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照射论文-邵波,滕灵方,陈慧慧,杨鹏翔

颅脑照射论文-邵波,滕灵方,陈慧慧,杨鹏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颅脑照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颈源性头痛,偏振光,乙哌立松

颅脑照射论文文献综述

邵波,滕灵方,陈慧慧,杨鹏翔[1](2015)在《偏振光照射联合乙哌立松口服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偏振光照射联合乙哌立松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应用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乙哌立松口服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颈源性头痛患者48例,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和颈活动度评分法(ROM)评价治疗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NRS和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随着时间延长,下降更显着,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术后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偏振光照射阻滞星状神经节,并联合乙哌立松口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9-03)

张文文,姜文静,栾琳琳,王功朝[2](2013)在《预防性颅脑照射预防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预防性颅脑照射(PCI)预防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PCI治疗局限期SCLC的随机对照实验(RCT)资料,由两名研究者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来筛选文献、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利用RevMan5.2软件进Meta分析。结果入选9个研究,共纳入病例6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PCI组相比,PCI可降低脑转移率,提高1、3和5年生存率,降低其他转移率,而在局部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PCI治疗局限期SCLC可明显降低其脑转移率,提高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并能降低其他转移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3年26期)

王道英,田金徽,杨克虎,张秋宁,李征[3](2012)在《预防性颅脑照射在完全缓解的小细胞肺癌中应用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预防性颅脑照射(PCI)在完全缓解(CR)的小细胞肺癌(SCLC)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及最佳治疗剂量。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同时从参考文献中追溯查找。收集国内外有关的随机对照实验(RCT),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利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2233例),其中13个RCT为行PCI与不行PCI(no-PCI)的对照,2个RCT为标准剂量(25Gy)与较高剂量(36Gy)的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no-PCI组,PCI可提高SCLC患者的1、3、5年生存率[OR=1.51,95%CI(1.14-2.01)、OR=1.77,95%CI(1.33-2.35)、OR=1.57,95%CI(1.09-2.25)]和无瘤生存率[OR=2.43,95%CI(1.76-3.34)],降低脑转移率[OR=0.29,95%CI(0.19-0.46)]和其他转移率[OR=0.59,95%CI(0.43-0.80)],而在局部区域复发率[OR=0.89,95%CI(0.66-1.21)]方面无差异;与较高剂量组相比,标准剂量组可提高SCLC患者的1年生存率[OR=1.43,95%CI(1.07-1.92)]和1年无瘤生存率[OR=1.43,95%CI(1.05-1.95)],在改善SCLC患者的2年生存率[OR=1.23,95%CI(0.91-1.66)]、3年生存率[OR=1.29,95%CI(0.94-1.76)]、2年无瘤生存率[OR=1.22,95%CI(0.89-1.67)]、3年无瘤生存率[OR=1.22,95%CI(0.88-1.70)]方面无差异,但在1年脑转移发生率[OR=1.74,95%CI(1.16-2.60)]方面要高于较高剂量组。结论:在经化疗和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的SCLC患者中,PCI能提高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并能降低脑转移及其他远处转移率,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治疗手段。较高剂量PCI组并不能显着降低脑转移总发生率和死亡率,故认为25Gy的PCI是标准治疗剂量。(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2年02期)

葛丽丽,宋良鹏,解红芳[4](2011)在《酒精棉条贴敷结合TDP照射治疗颅脑外伤难愈性切口脑脊液漏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酒精棉条贴敷结合TDP照射治疗颅脑外伤难愈性切口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9例颅脑外伤术后难愈性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为酒精棉条贴敷结合TDP照射治疗,漏口较大无法愈合者待漏口边缘条件允许予以缝合。结果:23例于治疗后3~18d后脑脊液漏停止,6例较大漏口延期缝合,顺利拆线。结论:颅脑外伤术后出现的难愈性切口脑脊液漏通过酒精棉条贴敷结合TDP照射治疗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1年07期)

冯斌,刘福增,王丽萍,韩树生,谭振美[5](2007)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颅脑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颅脑损伤后脑水肿是常见的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而自由基生成增加是造成这种继发性损害的原因之一。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间,以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ntravascular laser irradiation on blood,ILIB)治(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期刊2007年01期)

