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野生盘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脂尾分型
野生盘羊论文文献综述
王鑫悦,曹行,吕士鹏,王琼,刘玲玲[1](2019)在《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的脂尾形态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的脂尾形态特征以及脂尾大小对体尺指数的影响。以216只饲养条件相同、体况良好的75日龄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为研究对象,计算脂尾性状的变异系数,再根据脂尾性状采用R语言K-mean聚类分析方法对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进行分析,研究脂尾的分离分化情况,并用SPSS 19.0对回交二代各类型脂尾羊的7个体重体尺指数(体重、体长指数、胸围指数、管围指数、体躯指数、肢长指数和胸指数)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分为4个类型:小尾型、中尾型、大尾型和肥尾型;肥尾型体长指数极显着大于小尾型(P<0.01),大尾型体躯指数极显着大于小尾型(P<0.01),大尾型和肥尾型胸围指数、胸指数极显着大于小尾型(P<0.01),各尾型间的体重、管围指数、肢长指数差异不显着(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回交二代的脂尾出现了性状分离,脂尾越大其体型越大,但体重无明显变化;结合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的体型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的特点,大尾型和肥尾型在体型上更趋近于巴什拜羊,小尾型则在尾型上更趋近于野生盘羊。(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8期)
马云,马海玉,吕士鹏,曹行,刘武军[2](2019)在《野生盘羊杂交二代群体体型结构分化特征及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16只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二代羔羊(75日龄)进行群体体型结构分化分析,用R语言K-mean进行聚类分析,按脂尾体积大小分成中尾(Ⅰ组)、肥尾(Ⅱ组)、小尾(Ⅲ组)和大尾(Ⅳ组)共4组,以分析脂尾显着差异的四组间体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Ⅳ组试验羊的胸宽和胸围极显着高于Ⅰ组和Ⅲ组(P<0.01);Ⅱ组试验羊的胸围极显着高于Ⅰ组和Ⅲ组(P<0.01);Ⅰ组羔羊胸围显着高于Ⅲ组(P<0.05);在体重、体长、胸深、管围方面,4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构建体重和体尺指标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7.055+0.294X1(体高)+0.231X2(体长)+0.098X3(胸围)+0.39X4(胸深)。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盘羊杂交二代75日龄羔羊群体之间产生了体型分化,主要表现在胸围和胸宽。(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陈强强,李美玲,王旭,Faisal,Mueen,Qamer,王鹏[3](2019)在《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潜在生态廊道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识别野生动物的适宜生境并在适宜生境之间构建生态廊道能够提高生境连通性,有利于加强种群间基因交流并缓解生境破碎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本研究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马可波罗盘羊(Ovis polii)的核心生境斑块,运用廊道设计模型Linkage Mapper识别最低成本廊道并确定其优先级。结果表明,马可波罗盘羊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保护区西北部,核心生境斑块少且破碎化明显,夏冬两季核心生境斑块均为28个,潜在生态廊道分别为45和47条。采用成本加权距离与欧几里得距离之比(CWD:EucD)以及成本加权距离与最低成本路径长度之比(CWD:LCP)两种度量方法评估了生态廊道的质量与重要性。以CWD:EucD来衡量,夏季质量最高的4条廊道分别是皮斯岭至帕日帕克、同库至马尔洋、科克吐鲁克至帕日帕克,以及哈尔努孜至同库;冬季质量最高的3条廊道分别是其克尔克尔至亚希洛夫、萨提曼至依西代尔、其克尔克尔至科克吐鲁克。CWD:LCP分析表明,夏季质量最高的廊道分别是哈尔努孜至阔克加尔和阔克加尔至马尔洋;冬季质量最高的廊道分别是爱勒米希至塔萨拉、沙尔比列西南至依西代尔。利用流中心性评估各核心生境斑块和廊道的重要性表明,帕日帕克、塔萨拉和马尔洋这叁个斑块在促进马可波罗盘羊迁移扩散方面的贡献值最高。夏季皮斯岭至帕日帕克、同库至马尔洋和马拉特至其克尔克尔这3条廊道的贡献值最高;冬季爱勒米希至塔萨拉、沙尔比列至沙尔比列西南和铁尔布尔列至沙尔比列这3条廊道的贡献值最高,上述核心生境斑块和生态廊道在维持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种群迁徙扩散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赞坎、沙尔比列等斑块虽然面积小、贡献值低,但起到了维持景观中重要斑块连通的踏脚石作用,其重要性也不可忽略。研究结果可为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有效保护、保护区功能区划优化以及当地基础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提供科学指导。(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9年02期)
