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莹甘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人民医院5355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得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重视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产妇恢复身心健康,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新生儿及产妇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学者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提出了众多意见,但总结性的综述类文章较为鲜见。本研究中,笔者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RP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318-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妊娠和分娩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学界普遍认为围生期在关心产妇生理健康的同时,更需关心产妇的心理健康。产后抑郁症指发生在产褥期的抑郁症状,介入产后抑郁及产后精神病之间的精神疾病。相关调查显示,产后抑郁症在国外的发病率约为15%,国内约为8%,近年来,国内外发病率均有上升的趋势[1]。
因此,对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的筛查及儿童早期心理健康发育。本文对前人关于产后抑郁症的观点进行综述,现整理如下。
1.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危害产后抑郁症多发生于产后2周左右,在5-6周时症状比较明显。
刘梅[2]等在研究中指出,产后抑郁症最显著的特征为心情低落持续时间较长,心理功能下降。文若兰[3]指出,产后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产妇对周围的人充满敌意和戒心,与亲人、丈夫的关系不协调;主动性及创造性思维受损,对生活丧失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具体行为表现为睡眠障碍、厌食、性欲减退。另外,部分患者可表现出头晕、头痛、便秘、泌乳减少等躯体症状,严重患者可能出现绝望的情绪,产生自杀或伤害婴儿的倾向。
产后抑郁症的危害众多,主要为对婴幼儿的情感、智力发育、营养状况等产生不良影响。廖少玲[4]在研究指出,罹患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婴儿发育状况明显较差,其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产妇婴儿的4倍。另外,其在研究中指出,抑郁症产妇婴儿的抗病能力明显较差,抵抗力及免疫能力较弱。目前,临床多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产后抑郁症进行筛选和诊断。Zung量表得分超过53分为阳性,表示存在抑郁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多用于产妇抑郁症的孕期筛查及产后粗略诊断,超过13分表示存在罹患产后抑郁症的危险性。
2.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2.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临床研究产后抑郁症的重要方向,目前,学界尚未将抑郁症纳入遗传类疾病的范畴,但是大量文献证实抑郁症患者家属罹患抑郁症的几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血缘关系越亲近,发病率越高。
梁杰[5]等在研究中指出,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是无抑郁症家族史产妇的2倍左右。因此,在临床筛选中,需对有抑郁症及精神病家族史、妊娠合并症等高危产妇给予重点关注,选择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症进行预防。
2.2心理因素女性心理动力学是生育过程中抑郁反应的最重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产妇的个性特征。虞小利[6]等认为,产妇的情绪调节能力与产后抑郁症具有直接关系。产后抑郁症的多发对象为多虑、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的产妇,在分娩后的较短时间内,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使得产妇出现抑郁情绪。学界将分娩归为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如产妇对分娩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信心,可能产生担心、害怕、焦虑等因素,部分产妇担心新生儿的健康及性别,这些不良反应均可成为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2.3生物及疾病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雌孕激素代谢紊乱及血浆皮质醇升高。沈斌[7]认为,妇女在怀孕时,雌激素水平上升,分娩后,雌激素水平迅猛下降,导致产后出现激素分泌紊乱,成为诱发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怀孕期间,因产妇体内雌激素水平上升,使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水平迅速上升,孕妇体内游离甲状腺素下降,甲状腺素较低的孕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风险较高。产后24小时,机体内分泌出现较大变化,分娩后5天左右,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逐渐由峰值降低到基础水平。于建红[8]等指出,孕激素水平下降幅度越大,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则越大。另外,其在研究中指出,产后3-5天出现情绪障碍的产妇与正常情绪产妇相比,皮质醇水平较高。产后抑郁症产妇皮质醇浓度升高表明产妇下丘脑-垂体轴活动亢进,皮质醇升高可损害蓝斑及海马出,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低下、认知功能障碍及失眠等易于症状。
2.4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系统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婆媳和夫妻关系、本人对婚姻的满意度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周晨慧[9]等指出,产妇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的指导、关心及随访治疗等也是组成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3.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措施
3.1健康宣教孕产期的健康宣教对预防产后抑郁症具有重要作用。曾三梅[10]等认为在孕期对孕妇讲授自我监护、哺乳、育婴及孕期保健等知识,采用多媒体、图谱等新媒体途径,让孕妇及早学会给婴儿洗澡、换尿布、哺乳等技能,帮助孕妇从思想、生理上向母亲的角色过渡,有利于产妇及家属认识水平的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另外,对产妇给予健康教育的同时可让家人陪同,让家人明白怀孕、分娩并非产妇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在此特殊时期,除了对产妇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外,还需与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帮助产妇解决实际问题,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
