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可燃药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燃药筒,半可燃药筒,轻量化,发展方向
全可燃药筒论文文献综述
王彬,周涛,胡志东,程鹏,吴卓[1](2019)在《全可燃药筒发展现状及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武器系统负担及提高武器系统的性能指标,对全可燃药筒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研讨。介绍全可燃药筒的现状及其优点,从闭气、强度、化学稳定性、储存等方面分析全可燃药筒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向,通过对4类领域的阐述,提出全可燃药筒的应用方向。该分析可提高武器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具有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9年08期)
郑建兴[2](2010)在《全可燃药筒高射速火炮供输弹系统虚拟样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最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全可燃药筒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简化火炮自动机结构,提高动作可靠性,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射速,降低弹药的成本。因此,基于全可燃药筒技术的中小口径速射炮的供输弹系统的设计和特性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全可燃药筒小口径速射炮的无链供输弹系统做了一些研究探讨。结合课题研究和实际项目需求,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通过对传统的供输弹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并根据全可燃药筒的结构特点对全可燃药筒小口径速射炮供输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和相应的具体结构设计。(2)运用Pro/E叁维建模软件对供输弹系统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叁维建模和整体模型装配。(3)通过Pro/E和RecurDyn之间的软件接口,将模型导入到RecurDyn中,并施加相应的驱动和约束,建立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并研究柔性导引在不同的射角和不同的射速状态供弹的特性,弹箱和刚性导引在不同的射速条件下的供弹特性以及输弹过程中炮弹的运动特性。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供输弹系统结构在原理上可行,能够为可燃药筒技术在中小口径速射炮上的研究和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0-12-01)
傅朝斌[3](2009)在《全可燃药筒高射速火炮身管传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可燃药筒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将有效提高火炮系统的作战效能。药筒的自燃严重制约了全可燃药筒技术应用于小口径的高射速火炮。为研究全可燃药筒燃烧对小口径高射速火炮身管传热性能的影响,本文以某30mm火炮为研究对象,对发射过程中火炮身管药室部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通过建立反映全可燃药筒燃烧特征的内弹道的简化模型,结合经典的内弹道理论,对全可燃药筒火炮的发射过程中气流的压力、密度和温度等物理量进行了数值模拟;且运用M.A马蒙托夫总结的能够反映身管药室部气流对流传热特点的经验公式对火药气体对流传热系数进行了模拟;运用有限元理论,结合ANSYS软件对火炮在不同射速、不同药筒厚度和药筒采用不同燃速系数装药时身管的热特性进行了模拟。其结果对全可燃药筒火炮身管和弹丸的设计以及进一步研究都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6-01)
杨磊[4](2009)在《高射速全可燃药筒自动输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可燃药筒火炮具有减少弹药费用、减轻火炮重量、提高火炮射速等众多优点,所以各国都在加紧研制。但是它的刚度、强度较低,比较脆易碎,将其应用于高射速转管自动机时,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如何保证稳定可靠地进行输弹就是技术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对输弹过程的研究,针对全可燃药筒的特点,设计了进弹机构和输弹部分结构,并且根据全可燃药筒的内弹道特性,对关键部件炮闩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另外,建立了自动输弹过程的最优控制模型,包括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和控制变量的数学模型,根据动态优化的计算流程,设计了主程序、搜索程序、方程求解程序等框图,并通过MATLAB语言编写了输弹过程动态优化的计算程序,通过计算得到了从输弹起始位置到终点位置的最优轨迹曲线。运用最优控制理论成功地解决了该问题。通过得到的最优解建立了输弹的简化实体模型,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并引入惩罚侵入法,对全可燃药筒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与传统的炮箱曲线进行对比,优化的结果明显优于传统曲线。本文将动态优化应用于自动机输弹过程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还有设计的结构以及仿真中接触问题的处理方法,这都为全可燃药筒在高射速中小口径火炮上的运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张才友[5](2008)在《全可燃药筒高速发射内弹道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仿真已成为研究火炮内弹道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针对中小口径火炮的某国防技术预研项目为背景,对应用于其中的全可燃药简装药进行了内弹道仿真和分析。建立合理的数学物理模型对仿真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经典内弹道理论基础上,根据火药的几何燃烧定律,考虑全可燃药筒圆桶状形状和由内向外燃烧的特点,推导出了全可燃药筒的形状函数;参考混合装药模型提出了全可燃药简装药模型的基本假设,从而建立了符合混合装药和全可燃药简装药的内弹道基本方程组。