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交叉点信号相位设计的线性控制方法

位移交叉点信号相位设计的线性控制方法

一、错位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的线性控制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永红,刘宁[1](2021)在《城市错位交叉口交通改善措施研究——以赣州河套老城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研究总结错位交叉口运行特点,提出错位交叉口四大优化改善策略,降低错位交叉口对路网通行效能的负面影响。赣州河套老城区红旗大道沿线为典型的错位交叉口,同时运用左转右置渠化和双向绿波协调控制,并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对方案进行仿真评价,综合改善措施能有效缓解交叉口交通流的延误。

孙建成[2](2020)在《基于VISSIM仿真的错位交叉口间距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方便了人们出行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问题。其中交叉口作为道路的枢纽和节点在交通运行中起着转换交通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普通平面十字交叉口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不管是在交通渠化还是信号配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使得平面十字交叉口的交通管控技术日渐成熟。但在城市平面交叉口中,有一种特殊的交叉口,错位交叉口,是由两个或三个T型交叉口组成,一般为一条主干路,两条次干路,且对向的交通量大致相同,间距在100到500米之间。错位交叉口的设置分离了冲突点,使车辆通行更加安全,但是通行能力却大大降低。人们通常用十字交叉口的控制方式对错位交叉口进行控制,但这种控制方式对其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交通流的死锁,造成整个路网的瘫痪,因此对于错位交叉口,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处理方案,一种是通过改造,将错位交叉口改造成一个大型的十字交叉口,通过十字交叉口的控制方式对其进行控制,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历史遗留和拆迁等原因,使得错位交叉口的改造有很大的难度,因此人们想出了另一种方案,就是改进其交通控制方式。目前对错位交叉口的控制方案一般有三种,其一是将错位交叉口的看作一个十字交叉口,通过十字交叉口的信号控制对其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式适用于两个T型口间距较小的情况。其二是将两个T型口模仿“绿波”进行协调控制,其三则是将错位交叉口看作两个独立的交叉口进行单点信号控制。要最大限度的减小错位交叉口对城市交通流造成的不良影响,实现错位交叉口的合理信号控制,必须对错位交叉口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其进行综合控制。本文通过对城市平面道路交叉口的类型及控制方式进行分析,分别做了以下方面的内容:(1)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对错位交叉口的实地调查,分析总结了普通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错位交叉口的特点,计算出了交叉口功能区的长度,并通过实地调查的数据对错位交叉口的交通量,速度等进行了分析,得到出错位交叉口主干路在不同交通量下的车头时距分布符合M3分布,分析了影响交叉口间距的因素。(2)通过对比各种交通仿真软件,选定VISSIM4.3作为本文研究的工具,并以实际调查的数据对仿真参数进行了标定,首先对期望速度和驾驶员行为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选取其中敏感度较高的参数,通过遗传算法和SPSA算法相结合的方式,用Matlab和VB语言对参数标定系统进行了开发。(3)以实际错位交叉口为原型,通过AUTOCAD软件对不同间距的错位交叉口进行了绘制并导入VISSIM仿真软件,通过2223次仿真,9336600s的仿真时长,评价得出各影响因素下的排队长度和排队次数。通过分析排队长度和排队次数的变化趋势,得出了与交通量相适应的最佳周期环境下稳定交通流在不同设计速度、不同交通量、不同信号控制方法的错位间距阈值,并将货车比例作为修正系数进行考虑,在设计车速60km/h时,取值60m,其他设计车速条件下进行相应折算,并与仿真得出的结果进行整合,最终得出最合理的错位间距阈值,最后利用稳定交通流距离下的交叉口最小间距为标准对错位间距进行验证,发现得到的错位间距的阈值是可行的,具有工程实际价值。

吴先宇,李璐兵[3](2019)在《基于间距临界值的短连线交叉口信号优化方法》文中认为应用美国NEMA标准和Paramics仿真,首次引入间距临界值的概念,研究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控制优化方法.首先,基于交通特性分析,按照信号控制方式将短连线交叉口分为信号合并和信号协调两类.进而构建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式选择模型,通过两个交叉口间的间隔距离与临界值的比对来判断信号控制方式的类型.基于美国NEMA TS-2标准中提出的双环相位结构,分别建立两种控制方式对应的信号相位相序设置策略和信号配时方法.最后,利用Paramics交通仿真软件对实际调研的两处典型短连线交叉口的现状交通方案和优化改进后的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仿真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达到了优化效果,同时也说明提出的短连线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有效且可行.

