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幻觉论文-张璠璠,王辙远,陈雪平,贾明璐,王晓慧

视幻觉论文-张璠璠,王辙远,陈雪平,贾明璐,王晓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幻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临床药师,伏立康唑,幻视,不良反应

视幻觉论文文献综述

张璠璠,王辙远,陈雪平,贾明璐,王晓慧[1](2019)在《临床药师参与1例使用伏立康唑产生幻视幻觉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1名使用伏立康唑产生幻视幻觉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药物应用方法、剂量等改进策略。方法男性患者,明显咳嗽症状,入院诊断为肺部感染与支气管扩张症,痰培养结果示念珠菌,使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未好转,采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结果使用一天后出现幻视幻觉,说胡话,但是咳嗽咳痰乏力症状好转,考虑与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有关,但也不能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引起相关症状。因此将伏立康唑剂量调整为100mg q12h治疗。但患者恶病质明显,感染性休克、Ⅱ型呼吸衰竭死亡。结论伏立康唑抗真菌感染治疗效果显着,但同样易引起幻视幻觉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实际应用治疗过程中,应在临床药师的监督与管理下合理、谨慎选择剂量。(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5期)

赵晓燕,辛海莉[2](2019)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视幻觉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介绍患者,女,44岁,体质量62 kg。因腹痛1 d于2017年7月15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腹部阵发性绞痛,以右上腹为主,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腹泻,无发热,排气排便正常,无腰痛,无尿频尿急。体格检查:血压119/75 mmH g(1 mmH g=0.133 kP a),心率87次·min-1,意识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05期)

黄玉军[3](2019)在《现实的“副本”》一文中研究指出绘画作为一种承载意义的方式自人类诞生以来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和发展。而通常意义上来说绘画在二维平面上的展现通过人的视觉感受来传播信息和意义的。起初的绘画是通过二维的媒介模仿现实中的物体和景象,这种模仿现实的像似性是重要的传播方式。绘画能发展到今天模仿现实绝不是目的,而是追求内在精神的世界,在各学科不断发展的今天对现实的不同认知和角度造成了精神维度的差异,差异带来观念的冲突和对抗,而这种对抗同时也能够给人带来启示,这种启示关联人的精神世界和客观现实世界的对称。本文通过解剖思维模式,提出“副本”概念,并使用这个工具分析画面的视觉感受和指导绘画创作。(本文来源于《湖北美术学院》期刊2019-05-01)

丰雯诗,王逸群,陈旭岩[4](2019)在《厄他培南致视幻觉及癫痫发作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报道1例患者在接受厄他培南治疗时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应予注意。方法报道了1例老年女性复杂泌尿系统感染,在厄他培南用药第3天出现言语混乱、视幻觉,第5天突发意识丧失、四肢强直阵挛伴尿失禁,停用厄他培南2 d后患者神志好转。同时总结了19例已报道的厄他培南引起精神症状的病例。结果厄他培南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如幻觉、兴奋性增高甚至出现谵妄、妄想、定向力及计算力障碍,震颤、癫痫,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神经系统症状约在用药3~7d时出现,停药2d左右缓解,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神经系统症状可持续约2周。结论厄他培南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剂量、与其他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抗生素联用、肾功能不全、高龄、既往神经系统疾病。本例患者具有高龄、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在应用厄他培南过程中未按说明书减量也是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汪亚男,徐娟兰,宋红玲[5](2018)在《帕金森病患者视幻觉症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还可伴有认知功能下降、心理困扰、神经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1]。最新研究报道,PD患者在疾病的进展中,精神障碍(PDP)的发生率达50%~70%,视幻觉是PDP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病率在30%~60%[2,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的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4]。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帕金森视幻觉症状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17期)

