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相互作用论文-姜慧慧,王洪梅,潘伟,侯佩莉,赵贵民

病毒相互作用论文-姜慧慧,王洪梅,潘伟,侯佩莉,赵贵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病毒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细胞自噬,小RNA病毒,病毒复制

病毒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姜慧慧,王洪梅,潘伟,侯佩莉,赵贵民[1](2019)在《细胞自噬与小RNA病毒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循环更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近年研究表明,细胞自噬能够参与小RNA病毒的感染过程,小RNA病毒感染细胞时,快速激活自噬途径,自噬可以通过递呈病毒抗原发挥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同时自噬体为部分小RNA病毒提供复制相关蛋白质和非细胞裂解性释放途径,促进病毒的复制。论文对近年来小RNA病毒感染和细胞自噬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小RNA病毒参与自噬调节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刘炎,黄耀伟[2](2019)在《猪肠道冠状病毒与入侵受体氨基肽酶N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猪肠道冠状病毒是目前危害养猪产业的重要病原。目前已发现能够感染猪肠道的致病性冠状病毒有4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丁型冠状病毒和猪肠道甲型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的第一步是识别宿主细胞膜受体分子并与之结合,随后启动入侵及膜融合进而使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因此,冠状病毒受体是决定其宿主范围及组织嗜性的关键因素。确定冠状病毒受体及病毒与受体的结合机制对预防新发病毒及开发冠状病毒治疗性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利用猪氨基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作为感染宿主的功能性受体,并利用唾液酸作为辅助结合因子。猪APN最初也被鉴定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功能性受体,但近年的研究结果与前面的报道存在较大的差异,产生了较大的争议。最近的研究认为,猪丁型冠状病毒的功能性受体也是APN,并且猪丁型冠状病毒能够利用多个物种的APN作为功能性受体,这与其跨物种传播具有密切关系。最新发现的猪肠道甲型冠状病毒则不使用APN作为其入侵受体。本文综述了前面3种猪肠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受体及结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比较分析了猪APN及唾液酸在不同猪肠道冠状病毒入侵宿主过程中结合方式的异同,为进一步研究新发猪肠道冠状病毒受体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秦波音,王超,刘洋,谭丹,方钟[3](2019)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参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C57BL/6小鼠诱导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在C57BL/6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1N1 PR8后,在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用剂量为0.7×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_(50))的甲型流感H1N1 PR8病毒株,通过滴鼻方式分别感染RIP3敲除(RIP3~(-/-))和野生型(WT)的C57BL/6小鼠。在感染后第8天(day post infection, d.p.i)分离小鼠脾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检测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MHC I表位肽四聚体法(tetramer staining)染色流感特异性CD8~+T细胞,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 ICS)检测CD8~+T细胞产生IFN-γ、TNF-α、IL-2等效应性细胞因子水平和与CD8~+T细胞杀伤功能有关的颗粒酶(granzyme B)的表达情况。结果 0.7×10~3 TCID_(50)流感病毒感染后,WT小鼠中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为RIP3~(-/-)小鼠的2.71倍;WT小鼠中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的能力均显着高于RIP3~(-/-)小鼠(P<0.01);且WT小鼠CD8~+T表达granzyme B水平显着高于RIP3~(-/-)小鼠(P<0.01)。结论本研究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体内发现敲除RIP3分子可导致流感感染诱导的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降低,表明RIP3是参与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诱生及功能发挥的关键分子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海英[4](2019)在《科学家绘出人类与病毒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图谱》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华盛顿9月1日电(刘海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于推断病毒蛋白质和人类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计算框架,利用该方法获取了大量关于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类的信息,并绘制出了所有已知可感染人类的病毒与其感染细胞间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图谱。相关论文发(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9-02)

马艳丽,李钫,杨丰[5](2019)在《白斑综合症病毒极早期蛋白WSV403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WSV403是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一个极早期基因,它编码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293T细胞中,利用串联亲和纯化和蛋白质谱技术筛选WSV403的相互作用蛋白,获得了15个可能与WSV403结合的蛋白。在此基础上对5个候选基因进行了克隆,并分别将它们与WSV403基因共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分析证实了WSSV极早期蛋白WSV403能够与核转运蛋白(KPNA6)、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 65 kDa调节亚基A(PPP2RIA)和striatin(STRN)发生相互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WSV403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应用海洋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宋歌,闫会文,吴焱[6](2019)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人乳头瘤病毒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人群中,男、女生殖器部位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风险增加,而持续的高危HPV感染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研究表明,HIV与HPV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互为另一种病毒的危险因素,已感染其中一种病毒,则感染另一种病毒的风险增加,目前对二者共感染的机制尚不清楚。该文主要对HIV与HPV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刘雨琪,朱俊萍,何秋水[7](2019)在《流感病毒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对感染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流感暴发还是季节性流感都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后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致使致病菌定植增加,益生菌数量减少。而肠道菌群失调又可降低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水平,加重流感病毒感染后造成的肺损伤。肠-肺轴以及黏膜免疫系统将流感病毒感染对肺部与肠道的影响联系起来,淋巴细胞在趋化因子配体1-趋化因子受体9趋化因子轴的作用下可由肺迁移至肠,分泌γ干扰素影响肠道菌群的稳定性,增加机体对流感病毒的易感性。肠道菌群还可通过其结构成分或代谢产物等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或间接影响机体免疫反应,最终影响流感病毒的感染结局。(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14期)

