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胎儿预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规范化超声检查,早孕期,畸形筛查,颈项透明层
胎儿预后论文文献综述
熊常君,谷豫鸣,周玲[1](2019)在《规范化超声检查在孕(11-13~(+6))w胎儿畸形筛查中的意义及对胎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规范化超声检查在孕(11-13~(+6))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意义及对胎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间在本院进行早孕期胎儿超声检查的147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GEVoluson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常规探查,按规范化序贯法监测胎儿的解剖结构,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并随访分析胎儿临床结局。结果本研究诊出染色体核型异常3例,脐膨出、巨膀胱各2例,无脑儿、脊柱裂、腹裂、右肢缺失、并指各1例;发现心内膜垫缺损和手指畸形各2例,其中早孕期及中孕期均各检出1例;唇裂3例,其中早孕期2例,中孕期检出1例;早孕期诊断17例,占总诊出人数的85%,中孕期诊断3例,占15%;不同年龄层次孕妇胎儿NT值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胎儿N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胎儿NT值≥3.0mm胎儿15例,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3例,脐膨出2例,均经引产证实,其余10例随访未出现明显异常;染色体核型经随访证实为13-叁体综合征1例,21-叁体综合征2例;NT值<3.0mm胎儿1455例,其中早孕期诊出11例,其中无脑儿、脊柱裂、巨膀胱、腹裂、右肢缺失、心内膜垫缺损、手指畸形、并指各1例,唇裂2例,均经引产或活产证实;早孕期胎儿NT值正常,规范化超声结构筛查亦未诊出异常者1452例中,3例在中孕期系统筛查中诊出异常,分别为心内膜垫缺损、唇裂、手指畸形,1例在出生后随访发现并指。结论规范化超声检查能够及时诊断孕11~13~(+6)w大部分胎儿畸形发生情况,为孕妇产前诊断咨询及合理选择妊娠终局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胡小红,胡春芳,汪新疆[2](2019)在《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血流异常与围产儿预后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血流异常与围产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本院产前检查至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60例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分娩、无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60例为对照组,均对胎儿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最低速度比值(S/D)、阻力指数(RI)、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Apgar评分等变化进行观察、监测,研究胎儿脐血流异常与围产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动脉血流RI、PI、S/D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P<0.05);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与对照组胎儿脐动脉血流RI、PI、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羊水量少于对照组,1 min Apgar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痫前期脐动脉血流S/D、PI、RI值作为反映胎儿宫内窘迫、胎盘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客观指标,有助于了解胎盘功能、准确判断围产儿预后。(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2期)
王亚城[3](2019)在《40例胎儿颅后窝异常的超声诊断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胎儿颅后窝异常的超声诊断价值,并对预后表现进行总结。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经妇产医院超声检验提示存在颅后窝异常的胎儿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二维和叁维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种类的颅后窝异常胎儿产前超声图像特点,同时为胎儿配合磁共振检查,出生以后进行相关结果的随访对照,分析超声对胎儿颅后窝异常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通过与胎儿颅脑磁共振和出生以后的检查随访结果比较可得出,产前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产前叁维超声准确率相对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种类的颅后窝异常通过产前二维超声诊断在图像上存在着类似性,产前叁维超声可有效地甄别颅后窝异常病情分类,可作为有效的诊断方案进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邓新娥,黄杏玲,陈惠,刘百灵,黄际卫[4](2019)在《胎儿室间隔缺损产前诊断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CNV-Seq技术分析VSD胎儿的染色体畸变,探讨VSD胎儿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预后,为临床提供技术手段及咨询依据。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产前超声提示VSD并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单胎胎儿62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分为单纯性组34例,合并其他超声异常组28例。收集两组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充分进行了产前遗传咨询,在知情并签字同意下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NV-Seq技术分析。所有病例均电话随访至其妊娠结局。结果(1)产前诊断结果:62例VSD的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14.5%(9/62);染色体核型正常VSD胎儿CNV检出率为11.3%(6/53),其中致病性CNV为3.8%(2/53);单纯VSD组、VSD合并其他超声异常组致病性CNV的检出率分别为3.3%(1/30)、4.3%(1/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分娩34例(54.8%),32例(94.1%)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终止妊娠24例(38.7%),未分娩4例(6.5%)。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NV检测应作为VSD的常规检测,而CNV-Seq技术是CNV检测的有效技术手段,可显着提高VSD染色体异常检出率。CNV正常的单纯性VSD胎儿预后良好,孕期应做充分咨询,让孕妇更有信心选择继续妊娠。