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经济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零售营销,顾客经济价值,顾客社会价值,技术创新
新经济社会学论文文献综述
宋思根,冯林燕[1](2019)在《顾客双重价值需求与零售营销变革——新经济社会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零售强调购买的性价比对顾客的意义,即以顾客经济价值为核心设计营销策略。新经济社会学则认为社会个体的经济行动是嵌入在具体的社会结构和互动情境之中,且动态调整的。由于技术创新的推动,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崛起,彻底突破了零售营销和顾客社交的时空限制,顾客社会价值需求随之凸显,并深刻影响了以顾客经济价值为核心的营销策略,从而推动了零售营销的持续变革。原子化的经济人通过获得嵌入性、弱连接和品牌内容化所包含的各种顾客社会价值成为经济社会人,这一过程不仅为零售营销聚集了顾客流量,也使营销过程由传统的线性结构转为环网状结构。(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白乙辰[2](2019)在《“互联网+”趋势下市场交易秩序的转型——对苏南H镇花木交易市场的经济社会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经济领域中的市场交易方式。传统市场交易秩序以关系嵌入性为显着特征,新兴的网络交易秩序则实现了关系脱嵌,从而拓展了市场交易的范围,使资源在更大规模的社会空间中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在交易秩序转型过程中,存在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力量与企业引领的自发性制度变迁力量。经验事实证明,前者并不能构成传统产业实现网络化转型的制度供给者。新兴的网络交易模式能否取代传统关系交易模式,取决于市场行动主体行为习惯的自发改变。当前,借助于电商平台之间的自由竞争,新兴的网络交易规则和交易秩序正在逐渐生成。(本文来源于《新视野》期刊2019年06期)
苗国,陈友华[3](2019)在《社会转型视角下的生育转变与生育政策应对——从子孙后代的“私人产品”属性到“准公共产品”的经济社会学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普遍出现的低生育水平现象是"现代性"入侵,也是子孙后代从"准私人产品"走向"准公共产品"的必然结果。人类自然繁育激励机制遭到"现代性"破坏是出现低生育现象的根源。借助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个体化"与"脆弱性"概念,分析东亚"低欲望社会"与西方"单身主义"表征背后,现代化社会转型对人类生育行为的抑制作用。人为建构的"现代性"让"生育成本走高、收益走低","抑制-替代"作用上升、激励不足严重抑制自然状态下的生育行为。西方凯恩斯主义式的"生育政策刺激",或者"福利型"溺爱不仅很难保证生育率恢复正常,反而人为降低了"自然生育意愿",并干扰了社会成员的理性判断与未来预期。长期来看,维持人类社会生育水平在"更替水平"附近,主要依赖于人口再生产的"自发、自然市场机制":生育文化重建、婚姻宽容、生育选择自由与育儿成本下降。中国生育政策如照搬西方模式,其基本思路存在路径偏差,从政策执行效果来看,与政策预期也有较大距离,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完善。(本文来源于《人口与发展》期刊2019年04期)
刘敏[4](2019)在《环境经济社会学视野下的海岛旅游开发及其反思——青岛市L岛的实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海岛渔民传统海洋经济活动带来了海洋生态资源退化,海岛乡村发展面临困境,海岛旅游开发成为海洋生态保护与海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海岛旅游开发给海岛渔村带来了发展与就业机会,原本外迁的海岛渔民开始返迁,海岛空心化问题得到缓解,海岛乡村振兴得以推进。然而,由于旅游收益分配不均和相对剥夺感的增加,海岛旅游开发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海岛渔民的生活习惯被打乱,生活成本上升,生活空间受到挤压。此外,海岛旅游开发还带来了诸多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海洋生态保护。为此,如何将海岛旅游开发嵌入到相互依赖的海岛社会关系中,是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环境经济社会学则可以成为分析和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理论视角。(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荣欣[5](2019)在《阿瑞吉的经济社会学研究:金融化与资本积累的系统周期——兼评《漫长的20世纪》》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导言意大利社会学家乔万尼·阿瑞吉的叁部曲《漫长的20世纪》(Arrighi,1994)、《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阿瑞吉、西尔弗,2006)和《亚当·斯密在北京》(Arrighi,2007)对世界体系理论进行了重大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1994年出版的《漫长的20世纪》,他在书中提出了着名的霸权转移理论,即霸权依次经历了从热那亚(意大利)、荷兰、英国到美国的转移。根据他的判断,世界现在正在经历第四次霸权转移。阿瑞吉在《(本文来源于《社会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刘佳慧[6](2019)在《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的高房价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房子价格不断升高,引发社会的不公平,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房价成为国民关注的热话题。之前的学者主要从供求、体制、货币因素、利益集团等因素分析了高房价的成因。笔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中国人普遍有安家的情节,对房子非常看重,此外还分析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下的学区房房价攀高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10期)
戴昕[7](2019)在《重新发现社会规范:中国网络法的经济社会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法治建设持续提速,旨在通过增加正式制度供给应对复杂、多变的互联网治理问题。网络法研究中经典的经济社会学理论框架提示,包括法律在内的正式制度之外,社会规范同样是影响网络治理的重要规制因素,但后者在当前的理论和政策讨论中未获得充分关注。向网络法研究中重新引入社会规范,围绕这一规制因素提出具有启发性的理论视角,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描述网络法建构和扩张的动因和后果,把握网络治理的切实状态,思考平台治理问题,并想象、检省网络法的趋势和前景。(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02期)