裴煦[4](2017)在《A型群组式畸形交叉口信号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更好地解决老旧城区道路畸形交叉口交通组织混乱、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常见畸形交叉口的几何形状特征,提出群组式畸形交叉口的概念,并进行型式分类.基于不同型式的交叉口交通运行特征,提出A型群组式畸形交叉口信号优化策略,并选取工程实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型群组式畸形交叉口信号优化策略后,交叉口的交通延误明显减小,交通运行效率得到显着提高.研究结果对老旧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策略的制定及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裴煦[5](2015)在《非典型畸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交叉口是制约城市道路网运行水平的关键因素。畸形交叉口大体上可以分为较规则和不规则两类。虽然不规则畸形交叉口数量不是很多,但由于这类交叉口周边情况复杂,线形交错,交通流之间的冲突点、冲突方向交错分布等原因,这些畸形交叉口往往成为城市道路网中的“堵点”和“黑点”,也是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论文主要开展了不规则畸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的研究。论文在广泛调查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的基础上,对畸形交叉口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将畸形交叉口划分为典型和非典型畸形交叉口两大类。将各种不规则的畸形交叉口归并为非典型畸形交叉口,并细分为单点式、群组式及环形等三种类型。针对某些城市实际的五种非典型畸形交叉口开展了现场调查,对其几何线形参数与交通运行参数进行了分析;基于交叉口的几何线形(包括道路交叉角度、转弯半径等)等限制条件,分析了其对行驶车速、行车延误与排队长度的量化影响,并构建了相应的关系模型。针对非典型畸形交叉口交通控制问题,基于交通冲突的严重程度分析,以及交叉角度和车辆速度的关系,对各流向相位组成的原则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基于交通冲突严重性判断的非典型畸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的一般性方法和程序,提出了A型群组式畸形交叉口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法。最后,分别选取单点式非典型畸形交叉口(K型)、群组式非典型畸形交叉口(A型)和多路环形交叉口作为案例,对论文所提出信号控制方法进行了应用分析。实例验证表明所提出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曹旭东,刘鹏鹏,郑鹏,袁智超,苟建元,王建奇[6](2014)在《近距离错位交叉口的新型交通渠化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城市道路中有一类特殊的平面交叉口——近距离错位交叉口,如果处理不当会对道路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影响。要想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条件,实现近距离交叉口的合理控制,就需要根据交叉口的地理位置、交通环境、交通结构组成等进行综合调控。以天津市西湖道-红旗路-雅安道错位交叉口为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多个优化方案,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模拟仿真分析,找出最优方案,并探讨实施条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汪滢,张兴强,胡显文[7](2013)在《基于VISSIM的交叉口交通改善方案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公路进行交通改善的周期长、成本高。好的改善方案应不仅能有效解决眼前问题,更能应对较长时间内的交通增长,所以在公路改善方案论证中,交通改善方案应对未来交通量增长的适应性研究尤为重要。文中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VISSIM仿真的道路改善方案适应性定量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该方法能预测改善方案所适应阈值交通量,并以深圳市某城乡结合部一处错位交叉口为例进行改善方案设计及其适应交通量阈值研究。

何春光,刘小勇,孙亮,王小艳[8](2013)在《城市道路错位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针对错位交叉口交通特点,根据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交通流特性及道路交通条件,提出了协调主要车流、以错位交叉口中主要的T形交叉口相位设计为基础的相位方案,以及着重考虑交通安全的信号协调控制方法;通过VISSIM软件对错位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在采用信号协调控制方案后,交叉口各进口的平均延误均有所下降;同时减少交叉口的冲突点数量,有利于减少交叉口延误和改善交通安全。