(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黄宝梅,张慧萍,季燕,张文萍[5](2019)在《不同治疗时期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回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期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妊娠结局以及胎儿预后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医院回顾性分析2015年台州市孕期接受梅毒检测产妇74 325例,梅毒感染产妇279例,妊娠合并梅毒发生率为3. 8‰,先天性梅毒患儿4例; 2016年台州市孕期接受梅毒检测产妇86 620例,梅毒感染产妇339例,妊娠合并梅毒发生率为3. 9‰,先天性梅毒患儿4例; 2017年台州市孕期接受梅毒检测产妇82 927例,梅毒感染产妇338例,妊娠合并梅毒发生率为4. 1‰,先天性梅毒患儿1例。根据患者的不同治疗时期,将患者分为3组,即A组(孕周≤12周,31例)、B组(孕周介于13~28周,28例)和C组(孕周>28周,26例)。观察3组患者妊娠结局、胎儿预后效果以及母婴梅毒滴度(RPR),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足月分娩率(83. 87%)明显高于B组(53. 57%)和C组(42. 31%),A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16. 13%)明显低于B组(46. 43%)和C组(57. 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患者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概率(0. 00%)明显低于B组(3. 57%)和C组(19. 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患者母体RPR滴度<1∶8概率(90. 32%)明显高于B组(78. 57%)和C组(30. 77%)高,A组患者新生儿RPR滴度<1∶8概率(100. 00%)明显高于B组(82. 14%)和C组(5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早期治疗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效果显着,不仅可以使患者妊娠结局得到有效改善,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同时对胎儿预后效果显着,有效降低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概率,不管对于妊娠结局还是胎儿预后都意义重大,极有利于患者优生优育。(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0期)
薛林燕,赵旭,马淑梅,赵俊,李琴[6](2019)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心功能的评估价值及母婴预后与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心功能的评估价值,并分析母婴预后与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GDM孕妇80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48例)和不良组(32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并在我院生产的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叁组研究对象的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射血时间(ET)、Tei指数、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不良组的ET小于良好组和对照组,Tei指数大于良好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的巨大儿、早产、羊水过多、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良好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的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良好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对GDM孕妇胎儿心功能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可敏感地检测出胎儿心功能异常,血糖控制不良会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8期)
余平平[7](2019)在《不同时机治疗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采用不同时机治疗对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进行观察,根据不同治疗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3组,各30例。早期组在孕早期(孕周低于12周)给予抗梅毒治疗,中期组在孕中期(妊娠13~28周)给予抗梅毒治疗,晚期组在孕晚期(孕周超过29周)给予抗梅毒治疗。比较3组母婴RPR滴度、妊娠结局、胎儿预后(新生儿Apgar评分、先天梅毒发生率)情况。结果早期组足月分娩率、母婴RPR滴度<1∶8、早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中期组>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先天梅毒发生率<中期组、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率、流产率、低体质量儿、死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在孕早期尽早给予抗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早产、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改善胎儿预后。(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7期)
翁宗杰,刘敏,吴秋梅,马宏,凌文[8](2019)在《胎儿二尖瓣发育异常的产前超声与病理表现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胎儿二尖瓣发育异常的产前超声与病理表现,探讨产前超声诊断价值及其预后情况。方法研究60例胎儿二尖瓣发育异常的产前超声资料,并与解剖结果及生后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总结不同类型二尖瓣发育异常的特征性表现及其预后。结果1、60例胎儿二尖瓣发育异常包括二尖瓣闭锁36例、二尖瓣狭窄1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0例(轻度反流4例、中度反流4例、重度反流2例)、二尖瓣脱垂2例。妊娠结局为10例顺产,35例引产,15例失访。2、二尖瓣闭锁表现为正常二尖瓣结构消失,二尖瓣位呈带状强回声,无开放运动;二尖瓣狭窄表现为二尖瓣瓣膜增厚、开放受限;二尖瓣关闭不全表现为二尖瓣稍增厚、回声稍增强,前瓣与后瓣关闭错位;二尖瓣脱垂表现为二尖瓣明显增厚、回声稍增强,不均质改变,收缩期时异常的瓣叶超过瓣环连线脱入左房侧。本组43例合并左室发育不良(34例二尖瓣闭锁,9例二尖瓣重度狭窄),38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5例合并永存动脉干,10例合并右室双出口,5例合并右心室型单心室。3、35例引产胎儿(二尖瓣闭锁25例,二尖瓣重度狭窄8例,二尖瓣脱垂2例)中13例行局部病理解剖。二尖瓣闭锁显示二尖瓣缺如,左心房底部呈肌性结构;二尖瓣重度狭窄显示二尖瓣瓣缘增厚、卷曲,腱索增粗、短小,均合并左心室与主动脉发育不良;二尖瓣脱垂表现为二尖瓣瓣膜及腱索失去正常的形态,呈黏液状发育不良。