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7月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患者术中进行自体血回收。术前访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交叉配血,术中密切观察。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扳(PLT)、出凝血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共获得洗涤红细胞32770ml,输血过程中均未发生寒战、发热、溶血等输血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血回输可有效减少心脏手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及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经济、安全、实用的血液保护技术。
【关键词】自体血回输;心脏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278-02
心脏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等特点。特别是血液经体外循环转流后,机器管路的挤压,细胞脆性增加进而破裂,易出现术后出血,增加异体输血量。而目前血源紧张,尤其是稀有血型供血困难,也存在异体输血费用高,可能传播血源性疾病等问题[1]。血液回输技术自181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不断更新,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该技术既可减少血液的丢失,节约临床用血,同时又能降低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本文对本院2017年1月—2017年7月行体外循环下100例心脏手术患者术中采取自体血回输技术,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心脏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1~76岁,平均年龄48.3岁。手术种类包括:心脏瓣膜置换6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9例、法洛四联症1例、主动脉夹层3例。患者术前心、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无手术禁忌症。
1.2自体血回输方法
使用CellSaverElite型血液回输机进行自体血回收。操作前首先配置抗凝剂(0.9%生理盐水500ml+肝素钠12500单位),严格无菌操作连接安装管路。手术开始后储血过滤器首先预冲150ml~200ml含肝素的生理盐水。适时调节抗凝剂的滴速,患者体内肝素化后停止输注抗凝剂,鱼精蛋白中和后再恢复使用,一般50~60滴/分钟。血液回输机通过负压将手术野的出血收集到储血器中,负压吸引的吸力在手术可容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低负压,同时在吸引时尽量避免吸入过多的空气[2]。回收血经过储血器多层膜过滤,再通过高速离心杯按其比重大小进行分离,用0.9%生理盐水进行洗涤,将血浆、破碎细胞及杂质排到废液袋内,浓缩的红细胞收集到储血袋中,洗涤后的红细胞即为自体回输血量。
2.护理
2.1术前访视
2.1.1术前一日到病房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包括患者的手术史、过敏史及各种化验、检查有无阳性体征等。
2.1.2告知自体血较异体血的优点,介绍自体血回输原理及过程,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
2.2术中护理
2.2.1术中监测患者心电图、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鼻咽温、有创动脉压(AB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等。
2.2.2术中控制负压吸引在80~100mmhg,吸引时尽可能将负压管浸入血液平面以下,可减少对红细胞的破坏。及时更换洗涤液(0.9%生理盐水),防止空气进入自体血回输机管路。
2.3自体血回输护理
自体血回输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开始10~15分钟内速度宜慢,后可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适时调节滴速,一般控制在80~100滴/分钟,同时密切观察自体血回输过程中有无发热、寒战等不良反应。若有应立即停止输注,更换输血器,遵医嘱对症处理。
3.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用“x-±s”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100例患者的回收血液经自体血回收机过滤、离心后共获得洗涤红细胞32770ml,其中最少回输101ml,最多回输540ml.均在术中或术后6小时内回输给患者,无一例发生发热、寒战、凝血障碍、溶血等不良反应。其中24例由于术中出血较多,给予库存血输注,28例给予输注血小板治疗,平均输注10.5U,4例给予冷沉淀10U。术后恢复均良好。统计患者术前与术后24hHb、HCT、PLT、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讨论
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的发展,心脏大手术逐年增加,手术时间长,术中、术后出血多。通常需要输注异体血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但是临床普遍存在血源紧张,尤其是稀有血型供血困难。寻求一种可靠的血液保护技术成为外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难题。自体血回输技术既可减少术中血液的浪费、流失,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的矛盾,同时又能够降低异体血输注带来的潜在风险。有研究表明,自体血液回收率较高,一般回收的红细胞在90%以上,红细胞比容达50%以上[3]。本次研究显示,患者术后24h凝血功能未有显著变化,虽然APTT较术前有所延长,血小板计数有所下降,可能因回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洗涤和离心的过程中被清除有关。李晓华认为自体血回输量<800ml的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是可逆的,自身凝血功能快,切口24h引流量明显减少,超过这个安全范围的患者则相反,自体血回输量>1200ml,则可造成稀释型凝血功能障碍[4]。自体血回输的主要成分是浓缩红细胞,其他成分尤其是凝血因子和PLT含量较低,因此,对于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多、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应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5]。
综上,自体血回输技术在心脏手术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对于缓解血源紧张、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异体输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减少梅毒、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风险[6-7],具有安全、有效、快速等特性,是患者术中输血的首选。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士银,车定琴.RH(D)阴性心脏手术患者自身输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2):115-116.
[2]WatersJH,WillamsB,YazerMH,etal.Modificationofsuction-inducedhemolysisduringcellsalvage[J].AnesthAnalg,2007,104(3):684-68.
[3]李平,董念国,孙宗全,等.逆行自体血预充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4):332-334.
[4]李晓华.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复杂脊柱外科术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46-1348.
[5]朱合,高馥莉.自体血-3000P型回收机血液质量评价[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1):49-50.
[6]CampbellJ,HollandC,RichensD,etal.Impactofcellsalvageduringcardiacsurgeryonthrombelastomericcoagutionprofile:apilotstudy[J].Perfusion2012,27(3):221-224.
[7]张业强,陈娟,高小见.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胸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8):56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