孙景彦,孙鹏[6](2004)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价值,将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56例和照射组56例,两组综合治疗方法基本相同,照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氦氖激光治疗仪进行照射,结果照射组高凝指标检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可显着改善其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4年31期)

贾程森,魏楠楔,汤颖珍,刘沙鑫,魏清川[7](2004)在《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对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对急性期颅脑损伤意识障碍的影响。方法  72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 4 2例 )和对照组 ( 3 0例 )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 ,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外科治疗 ,治疗组加入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 ,并对每例患者进行深入观察和 3个疗程后测试两次 ,Glasgowcomaseain(GCS) [1] 。结果 治疗组两次评定分别为9 74± 2 60 ,11 88± 2 48,对照组为 9 81± 2 5 9,10 3 1± 2 5 1,两组中前组无显着差异 ,后组有显着差异。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 :治疗组 1个月后意识恢复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 3 0天后的意识障碍具有促进的作用 ,可明显提高GCS评分(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04年04期)

李黎萍,梁勋,成兆强,吴耀坤[8](2004)在《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联合针刺疗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催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联合针刺疗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催醒作用。方法1998年至2000年稳定期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低强度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同时行针刺治疗;激光功率2~3.5mW,照射时间50~60min;针刺取穴关中、风府、风池、内关、神门、劳宫、十宣、叁阴交、涌泉;激光照射及针刺同时进行,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2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迷量表(GCS)评分≥9为清醒。结果治疗后第25天,治疗组清醒33例,对照组清醒27例,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结论激光血管内照射加针刺疗法可显着缩短重度颅脑损伤稳定期昏迷患者的昏迷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张伟强,王晓明[9](2003)在《颅脑肿瘤源皮距照射定位技术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些颅脑肿瘤往往位于大脑颞顶叶的表浅部位,为了保护对侧正常脑组织,免受放射损伤,临床常采用固定源皮距(SSD)照射。传统该技术是在患者体部标出照射野,治疗摆位是按光野对照射野,造成每次摆位的重复性较差。本文介绍一种颅脑固定源皮距定位技术改进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辐射卫生》期刊2003年04期)

刘锐,侯明山,李茂林,王祝峰[10](2003)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高热2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 ,应用低能量氦 -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ILIB)疗法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院神经外科在1998年 2月~ 2 0 0 0年 4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体温持续升高在 39℃以上数日或数周的患者 2 1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03年08期)

颅脑照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预防性颅脑照射(PCI)预防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PCI治疗局限期SCLC的随机对照实验(RCT)资料,由两名研究者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来筛选文献、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利用RevMan5.2软件进Meta分析。结果入选9个研究,共纳入病例6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PCI组相比,PCI可降低脑转移率,提高1、3和5年生存率,降低其他转移率,而在局部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PCI治疗局限期SCLC可明显降低其脑转移率,提高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并能降低其他转移发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颅脑照射论文参考文献

[1].邵波,滕灵方,陈慧慧,杨鹏翔.偏振光照射联合乙哌立松口服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C].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5

[2].张文文,姜文静,栾琳琳,王功朝.预防性颅脑照射预防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Meta分析[J].山东医药.2013

[3].王道英,田金徽,杨克虎,张秋宁,李征.预防性颅脑照射在完全缓解的小细胞肺癌中应用的系统评价[J].现代肿瘤医学.2012

[4].葛丽丽,宋良鹏,解红芳.酒精棉条贴敷结合TDP照射治疗颅脑外伤难愈性切口脑脊液漏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

[5].冯斌,刘福增,王丽萍,韩树生,谭振美.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颅脑损伤[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

[6].孙景彦,孙鹏.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

[7].贾程森,魏楠楔,汤颖珍,刘沙鑫,魏清川.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对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4

[8].李黎萍,梁勋,成兆强,吴耀坤.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联合针刺疗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催醒作用[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4

[9].张伟强,王晓明.颅脑肿瘤源皮距照射定位技术的改进[J].中国辐射卫生.2003

[10].刘锐,侯明山,李茂林,王祝峰.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高热21例[J].武警医学.2003

标签:;  ;  ;  

颅脑照射论文-邵波,滕灵方,陈慧慧,杨鹏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