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教文化论文-王小莹,莫洁宜,殷程强,罗春婷,胡志宏

崂山道教文化论文-王小莹,莫洁宜,殷程强,罗春婷,胡志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崂山道教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地方依恋,文化体验满意度,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地

崂山道教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莹,莫洁宜,殷程强,罗春婷,胡志宏[1](2019)在《江西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地游客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理:地方依恋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研究学者更加关注游客与景区环境之间的关系,关注游客的不同行为对景区发展的影响,国内外对于此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常规景区,鲜少有以道教文化旅游地为案例地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地为案例地,从地方依恋的视角考察该旅游地游客文化体验满意度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理。构建了游客文化体验满意度、地方依恋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游客的地方依恋显着正向影响亲社会行为;地方依恋显着正向影响文化体验满意度;文化体验满意度显着正向影响亲社会行为;地方依恋通过文化体验满意度间接正向影响亲社会行为。(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01期)

毛惠琴[2](2018)在《崆峒山道教文化旅游景区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教文化是崆峒山景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整个景区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崆峒山景区在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中尚存在不足之处,没有很好地突出道教文化的特色。笔者认为崆峒山景区应纵向从深度挖掘道教文化资源,横向充分整合崆峒山景区的其他宗教文化资源,将道教文化旅游与养生、休闲度假等结合起来,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开发,以便快速突破发展瓶颈,进而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8年03期)

陈蓓[3](2017)在《基于游客感知的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开发评价及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极具挑战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它事关文化资源(尤其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游客的体验满意度、旅游市场的竞争力等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尤其是作为我国特有的道教文化旅游开发,对其开发模式展开研究,进而推动开发模式的创新,以实现道教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开发,具有更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道教文化旅游开发相关的行业实践和学术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在旅游转型升级背景下,依据可持续旅游理论、品牌营销理论、顾客感知价值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互动体验理论,以道教祖庭龙虎山的道教文化旅游开发的评价和模式构建为研究议题,通过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建立道教文化游客感知模型及道教文化旅游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评价、数据分析和问题诊断,在此基础上构建案例地道教文化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研究发现,游客对龙虎山道教文化开发的总体感知为景区在游客参与涉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独特性产品供给方面游客感知较好,品牌形象塑造、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解说方面方面总体感知一般。龙虎山现有的开发实践中存在着旅游解说缺少创新、旅游产品供给同质化、文化体验深度不够、品牌细化程度较低、道教文化保护仍需加强等五大问题;龙虎山的道教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应该专门针对道教文化教旅游资源的特殊性,遵循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和逻辑,紧紧围绕文化遗产保护(Inheritance)、品牌形象营销(Image)、旅游解说系统(Interpretation)、独特性产品供给(Individuality)、游客参与涉入(Involvement)这五大核心要素,实现诸要素功能的最大化,同时促进要素间的互利共生——即构建龙虎山道教文化可持续旅游开发的5I模式。针对现阶段开发模式上存在的问题,龙虎山应重点从优化解说系统、开发特色产品、促进游客参与、细化品牌管理、完善保护机制等五个方面来加大道教旅游可持续开发的力度。(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7-12-01)

田运科,李垣璋,郑妍妍[4](2016)在《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当山道教文化底蕴深厚,但体验性不够强;山水生态良好,但特色观光、休闲和度假旅游产品缺乏。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要有机容易融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贵生向善、性命双修,父天母地、忠孝为先的武当道教理念,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真武祖庭景区、太极祖庭景区和上善若水景区。(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陈志刚,王亭亭[5](2016)在《基于青城山道教文化的传统手工竹制品创新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探索一条四川传统手工竹制品的发展创新道路,通过从日用品向旅游产品的转变,树立川内手工竹制品的特色,以青城山道教文化为突破口对四川传统手工竹制品进行创新探索尝试。(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6年16期)

