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论文-徐晶,王若溪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论文-徐晶,王若溪

导读:本文包含了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路径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论文文献综述

徐晶,王若溪[1](2019)在《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民族精神培育状态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前途。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其次指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当前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创新教育方式、加强文化氛围,提升民族认同感等方面的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30期)

于婉华[2](2019)在《浅析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启示——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重要论述,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阐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实践、实践在检验真理中的重要作用等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复杂多元的文化相互交融渗透,以及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传播方式使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提纲》中蕴含的科学的实践观对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培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民族精神培育者培育过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价值参考。(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2期)

李玮[3](2018)在《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提升高校教育活动水平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注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培育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文章从志愿精神的内涵着手,重点阐述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精神的个人意义与社会价值,剖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活动中存在的障碍,针对问题寻找解决的方式与途径。同时,深入探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基本要素及运行机制,总结培育过程中的规律,以构建有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体系。(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赵彦璞[4](2018)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对中华民族精神作了深刻诠释和精辟阐述,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1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他们无疑迫切需要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所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箴言”,以及“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实践要求,都无不蕴含着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中西方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只有将中华民族精神融入自己的精神血脉之中,才能将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之中,才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进行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渗透、深化民族精神培育、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丰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人们的精神需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视野和内容,等等,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本文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求实的态度,从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入手,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明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思路,对现阶段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出并深入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内容、要求、方法、路径、载体等,力图初步构建起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体系,增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根据研究思路和研究需要,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板块共7个专题。第一板块:包括导论、第一章。导论部分概述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思路、原则、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第一章先分别对多元文化的含义、形成、作用、特点、交流、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形成、内容、特征、作用、传承等进行学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多元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研究作好铺垫、打下基础。第二板块:包括第二章、第叁章。第二章通过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历史进行考察,概括提出了改革开放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现实启示等;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进行审视,开展相关的实证研究,总结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取得的主要成绩,找寻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叁章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客观需要及其面临的形势任务进行阐述,并通过对东西方一些国家民族精神培育情况进行客观审视和比较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第叁板块: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结束语。该板块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也是构建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核心内容。第四章、第五章主要是在现有基础上,根据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内容、要求、方法、路径、载体等进行全面的探讨和深入的论述。本文希望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使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更加具有理论性、原则性、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当代大学生把自己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结束语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期刊2018-04-18)

周婷,李明,苏伟[5](2017)在《儒家“和”文化思想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历经千年的积淀和传承,已经牢牢地植根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本文通过探讨儒家思想中的"和"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因素,试图发现和挖掘其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24期)

韩献珍[6](2017)在《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光荣使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培育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7年11期)

蔡国胜[7](2017)在《用延安精神培育当代青年(大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代需要精神,时代也孕育着精神。在延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培育和形成了具有鲜明历史特征、鼓舞共产党人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继承和创新了中华民族精神,其主要内容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同时,延安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稳(本文来源于《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推进延安精神研究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8-08)

滕慧君[8](2017)在《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转型加速使得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各种价值选择交融凸显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也一直都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借鉴了系统论、合力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以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和个体访谈为研究的立足点和基础,全面梳理了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脉络,最终提出适用策略。文章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着手,仔细梳理了国内外目前就这个课题的研究状况,最后陈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这是本文选题研究的基础。第二部分是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和意义。首先,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概念做了详细表述。其次,深刻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精神的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族精神的论述、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精神培育的思想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关于民族精神的思想,这是本文的基础理论支撑部分。最后针对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的价值意义从大学生个体、高等教育以及国家整体叁个维度进行论述,指出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是大学生个人实现成长成才的基础,是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这一章是本文研究的立足点。第叁部分是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历史沿革和历史经验,这一部分是实证研究,第一节全面深刻剖析我国针对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所历经的不同历史阶段及具体举措。第二节则系统总结了我国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取得的历史经验。这是本文研究的历史依据。第四部分是国外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借鉴及启示。第一节通过分析典型国家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经验,全方位扩展了研究视野。第二节则系统总结了国外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第叁节则深入阐释了国外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的启示,从提高文化自觉、推进信仰教育、塑造公民意识以推动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来进行拓展培育,这是本文研究的扩展。第五部分是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目标、原则和内容。首先从目标角度明确范围,强调在方向定位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方向指引;在价值定位上以个体发展为基础的国家认同;在内容定位上促进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创新精神相结合;在路径定位上促进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生产和成果转化。其次强调了在实践工作中要坚守工作原则,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整体与层次、历史与实效、教育与自教自律以及民族与世界相结合的原则。最后明确了从内容的维度坚持六个向量来全面推进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即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内核、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脉络、以改革创新为突破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的、以法治现代化建设为基础和以科学理性思想为方法论来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第六部分是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考察。第一节主要是总结了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取得的成绩。第二节和第叁节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和大学生的个体座谈,深入研究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这是本文研究的现实依据。第七部分是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对策,这是本文研究的逻辑归宿。分别从思想意识、内容载体、队伍建设和社会合力几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首先强调要夯实思想意识堡垒,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强化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想信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重视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突出大学生公民人格的培养塑造。其次创新培育方法与载体,深化课堂教育内容,创新校园传播媒介,加强学风道德建设,开展实践体验教育,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再次加强专业化的培育队伍建设,提升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强化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机关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完善培育工作的运行机制。最后整合外部环境,以国家政策为依托优化社会整体环境,以日常养成教育为着眼点推进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开展感染力教育,以社会环境引导为路径形成多方教育合力。以多维度的透视分析为基础,最终实现了一个全方位的培育模式创建,全面助力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工作。(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7-03-01)

赵伟[9](2016)在《论网络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一个崭新的虚拟与现实相交融的世界向我们展开,同时一种全新的文化类型——网络文化也迎面走来。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文化消费和创造的主要力量,因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是直接而显着的。本文在对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的探索了网络文化环境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23期)

赵伟[10](2016)在《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文化不自觉地呈现出相互渗透、多元并存发展的局面。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也一定程度受到影响,出现责任意识减弱、集体观念淡薄、唯功利化、民族意识淡化等趋势,込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有鉴于此,本文在对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培训》期刊2016年14期)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重要论述,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阐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实践、实践在检验真理中的重要作用等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复杂多元的文化相互交融渗透,以及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传播方式使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提纲》中蕴含的科学的实践观对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培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民族精神培育者培育过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价值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论文参考文献

[1].徐晶,王若溪.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2].于婉华.浅析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启示——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分析[J].汉字文化.2019

[3].李玮.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J].贵州民族研究.2018

[4].赵彦璞.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

[5].周婷,李明,苏伟.儒家“和”文化思想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

[6].韩献珍.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7

[7].蔡国胜.用延安精神培育当代青年(大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C].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推进延安精神研究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7

[8].滕慧君.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9].赵伟.论网络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长江丛刊.2016

[10].赵伟.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究[J].中国培训.2016

标签:;  ;  ;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论文-徐晶,王若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