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伊犁地区雪腐病、雪霉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999年伊犁地区雪腐病、雪霉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1999年伊犁地区小麦雪腐、雪霉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高海峰,白微微,陈利,沈煜洋,杨安沛,张航,雷钧杰,刘恩良,王剑,李广阔[1](2020)在《3种种衣剂对冬小麦雪腐(霉)病的防治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筛选开展防治小麦雪腐(霉)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地区小麦雪腐(霉)病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处理小麦雪腐(霉)病发生情况及1 m双行内小麦总茎数、发病茎数,测量小麦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结果】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 kg种子处理小麦返青总茎数分别为(220.33±9.82)和(202.67±7.84)株/0.3 m2,显着高于CK处理的返青总茎数,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处理的返青总茎数。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kg种子处理小麦整株鲜重为(6.79±0.33)和(7.35±0.05) g/株,显着高于或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CK处理的小麦整株鲜重。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kg种子处理对小麦雪腐(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8.03%和79.63%,显着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高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各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无异常影响,无药害。【结论】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处理显着增加了小麦返青总茎数,显着提高了小麦根系生长,起到健苗壮苗的作用。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按照200~400 mL/100kg种子拌种,可有效防治新疆地区冬小麦雪腐(霉)病的发生危害。

芦屹,魏新政,李静,陈利,沈煜洋,李广阔,王剑,高海峰[2](2020)在《新疆小麦雪腐(霉)病的发生与药剂拌种防治现状》文中提出总结新疆小麦雪腐(霉)病的年度变化趋势和不同地州间雪腐(霉)病发生为害情况,并结合各地州为防治该病所用拌种剂的种类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新疆防治雪腐(霉)病所用的拌种剂,最初以五氯硝基苯、拌种双、多菌灵为主,目前发展为以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氟环·咯·苯甲、苯甲·咯为主;雪腐(霉)病在新疆的发生面积由2010年的11.15万hm2下降到目前的2.52万hm2,说明拌种剂种类的更新对于控制小麦雪腐(霉)病起到了明显效果。

简咏梅,张建云[3](2020)在《昌吉州冬小麦雪霉雪腐病气象等级预报》文中研究表明雪霉雪腐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冬小麦的主要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形成了发病周期。通过搜集1996—2018年病害资料与田间调查,分析冬小麦雪霉雪腐病发病率与冬季最大积雪深度、≥20 cm积雪日数、≥30 cm积雪日数、3月中旬降水量、3月下旬平均气温等19个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出强相关性气象因子,建立了冬小麦雪霉雪腐病发生气象等级预报模型,通过应用检验,有比较好的预报效果。

代丽婷,李卓夫,王文博,苗笛,马柏壮,张艳菊[4](2013)在《冬小麦雪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筛选冬小麦雪腐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了喷雾法、涂抹法和灌根法对冬小麦雪腐病苗期抗病性的鉴定效果以及不同材料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比较,采用喷雾法,于冬小麦1叶期,以浓度为105个孢子.mL-1进行接种,为冬小麦雪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宜的方法。利用该鉴定方法以及9株雪腐病菌对8份冬小麦材料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发现供试材料间以及同一材料对不同菌株间的抗病性均存在差异。8份冬小麦材料中,冬麦1号抗病性最强,对菌株Gn-rh2免疫,对其他8个菌株均表现为抗病;抗病性最弱的为东农冬麦377;其他品系的抗病性介于两者之间。9个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差异,菌株Gn-rh4毒力最强,Gn-rh2毒力最弱。