隋嘉滨[8](2019)在《经济社会学中从制度到行动的理论架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说明了经济社会学中,制度与行动关系的理论架构。首先,本文分析了社会学、经济学关于制度与行动关系的理论演进历史。说明了目前经济社会学关于制度与行动相互作用的二元框架:制度为行动提供目标、背景、手段,而行动者通过不断的选择,决定制度的有效性与发展方向。其次,本文介绍了制度与行动关系的分层结构,说明了制度关系架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度的稳定性与多样性、制度的渊源、制度的有效性。最后,本文总结了制度与行动关系理论架构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2期)
徐国庆[9](2019)在《我国二元经济政策与职业教育发展的二元困境——经济社会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国家需求与企业需求、个体需求不协调的二元困境,这一状况的形成有深刻的经济根源。对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四个国家产业形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运行模式之间关系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不选择以高端制造业为主体产业形态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之间不存在必然关联性,而选择以高端制造业为主体产业形态的国家,则必须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做支撑。而这种产业形态及其所需要的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形成,均需要相应的经济运行模式做支撑,这就是对企业行为进行适当协调和限制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我国极度宽松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与所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存在不协调现象,此即为经济政策的二元化。它不仅使企业的生产技术升级动力难以激发出来,而且使得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人们缺乏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从而造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二元困境。有必要借鉴德国、日本等后福特主义国家的发展思路,反思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模式,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徐延辉,许磊[10](2018)在《当代农民工社会公平感:一个经济社会学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成员对于社会资源分配感觉是否合理即社会公平感高低对社会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入手,将社会经济地位分解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将社区融合分解为社区认同、社区交往、社区参与叁个维度,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社会经济地位和社区融合对农民工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主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工的社会公平感均有影响,社区融合的叁个维度对农民工的公平感均具有统计显着性,即农民工的社区认同度越高,与本地居民交往越频繁,向社区组织提供意见或建议的频率越高,公平感就越强。文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农民工社会公平感和增进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合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新经济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经济领域中的市场交易方式。传统市场交易秩序以关系嵌入性为显着特征,新兴的网络交易秩序则实现了关系脱嵌,从而拓展了市场交易的范围,使资源在更大规模的社会空间中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在交易秩序转型过程中,存在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力量与企业引领的自发性制度变迁力量。经验事实证明,前者并不能构成传统产业实现网络化转型的制度供给者。新兴的网络交易模式能否取代传统关系交易模式,取决于市场行动主体行为习惯的自发改变。当前,借助于电商平台之间的自由竞争,新兴的网络交易规则和交易秩序正在逐渐生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经济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
[1].宋思根,冯林燕.顾客双重价值需求与零售营销变革——新经济社会学视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白乙辰.“互联网+”趋势下市场交易秩序的转型——对苏南H镇花木交易市场的经济社会学分析[J].新视野.2019
[3].苗国,陈友华.社会转型视角下的生育转变与生育政策应对——从子孙后代的“私人产品”属性到“准公共产品”的经济社会学反思[J].人口与发展.2019
[4].刘敏.环境经济社会学视野下的海岛旅游开发及其反思——青岛市L岛的实地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王荣欣.阿瑞吉的经济社会学研究:金融化与资本积累的系统周期——兼评《漫长的20世纪》[J].社会发展研究.2019
[6].刘佳慧.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的高房价成因分析[J].智库时代.2019
[7].戴昕.重新发现社会规范:中国网络法的经济社会学视角[J].学术月刊.2019
[8].隋嘉滨.经济社会学中从制度到行动的理论架构[J].学理论.2019
[9].徐国庆.我国二元经济政策与职业教育发展的二元困境——经济社会学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9
[10].徐延辉,许磊.当代农民工社会公平感:一个经济社会学分析框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