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回转非球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回转对称,非球面,气囊抛光,IRP抛光
回转非球面论文文献综述
徐乐,张春雷,代雷,张健[1](2016)在《高精度非回转对称非球面加工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高精度非回转对称非球面加工方法。首先,通过范成法铣磨出非回转对称非球面的最佳拟合球;然后,利用古典抛光修正小磨头确定抛光难以修正的中频误差;最后,利用高精度气囊抛光设备(IRP)精确对位精修面形,在不引入额外中频误差条件下,通过高精度对位检测技术实现非回转对称非球面高精度加工。将该方法应用于定点曲率半径为970.737 mm、k=-1、口径为106 mm叁次非球面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加工精度,面形误差收敛到1/30λ(RMS)。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加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高精度非回转对称非球面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6年03期)
郑永成,黄文,张云飞,岳晓斌,吉方[2](2015)在《回转对称非球面磁流变加工几何模型与轨迹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磁流变抛光的原理与结构,简述了磁流变抛光的法向加工需求。针对一回转对称二次非球面工件和自研的PKC-1000Q2磁流变抛光机床,建立了加工过程的几何模型,分析了加工过程的结构可行性,并对四轴联动加工过程,建立了一种模型明确、计算简单的轨迹点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依赖CAD/CAM软件,易于和磁流变抛光驻留时间求解算法集成,也可以在其他加工领域参考应用。(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5年12期)
刘健,王绍治,张玲花,王君林[3](2013)在《数控超光滑加工高次回转对称非球面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高次回转对称非球面的全口径超光滑加工,对磨头的运动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超光滑加工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数控机床的机构,并对其光学表面的创成方式进行了描述。为了精确控制磨头的运动轨迹,提出了非球面驻留点的等误差递推求解算法进而分析了轨迹误差。计算了磨头位于不同位置时去除率的分布情况,并建立了驻留时间数学求解模型。在自研设备上对口径为150mm,非球面度为116μm的样件进行了超光滑加工。表面粗糙度方均根值由1.523±0.045nm降低至0.399±0.0238nm且分布均匀。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可以精确控制磨头的运动轨迹,从而保证表面粗糙度的均匀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3年08期)
郎治国,谭久彬[4](2010)在《大口径非球面的超精密回转扫描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基于衍射准直技术的f-θ透镜系统特性,进而提出一种大口径非球面轮廓测量方法。以二维相位板生成的衍射准直光束为测量基准光束,并以衍射光斑的暗线为位移基准,通过将超精密直线运动和超精密回转运动有机合成,实现了对大口径近平面非球面叁维轮廓的回转扫描测量。研制出了实验样机,可测量的大口径非球面直径达500 mm,单点稳定性优于1μrad/200 s,与AK100Fizeau干涉仪的比对测量结果为PV值=0.1λ和RMS值=0.05λ,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胜任大口径近平面非球面的叁维轮廓检测,为将顺序扫描法拓展至大口径范围深度非球面轮廓测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0年06期)
孔繁星[5](2010)在《切线回转法加工高次非球面光学零件轨迹成形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球面光学零件的加工一直是国内外公认的难题,目前采用数控车削和磨削技术来加工非球面,虽然能够加工出少量、单件、高精度的非球面光学零件,但要想得到高精度的面形,需要较长的加工时间,效率较低,而且按照现有的数控轨迹成形方法加工出的非球面光学零件存在波纹误差,很难保证局部面形精度,这种波纹误差会严重影响精密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为此,对切线回转法加工高次非球面光学零件的轨迹成形控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现有数控加工中的轨迹成形控制方法和非球面特性,提出切线回转法加工高次非球面光学零件轨迹成形控制理论,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加工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选用基于UMAC的PC+NC递阶式结构作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零传动驱动技术和模拟线性驱动器构成自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进给伺服系统,以实现叁轴联动控制。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方案由上、下位机两部分组成,上位机软件系统采用MicrosoftVisum C++6.0开发环境进行设计,主要完成人机交互功能模块设计、预处理计算、运动程序编制和上下位机通讯,其中运动程序采用UMAC自带的PVT插补算法和电子凸轮算法实现。以实际高次非球面光学零件为例进行轨迹成形控制仿真计算,得出轨迹成形过程中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的具体数值,分析其变化规律,按照运动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针对x、y轴及其合成的控制轨迹与理想轨迹之间的逼近关系分别进行分析。对已构建的控制系统进行误差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减小或消除控制系统误差的解决办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插补步长相同的情况下,用二次曲线分段逼近成形轨迹产生的逼近误差相对较小,能够提高非球面加工精度,切线回转轨迹成形法理论上能够减小或消除数控插补产生的波纹误差,保证加工过程中工件面形的连续光滑。(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0-03-01)
