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塘鳢论文-马洪青

沙塘鳢论文-马洪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沙塘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沙塘鳢,饵料生物,夏花苗种,大规格苗种

沙塘鳢论文文献综述

马洪青[1](2019)在《大规格沙塘鳢夏花苗种培育技术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沙塘鳢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该鱼为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鱼类,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新且有隐蔽场所水底的暗处,在湖泊、河流等天然水域环境中,喜欢有水草、岩礁、沙石等的地带。目前对成熟亲鱼应用人工繁殖技术,能获得批量受精卵,但因孵化出鱼苗游动能力差,摄食能力弱,培育成大规格苗种成活率低,严重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所以笔者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开展大规格沙塘鳢苗种培育技术试(本文来源于《渔业致富指南》期刊2019年20期)

刘加林,刘士力,蒋文枰,程顺,迟美丽[2](2019)在《河川沙塘鳢GH基因及侧翼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长片段PCR、基因组步移法及T-A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出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H基因全长序列,提交至GenBank获得登录号MH717101。河川沙塘鳢GH基因全序列长5 120 bp,5′端和3′端侧翼序列长度分别为920、682 bp,经预测,上游区域含有MF3、GAGA factor、HNF-3alpha、C/EBP、R2、GATA-1等多种转录调控元件;转录单元长3 518 bp,包含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大小分别为75、333、2 070和121 bp,5个外显子长度分别为150、131、117、138和373 bp,第3内含子长达2 070 bp,其长度是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第3内含子的4倍以上;开放阅读框区(open reading frame,ORF)为594 bp,编码由19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多肽。河川沙塘鳢与鲈形目、鲉形目、鲤形目、鲇形目等13种鱼类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其与彼氏冰鰕虎鱼(Leucopsarion petersii)同源性最高,为83.8%,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同源性最低,为49.1%,在180~197氨基酸序列处,河川沙塘鳢表现出高度不保守性,与所列鱼类氨基酸排列均完全不一致。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河川沙塘鳢GH基因的表达、功能及其转录调控特征奠定了分子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烨,凌俊,段国庆,胡玉婷,潘庭双[3](2019)在《安徽河川沙塘鳢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安徽河川沙塘鳢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和遗传分化水平,研究采集了安徽长江、新安江流域的4个地理群体,共142个河川沙塘鳢样本。选择线粒体基因作为分子标记,进行测序与分析。结果显示,标记全长1 291 bp,包含52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5个单倍型。4个群体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远高于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子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间。所有群体形成了3个反映物种的地理分布关系的支系,且未曾发生过扩张。河川沙塘鳢群体间的分化程度很高,具有较高的保护和选育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承忠,黄杰,卡迪丽亚·克依木,唐丹,潘超[4](2019)在《沙塘鳢科鱼类的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分子生物学数据的积累,通过分析特定基因序列来了解生物多样性及有关差异已成为物种鉴定、种间亲缘关系和物种进化研究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DNA条形码(DNA barcode)技术是通过分析一个标准的目的基因序列从而对物种进行鉴定的技术。由于该技术从分子学角度来辅助物种鉴定,(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朱文旭,张宏叶,王涛,王丹,张红燕[5](2019)在《河川沙塘鳢GHR和IGF-2基因克隆及mRNA的时序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axis,GH/IGF-轴)是调控鱼类生长的主要内分泌轴线。为探讨生长相关基因GHR、IGF-2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河川沙塘鳢的GHR、IGF-2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GHR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2 179 bp,开放阅读框为1 830 bp,共编码609个氨基酸,IGF-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1 586 bp,开放阅读框642 bp,共编码213个氨基酸。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GHR、IGF-2基因在9个不同组织(脑、肝、心、肌肉、脾、肠、性腺、鳃、肾)和8个胚胎不同发育时期(受精卵期、桑椹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体节期、口裂期、出膜后1 d、出膜后3 d)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GF-2和GHR基因在所检测的9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肝脏、肌肉、性腺、脑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胚胎发育阶段GHR和IGF-2基因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原肠胚期表达量较高,表明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qRT-PCR进一步比较了雌、雄河川沙塘鳢GHR和IGF-2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90、150、210、270、330 d)脑、肝、肌肉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各时期雄鱼GHR和IGF-2基因在肝组织中表达量均显着高于雌鱼,肌肉和脑GHR基因mRNA的表达量则无显着差异。而IGF-2基因则仅在雌、雄鱼210 d的脑和150、210 d的肌肉存在显着性差异,推测肝GHR和IGF-2基因mRNA表达的雌雄差异是河川沙塘鳢雌雄生长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海洋渔业》期刊2019年04期)

