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迁与调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创新与发展
变迁与调适论文文献综述
刘轶,杨戬,曾吉[1](2019)在《我国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的变迁与调适》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民俗体育现代化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肯定了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中的价值,多方位、多角度地探寻新时代背景下民俗体育的最优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成因主要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动民俗体育转型。提出:1)民俗体育理论研究要不断深化,民俗体育理论研究的学者要多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创造出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2)民俗体育要主动跨出国门,走向国际赛场,在开展民俗体育运动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加强民俗体育翻译研究,打破语言障碍;3)民俗体育要积极与时代发展相融合,既要坚守优秀传统元素的传承,更要寻求符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创新。(本文来源于《湖北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刘江[2](2019)在《应对与调适:日伪华北新民会组织机构变迁(1937—1945)》一文中研究指出日伪华北新民会是侵华日军为收揽民心、控制民众而仿照伪满协和会创建的殖民组织。该组织的机构设置与政府行政机构相平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的重要职位都由日本人担任。为了适应时局、缓解各方矛盾,新民会的组织机构在日军的指导下进行了多次改组。新民会的机构发展和改组,不仅反映了新民会的发展状况、工作重心,更映射出新民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日军在沦陷区的统治方式和控制情况的演变。(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王克明[3](2019)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变迁与党的社会整合功能调适》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城镇化推动社会结构变迁,社会结构变化的诉求又导致社会功能的调整,党的社会整合的现实条件随之发生变化。党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施社会整合面临一系列困难与挑战,要借鉴结构功能理论和政党政治理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党实施社会整合的思路和举措进行探索与调整。(本文来源于《理论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贺冬[4](2019)在《反腐高压态势下领导干部心态变迁与调适研究——基于J省P市104名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在反腐高压态势下,某些领导干部的心态出现混乱甚至颓废的情形,其消极的心态不同程度地表现为:迷失发展大方向,丧失事业荣誉感,不敢奢望好前途,乐于靠边站,一心只想当老好人,缺乏集体向心力。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克服不良从政心态,提高调适良性心态的能力。具体而言,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廉政法律教育,提升依法从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单位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姜山[5](2019)在《鄂温克族使鹿部社会交往方式的变迁与调适》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在论文的创作中,选择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及其周边的猎民点作为田野调查点,调研对象以使鹿部猎民为主。选择使鹿部是由于定居以前猎民们一直与山林为伴,野兽为邻,文化内涵相对简单,而变迁却是剧烈的,调适更是具有其典型性。在论文的写作中笔者采用质性分析,通过田野调查、访谈等手段收集资料,以民族志作为文本的写作形式。文章由使鹿部历史沿革及调查点基本情况、变迁与调适中的使鹿部社会交往方式以及变迁与调适对使鹿部社会的影响等叁个主要部分组成。在切入点的选择上,笔者选择了社会交往方式的变迁与调适。针对的是人与宗教、家庭内部、人与动植物、个体与集体以及民族与外界等五种交往方式,在以两次定居为时间点的叁个时间段之中的表现与变迁,以及伴随变迁而生的调适路径。通过对使鹿部这一个案的研究分析,关注各民族普遍遭遇的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从调适的角度探寻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普遍规律。力求寻找促进人类更快的适应发展的经验。通过对资料的疏理与分析笔者得出,在以外力助推为主要动力的社会变迁之中,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殆尽,而是被现代文化所裹挟着。在生产生活之中传统文化依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判断;而传统文化也正是通过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而实现文化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社会交往方式虽然在形式上以及内容上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说一部分得到恢复。这也是文化自调适的表现,也进一步说明无论是政府决策还是学者的研究,都应当强调民族的独特性,充分发挥民族的特质,在研究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维护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其自觉的适应变迁。(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21)
