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被害论文-江耀炜

犯罪被害论文-江耀炜

导读:本文包含了犯罪被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被害预防,情境预防,互动理论,成本效益原则

犯罪被害论文文献综述

江耀炜[1](2019)在《网络金融犯罪被害情境预防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金融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能够被认识和预防的。网络金融犯罪的一个鲜明特征是犯罪发生过程的互动性。而情境预防理论认为,持久有机地改变可能作案或者经常作案的情境,能够影响行为人的理性选择,从而达到犯罪预防的目的。从被害人角度而言,适格的被害人亦是有利于犯罪的情境。网络金融犯罪被害情境预防就是通过开展对被害人参与或者促成该犯罪过程的研究,发现和揭露对该犯罪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的被害性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旨在减少网络金融犯罪被害现象发生的对策和措施。其自身有良好的扩展性、适应性、可维护性,因而对我国现阶段网络金融犯罪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法律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贾健,王玥[2](2019)在《留守儿童犯罪被害预防能力提升的教育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教育功能缺失与学校法治教育功能的不完善是导致留守儿童易遭受犯罪侵害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成长的客观环境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特征往往导致相关预防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留守儿童被害预防教育主要可以分为被害前阶段以及重复被害预防阶段。目前应进一步统筹、对接、协调各部门间的预防教育活动,构建留守儿童被害预防教育共同体;有必要组织推广有益经验并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设施;应设立专项留守儿童被害预防教育基金,包括被害前预防与被害后预防两类基金。(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靳斯琦,王薇[3](2019)在《青年人群体暴力犯罪被害问题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关于恶性暴力犯罪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暴力犯罪严重影响社会安定以及人民的生活。从被害人学的角度出发,暴力案件中,被害人身上的某些因素也可能会增加其被害风险,尤其是青年人作为暴力犯罪被害的高危人群,更需要学者们思考并探究哪些因素可能对青年人成为暴力犯罪的被害人有较大影响。以差别交往理论、自我控制理论以及被害人学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暴力犯罪的被害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结交不良同伴与具有低自我控制特征的青年人更容易遭受暴力犯罪侵害。(本文来源于《北京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叶小琴,王肃之,赵忠东[4](2019)在《侵犯大学生个人信息犯罪被害调查——基于问卷调查、跟踪访谈和内容分析法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个人信息被害呈现与网络的高度相关性,大学生已经成为被害的主要群体之一。针对大学生个人信息被害这一主题,通过对1844份问卷、 17例跟踪访谈、 650份刑事判决书进行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大学生个人信息犯罪被害呈现被害率高、被害后果多重、被害性显着和被害救济不足的现状;被害原因贯穿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应通过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行政规章《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办法》、充分发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作用、畅通私力救济渠道等方式强化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本文来源于《法治社会》期刊2019年01期)

张良玉[5](2018)在《网络刷单诈骗犯罪被害防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电商领域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刷单"产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诈骗分子假借招募兼职刷单手的名义实施诈骗。当前,此类犯罪发案数量多,但因被害保护力量的局限和疏漏,严重危及求职民众的财产安全。以犯罪被害人学为研究视角,对网络刷单诈骗的被害性进行分析,透视此类多发被害人层面原因,进而从宣传教育、打击处理、被害救济、社会防控等方面提出综合性的被害防控对策,以控制此类犯罪的进一步蔓延。(本文来源于《辽宁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刁穗[6](2018)在《城乡结合部社区女性性犯罪被害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作者通过观察和分析成都多个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女性性犯罪被害案例,指出城乡结合部社区女性性犯罪被害呈现的特点,并指出此类案件发生的诱发性的被害原因、易感性的被害原因。基于此,提出预防城乡结合部社区女性性犯罪被害案件的对策:在发案高峰期内提高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与婚恋、家庭观;注意生活细节,不给犯罪分子机会;当性犯罪被害情境真的出现时,女性被害者要讲究策略;加强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管理。(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8年11期)

王燕,张晋[7](2017)在《家庭暴力受虐女性服刑人员犯罪被害化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暴力受虐女性犯罪被害化取决于微观层面父母对女性受教育的支持程度和社会对受虐女性权利的社会保护程度。调查发现,原生家庭社会支持不足、自身受教育程度低和国家对受虐女性权利保护不足,对家庭暴力受虐女性犯罪被害化产生影响。国家、社会、个人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暴力干预的力度。(本文来源于《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江耀炜[8](2016)在《“心由境生”: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被害情境预防策略研究——以北大法宝108件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例为研究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现象是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互动的结果。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现象亦是如此。以北大法宝网站中的108件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现象为研究样本,将被害人的被害性操作化为贪利性和制度缺陷两个变量,将被害损失操作化为消极发现率和损失金额两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与被害损失之间具有显着关系。可以说被害性的有无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被害损失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互联网对金融诈骗犯罪被害人被害性的影响,一方面是互联网放大了贪利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环境下会产生新的制度缺陷。情境预防通过确认、管理、涉及、调整等方式,持久有机地改变情境,影响行为人的理性选择,减少犯罪机会情境因素和促成情境因素,从而达到减少犯罪现象的目的。而被害情境预防就是通过改变被害情境即控制和减少自身被害性,来预防被害,以有效控制和减少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现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网络法律评论》期刊2016年01期)