刘小明,郑淑晖[9](2012)在《无灯控错位交叉口交通流模型研究》文中提出错位交叉口交通特性研究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错位交叉口交通管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无灯控错位交叉口交通流间的冲突过程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元胞自动机行为规则,进而应用上述规则对不同参数设置下的交通流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和讨论了主路进口道交通流密度变化对不同路段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错位交叉口主路上较小的车流密度也能导致主路进口道及两T型口中间路段发生交通堵塞,每个T型口主路进口道交通流量变化会对另一个T型口主路进口道交通流平均速度产生较大影响,此外,无灯控下的交通堵塞也会呈现周期性的排队-消散过程。上述方法及结果可为错位交叉口实施信号控制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陈小红[10](2012)在《混合交通环境下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号配时参数优化设计是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又复杂的实际问题,它涉及到交通方式路权分配及出行者效益。混合交通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典型特性,多种交通方式混合出行使道路交通管理具有较强的不可操作性。因此,科学地研究混合交通环境下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模型,为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创建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等提供保障,为开发混合交通环境下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立足于城市道路交通混合交通流运行特性及构成,将混合交通流对信号控制方案的影响归纳为交叉口机动车与慢行交通之间路权的不合理分配以及路段行人过街信号对机动车流的干扰。依据交通控制原理,结合“机非共存”的思想,形成混合交通环境下交通控制的三类研究问题:(1)交叉口多交通方式整体优化控制方案;(2)路段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案;(3)混合交通区域多目标协调控制方案。三类问题的研究层层递进,构成一个点-线-面的研究结构,探讨适合我国典型混合交通特性的信号控制方案。本文完成的主要科研工作和研究成果有如下四个方面:(1)针对信号控制交叉口机动车与慢行交通之间出行效益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分析交叉口混合交通结构对信号控制方案的影响,建立了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根据机动车与慢行交通的混合比例确定控制性能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北京市不同混合交通结构的交叉口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适合于慢行交通混合比例较大的信号控制交叉口。(2)针对主次干道相交且慢行交通流量较大的路口,关键相位主干道较宽、非关键相位车辆绿灯时间较短无法满足同相位行人一次过街的问题,结合机动车信号兼控行人方案,对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设置方法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新的交叉口行人信号灯控制方案,并建立了该方案下交叉口行人控制延误计算模型及配时参数优化模型。以北京市典型主次干道相交的两相位信号交叉口为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当次干道行人进口道慢行交通流量较大时,该方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针对路段行人过街信号与上下游交叉口协调控制的问题,通过分析路段行人过街信号对下游交叉口控制方案的影响,验证了路段行人过街信号与上下游交叉口协调控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机动车流的离散特性,给出了车队延误计算模型,并依据协调控制原理,提出了混合交通环境下路段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协调控制优化方案,建立了该方案下交叉口绿信比与相位差共同优化模型以及人行横道绿信比优化模型。以北京市某人行横道及上下游交叉口组成的路段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协调优化方案可行有效,在单点控制方案、不考虑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案、以及本文提出的考虑行人过街信号的协调控制方案下,各指标值按“协调优化”—“单点控制”—“不考虑行人过街信号的协调”的顺序逐渐增大,进一步验证了研究路段人行横道行人过街信号与上下游交叉口协调控制的必要性。(4)针对混合交通环境下区域协调控制信号配时参数优化设计的问题,从定性的角度给出了混合交通环境协调控制区域的界定方法,通过分析慢行交通短距离出行特性对区域控制配时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公共信号周期时长和绿信比共同优化的多目标双层规划模型及算法;通过研究相位差与行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行程时间为约束条件的相位差优化模型及算法。以北京市某混合交通控制区域为例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际调查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案在路网通行能力及出行者延误方面的改进效果。

二、错位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的线性控制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错位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的线性控制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错位交叉口交通改善措施研究——以赣州河套老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错位交叉口概述
    1.1 错位交叉口组成形式
    1.2 错位交叉口运行特点
    1.3 错位交叉口改善难点
2 改善优化对策
    2.1 交叉口工程改造
    2.2 交叉口组织改善
    2.3 交叉口信控优化
    2.4 交叉口渠化设计
3 改善实例
    3.1 背景概况
    3.2 改善方案
    3.3 仿真分析
4 结语

