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预应力混凝土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损伤程度评估,分形维数,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裂缝
全预应力混凝土梁论文文献综述
唐盛华,方志,杨文轩[1](2019)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受弯裂缝分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两片足尺模型混凝土箱梁进行了受弯破坏性试验,采用盒计数法对结构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腹板裂缝进行分形计算,分析了裂缝分形维数与结构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级荷载作用下结构受力裂缝均具有分形特征,荷载与分形维数呈线性关系;损伤程度越大,裂缝分形维数值也越大,分形维数与结构损伤程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可为同类桥梁通过结构受力裂缝进行损伤程度快速评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黄虎,李晓光,张志高,邓赞杰[2](2019)在《深矿坑高平台巨型预应力混凝土梁网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沙冰雪世界项目依托百米深矿坑而建,其中16. 000m标高巨型预应力混凝土梁网平台为项目的核心部位,具有重载、大跨、超高的特点。平台梁为箱梁及工字形梁截面,最大梁质量18t/m,最大跨度61m,离坑底高度为60m,对于支撑体系的选择难度非常大。通过多次讨论与论证采用了格构柱钢立柱+贝雷梁的支撑体系,并在复杂的矿坑地形、地质环境下成功实施,通过创新性设计与精心施工,成功地解决了该平台支模难度大的难题,并取得非常好的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19期)
王乐然[3](2019)在《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自动压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道压浆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的关键工序,也是难于检测和评估的隐蔽工序,其工艺工法直接影响压浆施工和成品梁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工程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传统的人工压浆作业已逐渐被带有自动制浆、自动压浆功能的机械作业替代。本文结合工程经验和自动化压浆技术现状,从配料称量、放浆排气、压浆速度调控、密实度评估等工艺环节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左志亮,张帆,罗赤宇,黄冠文,蚁原野[4](2019)在《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耐久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与腐蚀共同作用下的耐久性能,文章进行了14根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及普通混凝土梁在荷载与氯盐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的侵蚀试验,总结了荷载比、预应力度、干湿循环时间对不同受力部位的氯离子浓度沿深度分布和钢筋锈蚀的影响规律,以及荷载比和干湿循环时间对氯离子输运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混凝土梁中施加预应力能有效减缓氯离子的渗透速度,增强构件的抗氯盐腐蚀能力;相同深度处的氯离子浓度随荷载比的增大而增大、干湿循环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与跨中距离的减小而增大;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与荷载比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荷载作用加速了钢筋锈蚀的进程;在裂缝控制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承担更大荷载比的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钢筋锈蚀程度与无预应力梁相当,体现出更佳的耐久性能。(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海[5](2019)在《锈蚀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预测经验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收集并总结了39组锈蚀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试验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与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仅考虑锈蚀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减小时,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锈蚀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的估计是偏于不安全的。基于规范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考虑锈蚀引起的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减小、力学性能退化及混凝土与预应力筋变形协调关系变化,提出了锈蚀预应力混凝土梁剩余抗弯承载力计算经验公式。对比研究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经验公式的预测值与数据库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王尔原[6](2019)在《大跨度大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梁张拉施工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深圳地铁蛇口西车辆段上盖物业保障性住房工程大跨度、大截面混凝土梁有粘结预应力波纹管布置安装和张拉施工技术的分析和综述,对大跨度、大截面混凝土梁有粘结预应力张拉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和帮助。(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S1期)
杨佳,王连广,孙琦[7](2019)在《内嵌CFRP板条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内嵌CFRP板条加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形梁的工作性能,考虑材料非线性,编制计算程序,对加固梁与未加固梁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整个受力过程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讨论了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翼缘板宽度、厚度及CFRP板条加固量等因素对加固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加固梁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均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翼缘板宽度和厚度以及CFRP板条加固量的增加而增加;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翼缘板宽度及CFRP板条加固量是影响加固梁承载能力和刚度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7期)