3.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时预防及减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对病情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被临床认为是最为关键的护理干预措施。绝大部分孕产妇在孕期及分娩后均会出现明显的心理退化现象,与期望胜任母亲这一新角色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因此会在产后出现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柯旦琴[11]等认为通过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产妇产后抑郁的情况,有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其给予的心理干预主要包括一对一辅导及音乐疗法,一对一心理辅导主要通过与产妇的沟通,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对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产妇解决担忧与顾虑。音乐疗法是在产妇分娩及住院期间播放明快、活泼的古典乐、民乐及轻音乐等,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帮助其放松紧绷的神经;分娩后在康复期指导产妇在轻音乐的背景下进行冥想,想象护理人员描述的幸福、快乐的场景等[12-15]。
3.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家庭成员之中,产妇分娩后需在家中卧床休息,离不开家庭成员的照顾。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产妇心理、生理具有较大的影响。YimIS[16]等在研究中指出,产妇丈夫及家庭成员改变不良生育观念有利于产妇心理负担的减轻;在助产士辅助下组建的支持体系可有效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对产妇产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
3.4综合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运动锻炼、行为认知疗法等[17-18]。运动锻炼有利于产妇生理机能的恢复,同时也可对产妇的心理产生作用,有利于产妇保持愉悦的情绪。陈晓丽[19]认为中等强度的产后运动可有效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但需注意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延长时间或突然提高强度。邓雪英[20]还在研究中指出,向产妇灌输正确、合理的观念,纠正其错误理念有利于增强产妇的自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症状。在认知疗法的作用下,产妇可接受正确、合理的观念,有效发挥自身能动性,有利于产后抑郁症状的改善。
4.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步上升,在孕产妇生育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现阶段,分娩过程可基本保障安全,人们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心理状况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作为产后最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产后抑郁症尤其好发于现代初产女性,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文梳理了学界对产后抑郁症的部分研究观点,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覃桂荣.产后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04):440-442.[2]刘梅.孕期焦虑抑郁对早产及产后抑郁影响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5):1890-1892.[3]文若兰.愉快因子回输式干预法改善初产妇抑郁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2502-2504.[4]廖少玲.产后抑郁症产妇家庭关怀度与健康状况的先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07):783-785.[5]梁杰,李立群.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64-3765.[6]虞小利,汪向群.护理干预对孕妇孕期及产后抑郁阴险改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5):1890-1892.[7]沈斌,刘杨,王静.叙事心理疗法对前置胎盘孕妇期待治疗期间负性心理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5):3214-3216.[8]于建红.分娩预演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和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01):44-46.[9]周晨慧,刘琼玲,黄娟娟.社会因素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01):11-12.[10]曾三梅,李小林,廖少玲.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13):1-3.[11]柯旦琴,瞿雪燕.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产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08):60-62.[12]卢守华,刘世军.产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及社区医疗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099.[13]何红英.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8):47.[14]陈登宏.产后抑郁症患者自我认知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0):2634-2636.[15]HuangJ,ZhangL,HeM,etal.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postpartumdepressionandcorrelationsbetweenpostpartumdepressionandserumlevelsofhomocysteineinChinesewomen[J].ZhongNanDaXueXueBaoYiXueBan,2015,40(3):311-316.[16]YimIS,TannerStapletonLR,GuardinoCM,etal.Biologicalandpsychosocialpredictorsofpostpartumdepression:systematicreviewandcallforintegration[J].AnnuRevClinPsychol,2015,28(11):99-137.[17]杨晓,张振香,伍东红,等.产妇产后抑郁与自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62.[18]冷辉,王义芝.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睡眠情况及泌乳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73.[19]陈晓丽,宋玉萍,倪保臻,等.产后抑郁与产妇功能失调性态度自动思维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8):713.[20]邓雪英,唐四元,周丹丹,等.城市核心家庭妇女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5(23):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