(2)基于VISSIM仿真的错位交叉口间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交叉口间距
        1.2.2 排队长度
    1.3 研究现状总结分析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错位交叉口间距研究基础
    2.1 城市平面交叉口概述
        2.1.1 城市平面交叉口类型
        2.1.2 平面交叉口的通行方向和冲突点
    2.2 错位交叉口的类型及特征分析
        2.2.1 错位交叉口的类型
        2.2.2 城市错位交叉口特征分析
        2.2.3 错位交叉口的交通现状
    2.3 错位交叉口功能区
        2.3.1 交叉口功能区含义
        2.3.2 上游功能区长度
        2.3.3 下游功能区长度
        2.3.4 交叉口功能区建议值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3.1 交通调查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内容
        3.1.3 调查方案
    3.2 调查数据分析
        3.2.1 交通流基本理论
        3.2.2 交通量分析
        3.2.3 速度分析
        3.2.4 交通流量——速度模型参数关系分析
        3.2.5 车头时距分析
    3.3 错位交叉口间距的影响分析
        3.3.1 信号控制错位交叉口间距影响因素
        3.3.2 城市道路功能
        3.3.3 交叉口的车型组成
        3.3.4 信号配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模型的搭建与参数标定
    4.1 仿真软件的选取与交叉口模型的搭建
        4.1.1 交通仿真模型需满足的条件
        4.1.2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选取
        4.1.3 交叉口微观仿真模型的搭建
    4.2 微观仿真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4.2.1 期望速度的敏感性分析
        4.2.2 驾驶员行为参数敏感性分析
    4.3 微观仿真模型参数标定方法
        4.3.1 期望速度参数标定
        4.3.2 驾驶员行为参数标定方法
        4.3.3 驾驶员行为参数标定系统开发
    4.4 仿真模型有效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条件下错位交叉口间距阈值的确定
    5.1 Vissim仿真参数设置
        5.1.1 道路几何参数
        5.1.2 错位交叉口绘制
        5.1.3 交通参数设置
        5.1.4 检测器与评价设置
        5.1.5 仿真参数设置
    5.2 错位交叉口间距阈值确定
        5.2.1 视为一个交叉口的信号控制
        5.2.2 视为两个交叉口的信号协调控制
    5.3 基于交通流稳定距离的安全间距验证
        5.3.1 路段交通流运行状态特征及安全距离的界定
        5.3.2 交通流稳定距离分析
        5.3.3 交通流稳定距离判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3)基于间距临界值的短连线交叉口信号优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短连线交叉口信号控制选择模型
    1.1 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控制类型
    1.2 信号控制方式的选择模型
2 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协调优化方法
    2.1 信号协调优化方法
    2.2 实例交叉口数据调查
    2.3 信号协调优化方法的应用
3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合并优化方法
    3.1 信号合并优化方法
    3.2 实例交叉口数据调查
    3.3 信号合并优化方法的应用
4结论

(4)A型群组式畸形交叉口信号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群组式畸形交叉口的界定
2 A型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特征
    2.1 对称大A窄型
    2.2 对称大A宽型
    2.3 主次大A型
    2.4 主次小A型
    2.5 对称小A型
3 信号优化策略分析
    3.1“对称大A窄型”信号优化策略
    3.2“对称大A宽型”信号优化策略
    3.3“主次大A型”信号优化策略
    3.4“主次小A型”信号优化策略
    3.5“对称小A型”信号优化策略
4 案例分析
    4.1 交叉口运行现状分析
    4.2 优化策略及仿真分析
        4.2.1 交通流向优化
        4.2.2 信号配时及协调优化
    4.3 仿真分析
5 结束语