刘刚[8](2019)在《预应力混凝土梁拱组合体系桥梁施工监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特大桥的施工监控过程为基础,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梁拱组合体系进行了研究,重点介绍了该体系桥梁施工监控的相关技术,主要有吊杆索力、主梁挠度以及全桥施工仿真计算的分析等监控方式。并以现场的施工经验为基础,对桥梁施工监控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对策及思路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门窗》期刊2019年13期)
顾征宇,潘钻峰,杨毅超,朱亚智,葛雄[9](2019)在《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的新型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工程实际,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PC)梁-型钢混凝土(SRC)柱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并用Pushover分析工具对设计出的框架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满足抗震设计要求。最后针对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给出了施工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9年06期)
尚军强[10](2019)在《响应面法模型修正在预应力混凝土梁损伤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元的模型修正技术是对基于设计图纸和设计参数建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优化,使得修正后的有限元理论模型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趋近于实体结构。从而获得可以对实际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安全状态进行评估的有限元结构模型。模型修正技术的研究使得数值理论分析技术对于评估梁体承载能力、预测梁体位移变形发展等受力响应进行合理判断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针对基于试验现场静载实测数据的响应面修正方法评估梁裂后承载性能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基于静载试验数据条件下的梁结构响应面修正方法,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1)实验室静力荷载试验选取6榀8m长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现场静载响应试验。获得梁体结构在不同预应力等级下的分级加载试验数据,共有6榀梁体结构在L/4、2L/4、3L/4位置处的位移变形数据和跨中上缘以及底板处应变的实测值,为探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试验现场数据,并对现场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2)响应面法基本理论与步骤阐述了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有限元模型修正的理论、步骤、试验方法设计、参数显着性筛选、拟合结构的响应面方程、响应面方程的精度评价、模型初始加载状态下的结构响应数据和试验现场结构响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3)有限元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参数优化基于设计图纸和材料参数建立有限元理论模型,通过BBD实验设计方法进行参数显着性分析,筛选出显着性参数:混凝土弹性模量EC、混凝土密度DC、钢绞线弹性模量ES、预应力钢筋施加温度℃,选择显着性参数和其交叉项进行响应面方程的拟合,联合静力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变形数据设置约束区间。(1)以软件的函数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组合进行优化计算,寻找参数最优值。(2)以遗传算法的遗传编码形式求解参数最优解。基于两种优化算法的模型修正技术结果,观察两种优化算法在模型修正技术方面的实用性。4)基于优化后的响应面模型对梁体损伤评估基于优化后的响应面模型,设置损伤工况并进行BBD实验设计,联合重复的损伤工况数据表进行参数显着性分析,以显着性参数及其组合多项式拟合响应面方程,并以开裂后的试验数据设置状态变量对损伤工况设置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全预应力混凝土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沙冰雪世界项目依托百米深矿坑而建,其中16. 000m标高巨型预应力混凝土梁网平台为项目的核心部位,具有重载、大跨、超高的特点。平台梁为箱梁及工字形梁截面,最大梁质量18t/m,最大跨度61m,离坑底高度为60m,对于支撑体系的选择难度非常大。通过多次讨论与论证采用了格构柱钢立柱+贝雷梁的支撑体系,并在复杂的矿坑地形、地质环境下成功实施,通过创新性设计与精心施工,成功地解决了该平台支模难度大的难题,并取得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预应力混凝土梁论文参考文献
[1].唐盛华,方志,杨文轩.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受弯裂缝分形分析[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2].黄虎,李晓光,张志高,邓赞杰.深矿坑高平台巨型预应力混凝土梁网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应用[J].施工技术.2019
[3].王乐然.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自动压浆工艺研究[J].铁道建筑.2019
[4].左志亮,张帆,罗赤宇,黄冠文,蚁原野.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耐久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5].李海.锈蚀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预测经验模型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9
[6].王尔原.大跨度大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梁张拉施工技术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19
[7].杨佳,王连广,孙琦.内嵌CFRP板条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J].混凝土.2019
[8].刘刚.预应力混凝土梁拱组合体系桥梁施工监控研究[J].门窗.2019
[9].顾征宇,潘钻峰,杨毅超,朱亚智,葛雄.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的新型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J].建筑施工.2019
[10].尚军强.响应面法模型修正在预应力混凝土梁损伤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