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聚酰胺酸盐论文-郭姝

水溶性聚酰胺酸盐论文-郭姝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溶性聚酰胺酸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uO纳米粒子,聚酰胺酸盐,超薄薄膜

水溶性聚酰胺酸盐论文文献综述

郭姝[1](2011)在《以水溶性聚酰胺酸盐为载体制备形状和尺寸可控的CuO纳米粒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粒子和纳米结构的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CuO纳米粒子独特的优异性能更是引人注目。比如良好的热性能、电化学性能、光学性能、磁性能、气敏以及催化性能。这使得CuO纳米粒子可以应用于催化、气敏器件、化学电池、热敏器件、光敏器件、磁存储器以及热电材料等领域。Cu(Ⅱ)离子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磁性。一些CuO基的陶瓷材料也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超导温度。纳米粒子的性质与其形状、尺寸、组成和结晶结构有很大关系。科学家们在制备金属纳米粒子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目前可以成功的制备出具有特定形状和可控尺寸的粒子。常见的CuO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说电化学沉积法、热溶剂法、热分解法、固相反应法、微波辐射法、溶胶凝胶法以及微乳液法。其中,在金属纳米粒子制备的过程中加入有机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来控制颗粒形貌和实现其单分散是目前广为采用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的尺寸和形状范围内制备出具有理想形状和尺寸的金属纳米颗粒。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所开发出的方法往往仅对特定的一种或少数几种金属有效,而且往往仅能用于某种特定形状的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操作不当还有可能导致纳米粒子的聚集,失去其良好的性能。还有些方法对环境敏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精确的控制粒子的成核和生长,这是因为原始晶核的形状决定了粒子最终的形状。在实验时,即使在室温下环境中非常小的扰动都会造成最终纳米粒子结构、形貌和尺寸很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影响随着晶体尺寸的减小表现得更加突出。所以实验过程中对环境的敏感性使得结果的重复性很差,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制备CuO纳米粒子。由于聚酰胺酸特定的分子结构使得聚酰胺酸在聚酰亚胺金属纳米杂化材料制备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聚酰胺酸是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酰胺键和羧基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大量具有反应活性的羧酸官能团的存在使其具有很强的阳离子络合能力,可以和各种金属离子反应形成聚酰胺酸和金属离子的大分子络合物。在实验中,水溶性的聚酰胺酸作为中间媒介,在液相中与Cu2+络合,然后络合物被制备成超薄薄膜,最后络合物在固相环境中进行热固化,聚集生长形成纳米粒子。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制备出了单分散的CuO纳米粒子。CuO纳米粒子在各向异性的环境中受限生长,有利于制备出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纳米粒子。在固相环境中,实验条件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了实验的敏感性。另外,此实验方法中不需要再加入其它的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实验结果说明,此方法可以制备出分散良好的立方形纳米粒子,’粒子的尺寸都在1OOnm左右。(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1-06-02)

郑南[2](2009)在《以水溶性聚酰胺酸盐为载体制备金属纳米粒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叁种水溶性聚酰胺酸盐(PAAs)为载体,四种水溶性金属盐为金属源,通过直接离子交换载金属后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单分散的形状规则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粒子。叁种水溶性聚酰胺酸盐的基体分别是均苯四甲酸酐/4,4'-二胺基二苯醚(PMDA/ODA)、均苯四甲酸酐/对苯二胺(PMDA/p-PDA)和均苯四甲酸酐/间苯二胺(PMDA/m-PDA),四种水溶性金属盐分别是硝酸银(AgNO_3)、硝酸铜(Cu(NO_3)_2)、硝酸钴(Co(NO_3)_2)和硫酸镍(NiSO_4)。实验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跟踪了PMDA/ODA-AgNO_3体系超薄薄膜表面银纳米粒子还原聚集长大的生长过程,同时还研究了水溶性聚酰胺酸盐载体的结构、水溶性金属盐的种类、金属盐的加入量、热处理过程、还原方法、沉降剂以及薄膜厚度等对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聚集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本实验方法成功制得了Ag、Cu、Co和Ni等多种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立方体形纳米粒子。其中,PMDA/ODA-AgNO_3体系薄膜在热处理时间为350℃-0h到350℃-4h时,调节银的加入量在0.5mol%-1mol%的浓度范围内,制得的立方体形的银金属的纳米粒子单分散性最高,并通过调节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以及银的加入量控制银粒子的尺寸在70-150nm之间;PMDA/p-PDA-AgNO_3体系薄膜在热处理时间350℃-0h时,在银的加入量为1mol%-2mol%的浓度范围内,也可制得单分散的立方体形的银纳米粒子;PMDA/ODA-Cu(NO_3)_2体系在热处理时间为350℃-0h的条件下,制备了单分散的立方体形的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纳米粒子;PMDA/ODA-Co(NO_3)_2体系和PMDA/ODA-NiSO_4体系在热处理时间为350℃-0h的条件下,也制备了单分散的立方体形的四氧化叁钴和氧化镍的纳米粒子。实验通过改变热处理条件、金属盐的加入量、还原方法、沉降剂种类和增加薄膜的厚度还制得了长方体、四面体、棒状和无规则形状的金属纳米粒子。其中,PMDA/ODA-AgNO_3体系薄膜在银的加入量为2mol%的条件下,薄膜表面同时存在着长方体、四面体和棒状结构的银纳米粒子;而PMDA/p-PDA-AgNO_3体系薄膜在银的加入量为4mol%时,薄膜表面的银纳米粒子呈棒状结构;而PMDA/ODA-AgNO_3体系薄膜,采用紫外照射方法作为还原方法、选用乙酸为沉降剂以及增加薄膜厚度时,薄膜表面只生成无规则形状的粒子。(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9-05-30)