于兴滨,张清泉,张飞虎,张勇,陈超[6](2009)在《超声磁流变复合抛光回转非球面插补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磁流变复合抛光技术是针对具有小曲率半径的凹曲面或自由曲面光学元件的超精密抛光加工提出的新方法。设计开发了具有五轴四联动的超声磁流变复合抛光装置,针对该装置,结合超声磁流变复合抛光技术的特点,对回转对称非球面的数控插补算法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该算法的实现过程,并给出了仿真结果。利用该插补算法在该装置上对光学玻璃K9进行了抛光加工实验,得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抛光方法是一种高效的超光滑表明加工方法,可以稳定地获得表明粗糙度小于1nm的K9玻璃表面。(本文来源于《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09-11-21)
郎治国[7](2009)在《基于超精密回转扫描的大口径非球面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学加工和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口径范围深度非球面光学元件已成为天文光学、空间光学和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ICF)等领域中起支撑作用的关键部件之一。制约大口径非球面镜加工水平的关键,则取决于与制造要求相适应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对于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法,其致命缺陷是易于划伤光学元件的表面;而非接触式测量法中,全口径干涉法和子孔径拼接干涉法也因补偿透镜制作困难和拼接过程易产生误差累积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满足大口径范围深度非球面镜的加工需求,因此,开发和研制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的大口径非球面测量系统势在必行。课题“基于超精密回转扫描的大口径非球面测量技术研究”的目的是在基于f-θ透镜系统的大型非球面测量技术基础之上,探讨研究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的近平面大口径非球面叁维轮廓回转扫描测量技术,以二维位相板生成的衍射准直光束为测量基准光束,并以衍射光斑的暗线为位移基准,用超精密直线气浮导轨实现扫描光束的精确定位,大口径非球面镜的回转运动由超精密气浮转台实现。本课题为解决大口径近平面非球面叁维轮廓测量技术中的高精度和非接触问题开拓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并为研究真正意义上的大口径范围深度非球面测量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先期的准备工作。本课题的研究,在大型同步辐射用非球面镜、柱面镜以及细长型光学表面的叁维轮廓测量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从衍射型长程轮廓仪(LTP)的工作机理入手,分析了基于衍射准直技术的f-θ透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测量装置的实际结构,分析了影响系统斜度测量精度的各因素,为将衍射型LTP进一步拓展到大口径非球面测量技术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实现大口径非球面的叁维轮廓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精密回转扫描的大口径非球面测量系统。该系统通过将超精密直线运动和超精密回转运动有机合成,以实现被测表面的回转扫描测量,充分利用了回转基准运动精度高的技术优势,可大大减小由运动机构引入的斜度测量误差。针对叁维轮廓测量要求,提出了一种二维斜度光学扫描头结构。该扫描头包含两个可分别对径向及切向斜度进行测量的子扫描头,并能够对测点处的二维斜度信息进行同步采集,两个子扫描头中的误差补偿光路均能够实时、动态补偿由激光束角漂引起的斜度测量误差,进而有效减小由激光束角漂引起的叁维轮廓测量误差。结合基于超精密回转扫描的大口径非球面测量系统的结构组成,以矩阵光学和向量形式的折、反射定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各误差因素对二维斜度测量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对各误差因素的权重进行了比较,从而为系统研制过程中各部件的加工和选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为了减小衍射光斑的平滑过程引入的斜度测量误差,研究了一种曲线窗口旋滤波方法,并将滤波效果与传统滤波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曲线窗口旋滤波方法在有效滤除图像噪声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持衍射光斑暗线区域的光强分布特征,进而减小测量及参考光斑的亚像素定位误差。同时,为了选择高精度的数值重构方法,提出了一种对不同数值方法在频域内进行比较的评定方法,进而为选择重构精度高、噪声抑制能力强的数值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轮廓测量精度的提高。最后,根据预研目标,研制了基于超精密回转扫描的大口径非球面测量系统样机,并对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中选择了直径为50mm的平面镜作为被测对象,并将样机的测量结果与国际上轮廓测量水平较高的AK100菲索干涉仪进行比对,比对结果为:PV值=0.1λ,RMS值=0.05λ,从而验证了基于超精密回转扫描的大口径非球面测量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5-01)