代丽婷[5](2013)在《黑龙江省冬小麦雪腐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综合防治》文中研究说明近年,随着冬小麦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的扩大,一些植物病害也随之发生,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其中雪腐病就是危害冬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冬末春初,冬小麦刚返青时,积雪较多的地区由于雪腐病的发生,造成麦苗成条成块枯萎,直接影响产量。雪腐病是由多种耐低温的病原菌侵染引起、为害小麦幼苗、导致苗腐的一类病害。在黑龙江省有关雪腐病发生的分布与危害程度、病原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抗病性鉴定方法、种质资源的抗病性及有效防治措施迄今为止尚未有全面系统的报道。因此针对黑龙江省冬小麦雪腐病的分布、种类与危害程度进行系统调查,进而对雪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的抗病性及药剂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黑龙江省冬小麦雪腐病的有效控制及冬小麦在黑龙江省的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1)根据病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分析,将2011年和2012年4月在黑龙江省9个地区采集的冬小麦病害鉴定为无性菌类的雪腐格氏霉Gerlachia nivalis (Ces. ex Sacc.)W.Gams etE.Mull侵染引起的红色雪腐病,从2007年黑龙江开始正式推广种植“东农冬麦1号”以来,这是在该品种上首次发现此病害。(2)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适宜pH为7,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牛肉膏;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min。病原菌产孢最适温度为15℃,最适pH为7,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缺N、C比缺Mg、Fe、K、P元素对病原菌的生长影响大。(3)采用正交设计,对冬小麦雪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于冬小麦1叶期,以浓度为105个孢子·mL-1雪腐病菌采用喷雾法进行接种,为冬小麦雪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宜的方法。(4)利用筛选的鉴定方法,采用9株雪腐病菌对8份冬小麦材料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8份冬小麦材料中,“冬麦1号”抗病性最强,对菌株Gn-rh2免疫,对其他8个菌株均表现为抗病;抗病性最弱的为品系377;其他品系的抗病性介于两者之间。9个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差异,菌株Gn-rh4毒力最强,Gn-rh2毒力最弱。“冬麦1号”、377、607和608被初步认定可以作为筛选冬小麦雪腐病菌致病性分化鉴别寄主的备选材料。(5)13种杀菌剂中,以70%恶霉灵WP的室内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2.88mg·L-1,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5.4%;12.5%腈菌唑EC次之,EC50为4.62mg·L-1;50%多菌灵WP效果最差,EC50为2614.00mg·L-1。盆栽试验中,60mg·L-1的50%腐霉利WP效果最好,相对防效达到95.7%;其次是20mg·L-1的50%腐霉利WP和10mg·L-1的12.5%腈菌唑EC。(6)对2011年黑龙江省10个地区的冬小麦种子带菌情况鉴定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链格孢属和青霉属,种子外部和内部分离出的真菌经过鉴定后没有发现雪腐病菌,说明2011年这10个地区冬小麦种子携带雪腐病菌的可能性不大。

石宝忠,邱焯,赵永生,迪里拜尓,周益林,陈万权[6](2010)在《小麦雪腐(霉)病发生原因分析与控制对策》文中提出小麦雪腐(霉)病是新疆北部冬麦区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其发生频率和范围不断增加,给当地小麦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对此病害发生和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陈卫民,郭文超,焦子伟,乌斯满江,吐尔逊,夏正汉[7](2007)在《伊犁河谷小麦主要病害发生种类、分布危害与防治策略》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伊犁河谷区域小麦病害发生种类增多,危害范围和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年度间波动大,发生模式趋向复杂,次要病害上升到主要病害,偶发性病害突发成灾的潜在危险性加大。通过观察和生产实践,探讨和分析了伊犁河谷区域90年代以来小麦主要病害发生种类、分布、危害趋势以及防治策略。

李寿山,赵奇,陈兴武,郭文超,马兴旺,马建荣[8](2007)在《新疆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与措施》文中认为重点回顾和分析了"九五"以来新疆小麦生产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组织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协作攻关,以提高品质、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主攻方向,开展小麦大面积优质、高产、高效综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和规模化开发,推动新疆小麦生产持续和协调发展的思路、解决途径和措施。从而保证新疆粮食安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刘建强[9](2004)在《伊犁地区香料作物的高产栽培与示范推广》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伊犁地区香料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伊犁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地中海沿岸国家及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相似,引进的薄荷和薰衣草品种经过多种试种,适应性强,经推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薄荷面积达2.28万亩,薰衣草面积1.8万亩。薄荷和薰衣草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品种精油含量高等特点,能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美,有很强的出口竞争优势。 在香料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归纳要点如下:以秋植为主,春植适时早播;轮作换茬,精细整地;选好种根,合理密植;重施基肥,氮磷钾配合;去杂保纯,松土除草;适量灌水,适时化控;防病治虫,初花收割;扫尽落叶,适时蒸油。掌握了薄荷和薰衣草品种的生长习性,充分了解了气候条件、播种密度、播种时间、收割时间和产量的关系,为产品的市场开发奠定了基础。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掌握了最佳收获时间和精油品质优劣的关系,加工工艺先进,成木低。 随着香料作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基地建设和品种的更新,提高栽培技术,改进加工工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何海明[10](2000)在《1999年伊犁地区小麦雪腐、雪霉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文中研究指明

二、1999年伊犁地区小麦雪腐、雪霉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9年伊犁地区小麦雪腐、雪霉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3种种衣剂对冬小麦雪腐(霉)病的防治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返青总茎数的影响
    2.2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小麦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的影响
    2.3 不同种衣剂处理小麦雪腐(霉)病发病率比较
    2.4 不同种衣剂处理小麦雪腐(霉)病的防效
3 讨 论
4 结 论