赵兴旺,苏文凯,南海艳,张星星,吴桐忠[4](2019)在《野生盘羊消化道线虫的形态学观察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寄生虫蠕虫学完全剖解法对野生盘羊消化道内容物进行反复沉淀检查,将收集的虫体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鉴定,发现线虫12种,即塔里木马歇尔线虫、蒙古马歇尔线虫、北方奥斯特线虫、西方奥斯特线虫、普通奥斯特线虫、蛇形毛圆线虫、艾氏毛圆线虫、透明毛圆线虫、斯氏毛圆线虫、奥利春细颈线虫、长刺鞭虫和绵羊斯氏线虫。(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陈强强,李美玲,韩芳,汪沐阳,徐文轩[5](2018)在《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种群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采用地图样带法分别调查了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Ovis ammon polii夏季(6—8月)和冬季(11月)的种群分布与数量。本研究共设16条样带,调查总面积1 236. 48 km2。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马可波罗盘羊主要分布在卡拉其古、萨热吉勒尕、色日克塔什、卡拉吉勒嘎、皮斯岭、赞坎等沟谷中。无论夏季和冬季,萨热吉勒尕和色日克塔什均是保护区内盘羊密度最高的区域。夏季马可波罗盘羊种群数量(1 278±569)只,冬季(1 815±827)只。马可波罗盘羊集群大小2~98只,平均集群大小为(14. 54±1. 33)只/群。夏季雌雄比为3. 09∶1,冬季雌雄比为3. 83∶1。过度放牧、矿产开发、围栏建设等是威胁马可波罗盘羊生存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生态廊道、严格划定禁牧区等措施促进马可波罗盘羊种群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8年06期)
索南吉,完代才让,丁考仁青[6](2016)在《含1/4野生盘羊基因羊杂交改良欧拉羊试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含1/4野生盘羊基因公羊与欧拉羊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体形外貌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欧拉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含1/8野生盘羊基因羊在体形外貌上具有明显肉用羊特征,初生~12月龄体重较欧拉羊高,差异显着(P<0.05),杂种优势表现比较突出。(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乌兰,郑文新,高维明,阿布力孜·阿布力米提,宫平[7](2015)在《野生盘羊·家羊及其杂交F_1代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盘羊及其杂交后代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法]对新疆野生盘羊、绵羊及其杂交F1代的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盘羊及与其绵羊的杂交F1代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于绵羊,而其碱性磷酸酶含量低于绵羊,差异极显着(P<0.01)。盘羊的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淋巴细胞、谷丙转氨酶和钠含量高于绵羊与杂交F1代,差异极显着(P<0.01),而杂交F1代与绵羊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杂交F1代白细胞和粒细胞数目极显着高于野生盘羊(P<0.01),显着高于绵羊(P<0.05)。杂交F1代的血小板数目高于盘羊和绵羊,差异极显着(P<0.01)。杂交F1代的钙含量低于盘羊与绵羊,差异显着(P<0.05)。盘羊的中间细胞、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氯含量显着低于绵羊和杂交F1代,而杂交F1代与绵羊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绵羊、盘羊及其杂交F1代的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葡萄糖、镁、磷和钾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盘羊的杂交繁育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王玉涛,戴志刚,郭丽君,张秀英,阿布都热合曼吐尔逊[8](2015)在《新疆野生盘羊头骨骨孔形态解剖》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头骨骨孔是头部神经和血管进出的通道,阐明骨孔形态结构以及与神经和血管的关系,对制作哺乳动物头部神经标本和脑神经外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野生盘羊头骨骨孔解剖特征和测量指标,并与家绵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野生盘羊头骨有13对骨孔和1个枕骨大孔,每个骨孔内都有对应的神经和血管进出,各个骨孔的平均直径如下:眶上孔10.04 mm、眶下孔7.65 mm、枕骨大孔21.76 mm、颈静脉孔5.04 mm、颈静脉孔7.86 mm、颞眶圆孔6.67 mm、翼卵圆孔18.21 mm、颞管孔6.54 mm、视神经孔6.28 mm、腭前孔4.71 mm、腭后孔4.58 mm、下颌孔9.10 mm、颏孔4.98 mm;野生盘羊与家绵羊头骨骨孔解剖学特征基本一致。研究为高原动物适应进化和动物神经生物学研究,以及动物解剖学教学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08期)