水溶性聚酰胺酸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选用叁种水溶性聚酰胺酸盐(PAAs)为载体,四种水溶性金属盐为金属源,通过直接离子交换载金属后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单分散的形状规则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粒子。叁种水溶性聚酰胺酸盐的基体分别是均苯四甲酸酐/4,4'-二胺基二苯醚(PMDA/ODA)、均苯四甲酸酐/对苯二胺(PMDA/p-PDA)和均苯四甲酸酐/间苯二胺(PMDA/m-PDA),四种水溶性金属盐分别是硝酸银(AgNO_3)、硝酸铜(Cu(NO_3)_2)、硝酸钴(Co(NO_3)_2)和硫酸镍(NiSO_4)。实验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跟踪了PMDA/ODA-AgNO_3体系超薄薄膜表面银纳米粒子还原聚集长大的生长过程,同时还研究了水溶性聚酰胺酸盐载体的结构、水溶性金属盐的种类、金属盐的加入量、热处理过程、还原方法、沉降剂以及薄膜厚度等对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聚集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本实验方法成功制得了Ag、Cu、Co和Ni等多种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立方体形纳米粒子。其中,PMDA/ODA-AgNO_3体系薄膜在热处理时间为350℃-0h到350℃-4h时,调节银的加入量在0.5mol%-1mol%的浓度范围内,制得的立方体形的银金属的纳米粒子单分散性最高,并通过调节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以及银的加入量控制银粒子的尺寸在70-150nm之间;PMDA/p-PDA-AgNO_3体系薄膜在热处理时间350℃-0h时,在银的加入量为1mol%-2mol%的浓度范围内,也可制得单分散的立方体形的银纳米粒子;PMDA/ODA-Cu(NO_3)_2体系在热处理时间为350℃-0h的条件下,制备了单分散的立方体形的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纳米粒子;PMDA/ODA-Co(NO_3)_2体系和PMDA/ODA-NiSO_4体系在热处理时间为350℃-0h的条件下,也制备了单分散的立方体形的四氧化叁钴和氧化镍的纳米粒子。实验通过改变热处理条件、金属盐的加入量、还原方法、沉降剂种类和增加薄膜的厚度还制得了长方体、四面体、棒状和无规则形状的金属纳米粒子。其中,PMDA/ODA-AgNO_3体系薄膜在银的加入量为2mol%的条件下,薄膜表面同时存在着长方体、四面体和棒状结构的银纳米粒子;而PMDA/p-PDA-AgNO_3体系薄膜在银的加入量为4mol%时,薄膜表面的银纳米粒子呈棒状结构;而PMDA/ODA-AgNO_3体系薄膜,采用紫外照射方法作为还原方法、选用乙酸为沉降剂以及增加薄膜厚度时,薄膜表面只生成无规则形状的粒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溶性聚酰胺酸盐论文参考文献

[1].郭姝.以水溶性聚酰胺酸盐为载体制备形状和尺寸可控的CuO纳米粒子[D].北京化工大学.2011

[2].郑南.以水溶性聚酰胺酸盐为载体制备金属纳米粒子[D].北京化工大学.2009

标签:;  ;  ;  

水溶性聚酰胺酸盐论文-郭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