张秋云,霍春林,马行空,陈风蔚[6](2019)在《不同饵料对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生长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塘鳢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沙塘鳢科、沙塘鳢属的一种鱼类,俗称四不像、肉趴锥、呆鱼、虎头鲨、虎头呆,是一种淡水小型食肉鱼,也是江浙沪地区传统名贵鱼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和自然水域的污染加剧,沙塘鳢的生存环境不断受到威胁,资源量剧减,这使得沙塘鳢的市场价格节节攀升,并且供不应求。同时随着人们饮食观念转变,以前不为人看重的沙塘鳢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沙塘鳢在国内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近年来对(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9年06期)

赵昕[7](2019)在《青虾、沙塘鳢混养效益好》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名贵淡水虾类;沙塘鳢肉质上佳,肌间刺少,含肉率高,是餐桌名肴。青虾与沙塘鳢都具有较高的养殖经济效益,是当前值得推广的养殖品种。市场前景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由质量型向营养型的转变,青虾、沙塘鳢越来越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格也节节攀升。青虾、沙塘鳢同塘养(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9年10期)

迟美丽,贾永义,王雨辰,程顺,刘士力[8](2019)在《不同规格的河川沙塘鳢夏花生长及生理生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不同规格河川沙塘鳢幼鱼的生长状态、减少沙塘鳢夏花在鱼虾混养池塘内种间和种内残食,通过在车间内建立模拟池塘的生态系统,测定了不同规格沙塘鳢夏花在养殖37 d后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试验中沙塘鳢鱼苗总存活率为83%,中鱼组的体质量变异系数与其他2组相比增加明显。小鱼组的特定生长率最快,且小鱼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雌二醇(E2)含量、睾酮(T)含量、生长激素(GH)含量和甲状腺激素(T4)含量都显着高于中鱼组和大鱼组。另外,小鱼组存在50%的小规格鱼不能很好地捕食青虾的现象。综合幼鱼存活率、生长状态和产量,建议初始放养时沙塘鳢体长在32 mm以上且沙塘鳢体质量/青虾体质量的平均值在2.6以上。(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鲍华江[9](2019)在《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及其仔稚鱼开口饵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河川沙塘鳢为研究目标,运用生理生态学等方法对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及仔稚鱼开口饵料进行研究。探究不同温度下河川沙塘鳢受精卵的孵化情况及其仔鱼活力,为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一些科学指导。探究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仔鱼生长性能以及存活率的影响,探究稚鱼对不同饵料生物的选择性捕食规律和摄食节律,筛选出理想的开口饵料,为规模化、工厂化培育河川沙塘鳢鱼苗鱼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温度对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及仔鱼生存活力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温度(18℃、20℃、22℃、24℃、26℃、28℃、30℃)对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及仔鱼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受精卵都有仔鱼孵化出膜,培育周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周期亦然。培育周期y(h)与温度x(℃)呈现为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y=1.800x~2-112.202x+1948.683,R~2=0.996(P<0.01);孵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26℃时,孵化率最高,达到82.7±2.06%;本试验中未观察到畸形河川沙塘鳢初孵仔鱼,初孵仔鱼在24 h和48 h时都表现很高的存活率。通过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计算公式,计算出河川沙塘鳢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0.6℃,计算出不同温度条件下其有效积温的变化范围为:3815.3±78.40~3959.6±80.07℃·h。22-30℃温度带内的温度系数Q_(10)值最接近于2,为2.0353,但在温度为30℃时,其受精卵的孵化率为46.4±4.66%,低于50%。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24℃时,其仔鱼的SAI值最大,为36.91±1.823。分析试验结果可得出,孵化河川沙塘鳢受精卵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2-28℃,最佳的温度为26℃,培育仔鱼的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6℃,最佳的温度为24℃。2.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仔鱼生长性能和成活率的影响以枝角类、丰年虫、配合饲料(苗宝宝)、鱼糜、蛋黄、水蚯蚓作为开口饵料饲喂河川沙塘鳢仔鱼(2日龄),经8 d饲养,筛选出适合仔鱼的开口饵料。研究结果表明:将丰年虫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其生长速度、生长性能和成活率都处于最佳状态,试验结束时,其平均全长、平均体质量、全长增长率、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分别为8.609±0.0320 mm、9.17±0.031 mg、27.60±0.476%、171.97±0.930%、12.51±0.042%、96.67±3.335%。所以,将丰年虫作为河川沙塘鳢仔鱼的开口饵料最为合适;其次是水蚯蚓和枝角类,但这类外源性开口饵料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携带的致病菌和寄生虫;配合饲料、鱼糜和蛋黄与饥饿对照差异不显着(P>0.05),不建议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3.河川沙塘鳢稚鱼对不同饵料生物的摄食选择性及摄食节律研究研究了河川沙塘鳢稚鱼(15日龄)对枝角类、水蚯蚓、泥鳅幼苗、桡足类和孑孓的摄食选择性及对枝角类的摄食节律。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稚鱼均能摄食这5种饵料生物,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摄食选择性。其中,河川沙塘鳢稚鱼对这5种饵料生物的摄食率分别为10.4±0.97、10.0±1.18、9.9±1.74、1.6±0.58、1.3±0.52只/天,摄食选择指数分别为0.2206±0.0369、0.2000±0.0358、0.1922±0.0696、-0.6177±0.1279、-0.6867±0.1167。对于枝角类、水蚯蚓和泥鳅幼苗的摄食选择性显着高于桡足类和孑孓(P<0.05);同时,河川沙塘鳢稚鱼对于枝角类的摄食存在显着的昼夜节律,夜晚的摄食量显着高于白天(P<0.05),分别为27.7±1.51只和20.3±2.16只。河川沙塘鳢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8:00-22:00,摄食百分比为24.6±3.97%,显着高于其它时间段(P<0.05)。基于以上研究,目的在于制订一套基于野生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河川沙塘鳢全人工繁育操作规程,指导实际生产。(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期刊2019-04-01)