11例病理解剖结果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一致(5例闭锁、4例重度狭窄、2例脱垂);2例二尖瓣闭锁病理解剖结果为二尖瓣重度狭窄。4、10例顺产胎儿中二尖瓣反流6例,其中3例轻度反流出生5天、1个月和3个月后显示反流消失或仅微量反流;2例中度反流1个月复查显示反流消失,1例中度反流2个月后复查显示轻度反流。2例顺产为二尖瓣轻度狭窄,1例出生后12月行矫治术成功,1例出生后6月随诊中。2例为二尖瓣闭锁,1例出生后1月死亡,1例出生后2月随诊中。结论1、胎儿二尖瓣发育异常类型较多,以二尖瓣闭锁多见。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胎儿二尖瓣形态、结构以及开闭活动,并评价血流动力学情况,在二尖瓣发育异常的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2、局部病理解剖是验证二尖瓣发育异常产前超声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准确诊断二尖瓣的病理学改变,通过产前超声与产后局部病理解剖的有效结合,能有效发现并矫正产前超声诊断的漏误诊信息。3、胎儿二尖瓣发育异常预后差别较大,单纯二尖瓣反流或狭窄预后良好,联合瓣膜病变或合并其它结构异常时预后不良。(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7)
翁宗杰,吴秋梅,马宏,郑丽雅,凌文[9](2019)在《胎儿左侧异构综合征产前超声与解剖铸型表现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侧异构综合征的产前超声特征、解剖特点及预后情况,为产前咨询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产前超声诊断为左侧异构综合征胎儿28例,与新生儿期影像学检查结果或引产后病理解剖、胸腹联合铸型、产后超声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左侧异构综合征胎儿解剖特点及超声诊断思路并分析其预后情况。结果 28例左侧异构综合征胎儿,26例在超声上腹部横切面表现为下腔静脉肝段缺如,2例下腔静脉肝段细窄;18例胃泡与心脏位置不同侧,10例胃泡与心脏位置同侧。19例合并复杂心内畸形,其中1例合并尾退化不良、双肾发育不全;6例合并轻微的心内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3例,窦性心动过缓、右心室壁稍增厚、双上腔静脉各1例;3例未合并心内畸形,其中1例合并脐膨出、胆道闭锁,1例合并下消化道梗阻。10例心动过缓,其中4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Ⅲ°,1例Ⅱ°),4例均出现心衰、水肿。妊娠结局:活产4例,胎死宫内2例,终止妊娠22例;终止妊娠病例中,铸型4例,病理解剖10例,标本超声3例;超声误诊3处心内畸形,4处肺静脉异常引流,漏诊4处肝静脉异常回流。结论产前超声对左侧异构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常表现为胎儿多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伴奇(半奇)静脉引流、内脏异位;左侧异构综合征的预后取决于合并的心内外畸形,合并复杂的心内外畸形及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差,合并轻微心内外畸形或孤立下腔静脉离断者预后较好;引产后标本局部病理解剖、胸腹联合铸型有助于提高对左侧异构综合征的认识,为产前咨询及围生期临床处理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7)
李艳,景媛[10](2019)在《综合急救护理对改善异常妊娠孕妇及胎儿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于孕期妇女来说,异常妊娠为其间发生的异常症状,主要包含宫颈闭锁不全、怀孕出血、胎儿发育迟缓、胚胎萎缩等情况,严重的影响着母婴健康,不给予及时处理则会产生极高致死率~([1])。在临床中基于此情况,当有异常妊娠情况出现需尽量保障母婴健康,及时选择措施进行排除。另外,妊娠期间孕妇常常会有身体不适感,可能会有严重的问题出现,可能有急腹症、阴道出血、羊水量异常、妊娠特有疾病、时限性疾病。此次研究通过对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急救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胎儿预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血流异常与围产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本院产前检查至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60例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分娩、无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60例为对照组,均对胎儿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最低速度比值(S/D)、阻力指数(RI)、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Apgar评分等变化进行观察、监测,研究胎儿脐血流异常与围产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动脉血流RI、PI、S/D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P<0.05);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与对照组胎儿脐动脉血流RI、PI、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羊水量少于对照组,1 min Apgar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痫前期脐动脉血流S/D、PI、RI值作为反映胎儿宫内窘迫、胎盘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客观指标,有助于了解胎盘功能、准确判断围产儿预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胎儿预后论文参考文献
[1].熊常君,谷豫鸣,周玲.规范化超声检查在孕(11-13~(+6))w胎儿畸形筛查中的意义及对胎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
[2].胡小红,胡春芳,汪新疆.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血流异常与围产儿预后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9
[3].王亚城.40例胎儿颅后窝异常的超声诊断及预后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4].邓新娥,黄杏玲,陈惠,刘百灵,黄际卫.胎儿室间隔缺损产前诊断及预后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
[5].黄宝梅,张慧萍,季燕,张文萍.不同治疗时期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
[6].薛林燕,赵旭,马淑梅,赵俊,李琴.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心功能的评估价值及母婴预后与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7].余平平.不同时机治疗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
[8].翁宗杰,刘敏,吴秋梅,马宏,凌文.胎儿二尖瓣发育异常的产前超声与病理表现及预后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9].翁宗杰,吴秋梅,马宏,郑丽雅,凌文.胎儿左侧异构综合征产前超声与解剖铸型表现及预后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10].李艳,景媛.综合急救护理对改善异常妊娠孕妇及胎儿预后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