利用C语言编制了全可燃药筒装药的内弹道仿真程序,并以已知火炮的构造诸元和混合装药条件对所编内弹道程序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际特殊点值比较吻合,这表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仿真程序的设计是合理的。利用所编内弹道程序,以57mm高射炮的构造诸元和发射药为例,分别在主装药不变、最大压力不变和初速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厚度和燃速系数的全可燃药筒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本文的内弹道仿真研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为全可燃药筒在高射速中小口径火炮上的运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张讯[6](2008)在《全可燃药筒火炮炮膛密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可燃药筒火炮具有减少弹药费用、减轻火炮重量、提高火炮射速等众多优点,所以各国都在加紧研制。然而由于全可燃药筒火炮的药筒在发射过程中被完全烧掉,其无法完成金属药筒密封火药气体的关键作用,从而不能保证弹丸具有足够的动能射出炮膛。所以研制全可燃药筒火炮面临的技术难点之一就是如何解决火炮发射过程中火药气体的密封问题。本文通过对密封技术的研究,针对全可燃药筒火炮的炮膛密封特点,设计了一个组合式密封结构。并首先运用ABAQUS软件对密封结构载体在火药气体作用下的变形进行了参数计算,为后续校核密封结构的可靠性提供参数。然后建立了含橡胶材料的密封结构接触力学计算模型,并运用非线性接触有限元方法对密封结构的接触应力进行了计算。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设计的密封结构进行了改进,最后运用ABAQUS软件对改进结构进行了静态和动态高压火药气体作用下的接触应力计算。通过对密封结构接触应力计算结果的分析,说明改进后的结构基本满足了高温、高压火药气体的密封要求,但最终的工程化结构还需验证和校正,其设计思路和方法对其它密封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黄小平[7](2008)在《全可燃药筒供弹系统虚拟样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炮发射时,全可燃药筒在炮膛内完全燃烧,免去了抽筒动作,减轻了炮弹重量,节省了金属材料,提高了火炮射速。因此,各国非常重视对其应用的研究。然而全可燃药筒是由非金属可燃材料制成的,强度等方面不如金属药筒,如何设计全可燃药筒供弹系统,使之满足高速供弹要求成为将其应用于小口径速射炮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全可燃药筒供弹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通过对已有供弹系统和相关专利的研究,结合全可燃药筒的固性,根据火炮对供弹系统的基本要求,本文提出了全可燃药筒供弹系统的总体方案,确定了柔性导引、刚性导引和弹箱的箱式单向无链供弹系统。介绍了供弹原理和炮弹运行路线,并设计系统组成部分结构和传动方案。采用叁维建模软件Pro/E建立了全可燃药筒供弹系统的叁维模型,将供弹系统的关键部分柔性导引导入ADAMS中,得到了供弹系统柔性导引部分的虚拟样机模型。运用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供弹弹链动力学方程,并对每个链节进行了受力分析。利用ADAMS对处于直通道时的柔性导引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出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总体方案在原理上是可行的,对全可燃药筒供弹系统进一步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全可燃药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最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全可燃药筒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简化火炮自动机结构,提高动作可靠性,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射速,降低弹药的成本。因此,基于全可燃药筒技术的中小口径速射炮的供输弹系统的设计和特性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全可燃药筒小口径速射炮的无链供输弹系统做了一些研究探讨。结合课题研究和实际项目需求,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通过对传统的供输弹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并根据全可燃药筒的结构特点对全可燃药筒小口径速射炮供输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和相应的具体结构设计。(2)运用Pro/E叁维建模软件对供输弹系统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叁维建模和整体模型装配。(3)通过Pro/E和RecurDyn之间的软件接口,将模型导入到RecurDyn中,并施加相应的驱动和约束,建立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并研究柔性导引在不同的射角和不同的射速状态供弹的特性,弹箱和刚性导引在不同的射速条件下的供弹特性以及输弹过程中炮弹的运动特性。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供输弹系统结构在原理上可行,能够为可燃药筒技术在中小口径速射炮上的研究和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可燃药筒论文参考文献
[1].王彬,周涛,胡志东,程鹏,吴卓.全可燃药筒发展现状及前景[J].兵工自动化.2019
[2].郑建兴.全可燃药筒高射速火炮供输弹系统虚拟样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3].傅朝斌.全可燃药筒高射速火炮身管传热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4].杨磊.高射速全可燃药筒自动输弹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5].张才友.全可燃药筒高速发射内弹道性能仿真[D].南京理工大学.2008
[6].张讯.全可燃药筒火炮炮膛密封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7].黄小平.全可燃药筒供弹系统虚拟样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