闫锋,范镝,张斌智,殷龙海,李锐刚[8](2009)在《一种SiC非回转对称非球面的加工与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种SiC材质的非回转对称非球面元件,本文介绍了该元件的加工和检测方法。该实验件的理想面形方程为z=3λ(x3+y3)(x,y为归一化坐标,λ=0.6328μm),镜胚材料为Φ150mm的SiC,加工方式为数控机床和手工研抛相结合。在加工过程中为提高加工效率缩短加工时间,选择平面作为最接近表面并认为去除了面形中的倾斜项。去倾斜之前最低点的材料去除量为3.8μm,而去倾斜后则为2.06μm。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数字模板的非零位检测方法。直接采用Zygo平面干涉仪检测工件,检测结果可以分为叁部分:工件实际面形与理想面形的误差,工件理想面形与平面波前的误差和非共路误差。其中第二部分可以事先计算出来并转换为系统误差文件在检测过程中自动去除。通过在相同条件下检测一个已知的球面样板验证了非共路误差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在一次测量中可直接得到面形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这种检测手段最后测得实验件的面形精度PV达到0.327λ,RMS优于0.025λ,达到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09年03期)
顾莉栋[9](2009)在《切线回转法加工大型高次非球面光学零件新原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球面光学零件加工是国内外公认的难题。为解决非球面光学零件加工难,成本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切线回转法加工高次非球面光学零件的新原理。切线回转法加工原理适用于加工包括球面,二次非球面以及高次非球面光学零件。本文着重研究了加工大型非球面的原理,首先对加工原理进行了理论精度分析;其次,根据精度分析,进行了φ250~400nm大口径非球面机床结构设计;最后提出了机床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这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以上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切线回转法加工大型非球面从原理上来说是正确的,可行的,并且提高了高次大型非球面光学零件的加工效率,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09-03-01)
王洋[10](2009)在《切线回转法加工高次小型非球面光学零件新原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球面光学零件加工是超精密加工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内外公认的难题。为了解决非球面光学零件的加工难,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切线回转法加工小型高次非球面光学零件的新原理。本文阐述了切线回转法的加工原理,建立了加工小型非球面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加工原理精度分析,设计了适用于加工φ2~10mm小口径非球面光学零件的机床结构,并提出了机床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通过以上研究,可得到如下结论:切线回转法加工原理是正确的,对于加工小型高次非球面光学零件是可行的,并且该原理提高了非球面光学零件的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改善了加工质量。(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09-03-01)
回转非球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磁流变抛光的原理与结构,简述了磁流变抛光的法向加工需求。针对一回转对称二次非球面工件和自研的PKC-1000Q2磁流变抛光机床,建立了加工过程的几何模型,分析了加工过程的结构可行性,并对四轴联动加工过程,建立了一种模型明确、计算简单的轨迹点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依赖CAD/CAM软件,易于和磁流变抛光驻留时间求解算法集成,也可以在其他加工领域参考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转非球面论文参考文献
[1].徐乐,张春雷,代雷,张健.高精度非回转对称非球面加工方法研究[J].中国光学.2016
[2].郑永成,黄文,张云飞,岳晓斌,吉方.回转对称非球面磁流变加工几何模型与轨迹计算[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5
[3].刘健,王绍治,张玲花,王君林.数控超光滑加工高次回转对称非球面镜[J].中国激光.2013
[4].郎治国,谭久彬.大口径非球面的超精密回转扫描测量技术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0
[5].孔繁星.切线回转法加工高次非球面光学零件轨迹成形控制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
[6].于兴滨,张清泉,张飞虎,张勇,陈超.超声磁流变复合抛光回转非球面插补算法研究[C].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09
[7].郎治国.基于超精密回转扫描的大口径非球面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8].闫锋,范镝,张斌智,殷龙海,李锐刚.一种SiC非回转对称非球面的加工与检测[J].光电工程.2009
[9].顾莉栋.切线回转法加工大型高次非球面光学零件新原理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
[10].王洋.切线回转法加工高次小型非球面光学零件新原理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