张斌[9](2017)在《伤害犯罪被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人作为传统的犯罪学研究重心,受到了学界长期的关注,其对立面——被害人的研究却总被忽视。但事实上,犯罪与被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割离,有时甚至互为因果。被害人本身具有的被害性,起着诱发、刺激犯罪动机,提供犯罪实施便利条件,降低犯罪风险或者辅助犯罪发生的作用,将犯罪被害人以及被害性问题的研究列为犯罪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犯罪预防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系统研究了宁波市镇海区近五年(2011年-2015年)发生的2079起伤害案件的基础上,探讨伤害犯罪中被害人与犯罪的辩证关系,着重对伤害犯罪被害人过错的类型、特征进行考察,总结出被害人本身具有的倾向性、易感性、诱发性、受容性等特征,以达到减弱或者消除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的目的,从社会层面、社区层面、个体层面叁个方面提出了分层构建被害预防体系,进而针对性地开展伤害犯罪被害预防,促进社会治安稳定。(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7-06-12)

杨国杰[10](2017)在《电信诈骗犯罪被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人们也遭受着随之而来的电信诈骗犯罪的困扰。近年来,欺诈信息泛滥,电信诈骗犯罪多发高发,被害人群广泛,被害损失巨大,不仅严重侵害了群众的利益,而且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本文主要从被害人学的角度对电信诈骗犯罪进行研究,以期揭示电信诈骗犯罪被害的规律,并希望通过被害预防达到减少电信诈骗犯罪的目的。全文共包括四个部分。首先,对电信诈骗犯罪被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别从电信诈骗犯罪的被害人、被害方式、被害时间、被害空间、被害结果等方面分析了被害的特征。其次,分析了电信诈骗犯罪的被害过程,分别从被害前、被害中与被害后叁个阶段,分析了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被害人对欺诈行为的反应和被害人被害后的行为抉择等。在电信诈骗犯罪被害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第叁部分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被害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电信诈骗犯罪被害人自身存在被害性、个人信息泄露、相关行业部门管理不力、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打击防范机制的落后等是最终导致被害人被骗、电信诈骗高发多发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认为应分别从阻断电信诈骗被害过程和开展积极的被害预防措施两个方面加强被害人及其财产的保护。一方面,促使被害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被害性,提高防范意识、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从源头上减少被害机会,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加强相关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填补技术漏洞;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创新打击和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体制机制,通过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达到预防被害、减少电信诈骗犯罪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期刊2017-04-07)

犯罪被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庭教育功能缺失与学校法治教育功能的不完善是导致留守儿童易遭受犯罪侵害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成长的客观环境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特征往往导致相关预防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留守儿童被害预防教育主要可以分为被害前阶段以及重复被害预防阶段。目前应进一步统筹、对接、协调各部门间的预防教育活动,构建留守儿童被害预防教育共同体;有必要组织推广有益经验并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设施;应设立专项留守儿童被害预防教育基金,包括被害前预防与被害后预防两类基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犯罪被害论文参考文献

[1].江耀炜.网络金融犯罪被害情境预防的机理[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9

[2].贾健,王玥.留守儿童犯罪被害预防能力提升的教育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9

[3].靳斯琦,王薇.青年人群体暴力犯罪被害问题的实证研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9

[4].叶小琴,王肃之,赵忠东.侵犯大学生个人信息犯罪被害调查——基于问卷调查、跟踪访谈和内容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法治社会.2019

[5].张良玉.网络刷单诈骗犯罪被害防控研究[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8

[6].刁穗.城乡结合部社区女性性犯罪被害原因探析[J].新西部.2018

[7].王燕,张晋.家庭暴力受虐女性服刑人员犯罪被害化问题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7

[8].江耀炜.“心由境生”: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被害情境预防策略研究——以北大法宝108件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例为研究样本[J].网络法律评论.2016

[9].张斌.伤害犯罪被害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7

[10].杨国杰.电信诈骗犯罪被害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7

标签:;  ;  ;  ;  

犯罪被害论文-江耀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