刘鸿,王春[10](2019)在《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精子入卵过程扫描电镜(SEM)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单精入卵机制,指导中华沙塘鳢人工繁育技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中华沙塘鳢精子和成熟卵子的形态和精子入卵过程予以观察,较为准确地描述了中华沙塘鳢精子和成熟卵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结果显示,中华沙塘鳢精子头部为椭圆形,长轴约为2.25±0.25μm,短轴1.00±0.20μm,颈部较短。成熟卵细胞呈鲜艳黄色,呈圆球形,直径为1.30±0.02 mm,黏性卵,具黏着丝。观察发现,中华沙塘鳢精子能够准确通过成熟卵细胞的黏着丝达到受精孔,整个授精过程平均需要60 s完成,相对于其他科鱼类时间较长。中华沙塘鳢授精15 s,精子开始通过黏着丝;20 s大量精子进入筛网;25 s精子位于筛网孔内部,部分穿过筛网;55 s大量精子通过卵细胞黏着丝;60 s精子入卵;120 s受精孔关闭。(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9年03期)

沙塘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长片段PCR、基因组步移法及T-A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出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H基因全长序列,提交至GenBank获得登录号MH717101。河川沙塘鳢GH基因全序列长5 120 bp,5′端和3′端侧翼序列长度分别为920、682 bp,经预测,上游区域含有MF3、GAGA factor、HNF-3alpha、C/EBP、R2、GATA-1等多种转录调控元件;转录单元长3 518 bp,包含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大小分别为75、333、2 070和121 bp,5个外显子长度分别为150、131、117、138和373 bp,第3内含子长达2 070 bp,其长度是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第3内含子的4倍以上;开放阅读框区(open reading frame,ORF)为594 bp,编码由19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多肽。河川沙塘鳢与鲈形目、鲉形目、鲤形目、鲇形目等13种鱼类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其与彼氏冰鰕虎鱼(Leucopsarion petersii)同源性最高,为83.8%,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同源性最低,为49.1%,在180~197氨基酸序列处,河川沙塘鳢表现出高度不保守性,与所列鱼类氨基酸排列均完全不一致。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河川沙塘鳢GH基因的表达、功能及其转录调控特征奠定了分子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沙塘鳢论文参考文献

[1].马洪青.大规格沙塘鳢夏花苗种培育技术试验[J].渔业致富指南.2019

[2].刘加林,刘士力,蒋文枰,程顺,迟美丽.河川沙塘鳢GH基因及侧翼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9

[3].张烨,凌俊,段国庆,胡玉婷,潘庭双.安徽河川沙塘鳢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4].杨承忠,黄杰,卡迪丽亚·克依木,唐丹,潘超.沙塘鳢科鱼类的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学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朱文旭,张宏叶,王涛,王丹,张红燕.河川沙塘鳢GHR和IGF-2基因克隆及mRNA的时序表达[J].海洋渔业.2019

[6].张秋云,霍春林,马行空,陈风蔚.不同饵料对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生长的初步研究[J].科学养鱼.2019

[7].赵昕.青虾、沙塘鳢混养效益好[J].农家致富.2019

[8].迟美丽,贾永义,王雨辰,程顺,刘士力.不同规格的河川沙塘鳢夏花生长及生理生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9].鲍华江.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及其仔稚鱼开口饵料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

[10].刘鸿,王春.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sinensis)精子入卵过程扫描电镜(SEM)观察[J].河北渔业.2019

标签:;  ;  ;  ;  

沙塘鳢论文-马洪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