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不稳定型压缩骨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法结合体位复位,康复训练,抗骨质疏松治疗,胸腰椎体压缩骨折
不稳定型压缩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闫万里,金苗[1](2017)在《手法结合体位复位、康复训练、抗骨质疏松治疗稳定型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手法结合体位复位、康复训练、抗骨质疏松治疗稳定型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稳定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给予手法结合体位复位、康复训练、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给予腰下垫高体位复位,抗骨质疏松治疗。2组均治疗2周,回家后继续以卧床休养为主,治疗组继续进行腰背肌主动锻炼,8周后开始佩戴硬质腰围下地行走活动,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等级、JOA腰背痛治疗成绩评分比较,治疗后VAS评分较前降低,Barthel指数评定等级、JOA腰背痛治疗成绩评分均较前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结合体位复位、康复训练、抗骨质疏松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后遗腰背部困痛症状少。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对设备和技术要求低等特点。(本文来源于《长治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杨伟光,欧志峰,杨炳潮[2](2008)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稳定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稳定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稳定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5例,与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15例进行对照。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PVP组病人在腰背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的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PVP技术,具有创伤小、疼痛缓解效果好的特点,减少了传统外科治疗的风险。能使患者早期恢复日常活动,避免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08年10期)
陈建鸿,肖劲夫[3](2000)在《快速复位法治疗稳定型胸腰椎屈曲性压缩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骨折乃常见之创伤 ,有人统计占全身骨折总数的 4.3 % ,而 70 %病例发生于胸腰椎的交界部位 ,其中因成角暴力使脊柱骤然过度屈曲而引起屈曲性压缩骨折又占脊柱骨折的 72 .2 %。对脊柱压缩骨折的处理 ,各家意见不一。早在我国元代危亦林着的《世(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00年04期)
陈建鸿[4](1999)在《快速复位法治疗稳定型胸腰椎屈曲性压缩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院从1993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稳定型胸腰椎屈曲性压缩骨折患者50例。采用快速复位,伤椎垫枕和背伸练功方法进行治疗。随访5-21个月,结果优94%,良6%。结论认为用此种方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最大限度恢复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特性及(本文来源于《西藏医药杂志》期刊1999年S1期)
何志敏[5](1994)在《稳定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进展及后遗腰背疼痛的预防(附23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骨折较多见,稳定型的胸腰椎压缩骨折发病率则更高。通常我们按传统治疗即绝对卧硬板床8~12周,然后行5点或叁点支撑锻炼,或长期石膏背心固定法。大多数患者均后遗腰背疼痛。目前,我们应用腰背肌功能锻炼自身复位法治疗稳定型胸腰椎压缩骨折19例,不稳定型骨折4例,效果较满意。(本文来源于《厂矿医学》期刊1994年04期)
不稳定型压缩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稳定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稳定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5例,与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15例进行对照。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PVP组病人在腰背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的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PVP技术,具有创伤小、疼痛缓解效果好的特点,减少了传统外科治疗的风险。能使患者早期恢复日常活动,避免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稳定型压缩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1].闫万里,金苗.手法结合体位复位、康复训练、抗骨质疏松治疗稳定型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7
[2].杨伟光,欧志峰,杨炳潮.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稳定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内蒙古中医药.2008
[3].陈建鸿,肖劲夫.快速复位法治疗稳定型胸腰椎屈曲性压缩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
[4].陈建鸿.快速复位法治疗稳定型胸腰椎屈曲性压缩骨折[J].西藏医药杂志.1999
[5].何志敏.稳定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进展及后遗腰背疼痛的预防(附23例报告)[J].厂矿医学.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