卢洪洲,袁伟[8](2019)在《人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患者抗病毒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普瑞韦(boceprevir, BOC)和替拉瑞韦(telaprevir, TVR)作为第一代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eptatits C virus, HC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NS)3/4A的直接抗病毒(direct-acting antiviral,DAA)药物,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用,大大增加了HCV的病毒学应答率(virological response rate, SVR),从此揭开了DAA治疗HCV感(本文来源于《内科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4期)

胡亚萍,周旭,陈水飞,葛晓敏,丁晖[9](2019)在《植物病毒侵染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病毒可以对寄主植物造成危害,也可以对寄主植物增益;植物病毒的侵染可以对节肢动物及其天敌造成生态适应性、生长发育特性和行为特征的改变;植物病毒与介体节肢动物、非介体节肢动物、介体天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对外来物种进行风险评估是预防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明晰植物病毒侵染对寄主所在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各类生物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是开展植物病毒侵染所造成生态风险评估的研究基础。对植物病毒侵染寄主植株后,对寄主及寄主周边的介体节肢动物、非介体节肢动物、介体天敌,以及病原微生物等各类生物因子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综述,并从入侵生态学及植物病毒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植物病毒生态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植物病毒入侵某一生态系统后所产生的生态风险评估奠定研究基础,并为植物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章纳,王衡瑞,毛彦娜,张成林,秦斌[10](2019)在《利用质谱技术鉴定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细胞内相互作用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寨卡病毒(Zika Virus)属于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虽然很早就已经被人类所发现,但是一直到2015年在南美巴西的大规模爆发,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寨卡病毒对人类的感染往往引起包括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在内的多种症状.寨卡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正链RNA,其基因组可以编码翻译并剪切加工出3个结构蛋白,分别为膜蛋白,囊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以及7个非结构蛋白(NS1, NS2A, NS2B, NS3, NS4A, NS4B, NS5).相关研究已经证明,NS1蛋白与同属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的发病有紧密的联系,而且根据其蛋白结构推测其可能与寨卡病毒穿越血脑屏障有关.因此鉴别NS1与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蛋白对于发现寨卡病毒在细胞内的转运,转录,以及装配都有重大的意义.在此,该课题构建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包含Flag和Strep两种标签的NS1融合蛋白,通过免疫沉淀的方法将与NS1结合的蛋白利用标签蛋白进行分离,利用高分辨生物质谱技术,对蛋白进行分析鉴定.通过分别带有Flag与Strep标签的相互作用蛋白分析,发现了16个两种标签共同的结合蛋白,其进一步的通路分析证明这些蛋白于与病毒转录、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多个通路有关,相关的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寨卡病毒的复制机制以及开发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病毒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猪肠道冠状病毒是目前危害养猪产业的重要病原。目前已发现能够感染猪肠道的致病性冠状病毒有4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丁型冠状病毒和猪肠道甲型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的第一步是识别宿主细胞膜受体分子并与之结合,随后启动入侵及膜融合进而使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因此,冠状病毒受体是决定其宿主范围及组织嗜性的关键因素。确定冠状病毒受体及病毒与受体的结合机制对预防新发病毒及开发冠状病毒治疗性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利用猪氨基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作为感染宿主的功能性受体,并利用唾液酸作为辅助结合因子。猪APN最初也被鉴定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功能性受体,但近年的研究结果与前面的报道存在较大的差异,产生了较大的争议。最近的研究认为,猪丁型冠状病毒的功能性受体也是APN,并且猪丁型冠状病毒能够利用多个物种的APN作为功能性受体,这与其跨物种传播具有密切关系。最新发现的猪肠道甲型冠状病毒则不使用APN作为其入侵受体。本文综述了前面3种猪肠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受体及结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比较分析了猪APN及唾液酸在不同猪肠道冠状病毒入侵宿主过程中结合方式的异同,为进一步研究新发猪肠道冠状病毒受体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毒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姜慧慧,王洪梅,潘伟,侯佩莉,赵贵民.细胞自噬与小RNA病毒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9

[2].刘炎,黄耀伟.猪肠道冠状病毒与入侵受体氨基肽酶N的相互作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

[3].秦波音,王超,刘洋,谭丹,方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参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C57BL/6小鼠诱导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9

[4].刘海英.科学家绘出人类与病毒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图谱[N].科技日报.2019

[5].马艳丽,李钫,杨丰.白斑综合症病毒极早期蛋白WSV403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9

[6].宋歌,闫会文,吴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人乳头瘤病毒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

[7].刘雨琪,朱俊萍,何秋水.流感病毒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对感染结局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9

[8].卢洪洲,袁伟.人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患者抗病毒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9

[9].胡亚萍,周旭,陈水飞,葛晓敏,丁晖.植物病毒侵染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报.2019

[10].章纳,王衡瑞,毛彦娜,张成林,秦斌.利用质谱技术鉴定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细胞内相互作用蛋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病毒相互作用论文-姜慧慧,王洪梅,潘伟,侯佩莉,赵贵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