D.H.Hepp,E.M.J.Foncke,K.T.E.O.Dubbelink,W.D.J.van,de,Berg,H.W.Berendse[6](2018)在《并发视幻觉的帕金森病人功能性连接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合并视幻觉(VH)的帕金森(PD)病人(PD+VH)、无VH的PD病人(PD-VH)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进一步理解合并视幻觉的PD病人出(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张丽,朱骏[7](2017)在《帕金森病患者视幻觉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神经精神症状是PD患者中较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尤其是在接受长期治疗的PD患者中。研究报道30%-80%的PD患者会有精神障碍,主要出现在治疗10年以上者中。幻觉是PD相关精神障碍中常见的一种症状。目前,PD患者视幻觉的原因尚不明确,国外报道的相关因素存在较多争议。可能包括痴呆、病程,疾病的严重程度、药物、认知损伤及睡眠障碍[37-39]。目前国内针对PD视幻觉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仍少有报道,并且在PD忠者视幻觉特征和内容方面,亦鲜有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对367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调查,(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会议指南》期刊2017-05-13)

张沁[8](2017)在《合并视幻觉的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与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变性及缺失相关。除典型运动症状外,视幻觉(visual hallucinations,VH)为该病的常见非运动症状之一,PD患者的视幻觉发生率为22%,严重影响患者及看护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有学者运用光学成像及视觉电生理技术揭示了PD患者存在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推测视功能异常可能与视网膜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丢失有关~([2])。但目前国内外对PD并发视幻觉患者的视网膜改变研究甚少,因此,我们采用相干光学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等技术,从视网膜结构及功能方面探究PD合并视幻觉患者的视网膜改变特征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合并视幻觉的PD患者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改变特点及其与PD病程、分期及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门诊及住院的PD合并幻视患者(PDVH)17例(34只眼)、PD不伴幻视的患者(PDnon VH)30例(60只眼)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15例(30只眼),完善病程、Hoehn-Yahr(H-Y)分期、UPDRS、MMSE、HRSD、HAMA评分等临床资料及常规眼部筛查后,采用视野计测量平均视野缺损度(mean defects,MD),OCT测量黄斑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ver fiber layer,RNFL),mfERG检测1-5环P1波、N1波的振幅及潜伏期。运用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各项目叁组间的差异,Pearson分析法评估与视网膜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临床特征。研究结果:(1)PDnonVH组中有5只眼因中度以上近视、白内障、黄斑变性或配合欠佳排除,余55只眼纳入分析。PDVH组与PDnon VH组病程、H-Y分期、UPDRS-I第2项、HRSD及HAM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UPDRS-III、UPDRS总分、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叁组的性别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2)视网膜结构方面:PD两组上、下、鼻象限及平均RNFL厚度均较HC组薄(P<0.05),但PD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DVH组的平均黄斑厚度及黄斑体积较PDnonVH组、HC组下降(P<0.01)。视网膜功能方面:PD两组MD值均较HC组深,但PD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DVH组和PDnonVH组1-5环P1振幅密度均较HC组减低(P<0.01),PDVH组3环P1振幅密度较PDnon VH组减低,PD两组1、2、4、5环P1振幅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DVH组1环P1潜伏期较PDnonVH组、HC组延长(P<0.01),PDnon VH组与H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DVH组1、2、3环N1振幅较PDnon VH组、HC组减低(P<0.01),此叁环PDnonVH组与H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DVH组和PDnon VH组4、5环N1振幅较HC组减低(P<0.01),P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叁组1-5环N1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3)PDVH组的平均、下象限、鼻象限RNFL厚度与HY分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3、-0.414、-0.421),平均、下象限RNFL厚度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6、0.386);MD值与HY分期呈正相关(r=0.417),与UPDRS-III评分呈正相关(r=0.363),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364),与HRSD得分呈正相关(r=0.473)。黄斑及mfERG参数与各临床指标均无相关性。研究结论:PD患者存在视网膜厚度变薄、平均视野缺损度加深及黄斑区视敏度下降的改变特点,合并视幻觉的PD患者在黄斑厚度及视敏度方面的改变尤其明显,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可能与PD幻视的产生机制有关。PD合并视幻觉患者的视网膜改变与疾病分期、运动症状严重程度、认知及情绪障碍相关。(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朱骏,潘杨,沈柏,张丽[9](2016)在《帕金森病患者视幻觉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幻觉(VHs)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是否有VHs将367例PD患者分为VHs组及无VHs组。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叁部分(UPDRS-Ⅲ)、Hoehn-Yahr(H-Y)分期、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PD相关病情。结果 VHs组62例(16..9%),其中46例为复杂VHs(74.2%)。与无VHs组比较,VHs组患者病程显着延长,H-Y分期、UPDRSⅢ评分、多巴胺激动剂使用率显着增高(P<0.05~0.01)。与无VHs组比较,VHs组患者NMS-Quest总分(除幻觉项)、消化道症状、近记忆/注意力减退、睡眠障碍得分显着升高(均P<0.01),MoCA总分、注意力、抽象思维和定向力评分及PDSS量表评分显着降低(P<0.05~0.01)。两组间HAMD及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OR=1.081,95%CI:1.017~1.148,P=0.012)、使用多巴胺激动剂(OR=1.894,95%CI:1.031~3.482,P=0.040)、近记忆/注意力减退(OR=1.582,95%CI:1.148~2.179,P=0.005)、睡眠障碍(OR=1.388,95%CI:1.111~1.735,P=0.004)是VHs的危险因素;抽象思维(OR=0.620,95%CI:0.391~0.985,P=0.043)、定向力(OR=0.421,95%CI:0.181~0.977,P=0.044)是VHs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VHs是PD患者常见的一种非运动性症状,其发生与PD病程、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睡眠质量以及认知功能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朱骏,潘杨,沈柏,张丽[10](2016)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幻觉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视幻觉的发生率以及与PD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238例Hoehn-Yahr分期为1~2期的PD患者,利用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MDS-UPDRS)判断患者是否有视幻觉。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与用药情况,并通过量表系统性评估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结果 238例患者中存在视幻觉有35例,发生率为14.7%。其中11例(31.4%)为轻度幻觉,24例(68.6%)为复杂视幻觉。伴有视幻觉的患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使用比例更高,并且伴随PD家族遗传史者更多;年龄、起病年龄、病程和运动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运动症状量表(PD-NMS)总分以及消化道、近记忆/注意力、睡眠等部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总分以及注意力和抽象思维部分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家族史、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以及睡眠障碍是视幻觉发生的危险因素,良好的注意力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早期PD患者视幻觉的发生与睡眠、认知功能(注意力)、多巴胺激动剂的使用以及PD家族史密切相关,其病因和发生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实用老年医学》期刊2016年08期)

