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阳黄玉宇
(广州市海珠区素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0220)
【摘要】目的为提高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水平,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对本社区部分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措施,探讨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社区内已确诊并建立健康档案的糖尿病患者132例,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相关资料的变化情况。结果社区综合干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知晓率(P<0.01),生活方式、行为及防治的依从性提高(P<0.01)。干预前后血糖及其他生化指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干预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111-02
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如何使糖尿病患者掌握其发病原因、诱因、控制措施、自我保健方法,提高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社区医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1]。本研究对社区13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综合干预,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干预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本社区45岁以上常住人口中选择自愿参加糖尿病自我管理组的13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女性=86:46;年龄最小为36岁,最大为82岁,平均年龄为(45.5±4.6)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25年,平均病程为(8.5±4.2)年;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年的社区综合干预,比较管理满一年以上的132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相关指标。
1.2方法
1.2.1成立糖尿病自我管理组:①按片区将132例糖患者分为7个自我管理组,每组15~20个人,设组长;以自愿和推荐相结合,在组内挑选责任心强、参与积极性高的骨干3~4人,优先考虑党员、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由骨干任小组长,带领4~5人成立自我管理小组,互通联系电话便于活动开展与交流。②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先以组长、小组长、骨干为重点,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共进行6次课程,每周1次,然后由小组长带领,其他骨干配合在社区内以小组的形式组织4~5例糖尿病患者学习交流如何进行自我管理。③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一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由小组长牵头,骨干配合组织4~5名组员开展活动,时间灵活,形式自由,主要是针对日常个人糖尿病管理情况进行交流,增进信心与管理能力;二是以各管理组为单位的活动。15—20人,由组长牵头,每月1次,在中心健康小屋(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共建)开展活动。内容包括自助式体检:血糖、血压、体重、人体脂肪含量、简易心电图(必要时)健康咨询,自我管理交流等。检测结果患者个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各存一份。分为纸条式打印结果与电子信息结果,电子信息结果以短信形式即时传输到患者的手机,同时发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管理系统,便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性的跟踪管理。糖尿病患者以个人账号,可登录管理网站,查阅个人检测历史记录,加强自我管理;三是以全体组员为单位的体检活动。132名糖尿病患者,每年一次,在中心接受免费体检,对身体进行较全面的检测,包括内、外科,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等,检测结果进入健康档案管理。④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支持:一是为每个糖尿病自我管理组配备1名社区全科医生,支持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提供联系电话,接受咨询;二是提供自我管理活动场地:根据人员多少选择在中心健康教育室或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三是提供自我管理知识技能培训;四是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小屋的自助式体检与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健康小屋设工作人员一名,指导协助患者进行自助式体检。⑤开展患者家庭糖尿病知识宣教:邀请糖尿病患者家人共同参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学习,帮助患者测血糖并督促患者执行医嘱和配合医生工作,嘱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等注意事项及应对处理措施,协助或督促患者合理膳食,定期做血糖、肝、肾功能、血脂及眼底等检查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可能,并关心患者的生活起居及心理健康[2]。
1.2.2社区综合干预
1.2.2.1用药指导
当饮食和锻炼不能控制血糖时,口服降糖药是最基本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降糖药物。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胰岛素的使用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3]。
1.2.2.2心理干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带给患者一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焦虑情绪可引起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适时疏导。告知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对血糖的影响,指导患者疏泄情绪,克服悲观、焦虑及失望心理,保持愉悦的心情[4]。
1.2.2.3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主要有:①开设专题讲座。组织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着重介绍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依据、诱发因素、危害、饮食注意事项及防治等,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逐步坚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医嘱使用治疗药物,控制血糖在适当水平。②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健康状态、不同时期,实施有针对性且系统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模式。③设立健康咨询热线。由社区全科医生向患者提供咨询服务,便于患者咨询,也利于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
1.2.2.4饮食干预。采用科学膳食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根据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通过“食物交换表”制订患者的7天详细食谱。应严格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戒烟控酒,增加粗纤维类食物,如粗制米、面和适量杂粮等,减少甜食。帮助并要求患者及其家属掌握量化食品交换法及糖尿病食谱。定期检查患者饮食情况,及时提出合理建议。