(5)非典型畸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道路平面交叉口分类及交通控制策略
        1.2.2 畸形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法
        1.2.3 畸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畸形交叉口的界定和分类
    2.1 畸形交叉口的界定
    2.2 畸形交叉口的分类
        2.2.1 按相交道路条数划分
        2.2.2 按是否设置立交道路划分
        2.2.3 按交叉口几何形状划分
        2.2.4 按畸形交叉口几何形状规则性划分
        2.2.5 按照研究范围内交叉口数量划分
    2.3 畸形交叉口存在问题及改善方法
        2.3.1 畸形交叉口特点和存在问题
        2.3.2 畸形交叉口改善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非典型畸形交叉口几何线形特征与交通运行特性
    3.1 非典型畸形交叉口几何线形特征
        3.1.1 K型交叉口
        3.1.2 A型交叉口
        3.1.3 XY型交叉口
        3.1.4 大字型交叉口
        3.1.5 多路环形交叉口
    3.2 非典型畸形交叉口交通运行特性
        3.2.1 K型交叉口
        3.2.2 A型交叉口
        3.2.3 XY型交叉口
        3.2.4 大字型交叉口
        3.2.5 多路环形交叉口
    3.3 交通运行参数-几何线形参数关系
        3.3.1 行驶车速-交叉角度
        3.3.2 行车延误-转弯半径
        3.3.3 排队长度-转变半径
        3.3.4 行驶车速-环岛半径-交织段长度
        3.3.5 行车延误-环岛半径-交织段长度
    3.4 非典型畸形交叉口渠化设计原则
    3.5 本章小结
4 非典型畸形交叉口信号优化控制方法
    4.1 信号优化控制的基本思路
    4.2 非典型畸形交叉口信号优化控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4.2.1 交通流线分析
        4.2.2 交通冲突点数量确定
        4.2.3 交通冲突强弱界定
        4.2.4 相位方案制定
        4.2.5 交通渠化设计
    4.3 A型群组式畸形交叉口信号优化控制方法
        4.3.1 信号控制优化思想
        4.3.2 大A对称窄型
        4.3.3 大A对称宽型
        4.3.4 大A主次型
        4.3.5 小A主次型
        4.3.6 小A对称型
    4.4 多路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K型—单点式非典型畸形交叉口案例
        5.1.1 交通流线分析
        5.1.2 交通冲突点数量确定
        5.1.3 交通冲突点强弱界定
        5.1.4 相位方案制定
        5.1.5 信号配时参数计算
        5.1.6 方案对比分析
    5.2 A型—群组式非典型畸形交叉口案例
        5.2.1 现状仿真
        5.2.2 优化方案仿真
        5.2.3 方案对比分析
    5.3 多路环形交叉口案例
        5.3.1 现状仿真
        5.3.2 仿真方案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近距离错位交叉口的新型交通渠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近距离错位交叉口
2 实例分析
    2.1 交叉口现状
    2.2 近距离错位交叉口左转右置渠化设计
    2.3 近距离交叉口模拟仿真分析与方案评价
        2.3.1 备选方案
        2.3.2 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对比分析
3 交通渠化方法的进一步探究
4 结语

(7)基于VISSIM的交叉口交通改善方案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改善方案适应性研究方法
2 实例分析
    2.1 改善方案
        2.1.1行车线路改造
        2.1.2调整信号配时
    2.2 改善方案仿真评价
3 基于仿真的改善方案适应性分析
4 结语

(8)城市道路错位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错位交叉口特性调查与分析
    1.1 错位交叉口交通调查
    1.2 交叉口冲突点分析
2 错位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的方法及VISSIM仿真分析
    2.1 错位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设计步骤
        2.1.1 确定协调的主要车流
        2.1.2 确定主要交叉口, 进行相位相序设计
        2.1.3 确定周期时长、信号配时及相位差, 验证行人过街最短时间
    2.2 VISSIM仿真评价
3 结语

(9)无灯控错位交叉口交通流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问题描述与建模
    2.1 路段及路口区域内的跟车行为规则
    2.2 路口区域冲突处理规则
3 模拟与分析
4 研究结论