(2)新疆小麦雪腐(霉)病的发生与药剂拌种防治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内容
    1.1 调查地点
    1.2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雪腐(霉)病发生为害情况
    2.2 防治小麦雪腐(霉)病的拌种剂应用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3)昌吉州冬小麦雪霉雪腐病气象等级预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1.1 气象资料
1.2 病害资料
1.3 田间调查 2 数据处理 3 冬小麦雪霉雪腐病流行程度预报方法的研究
3.1 冬小麦雪霉雪腐病发生程度等级划分
3.2 冬小麦雪霉雪腐病发病率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
    3.2.1 冬小麦雪霉雪腐病发病率与积雪日数相关分析
    3.2.2 冬小麦雪霉雪腐病发病率与3月上旬气温相关分析
    3.2.3 冬小麦雪霉雪腐病发病率与3月中旬降水量相关分析
3.3 冬小麦雪霉雪腐病的气象预报模型
3.4 冬小麦雪霉雪腐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检验
    3.4.1 历史回代检验
    3.4.2 预报检验 4 小结与讨论

(4)冬小麦雪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供试菌株
        1.1.2 供试冬小麦材料
    1.2 抗病性鉴定方法比较试验
        1.2.1 试验设计
        1.2.2 接种方法
        1.2.3 病情统计方法
    1.3 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病性鉴定方法的筛选
    2.2 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结果
3 讨 论
    3.1 抗病性鉴定方法的筛选
    3.2 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

(5)黑龙江省冬小麦雪腐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冬麦北移的重要性
        1.2.2 雪腐病的种类
        1.2.3 红色雪腐病的概况
        1.2.4 灰色雪腐病的概况
        1.2.5 其他雪腐病的概况
        1.2.6 防治方法
    1.3 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病原菌鉴定
        2.1.1 病原菌的采集、分离与纯化
        2.1.2 病原菌的形态观察
        2.1.3 分离菌致病力的测定
    2.2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2.1 温度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2.2 病原菌致死温度的测定
        2.2.3 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2.4 pH 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2.5 营养成分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2.6 矿质营养元素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3 冬小麦雪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筛选
        2.3.1 供试菌株
        2.3.2 试验设计方案
        2.3.3 冬小麦苗培养
        2.3.4 接种方法
        2.3.5 病情统计方法
    2.4 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
    2.5 室内药剂筛选
        2.5.1 供试菌株
        2.5.2 供试药剂
        2.5.3 药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2.5.4 药剂对病原菌的孢子萌发率的测定
    2.6 盆栽药剂筛选
        2.6.1 供试菌株
        2.6.2 供试冬小麦品种
        2.6.3 供试药剂
        2.6.4 试验设计
        2.6.5 计算公式
        2.6.6 调查与统计分析
    2.7 种子带菌率检测
        2.7.1 供试种子
        2.7.2 种子外部带菌检测
        2.7.3 种子内部带菌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原菌鉴定结果
        3.1.1 田间症状观察
        3.1.2 病原菌的形态观察结果
        3.1.3 分离菌致病力的测定结果
    3.2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3.2.1 温度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2.2 病原菌致死温度的测定
        3.2.3 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2.4 pH 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2.5 碳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2.6 氮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2.7 矿质营养元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3 冬小麦雪腐病苗期抗病鉴定方法筛选结果
    3.4 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结果
    3.5 室内药剂筛选结果
        3.5.1 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3.5.2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3.5.3 孢子萌发抑制率测定结果
    3.6 盆栽药剂筛选结果
    3.7 种子带菌率检测结果
        3.7.1 种子外部带菌检测
        3.7.2 种子内部带菌检测
4 讨论
    4.1 冬小麦雪腐病的病原
    4.2 雪腐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4.3 雪腐病的抗病性鉴定
    4.4 雪腐病的综合防治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伊犁河谷小麦主要病害发生种类、分布危害与防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伊犁河谷主要病害发生种类
2 伊犁河谷小麦主要病害分布危害及发生特点
    2.1 小麦锈病 (Puccinia striiformis Whst和Puccinia recomdita f.sp.tritici Erikss. et Henn.)
    2.2 小麦普通腥黑穗病[Tilletia foetida (Wall.) Liro和Tilletia caries (DC) Tul]
    2.3 小麦一号病
    2.4 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 (Pers.) Rostr]
    2.5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DC) Speer. f.sp. tritici]
    2.6 小麦雪腐病 (Typhula gramineum Karst.) 和小麦雪霉病[Cerlachia nivalis (Fr.) Ces.]
    2.7 小麦全蚀病[Gaeummanormyces graminis (Sacc.) Arx et Oliver]
    2.8 小麦赤霉病[Gibbrella zeae (Schw.) Petch]
    2.9 小麦叶枯病 (Septoria tritici Desm)
    2.10 小麦黑胚病 (Altemaria tenuis C. G. Nees)
3 伊犁河谷区域小麦病害发生趋势分析
4 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策略
    4.1 加强伊犁河谷区域性小麦主要病害的研究, 为生产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4.2 加强小麦病害防治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3 提高主要病害中长期预测预报水平和病害防治意识