1.2.2.5运动干预。运动可消耗血糖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减轻胰岛负担[5]。坚持适度而规律性的运动,对于减轻体重,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十分有利。但不恰当的运动,尤其是运动前后的护理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运动前要做好血压、血糖、心电图、心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有关检查,根据病情帮助患者制订个体化的运动方案。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加运动量,开始时可以采取散步、慢跑和打太极拳等锻炼方式,15~30min为宜,以不疲劳、无任何不适感为准,锻炼后休息5~10min。提醒患者随身携带糖、饼干等,运动时应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并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合并有心脏病、脑血管意外、严重高血压合并肾病、尿毒症和糖尿病足的患者不宜实施运动治疗。
1.2.2.6定期体检。每月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进行体检,项目包括:测血糖、血压、体质量、腰围等。
1.2.2.7足部护理。预防足部损伤[6]。教会患者检查足部的方法,随时做好足部保护:每日用温水清洗、按摩足部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检查有无表皮破损、水肿、血管搏动及感觉异常等情况;穿鞋以舒适宽松为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引起脚趾擦伤或坏疽。出现足部表皮破损应及时处理,伤口2~3天内仍未愈合应及时就诊。
1.2.2.8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①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相关知识;②告诉患者及家属严格执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方案;③防止并发症的前提控制好血糖,才能延缓其发生[1]。
1.2.2.9自我监测血糖。教会患者及家属自行监测血糖,并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进行监测,定期监测血糖,建议患者应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血糖,每3~6个月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了解血糖总体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7]。
2.效果评价
2.1干预前后的效果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参加体育锻炼率、饮食控制率比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132名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的效果评价统计情况(%)
干预前干预后X2值P值
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29.25%90.67%74.53<0.01
体育锻炼率24.73%80.05%43.31<0.01
饮食控制率29.25%88.31%60.11<0.01
治疗率24.78%90.25%82.35<0.01
控制率13.25%56.65%43.13<0.01
吸烟率30.23%)13.27%7.36<0.01
2.2干预前后血糖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干预前后分别对132名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体检,观察血糖、血压、血脂变化,见表2。
表2132名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血糖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检查项目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
血糖(mmol/L)9.05±2.534.87±1.1016.84<0.01
血压(mmHg)140.35±12.43125.25±9.6512.81<0.01
OGTT(mmol/L)13.42±1.989.39±1.0515.03<0.01
TG(mmol/L)1.42±0.271.20±0.179.80<0.01
TC(mmol/L)5.62±0.435.01±0.389.47>0.01
GHbA1(mmol/L)3..47±0.882.21±0.3228.03<0.01
注:1mmHg=0.133kPa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病,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将会引起眼、心脑血管、肾脏以及其他各种的并发症,导致失明、截肢、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后果,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并且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
目前,糖尿病的防治存在过度依赖药物治疗的现象,并未有效阻止病情发展,这不仅与患者未按时服药、糖尿病的基础病因持续存在等因素有关,还与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的有关知识了解不够、未能科学地采取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有重要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糖尿病防治走向家庭,走向社区成为发展趋势。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社区中度过,实施主动、科学的社区综合干预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内容之一,因此,更好地普及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社区干预,增强对糖尿病防治的意识,特别是有糖尿病遗传背景的人,要进行早期干预,未病干预,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才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8]。使患者的糖尿病的认识有了提高,熟悉其防治干预措施,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疾病的防治中,坚定了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明显改善。
糖尿病等慢病的管理要取得家庭、单位、社区、社会的大力支持,引起糖尿病的许多危险因素(遗传、饮食、生活行为)都与家庭有着密切关系,调动起整个家庭的防病治病意识,取得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督导其对治疗等干预的依从性,才能使患者更好更快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瑶辉.2型糖尿病治疗目标和治疗新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6,9(4):265.
[2]王嬗,杨永年.糖尿病现代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83.
[3]李威红.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6(1):88-89.
[4]梁万年,李宁.全科医学概论[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2,164·169.
[5]何梅芳,赵根壮.糖尿病(DM)患者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8(19):98.
[6]刘婷.糖尿病患者在疗养院中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40-41.
[7]赵洪娟.基层医师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13):170.
[8]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