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进气道论文-郑赟,王宁

型进气道论文-郑赟,王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型进气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Fan,Intake,Interaction,Flutter,Aeroelasticity,Blade,Vibration

型进气道论文文献综述

郑赟,王宁[1](2019)在《S型进气道对风扇叶片振动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S型进气道广泛应用于现代航空发动机。其气流转角及进气道引起的流动畸变现象能导致叶片振动问题发生,如叶片颤振和强迫响应。本文考虑了S型进气道的影响,分析风扇叶片的振动特性。采用S型进气道与Rotor67风扇叶片相结合的模型,使用课题组内基于流固耦合算法的气动弹性分析程序,对风扇叶片进行气动弹性分析。在流体域内,使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叁维非结构化网格的可压缩流体求解器,结构动力学求解器采用模态迭加方法求解叶片振动。进气道与风扇交界面处采用掺混面和滑移面两种处理方法,分别代表不考虑进气道的影响和考虑进气道及流动畸变的影响。计算对比了两种情况下的气动阻尼值,并分析了风扇叶片对进气道的瞬态响应。本文证明了S型进气道能够增加叶片强迫响应及引发叶片颤振,对风扇叶片的振动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任坦,陈嘉阳,周丹杰,冯沛华,陀明朗[2](2018)在《隔道式分流楔对X型布局倒置型进气道飞行器气动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二元超声速倒置进气道激波与附面层严重的干扰现象,前人提出了分流楔抑制激波与附面层干扰,提高进气道的起动性能。本文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采用标准的k-e湍流模型,在近壁区采用壁面函数处理。基于前人提出的叁角块式分流楔,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优化设计了隔道式分流楔。经过风洞试验和数值计算验证,结果表明:与叁角块式分流楔相比,在保证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系数的前提下,隔道式分流楔外形能够减小全弹阻力系数,提高全弹巡航升阻比,改善全弹气动性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叁角块式分流楔底部尾涡结构导致出现低压区,底部阻力为主导因素。采用隔道式分流楔可有效减少底部面积,从而减小底部阻力,最终减小全弹阻力,提高全弹巡航升阻比。(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牛楠,赵永涛,张强[3](2017)在《X型进气道布局固冲发动机一体化流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X型进气道布局固冲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弹身/进气道/补燃室一体化模型,研究了空燃比和飞行攻角对固冲发动机性能和流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燃比增加推力呈线性趋势逐渐减小,空燃比10附近燃烧效果最优;随着飞行攻角增加,发动机推力随之减小,同时导致进气道安全裕度急剧下降,燃烧效率在0°攻角时相对较优。0°攻角时,补燃室内部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轴线附近,呈X型对称分布,随着空燃比增大,高温区的面积和温度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攻角增加高温区逐渐靠近补燃室上壁面,不有利于补燃室热防护。通过与地面直连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规律趋势一致,在数值上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第叁专业信息网第叁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吸气式与组合推进技术》期刊2017-08-23)

程冰洁[4](2017)在《复合材料S型进气道纤维铺放优化及其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气道是现代超音速战斗机动力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气动性能和结构强度是保证战斗机正常飞行的关键。许多学者研究发现,S型进气道拥有完美的气动性能。近代以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而复合材料S型进气道则使战斗机达到了隐身的目的。本文运用薄壳平衡方程、经典层合板理论以及蔡-吴强度准则,对复合材料S型进气道进行了纤维铺放优化及其强度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叁个方面:(1)根据中心线和面积分布规律方程设计了一种前急后缓的S型进气道,采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以及k-ε湍流模型,对进气道内部可压缩流体进行了流场特性分析。讨论了马赫数为1.2时,平飞与攻角为10°两种工况下进气道内部马赫数以及静压分布情况,证明了 S型进气道对流体有着明显的减速增压作用,并且攻角的存在对流场影响不大。(2)利用薄壳平衡方程、经典层合板理论以及蔡-吴强度准则,对S型进气道初始铺层的厚度和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铺层规划原则设计出[±β2/(±χ2/β3/±α]s铺层,结果显示当α=80°、β=85°时,其刚度和强度均优于[±θ12]s铺层。之后首先通过减少基础层以及变厚度的方式对[±β2/(±α2/±β3/±α]s减重,再通过改变铺放角度对有失效单元的铺层进行强度优化,得到了刚度强度均满足要求的[36+18]层[5/-80/( ± 80/ ± 85)/( ± 802/ 土85)2]s+[±809],其重量相比 48 层减少了 20.81%,即 24.9701kg。(3)介绍了变角度纤维铺放以及主应力法的基本思想,采用距离权重法计算单元的主应力方向。分别用5°层和主应力层加厚[34+22]层[-80/±80/±85/(±802/±85)2]s+[±8011]的两侧来进行强度优化,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大幅减小了蔡-吴强度指标,且加厚层越多,主应力法的优势越明显。此外,其重量相比48层减少了 23.69%,即28.4255kg。(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田晓平,潘鹏飞,田琳[5](2015)在《某S型进气道流动分离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S型进气道在现代飞机和巡航导弹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针对某S型进气道,利用FLUENT进行了数值模拟,展示了进气道内流场发展变化的细节,得到了此S型进气道内的边界层分离和旋流畸变产生、发展的普遍流动规律,数值模拟的结果对后续进气道改进设计和旋流抑制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工程与试验》期刊2015年03期)