马桂琳,杨勤,刘汉丽,张红霞,左彩兰[9](2015)在《半血野生盘羊与欧拉羊杂交F1代生长发育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半血野生盘羊和欧拉羊杂交F1代羊,即含1/4野生盘羊血统羊为素材,对含1/4野生盘羊血统羊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1/4野生盘羊血统羊早期生长发育快,体重与体尺间呈极显着的正相关(P<0.01),体尺与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Y=-37.758+0.431X3+0.529X1,R2=0.962。(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马桂琳,杨勤,刘汉丽,尕旦吉,左彩兰[10](2015)在《半血野生盘羊与欧拉羊杂交效果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欧拉羊的生产性能,强化欧拉羊的优良遗传特性,试验对半血野生盘羊与欧拉羊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体形外貌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欧拉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含1/4野生盘羊血统羊在体形外貌上与半血野生盘羊接近,初生~12月龄体重极显着高于欧拉羊(P<0.01),杂种优势表现比较突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02期)
野生盘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216只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二代羔羊(75日龄)进行群体体型结构分化分析,用R语言K-mean进行聚类分析,按脂尾体积大小分成中尾(Ⅰ组)、肥尾(Ⅱ组)、小尾(Ⅲ组)和大尾(Ⅳ组)共4组,以分析脂尾显着差异的四组间体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Ⅳ组试验羊的胸宽和胸围极显着高于Ⅰ组和Ⅲ组(P<0.01);Ⅱ组试验羊的胸围极显着高于Ⅰ组和Ⅲ组(P<0.01);Ⅰ组羔羊胸围显着高于Ⅲ组(P<0.05);在体重、体长、胸深、管围方面,4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构建体重和体尺指标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7.055+0.294X1(体高)+0.231X2(体长)+0.098X3(胸围)+0.39X4(胸深)。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盘羊杂交二代75日龄羔羊群体之间产生了体型分化,主要表现在胸围和胸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生盘羊论文参考文献
[1].王鑫悦,曹行,吕士鹏,王琼,刘玲玲.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的脂尾形态变异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9
[2].马云,马海玉,吕士鹏,曹行,刘武军.野生盘羊杂交二代群体体型结构分化特征及回归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2019
[3].陈强强,李美玲,王旭,Faisal,Mueen,Qamer,王鹏.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潜在生态廊道识别[J].生物多样性.2019
[4].赵兴旺,苏文凯,南海艳,张星星,吴桐忠.野生盘羊消化道线虫的形态学观察与鉴定[J].新疆农垦科技.2019
[5].陈强强,李美玲,韩芳,汪沐阳,徐文轩.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种群调查[J].四川动物.2018
[6].索南吉,完代才让,丁考仁青.含1/4野生盘羊基因羊杂交改良欧拉羊试验效果[J].畜牧兽医杂志.2016
[7].乌兰,郑文新,高维明,阿布力孜·阿布力米提,宫平.野生盘羊·家羊及其杂交F_1代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5
[8].王玉涛,戴志刚,郭丽君,张秀英,阿布都热合曼吐尔逊.新疆野生盘羊头骨骨孔形态解剖[J].中国农学通报.2015
[9].马桂琳,杨勤,刘汉丽,张红霞,左彩兰.半血野生盘羊与欧拉羊杂交F1代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5
[10].马桂琳,杨勤,刘汉丽,尕旦吉,左彩兰.半血野生盘羊与欧拉羊杂交效果初报[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