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经济论文-李继武

寺庙经济论文-李继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寺庙经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佛教,寺庙经济,慈悲,释教

寺庙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李继武[1](2016)在《佛教寺庙经济与公益慈善》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国佛教寺庙经济现象是佛教组织形式随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佛教时期,佛教僧团将得道解脱作为唯一目标,将物质生活要求降到最简最低的状态。据《阿含经》及《僧祇律》等记载,僧人行止依照的"四依法"——粪扫衣、乞食、树下坐、陈弃药,可见当时佛教(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6年03期)

李晓磊[2](2014)在《解码“曲江系”下的寺庙经济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留下近30亿元债务,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简称法门寺景区公司)在2013年,交出了法门寺景区的运营权,接住烫手山芋的为宝鸡市人民政府。     而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文化名片”究竟是怎么了?2009年开放以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为什么被佛教界(本文来源于《民主与法制时报》期刊2014-07-07)

田雅楠[3](2012)在《基于寺庙经济的佳多琵琶寺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寺庙景观是我国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其建筑的布局,还是在景观设计方面,都堪称典范。随着当今社会压力增大、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或多或少的承受着心理或生理上的压力。于是,人们会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之外寻求各种慰藉。佛教作为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现今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推崇。寺庙景观也吸引了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本文从寺庙经济入手,采取文献参考、实地调查、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寺庙景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寺庙经济的形成、发展以及寺庙与其他传统经济不同特征的探讨,总结了自古到今寺庙经济的主要产业类型为农林业、畜牧业、手工业、租赁业、寺庙商业及寺庙旅游业,为本文总结基于寺庙经济的寺庙景观新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2)探讨了寺庙景观从古到今的形成历程、发展历史、功能及寺庙景观中对于佛教植物的特定选择,并提出了寺庙景观的主要特征即人文特征、生态特征、艺术特征。(3)通过对寺庙经济和寺庙景观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寺庙经济的寺庙景观设计主要模式有香火模式、禅农结合模式、广场活动模式、餐饮休闲模式。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即传承寺庙文化原则、资源保护原则、合理规划原则、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设计方法即师法自然、突出个体特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曲径通幽、“间”入佳境、层次分明,错落有致。(4)以河南佳多琵琶寺为例,在现状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佳多琵琶寺进行了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结合基于寺庙经济的寺庙景观新模式,分别进行了农禅结合模式、香火模式、餐饮休闲模式和广场活动模式下的寺庙景观设计基于寺庙经济的寺庙景观研究是既尊重传统又超前现有景观设计理念的一次探索性设计。它为寺庙经济在寺庙景观中的运用提供了新模式,也为寺庙景观设计开辟了新思路,对中国寺庙景观的设计与营造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同时也为河南佳多琵琶寺景观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4](2012)在《迷失的寺庙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悠悠千年的历史上,汉代传入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一直在社会生活和民众的精神世界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婚姻、求子、丧葬、祛病、消灾、祈福……但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对诸多留存下来的佛寺道观来说,其宗教性质,或者说其宗教性质的影响已经大大收缩了,而其商业性质的膨胀,却成了一个未得确解的课题。(本文来源于《晚霞》期刊2012年04期)

王淦生[5](2010)在《黄金周遭遇的寺庙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佛和道我素无信仰,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其劝人向善的教义的景仰,对其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心仪。一旦遇上那些仙风道骨的道长和得道高僧,总是怀着一种虔敬有加的心情,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惟恐身上发散出的俗气袭扰了那些神仙、活佛们的气场。外出旅游出差,遇上古刹名观(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0-10-08)

徐坤[6](2010)在《城市化与寺庙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寺庙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悄然恢复,一个城市盖完市政办公大楼后,紧接着是盖一座寺庙。寺庙于人是很重要的,看过"非诚勿扰"电影的人,很难忘记葛优在日本北海道的教堂里向神父忏悔(本文来源于《当代经理人》期刊2010年06期)

贾原[7](2008)在《论清代喇嘛教寺庙经济收入的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各地喇嘛教政治经济地位很高,规模庞大,数量繁多。而寺庙经济的发达则是喇嘛教繁荣的重要支柱。(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08年01期)

王晓琴[8](2004)在《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寺庙经济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其进程与人类进化史一样漫长。寺庙经济是各宗教开展其宗教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至今理论界对“寺庙经济”的研究仍十分有限。近日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罗莉博士所着《寺庙经济论》一书可谓是寺庙经济研究领域的一本力作,该书第一次从经济学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04年12期)