视幻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44岁,体质量62 kg。因腹痛1 d于2017年7月15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腹部阵发性绞痛,以右上腹为主,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腹泻,无发热,排气排便正常,无腰痛,无尿频尿急。体格检查:血压119/75 mmH g(1 mmH g=0.133 kP a),心率87次·min-1,意识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幻觉论文参考文献

[1].张璠璠,王辙远,陈雪平,贾明璐,王晓慧.临床药师参与1例使用伏立康唑产生幻视幻觉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J].海峡药学.2019

[2].赵晓燕,辛海莉.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视幻觉1例[J].医药导报.2019

[3].黄玉军.现实的“副本”[D].湖北美术学院.2019

[4].丰雯诗,王逸群,陈旭岩.厄他培南致视幻觉及癫痫发作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

[5].汪亚男,徐娟兰,宋红玲.帕金森病患者视幻觉症状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6].D.H.Hepp,E.M.J.Foncke,K.T.E.O.Dubbelink,W.D.J.van,de,Berg,H.W.Berendse.并发视幻觉的帕金森病人功能性连接缺失[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

[7].张丽,朱骏.帕金森病患者视幻觉相关因素分析[C].第七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会议指南.2017

[8].张沁.合并视幻觉的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7

[9].朱骏,潘杨,沈柏,张丽.帕金森病患者视幻觉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

[10].朱骏,潘杨,沈柏,张丽.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幻觉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6

标签:;  ;  ;  ;  

视幻觉论文-张璠璠,王辙远,陈雪平,贾明璐,王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