两方面特性,奠定了高效生物反应器开发与应用的技术基础。以往对于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多在具有较大高径比、间歇式运行的SBR反应器中进行,而现今大多污水处理都是连续进水的,对于连续性污染源,利用SBR处理需要加设缓冲池或者调节池,且时间上的推流运行无法形成稳态的反应过程,较大的高径比也无法用于现存实际工程的改造或升级。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ABR-CSTR一体式反应器进行好氧颗粒的培养,初步探索在具有较低的高径比且连续流式运行的条件下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可能性。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是第叁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污泥产率低、耐水力和有机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投资费用低等优点,将ABR工艺与CSTR工艺相结合,可用来去除高碳高氮废水。系统运行114天后,成功获得好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颜色为金黄色,平均沉降速率达20.8m·h-1,MLSS达6600mg·L-1,SVI稳定在50mL·g-1,粒径大于0.58mm的污泥约占总数的99%。较强的水力选择压(表面气速>2.6mm/s,沉淀池上升流速>至60cm·h)与随着污泥的不断淘洗而不断提高的污泥负荷(由0.5kgCOD/MLSS·d提高至1.6kgCOD/MLSS·d)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前期在ABR-CSTR中培养五个月的好氧颗粒污泥为种泥,通过逐步提升进水中的NH4+-N浓度(65mg·L-1-165mg·L-1),调节CSTR中的pH维持在8.1-8.4,控制系统温度为30℃-35℃,成功启动亚硝化颗粒污泥技术。系统运行75d,进水NH4+-N容积负荷达5.4kg·m-3·d-1, NH4+-N平均去除率达95%以上,NO2--N速率达5.0kg·m-3·d-1,亚硝酸盐累积率达90%以上。所形成的具有亚硝化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边缘更加光滑,结构更加密实,平均沉降速率达30m·h-1,MLSS达8800mg·L-1,SVI稳定在30mL·g-1,颗粒污泥的颜色由接种时的金黄色逐渐变为橘黄色。CSTR中高浓度的FA是实现并维持稳定亚硝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期刊2014-12-01)

好氧亚硝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室温下(17~19℃),通过接种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于缺氧-好氧连续流反应器中,研究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启动及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在启动阶段,颗粒污泥系统的亚硝态氮积累率(NAR)平均超过95%,成功启动了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将好氧区溶解氧(DO)由(3±0.2) mg·L~(-1)提高到(4.5±0.2) mg·L~(-1),探究DO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DO下,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仍能保持良好的亚硝化性能,平均NAR大于95%.另外,通过改变进水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探究HRT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8.4 h)会加快污泥颗粒在系统中的循环,使破碎的颗粒污泥不能及时重组,致使污泥颗粒沉淀性变差,造成污泥颗粒的流失.HRT增加到12.2h时,颗粒污泥系统得到了恢复,并且可以稳定运行.在运行末(166 d),氨氮去除率和NAR分别为86.7%和96.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好氧亚硝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进水碳氮比对缺氧/好氧SBR亚硝化系统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2].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及稳定运行[J].环境科学.2019

[3].李冬,郭跃洲,曹美忠,张泽文,李帅.好氧/除磷颗粒对亚硝化颗粒污泥启动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8

[4].张杰,张艳辉,李冬,梁瑜海,关宏伟.缺氧/好氧和协同控制DO/HRT工艺对亚硝化的影响比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

[5].张艳辉,李冬,梁瑜海,关宏伟,赵世勋.缺氧/好氧比对连续流半亚硝化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6

[6].钱飞跃,刘小朋,张念琦,王晓祎,王建芳.协同调控C/N负荷提升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性能[J].化工学报.2016

[7].管蕾,信欣,李娇,江世林,李崇蔚.常温下部分亚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C].第十叁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2生物法.2016

[8].岳耀冬,李军,王昌稳,卞伟,翟杰一.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氨氮污水的半亚硝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6

[9].巫恺澄,吴鹏,沈耀良,李月寒,王建芳.ABR耦合CSTR一体化工艺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性能调控及稳态研究[J].环境科学.2015

[10].丁玲玲.具有亚硝化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控制条件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

标签:;  ;  ;  ;  ;  

好氧亚硝化论文-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