(8)新疆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疆小麦生产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1 宏观问题
    1.2 微观问题
2 提高生产综合能力的思路、途径与目标
    2.1 总体思路和途径
        2.1.1 总体思路
        2.1.2 途径
    2.2 目标
3 高效优质高产措施
    3.1 主要管理措施
    3.2 主要技术措施
        3.2.1 推广优质小麦品种
        3.2.2 狠抓良种繁育, 加速新品种推广, 提高统一供种率
        (1) 提早动手, 落实种源。
        (2) 广泛宣传。
        3.2.3 提高播种质量, 培育合理群体结构
        3.2.4 推行测土配方施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
        3.2.5 狠抓中低产田改造, 提高粮食单产
        3.2.6 推行模式化栽培
        3.2.7 加强病虫草害预警平台建设, 建立小麦重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3.2.8 加强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消化吸收
        3.2.9 技术集成与示范

(9)伊犁地区香料作物的高产栽培与示范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香料及其分类
    1.2 香料发展概况
        1.2.1 发展历史
        1.2.2 国际香料行业发展概况
        1.2.3 我国天然香料的发展现状
    1.3 香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章 伊犁地区香料作物的高产栽培与示范推广
    2.1 伊犁地区香料作物的概述
        2.1.1 伊犁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与香料作物的生长需求
        2.1.2 伊犁地区香料作物的引种历史及目前的主栽品种
        2.1.3 伊犁地区香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
    2.2 伊犁地区香料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2.1 薄荷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2.2 薰衣草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第三章 薄荷油、薰衣草油的产品质量
    3.1 薄荷油的质量标准:
    3.2 新疆伊犁垦区薄荷油的产品品质
    3.3 伊犁垦区薰衣草油的产品品质
第四章 伊犁地区香料作物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
    4.1 深化体制改革,形成企业集团
    4.2 重视基地建设
    4.3 努力改善品种,参与国际竞争
    4.4 良种繁育工作的建立健全
    4.5 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1999年伊犁地区小麦雪腐、雪霉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3种种衣剂对冬小麦雪腐(霉)病的防治效果评价[J]. 高海峰,白微微,陈利,沈煜洋,杨安沛,张航,雷钧杰,刘恩良,王剑,李广阔. 新疆农业科学, 2020(12)
  • [2]新疆小麦雪腐(霉)病的发生与药剂拌种防治现状[J]. 芦屹,魏新政,李静,陈利,沈煜洋,李广阔,王剑,高海峰. 中国植保导刊, 2020(09)
  • [3]昌吉州冬小麦雪霉雪腐病气象等级预报[J]. 简咏梅,张建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9)
  • [4]冬小麦雪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J]. 代丽婷,李卓夫,王文博,苗笛,马柏壮,张艳菊. 麦类作物学报, 2013(04)
  • [5]黑龙江省冬小麦雪腐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综合防治[D]. 代丽婷. 东北农业大学, 2013(10)
  • [6]小麦雪腐(霉)病发生原因分析与控制对策[J]. 石宝忠,邱焯,赵永生,迪里拜尓,周益林,陈万权. 植物保护, 2010(02)
  • [7]伊犁河谷小麦主要病害发生种类、分布危害与防治策略[J]. 陈卫民,郭文超,焦子伟,乌斯满江,吐尔逊,夏正汉. 新疆农业科学, 2007(S1)
  • [8]新疆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与措施[J]. 李寿山,赵奇,陈兴武,郭文超,马兴旺,马建荣. 新疆农业科学, 2007(S1)
  • [9]伊犁地区香料作物的高产栽培与示范推广[D]. 刘建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3)
  • [10]1999年伊犁地区小麦雪腐、雪霉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何海明. 新疆农业科学, 2000(S1)

标签:;  ;  ;  

1999年伊犁地区雪腐病、雪霉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