罗莉[9](2003)在《论寺庙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宗教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有关宗教的问题,过去人们总是从宗教教义、文化、历史等角度进行研究,很少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本文主要以我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的寺庙经济现象为研究考察对象,旨在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说明,寺庙经济现象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古代封建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然结果。 围绕本文基本命题,文章结构作了如下安排: 引论:主要涉及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主要写作方法。 第一部分,关于寺庙及寺庙经济的认识。主要阐述了寺庙作为宗教存在的物质载体的产生、界定、类型,介绍了寺庙是宗教在中国传播的必然产物。并概要分析了寺庙经济作为宗教存在和传播的物质基础的界定、经济功能,分析了寺庙经济的形成过程与特征,归纳了我国寺庙经济运行的主要产业经营类型。 第二部分:中国寺庙经济的历史考察。以历史为起点,从不同宗教的角度,考察了历史上中国寺庙经济现象,说明了寺庙经济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必然产物,但由于教权总是服从政权,寺庙经济的存在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并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因而成为统治阶级控制和利用的工具,受此影响,哪个宗教受到重视,哪个宗教的寺庙经济因此发达;反之,哪个宗教受到排斥,哪个宗教的寺庙经济因此败落。该部分的重点是对历史上汉族地区佛、道教寺观经济的封建性进行考察,分析了寺观经济如何成为我国封建宗法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佛教寺院地主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 第叁部分:中国寺庙经济的现实考察。全面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五大宗教寺庙经济现象的状况及特征,充分说明当代中国寺庙经济现象的产生,是我国正确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结果,论证了我国当代各宗教完全可以在“叁自”(自治、自养、自传)方针的指导下,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摆脱国外宗教势力的控制。同时阐述了新中国寺庙及寺庙经济存在的政策依据和保证。重点分析和论证了寺庙这种经济现象在藏族地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第四部分:寺庙经济与其它经济。概要考察了中国寺庙经济与民族经济、国民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说明寺庙经济现象绝不是孤立的存在,而必然与民族、社会乃至世界发生联系。重点论述了寺庙经济是民族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寺庙经济同时也具有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作用。最后强调,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寺庙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现代化与世俗化的影响,我国各宗教只有遵循“叁自”方针,加强“自养”建设,才能有效防范国外宗教势力企图通过经济手段对我国宗教进行渗透的图谋。 本文独道之处在于:从宗教的视角和经济的视角对中国寺庙经济现象进行论证。宗教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宗教存在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选题是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研究了理论界的这个薄弱环节,其成果不仅可以填补理论界在宗教经济、民族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中关于此题研究成果的一些空白,同时可以作为我国现实宗教工作中,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宗教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本选题的明显特征是时间、空间跨度大,涉古论今,而且是首次对我国五大宗教的寺庙经济现象进行考察和分析,并从理论上探索了我国五大宗教寺庙经济的不同特征、内容及其特殊的经营方式,也是对我国这种独特的经济现象的一个系统总结。本选题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这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在我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通过对中国寺庙经济的历史考察,揭示了历史上寺庙经济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上层人士成为剥削阶级并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同时通过对中国寺庙经济的现实考察,说明寺庙经济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然产物,强调了国家在各宗教中实施“叁自”方针的正确性,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历史上政教紧密相联以及宗教干预政治、经济、文化的种种弊端,从而正面宣传了党的宗教政策的合理性,并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找到了较为理想的途径,是抵制国外敌对势力借宗教信仰之名渗透我国的有力武器。(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3-04-16)

吴云岑[10](2001)在《西藏寺庙经济的历史、现状及对策──关于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寺庙经济研究是藏学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对西藏寺庙经济历史、现状的研究,探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深刻分析了寺庙经济活动,总结出了寺庙经济活动的生产型、流通型、消费型、传统型、综合型等五种发展模式和内接济的消费、内接济外辐射、内富裕外贫困叁种运行模式。提出了寺庙经济所具有的两重性社会作用。强调寺庙经济要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寺庙之间的关系、引导与自行发展关系、寺庙富裕与农牧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关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1年02期)

寺庙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留下近30亿元债务,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简称法门寺景区公司)在2013年,交出了法门寺景区的运营权,接住烫手山芋的为宝鸡市人民政府。     而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文化名片”究竟是怎么了?2009年开放以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为什么被佛教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寺庙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继武.佛教寺庙经济与公益慈善[J].中国宗教.2016

[2].李晓磊.解码“曲江系”下的寺庙经济路径[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

[3].田雅楠.基于寺庙经济的佳多琵琶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4]..迷失的寺庙经济[J].晚霞.2012

[5].王淦生.黄金周遭遇的寺庙经济[N].中国青年报.2010

[6].徐坤.城市化与寺庙经济[J].当代经理人.2010

[7].贾原.论清代喇嘛教寺庙经济收入的来源[J].前沿.2008

[8].王晓琴.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寺庙经济论》[J].中国宗教.2004

[9].罗莉.论寺庙经济[D].中央民族大学.2003

[10].吴云岑.西藏寺庙经济的历史、现状及对策──关于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思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标签:;  ;  ;  ;  

寺庙经济论文-李继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