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五脏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五体痹,五脏痹
五脏痹论文文献综述
胡艳,甄小芳,陈黎,单鑫,幺远[1](2018)在《基于五体痹、五脏痹理论阐释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辨证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五体痹、五脏痹理论为基础,研究儿童SLE各体痹、脏痹分布及组合特点,为儿童SLE临床中医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255例SLE患儿的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各体痹、脏痹分布特点,对各痹病的组合类型及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在本组资料中,SLE患儿男女比例约为1∶4,平均年龄为(9. 92±2. 78)岁。(2)255例SLE患儿的各痹病病程主要集中在<2月区段。(3)各痹病的分布:五体痹以皮痹(81. 18%)为主,五脏痹中以肾痹(56. 86%)、肝痹(44. 31%)、心痹(34. 12%)为主。(4)各痹病组合类型中,单一痹病型共23例,主要为皮痹(60. 87%)。痹病组合型以叁痹病相兼型(36. 47%)和两痹病相兼型(32. 94%)为主。两痹病及以上相组合的类型占90. 59%。结论 (1)255例SLE患儿各痹病多数在短期内发病。(2)痹病的分布:五体痹以皮痹为主,五脏痹以肾痹、肝痹、心痹为主。(3)痹病组合类型以相兼痹病居多。(4)儿童五体痹五脏痹的发病特点与儿童生理病理特点及SLE的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周科宇,宋丹,谢萍[2](2018)在《从《内经》五脏痹理论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病,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主要病机为肾阴阳平衡失调。本文通过对《内经》五脏痹理论病因及其证候进行分析,探讨其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联系,并思考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通过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五脏痹对比,发现外感因素也是其发生的病因之一,但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34期)
曾丽莹,邓伊健,黄俊浩,袁立霞[3](2017)在《五脏痹的证治机理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和整理历代文献中有关痹证的记载,从五脏角度分析痹证的病因病机及其临床辨证论治,以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痹证的发病机理,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7年11期)
严冬阳,孙玉婷,汲泓[4](2016)在《五体痹与五脏痹传变规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体痹是邪气聚集于肢体经络所产生的一类疾病,根据感受邪气的季节和部位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和骨痹。五脏痹是淫邪之气久而未愈内舍于脏腑所产生的一类疾病,根据受累脏腑分为肺痹、脾痹、心痹、肝痹和肾痹。《内经》中所言:"五体皆合于五脏",反映出五体与五脏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因此了解致痹之邪在五体与五脏中的传变规律对于痹证的预防、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期刊2016年05期)
张昭,范为民,李艳[5](2016)在《浅谈五体痹与五脏痹》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体痹与五脏痹的发病关系及证候表现体现了五体合五脏的理论思想。在病因病机中强调正虚邪实是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季节气候也与疾病的发生有关,体现了五季与五脏、五体的相合关系。五体痹不愈,复感外邪,导致五脏痹。一种五体痹可导致多种五脏痹,并且五脏痹之间也相互传变。五体痹预后较好,五脏痹预后较差。(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6年01期)
朱月玲,范永升[6](201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五脏痹中医辨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五脏痹是指心痹、肝痹、脾痹、肺痹、肾痹。五脏痹多影响脏腑功能,可表现为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司呼吸及肾主水等功能失司。"五脏痹"与现代医学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多系统及多器官损伤非常相似。如合并心包积液属"心痹",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属"肝痹",合并消化道并发症属"脾痹",合并间质性肺炎属"肺痹",合并狼疮性肾炎属"肾痹"。SLE合并五脏痹标志着病情的加重,关系到疾病的预后,且五脏痹的病机复杂,文章探析中医辨治SLE合并五脏痹,值得学习。(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李满意,娄玉钤[7](2013)在《五脏痹的源流》一文中研究指出五脏痹是按五脏部位分类的一组风湿病,包括肺痹、脾痹、心痹、肝痹、肾痹。五脏痹侧重于反映风湿病的五脏病位,可以作为风湿病的二级病名。以五脏痹论治风湿病,体现了中医"以五脏为中心"的理论特点。西医结缔组织病出现脏器损害时,可按五脏痹论治。五脏痹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发掘。(本文来源于《风湿病与关节炎》期刊2013年05期)
陈俊蓉,陈利国,王华强[8](2012)在《浅谈《内经》五体痹与五脏痹发病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经》认为:五体痹反复发作不愈即内传于所合的脏。现代临床发现:除五体痹反复发作不愈内传于所合的脏的一般规律,还存在一种体痹内传于多个脏器的情况。本文通过对经典文献和现代临床发病情况的整理,就《内经》五体痹与五脏痹的发病关系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2年04期)
朱晓娟,周蕾,李晓君[9](2009)在《《内经》五脏痹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概念"痹",为形声字,从疒、从卑,卑有举、予、低下、卑微之义。《说文解字》云:"痹,湿病也。"痹在现代作为中医的专有名词,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期刊2009年06期)
李海峰,周国琪[10](2009)在《从五脏痹看宋代辨证方法的继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以见微知着的方法,从五脏痹的辨证治疗入手,将《内经》与《圣济总录》中五脏痹的相关内容做一比较,以探讨宋代辨证方法的发展状况。1病证的范畴崇古而又有改变《圣济总录》中记载五脏痹证,虽均先引用《素问.痹论》中原文以作大纲,但在其后的具体病证论述与治疗中(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五脏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病,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主要病机为肾阴阳平衡失调。本文通过对《内经》五脏痹理论病因及其证候进行分析,探讨其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联系,并思考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通过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五脏痹对比,发现外感因素也是其发生的病因之一,但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脏痹论文参考文献
[1].胡艳,甄小芳,陈黎,单鑫,幺远.基于五体痹、五脏痹理论阐释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辨证特点[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2].周科宇,宋丹,谢萍.从《内经》五脏痹理论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3].曾丽莹,邓伊健,黄俊浩,袁立霞.五脏痹的证治机理浅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7
[4].严冬阳,孙玉婷,汲泓.五体痹与五脏痹传变规律探讨[J].山西中医.2016
[5].张昭,范为民,李艳.浅谈五体痹与五脏痹[J].河南中医.2016
[6].朱月玲,范永升.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五脏痹中医辨治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
[7].李满意,娄玉钤.五脏痹的源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
[8].陈俊蓉,陈利国,王华强.浅谈《内经》五体痹与五脏痹发病关系[J].四川中医.2012
[9].朱晓娟,周蕾,李晓君.《内经》五脏痹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
[10].李海峰,周国琪.从五脏痹看宋代辨证方法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