李静,于晋海[6](2019)在《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调适——以青海河南县那达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河南县那达慕是文化重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转化为体育赛事的重要形式。其意涵和形式的变迁是人们在民族交往基础上,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诠释和再造,使传统文化嵌入到现代生活的文化再生产过程。那达慕赛事仪式中的文化展演与互动通过对文化标记物——赛马的高度关注,和对比赛的情感激发中形成了高度情感联结,从而促进了民族社区内部团结和民族文化自信并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平台。那达慕的意义变迁过程体现在多民族多种形式的交往互动中,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间的协调,建立文化、社会与经济发展一致性的文化资本转化过程。(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许诺[7](2019)在《《人民日报》改版简史:社会结构变迁与媒介功能调适》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日报》的历次改版经历了复杂的过程,这一演进过程不是依靠媒体的单一作用,而是受到社会结构变迁的力量的影响,有着极为深刻的政治历史逻辑。报刊的改革源于社会结构变迁给新闻业带来的全新功能需求,新闻内容生产的变革,就是新闻建构社会现实的方式的变革,也是使新闻内容适应观众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9年04期)
杨曾辉[8](2019)在《变迁社会中的文化调适与观念形态——“现代化”语境中的非食用型木本油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中国的历史脉络中,非食用型木本油料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国家"话语中获得稳定的生存空间和不可动摇的历史社会身份,不仅是基于其为主产区社会的稳定运作提供保障,还成为国家管控地方社会的助力"杠杆"。迟至18世纪化工涂料的问世和普及,才改变了它们的历史地位。但化工涂料并非改变它们命运的根本原因,最致命者是"现代化"语境中人们的"泛科技"观念。如何在这样的话语背景和意识形态中,启动文化再适应机制,激活非食用型木本油料原本具有的社会文化功能,世人观念形态的调整至为关键。从传统到现代,非食用型木本油料的结构功能变迁过程及结果,正好回答了社会变迁与文化调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陈洁[9](2019)在《从文化变迁的调适理论看天主教在越南传播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文化变迁的调适理论出发,探讨分析越南天主教在发展历程。试着从天主教这一异国宗教文化在越南生根发芽成长的过程来越南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历史。(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01期)
薛熙明[10](2018)在《灾后异地移民“家”的空间变迁、认同及调适——基于对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某移民村寨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是人类日常活动的社会空间单元。相关研究多将"家"视为一个整体,缺乏类型化和结构化的视角。通过对"5·12"地震后一个羌族移民村落的研究,可以发现在迁居后其"家"的居住空间、经济空间、社会交往空间和情感空间形态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而导致居民对四个层面的"家"的空间产生了差异化的认同。其中,居住空间的认同度最高,社会交往空间次之,情感空间分歧较大,而经济空间则难以获得居民的认同。进而,居民们或采取基于"家"的开放性的空间流动策略,或遵从于根植性的固着地方策略,以日常实践来进行"家"的空间调适。研究表明,应将"家"的空间视为一个具有多重指向的综合系统,并在特定的地方情境中进行相关讨论。(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变迁与调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伪华北新民会是侵华日军为收揽民心、控制民众而仿照伪满协和会创建的殖民组织。该组织的机构设置与政府行政机构相平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的重要职位都由日本人担任。为了适应时局、缓解各方矛盾,新民会的组织机构在日军的指导下进行了多次改组。新民会的机构发展和改组,不仅反映了新民会的发展状况、工作重心,更映射出新民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日军在沦陷区的统治方式和控制情况的演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迁与调适论文参考文献
[1].刘轶,杨戬,曾吉.我国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的变迁与调适[J].湖北体育科技.2019
[2].刘江.应对与调适:日伪华北新民会组织机构变迁(1937—1945)[J].学术研究.2019
[3].王克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变迁与党的社会整合功能调适[J].理论研究.2019
[4].贺冬.反腐高压态势下领导干部心态变迁与调适研究——基于J省P市104名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J].领导科学.2019
[5].姜山.鄂温克族使鹿部社会交往方式的变迁与调适[D].华侨大学.2019
[6].李静,于晋海.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调适——以青海河南县那达慕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9
[7].许诺.《人民日报》改版简史:社会结构变迁与媒介功能调适[J].新闻战线.2019
[8].杨曾辉.变迁社会中的文化调适与观念形态——“现代化”语境中的非食用型木本油料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9].陈洁.从文化变迁的调适理论看天主教在越南传播与发展[J].山西青年.2019
[10].薛熙明.灾后异地移民“家”的空间变迁、认同及调适——基于对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某移民村寨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