朱飞,李玉娟[6](2016)在《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茅山道教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茅山风景区2007—2014年深度观光旅游、餐饮与养生休闲、中医药健康旅游、道教艺术生产与文化旅游、道教工艺品制作等产业的旅游经济收入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对茅山道教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茅山道教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特色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以道文化体验为核心推动道教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道教、旅游、文化相互之间的联动。(本文来源于《保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赵宇航,邵忠国[7](2016)在《武当山道教文化品牌再构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当道教长盛不衰,源远流长,并且衍生出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本文针对武当山缺乏道教文化品牌的统一规划,尚未形成成熟完整的品牌体系,导致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于武当山道教文化的认知度与期待度明显不对称等现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融入景区品牌识别系统概念,对武当山道教文化品牌的再构建进行探讨,目标是建立独具特色的武当山旅游品牌,增强其品牌传播。(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6年09期)

刘平海[8](2015)在《西镇吴山道教文化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陇山山脉的南部,被称为我国着名五镇之一的西镇吴山是融历史文化与自然景物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尤其是吴山历史文化中的道教文化堪称少有。主要体现在吴山在慢慢历史长河中唯尊道教,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吴山历史的回顾和吴山道教发展概况的介绍,使人们更加了解吴山的文化,从而扩大陇山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本文来源于《陇山文化发展论集》期刊2015-08-28)

宋永永,马建波[9](2015)在《崆峒山道教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家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古代哲学、科技、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都产生过深刻影响。在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问题突出、人地矛盾尖锐的背景下,研究并借鉴道家道教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对于构建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崆峒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名山圣地,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源地。在长期的发展和积淀中,形成了以"天人合一""重人贵生""抱朴守真""济世利人"等思想为核心的崆峒山道教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些丰富的思想资源可以为引导人们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指导。(本文来源于《陇山文化发展论集》期刊2015-08-28)

张玮琦,鄢慧丽[10](2015)在《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深度开发——崆峒山道教文化旅游综合体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崆峒山道教文化综合体是针对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深度开发提出的一种经营模式,以道教文化内涵为核心,基于崆峒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与土地基础,将旅游休闲作为主导,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文章重点阐述了这种新模式的策划构想,力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且能够结合现实分析现状,以发展的眼光利用崆峒山风景名胜区的优势资源,策划出文化旅游的体验模式,提倡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文化精神与旅游业的塑造融合,以扩大崆峒山道教名山的知名度和旅游业界影响力为目的,力求策划构想的可实施性。(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5年04期)

崂山道教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道教文化是崆峒山景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整个景区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崆峒山景区在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中尚存在不足之处,没有很好地突出道教文化的特色。笔者认为崆峒山景区应纵向从深度挖掘道教文化资源,横向充分整合崆峒山景区的其他宗教文化资源,将道教文化旅游与养生、休闲度假等结合起来,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开发,以便快速突破发展瓶颈,进而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崂山道教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莹,莫洁宜,殷程强,罗春婷,胡志宏.江西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地游客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理:地方依恋的视角[J].北极光.2019

[2].毛惠琴.崆峒山道教文化旅游景区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

[3].陈蓓.基于游客感知的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开发评价及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4].田运科,李垣璋,郑妍妍.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5].陈志刚,王亭亭.基于青城山道教文化的传统手工竹制品创新初探[J].大众文艺.2016

[6].朱飞,李玉娟.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茅山道教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6

[7].赵宇航,邵忠国.武当山道教文化品牌再构造研究[J].设计.2016

[8].刘平海.西镇吴山道教文化探微[C].陇山文化发展论集.2015

[9].宋永永,马建波.崆峒山道教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C].陇山文化发展论集.2015

[10].张玮琦,鄢慧丽.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深度开发——崆峒山道教文化旅游综合体构想[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

标签:;  ;  ;  ;  

崂山道教文化论文-王小莹,莫洁宜,殷程强,罗春婷,胡志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