黄浩然,王宏伟[6](2015)在《S型进气道隐身与气动综合特性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S型进气道弯度对其隐身气动特性影响程度的问题,利用CAD软件对进气道进行参数化建模,通过改变进、出口的中心偏移量实现对进气道弯度的改变。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别研究了进气道前向电磁散射特性和进气道流场及气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进气道弯度增加对隐身特性和气动特性的影响是完全相反的,并进一步分析出这一现象的产生机理,对进气道的隐身气动一体化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来源于《航空计算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胡娅萍,庞黎刚,吉洪湖,曹广州,冯晓星[7](2014)在《S型进气道沿程结冰参数变化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欧拉-欧拉法,对低来流马赫数和大气结冰条件下S型进气道沿程的空气-过冷水滴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进气道沿程和出口面上结冰参数的分布和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当来流马赫数从0.1增加到0.5时,进气道入口处附近相对于来流的气动降温从6K增大到17K左右,进气道出口面上的温度畸变指数逐渐增大,液态水含量畸变指数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减小,在研究范围内来流马赫数为0.2时液态水含量畸变值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赵振山,董军,郭承鹏[8](2011)在《基于数值涡流发生器双S型进气道被动流动控制装置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涡流发生器代替真实涡流发生器叶片进行双S型进气道流动控制数值模拟,结合实验设计理论分析了27组涡流发生器应用于进气道流动控制计算结果,从中找出控制装置参数变化对进气道总压恢复、流场畸变的不同影响,应用响应面法给出最佳参数组合,为双S型进气道被动流动控制装置参数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李鹏,乔渭阳,谭洪川[9](2010)在《应用陷窝技术控制S型进气道内流分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进气道内流动分离和出口气流畸变,在对S进气道内部流场进行数值研究基础上,应用"Dimple"陷窝控制技术对S进气道内部分离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适构型的"Dimple"陷窝被动控制方案可以明显减小进气道内部流动分离,改善出口压力分布,提高总压损失系数,降低S形进气道出口畸变指数,改善流场品质。(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0年15期)

赵振山,董彧蒨,郭承鹏[10](2009)在《基于DOE方法超紧凑S型进气道被动流动控制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验设计(DOE)方法对影响超紧凑进气道流动控制效果的五个因素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数值源项模型代替真实物理叶片进行流场求解,分析了27组涡流发生器应用于进气道流动控制的效果,从中找出各影响因素变量对进气道总压恢复、流场畸变不同影响,应用响应曲面法给出最佳影响因素组合,为超紧凑进气道被动流动控制设计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航空计算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型进气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二元超声速倒置进气道激波与附面层严重的干扰现象,前人提出了分流楔抑制激波与附面层干扰,提高进气道的起动性能。本文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采用标准的k-e湍流模型,在近壁区采用壁面函数处理。基于前人提出的叁角块式分流楔,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优化设计了隔道式分流楔。经过风洞试验和数值计算验证,结果表明:与叁角块式分流楔相比,在保证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系数的前提下,隔道式分流楔外形能够减小全弹阻力系数,提高全弹巡航升阻比,改善全弹气动性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叁角块式分流楔底部尾涡结构导致出现低压区,底部阻力为主导因素。采用隔道式分流楔可有效减少底部面积,从而减小底部阻力,最终减小全弹阻力,提高全弹巡航升阻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进气道论文参考文献

[1].郑赟,王宁.S型进气道对风扇叶片振动的影响(英文)[J].风机技术.2019

[2].任坦,陈嘉阳,周丹杰,冯沛华,陀明朗.隔道式分流楔对X型布局倒置型进气道飞行器气动特性影响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3].牛楠,赵永涛,张强.X型进气道布局固冲发动机一体化流场研究[C].中国航天第叁专业信息网第叁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吸气式与组合推进技术.2017

[4].程冰洁.复合材料S型进气道纤维铺放优化及其强度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7

[5].田晓平,潘鹏飞,田琳.某S型进气道流动分离数值模拟[J].工程与试验.2015

[6].黄浩然,王宏伟.S型进气道隐身与气动综合特性数值分析[J].航空计算技术.2015

[7].胡娅萍,庞黎刚,吉洪湖,曹广州,冯晓星.S型进气道沿程结冰参数变化的数值模拟[J].航空动力学报.2014

[8].赵振山,董军,郭承鹏.基于数值涡流发生器双S型进气道被动流动控制装置参数优化[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1

[9].李鹏,乔渭阳,谭洪川.应用陷窝技术控制S型进气道内流分离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10].赵振山,董彧蒨,郭承鹏.基于DOE方法超紧凑S型进气道被动流动控制优化设计[J].航空计算技术.2009

标签:;  ;  ;  ;  ;  ;  ;  

型进气道论文-郑赟,王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