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费信贷供给论文-高子龙

农村消费信贷供给论文-高子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消费信贷供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消费信贷,金融产品,信用体系,抵押担保

农村消费信贷供给论文文献综述

高子龙[1](2014)在《农村消费信贷的金融产品供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农民有了更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实现这种意愿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消费信贷。消费信贷对于扩大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存在严重失灵。农民有着强烈的意愿进行消费信贷,对消费信贷有着很强的需求,而我国目前农村地区的消费信贷供给情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消费信贷供给缺口超过3万亿元。如何增加农村消费信贷供给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博弈论方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进行讨论。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农村消费信贷难的现状,找出涉及农村消费信贷的金融产品供给不能满足消费信贷需求的原因,通过动态博弈模型的分析,指出增加农村消费信贷的金融产品供给的路径选择。本文首先在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中,介绍了信贷相关的理论和金融产品涉及的理论。信贷相关理论包括消费信贷理论,信贷配给理论以及信贷互联理论。金融产品涉及的理论有信息不对称理论,担保贷款理论以及金融创新理论。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情况和农村消费信贷情况,指出农村消费信贷需求远不能得到满足,并通过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消费信贷金融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原因,如农村信用环境不佳,担保模式单一,产品种类缺乏等。第叁部分对增加金融产品供给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包括改善农村的信用生态环境,完善消费信贷的担保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种类的创新等。在探讨了增加金融产品供给的路径选择之后,分析了两个成功的涉及消费信贷的金融产品,分别是山东寿光的农地抵押贷款和江苏泗洪的小额信用贷款,并对农地抵押贷款进行了制度经济学层面的分析。本文最后做了总结,并进行了展望,随着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相关金融产品的种类增加,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和城市消费信贷市场最终会实现一体化。最后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要满足我国农村消费信贷需求,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金融产品供给。农村消费信贷的金融产品供给的路径是必须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构建良好的信用体系;要进行担保模式的创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让土地、林地等自由流转;在此基础上进行金融产品种类的创新,满足农户多元化的消费信贷需要;同时还要改善农村消费信贷金融产品供给的外部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6-07)

刘金东,冯经纶[2](2014)在《农村消费信贷供给的调整:规模还是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国内学者提出了通过完善农村消费信贷从而提升农村消费的设想,但其理论多着眼于消费信贷的供给规模调整。本文通过建立不同期限消费信贷的经验模型发现,短期消费信贷仅仅充当一种资金拆借和融通工具,并不能促进消费额的提升,只有中长期农村消费信贷能提升农村消费水平,短期消费信贷只能通过资金融通带来消费的短期波动。进一步建立ARDL-ECM模型对1981~2010年时间序列的边限检验发现,我国长期以来中长期消费贷款占比较低,造成农村信贷对农村消费的直接效应存在但并不显着,要想真正发挥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消费的直接效应,关键在于供给结构而非供给规模,提高中长期贷款在农村消费信贷中的比例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4年03期)

李佳佳,谭理[3](2011)在《农村消费信贷供给与需求约束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内需拉动中,农村内需的扩大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扩大农村内需过程中,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并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消费信贷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的消费信贷几乎处于"盲区",本文将从消费信贷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并进一步为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1年11期)

潘佐郑,王骄阳[4](2010)在《农村消费信贷供给与需求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百色右江、隆林等6个县(区)的10个乡镇农户消费信贷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区域金融研究》期刊2010年05期)

刘士谦[5](2010)在《供给视角下的农村消费信贷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扩大国内消费已成为我国走出金融危机、成功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共识。消费信贷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却忽视广大农村地区的需求。农村消费信贷亟须有一个快速开展和提升的内在要求。(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0年02期)

柳沙玲[6](2008)在《基于消费结构升级的农村消费信贷需求与供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成为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消费信贷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首先必须要有对消费的需求。农村消费包括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消费。农村居民对生产资料消费和生活资料消费的支出为实现不同的目的,因此,对二者的消费信贷需求遵循不同的决策机制。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性消费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叁个途径实现。从各要素对省际农业产出差异的贡献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大多数地区农业生产为劳动力丰裕型。正规金融机构需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为符合当地生产需求的农业生产资料提供信贷支持。一个运作良好的金融体系,是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的重要前提条件。为了满足合法性的要求和充分利用农村现有金融资源,短期内农村传统正规金融机构仍须充当农村消费信贷供给的主力军。农村消费信贷的盈利性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供给农村消费信贷的前提条件。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运行消费信贷的成本源于自身的机构制度设计特征以及机构与农村信贷环境的适应程度。由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合作有助于解决双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农村信贷市场的新特征。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还存在明显的传统农业信贷模式特征,这一特征使得传统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或新型金融的合作成为实现农村消费信贷有效供给的可行途径。(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4-21)

农村消费信贷供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国内学者提出了通过完善农村消费信贷从而提升农村消费的设想,但其理论多着眼于消费信贷的供给规模调整。本文通过建立不同期限消费信贷的经验模型发现,短期消费信贷仅仅充当一种资金拆借和融通工具,并不能促进消费额的提升,只有中长期农村消费信贷能提升农村消费水平,短期消费信贷只能通过资金融通带来消费的短期波动。进一步建立ARDL-ECM模型对1981~2010年时间序列的边限检验发现,我国长期以来中长期消费贷款占比较低,造成农村信贷对农村消费的直接效应存在但并不显着,要想真正发挥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消费的直接效应,关键在于供给结构而非供给规模,提高中长期贷款在农村消费信贷中的比例势在必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消费信贷供给论文参考文献

[1].高子龙.农村消费信贷的金融产品供给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刘金东,冯经纶.农村消费信贷供给的调整:规模还是结构[J].上海金融.2014

[3].李佳佳,谭理.农村消费信贷供给与需求约束因素分析[J].时代金融.2011

[4].潘佐郑,王骄阳.农村消费信贷供给与需求的实证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0

[5].刘士谦.供给视角下的农村消费信贷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6].柳沙玲.基于消费结构升级的农村消费信贷需求与供给研究[D].湖南大学.2008

标签:;  ;  ;  ;  

农村消费信贷供给论文-高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