(10)混合交通环境下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论文依托与来源
    1.2 研究现状
        1.2.1 机动车交通环境下交通控制方法
        1.2.2 混合交通环境下交通控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相关参数
        2.1.1 交通信号控制参数
        2.1.2 主要控制性能指标
        2.1.3 交通信号控制方式
        2.1.4 行人信号灯和自行车信号灯
    2.2 混合交通结构
        2.2.1 混合交通流
        2.2.2 混合交通结构
    2.3 交通关联度
    2.4 非线性规划
        2.4.1. 非线性规划模型
        2.4.2 最优性条件及非线性互补问题
        2.4.3 非线性规划的求解算法
    2.5 多目标规划
        2.5.1 多目标规划
        2.5.2 求解算法
    2.6 双层规划
        2.6.1 双层规划模型
        2.6.2 双层规划可行性和最优性
        2.6.3 求解算法
3 混合交通环境下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方案研究
    3.1 交叉口定时控制信号配时参数优化原则
    3.2 单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
        3.2.1 问题分析
        3.2.2 控制性能指标选取
        3.2.3 控制性能指标系数标定
        3.2.4 配时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及算法
        3.2.5 模型验证
    3.3 基于行人专用相位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
        3.3.1 问题分析
        3.3.2 基于行人专用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案
        3.3.3 行人延误计算模型
        3.3.4 信号配时参数优化模型与算法
        3.3.5 模型验证
    3.4 案例分析
        3.4.1 基本数据采集
        3.4.2 方案优化
    3.5 本章小结
4 混合交通环境下路段行人过街信号与上下游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案研究
    4.1 干道信号协调控制配时参数优化原则
    4.2 路段行人过街与上下游交叉口系统分析
        4.2.1 路段行人过街与上下游交叉口系统构成
        4.2.2 路段人行横道主要信号控制方式
        4.2.3 路段机动车流离散特性分析
        4.2.4 路段行人过街信号对下游交叉口控制方案的影响
    4.3 考虑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协调控制方案设计
        4.3.1 假定条件
        4.3.2 方案设计
    4.4 机动车延误计算模型
    4.5 路段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案
        4.5.1 主要协调方向判断
        4.5.2 公共信号周期时长
        4.5.3 交叉口绿灯时间与相位差共同优化模型
        4.5.4 人行横道绿信比优化模型
    4.7 案例分析
        4.7.1 案例设计
        4.7.2 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混合交通环境下区域协调控制优化方案研究
    5.1 混合交通环境下现有区域协调控制方案存在的问题
        5.1.1 区域信号协调控制概述
        5.1.2 区域信号协调控制的研究现状
        5.1.3 存在的问题
    5.2 混合交通区域协调控制基本概念
        5.2.1 混合交通环境下控制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5.2.2 混合交通环境下控制区域界定方法
        5.2.3 混合交通环境下区域信号协调控制的定义
    5.3 混合交通环境下区域协调控制方案设计
        5.3.1 假定条件
        5.3.2 设计思路
        5.3.3 方案流程
    5.4 混合交通环境下区域控制性能优化指标
        5.4.1 通行能力
        5.4.2 机动车平均延误
        5.4.3 慢行交通平均延误
        5.4.4 机动车路段平均行程时间
    5.5 混合交通环境下区域控制配时参数优化方案
        5.5.1 周期时长与绿信比多目标双层规划模型
        5.5.2 相位差优化模型
        5.5.3 求解算法
    5.6 混合交通区域协调控制案例分析
        5.6.1 模型验证
        5.6.2 实例应用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错位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的线性控制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错位交叉口交通改善措施研究——以赣州河套老城区为例[J]. 杨永红,刘宁.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1(10)
  • [2]基于VISSIM仿真的错位交叉口间距研究[D]. 孙建成.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基于间距临界值的短连线交叉口信号优化方法[J]. 吴先宇,李璐兵.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9(04)
  • [4]A型群组式畸形交叉口信号优化策略研究[J]. 裴煦. 交通工程, 2017(05)
  • [5]非典型畸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 裴煦. 东北林业大学, 2015(04)
  • [6]近距离错位交叉口的新型交通渠化方法[J]. 曹旭东,刘鹏鹏,郑鹏,袁智超,苟建元,王建奇. 交通标准化, 2014(19)
  • [7]基于VISSIM的交叉口交通改善方案适应性研究[J]. 汪滢,张兴强,胡显文. 公路与汽运, 2013(05)
  • [8]城市道路错位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J]. 何春光,刘小勇,孙亮,王小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9]无灯控错位交叉口交通流模型研究[J]. 刘小明,郑淑晖.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2(05)
  • [10]混合交通环境下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模型研究[D]. 陈小红. 北京交通大学, 2012(09)

标签:;  ;  ;  

位移交叉点信号相位设计的线性控制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